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评梅研究的述评.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24998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石评梅研究的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石评梅研究的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石评梅研究的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石评梅研究的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石评梅研究的述评汪 黎(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02)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摘 要:20 世纪 20 年代末尤其是石评梅作品集出版以来,对石评梅的研究逐步上升到理性和系统的层面,对其作品的研究从悲剧内涵的挖掘、妇女题材的探讨、艺术特色的归纳、与其他女作家相比较等角度,趋向多元化、深入化。石评梅是 20 世纪 20 年代继冰心之后、与庐隐齐名的女作家。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也有戏剧。在其 26 岁逝世后,好友庐隐、陆晶清等人将其主要作品整理成散文集偶然草和涛语出版。19831985 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又出版了由扬扬主编、邓颖超亲笔题名的

2、石评梅作品集 ,收集了石评梅的许多作品及相关的评论和书信。对石评梅的研究多集中在 20 年代和新时期以来,20 年代的研究多在回忆文章中,专论少。新时期以来石评梅重新受到关注,但有份量的研究类文章仍不多。本文在整理有关石评梅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探讨以往研究的得与失,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希望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石评梅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一、对石评梅其人的研究20 世纪 20 年代末,一个文学天才的骤然陨落,在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和北师大附中校友会会刊第五期纪念石评梅先生专页上引来了大批以回忆性为主的文章。朋友、师长、学生及读者纷纷撰文,从各个角度叙述了他们眼中的石评梅。著名

3、的有,庐隐的石评梅略传 ,从四个方面(家庭、生活、事业、作品)为石评梅做了一个简略的传记。1184 由林砺儒讲、刘浩笔记的石评梅的一生从师长兼朋友的身份出发,分析了石评梅作品和思想性格上的长处和弱点,具有较高的参考研究价值。1372 许多这类文章共同展现了石评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理想和完美爱情的追求、貌似柔顺又绝不流于世俗的寒梅品格,同时也展现了她在各个阶段的心理流程和性格中矛盾、优柔寡断的一面,还有内心深处希望、悲观与艺术才情共存的孤独感。19831985 年,石评梅作品集的出版以及稍后柯兴重史料又颇具文学色彩的风流才女:石评梅传重新引起人们对石评梅的关注,一些仍健在的熟人或主动或应邀

4、写稿,如陈家珍的我的同窗石评梅 ,为我们提供了石评梅在太原女子师范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24 他们的回忆与 20 年代的文章互为补充,对石评梅其人的研究也上升到更为理性更为系统的层面。对石评梅两次不幸的恋爱经历的叙述与研究约占所有有关石评梅研究的 1/3,了解石评梅的恋爱经历是进一步走进她心灵和作品的钥匙。但此类文章多从既有的道德和革命标准出发,赞美高石爱情而看轻吴石爱情,忽略了爱情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庐隐的象牙戒指(以石评梅为原型)和窦家绪的高君宇石评梅生死恋歌亦如此。3,4其实,两次恋爱经历联为一体,道出了五四时期一个觉醒的有艺术细胞的女性对完美爱情(灵与肉的统一)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

5、实生活中不可得所生的种种矛盾和痛苦,源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源于艺术与现实的冲突。二、对石评梅其文的研究20 年代,石评梅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纷纷亮相,评论也纷至沓来。邓拙园在评梅女士的这是谁的罪 中认为剧本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不合理,却忽视了剧本反“软化”的意义。113 石评梅在回复的文中接受了邓的批评,但否认陈冰华性格发展不合逻辑,并补录陈冰华的绝命书以证明。115 这类专门论作品的文章在 20 年代并不多见。庐隐的石评梅略传也只在最后一节论及作品,从思想角度把石评梅作品划为“,梅窠漫歌一类诗的时期” 、 “作心海和涛语的时期”和“作红鬃马 、 匹马嘶风录时期” ,在艺术方面主要赞美石评梅的文

