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大附中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钱钟书先生曾言,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的确, “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A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C纯粹“自然”的东西 D人类文化产品的产生和享用2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3季羡林先生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
2、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的内心和谐。这说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C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文化总是促进社会进步4在“八荣八耻”教育中,北京某中学在圆明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 、 “使命与责任” 、“奥运与中国责任” 、 “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还为高三学生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材料表明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3、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A B C D5文化产业是 2l 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 GDP 的约 l5。这说明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A B C D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回答第 6、7 题。6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
4、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 B C D7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 3D 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 2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 3D 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 D28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9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
5、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回答 10、11 题:10.“除夕”夜,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海外的全球华人,都有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这种现象说明A.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B.传统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D.传统文化对人有
6、潜移默化的影响11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如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发行了中国生肖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在巴西,有些人学中国人贴“福”字,以求新年好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 B C D12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并日益趋同尊重文化多样,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尊重文
7、化差异,才能使不同文化实现共同进步A B C D1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4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15.歌剧木兰诗
8、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316.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17.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 、 “打包”
9、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A B C D18.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 ,这种“千城一面”现象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19. 就文化而言,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
10、们弘扬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 B C D20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 ,曾是一些思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继承中的 继承。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21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和感召力,主要取决于 A是否有面向市场的营销和宣传策略 B是否迎合了时尚潮流C是否关注和回应时代所提出的问题 D是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22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魅力的重
11、要部分,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梁思成) 。如果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撰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 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中轴线展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文化传统的稳定A B. C. D. 23. 韩愈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体现了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先导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社会制度的更替促进文化的发展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 2011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以法律的形式加4强对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
12、统文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之所以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民族身份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印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趋同的历史趋势A. B. C. D.25 老子说“自胜者强” ;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由上可知, 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爱好和平262011 年 3 月 15 日,央视“
13、315 特别行动”节目曝光“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这是继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危害消费者健康之后我国又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针对这种状况,国家除了必须加强法律规范和市场监管之外,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各种方法及手段灌输各种思想和价值观A B C D2011 年 4 月 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给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
14、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据此回答 27 题。27胡锦涛总书记之所以希望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是因为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劳动者素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A B C D28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的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C努力研究,精益求精 D实事求是,力戒空谈29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
15、质力量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B C D30 “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诚信意识是A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D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5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二、简答题:3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和 的特点。32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 和 。3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4.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6、,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5.我国的中华文化具有 , 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 性。三、问答题:36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谈到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3)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 37一个名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名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名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 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
17、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 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名族,也冶炼了中华名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6人大附中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DBDC 6-10CBADA 11-15 DBABB 16-20 AACCD 21-25
18、CCBCB26-30ABACA二、简答题31、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32、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3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4、爱国主义、改革创新35、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三、问答题36、参考答案:(1) “各美其美” ,是因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 “美人之美” ,就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37、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
19、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40 (25 分)2011 年 11 月 2 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配合北京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制作了专题节目,全面对北京精神进行古今阐释。镜头 1北京地区有史以来就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交汇杂居之所,自辽以来,分别有契丹、蒙、汉、满等多个民族政权在此建都,使“北漂”的帝王最终变成了“土著”
20、 。7镜头 2 明清以来,在京建立的各地会馆,容纳各地举子进京应试,广收天下英才,汇聚于此,促进了北京的发展。镜头 3 “国粹”京剧融合、借鉴徽腔、汉调及各种地方戏曲,改良当时在京各种剧目,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唱腔体系,一改昆曲独占高雅殿堂的局面。镜头 4 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设计选址与北京北中轴线延长线的地标建筑北顶娘娘庙发生冲突,设计最终采用了保留地标,南移场馆的解决方案。(3)上述镜头共同体现了北京精神的何种内涵?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它对我们发展北京文化有什么启示。 (9 分)40.(3)包容,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 分)发展北京文化,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确保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和谐相处。 (2 分)要在文化的交往和融合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中的积极合理因素。 (2 分)要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