1、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思想浅析复活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於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 (Republic) (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 ,以基於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的科幻小说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
2、a,1516 ) ,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 (Looking Backward ,1888 )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伴随着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乌托邦小说也层出不穷,大多以游记形式来表现,探讨了工业革命以来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有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著作,如上述卡贝的游记等。有的,则是纯粹从文学角度出发,比如讽刺小说格列弗游记,比如玛丽雪莱的科幻
3、恐怖小说,以及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乌托邦小说的发展还在继续。然而20世纪伊始,出现了乌托邦小说的反动,同时也作为另外一种乌托邦小说的分支。这就是反乌托邦小说。反乌托邦文学是出现于20 世纪的一种对乌托邦加以 “拒绝”与“否定”的文学样式。它与已有400 多年历史的乌托邦文学血脉相连, 却又因与20世纪聚讼纷纭的历史文化语境相契合,而凝聚成与乌托邦文学相悖逆的独特思想意蕴。 它的本质还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只是一般叙述的“乌托邦”的含义表明了人指向未来维度的种积极的想象;而反乌托邦则是一种同样处于未来维度想象的框架之内的悲观主义色彩浓郁的想象。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
4、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既有着托尔斯泰主义的内核与精髓,这构成了作者心中的乌托邦,又有着对一个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完全颠倒的现实俄国描绘,而这却是出于作者本来愿望形成的一个反乌托邦。复活里托尔斯泰在“博爱”的前提下,以“道德的自我完善”为新药,让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通过“忏悔”和“宽恕”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复活”。 爱情超越阶级,土地问题解决,贵族和农奴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人人平等,充满爱与光明的社会,在这里,人性的
5、“善”得到无限的张扬,“恶”匿而不见,这就是托尔斯泰一生所追寻的人间的伊甸园小国寡民,但是在那个社会中,它只能成为一个乌托邦。但是托尔斯泰同时以其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当时全套国家机器的赤裸裸的揭露和激烈的抨击,描绘了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监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作者使心目中的乐园自己站不住了脚跟,而在这反乌托邦中,男女主人公却双双走向了真正的复活。20世纪初,作为俄国白银时代的语言大师之一的扎米亚京,他的小说我们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沉淀,成为20世纪文学篇章中辉煌的一页。它,与40年代英国的杰出的作家、评论家和政论家乔治奥威尔的不朽之作1984),和英国作家奥尔德斯-里奥纳德赫胥黎的小说美丽新世界一起,被誉为20世纪“反乌托邦三部曲”,成为这种文类的顶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