6、风清妙,也诚恳地指出了缺点:“字句有时失之堆砌” “,长篇小说的布局,有时失之松懈” 。1190 这时期的评论还只停留在表面的观感上,较简略笼统,但也中肯、真诚。新时期以来,研究开始逐步趋向多元化、深入化。(一)悲剧内涵的挖掘对悲剧内涵的探讨围绕悲剧内容、悲剧美学特征与悲剧意识的成因三处展开。游友基把石评梅作品分为三类:一是爱情悲剧。 “一个是在写他人的爱情时锐利地批判旧制度的叛逆者,不顾一切去实现爱的勇敢者,爱情至上者;另一个是在处理自己与高君宇爱情关系时的踌躇和犹豫者,道德完善者。 ”二是社会悲剧。 “她的社会悲剧、人生悲剧涂上了悲愤、悲壮的色彩,在悲观中透露出乐观” 。三是英雄悲剧。在此

7、类悲剧中透着崇高。527 梁冬梅揭示了其悲剧美学特征:婉转悲怨;悲而壮烈;悲音为美。657 评论家们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探讨悲剧的成因上,他们一致认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并致力于解剖石评梅的矛盾心理,把研究推向深入。吴建玲认为石评梅的悲剧也来自她的心理误区“,无法摆脱时代、环境和因袭的文化在她心理上的胎记,不能拂去初恋受挫后的阴影,为情所困、为情所伤” ,所谓“孤独一生”的“素志”也是“违反人性而且有几分病态的” 。722 刘智民则说石评梅的悲剧意识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影响。821 沈素云顾及到外界因素是造成石评梅悲观心理的主要原因,她研究了特殊境遇下的石评梅的复杂心态,包括无家可归

8、的苦闷,生命虚无的抗争,置身于“十字街头的塔”中的两难心态。929 评论家不仅把目光停留在悲剧意识的挖掘上,也扫向与它紧密相联的孤独意识和执著精神,这种对理想和光明不懈追求的精神既是导致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之一,也为悲剧添加了几许亮色。(二)妇女题材的探讨石评梅各阶段的文学活动和作品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主题:系念着妇女和新一代。扬扬率先详细分析石评梅各时期的文学活动并提出这个命题,石评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既有大胆与命运抗争的新女性,也有封建婚姻下的处境悲惨的弃妇,后者描写的更为成功。127 陈小琼把弃妇归为两类:一是“深受封建礼教拘囿,而无自我意识的弃妇形象” ,如弃妇中的表嫂。二是“有思想、有主见

9、、有个性的弃妇形象” ,如林楠日记中的林楠。从这些弃妇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石评梅“对弃妇的同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打着自由恋爱招牌的卑鄙男人的唾弃” ,希望妇女“走出封建家庭,以自己的劳动换取面包,而不仰仗男人赡养” 。1032 石评梅描写妇女的作品经历了两个阶段,有极重的女人气(弃妇阶段)到妇权主义阶段(匹马嘶风录和红鬃马时期)。石评梅钟情于探讨同时代的妇女的痛苦和命运,倡导男女平等、女子自强,并为女子的解放苦苦找寻出路,她所向往的出路便是匹马嘶风录中何雪樵选择的道路,像男子一样驰骋战场,融入时代的风云。石评梅与其他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一起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她们有“女性意识的萌生、觉醒

10、、勃发” ,但她们“缺少创作女性文学的自觉, ”“甚至有意要消灭性别差异” 。1133 众多此类的文章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石评梅对妇女存在价值和出路的关注与思索,这是了解石评梅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贵的是,游友基等研究者还将这类妇女题材的文章放入现当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探索整个女性文学的嬗变与发展。(三)艺术特色的归纳新时期以来,对石评梅文学艺术特色的探讨是对 20 年代末庐隐研究成果的进一步阐释。综观众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语言绮丽、文风清妙。文晓玲对此作了详细的归纳:(1)文字色彩鲜明,比拟形象生动,还善于运用色彩的搭配对比;(2)善用叠字,善于渲

11、染气氛,描写环境;(3)旧语的气息比较浓,以婉约词人般的细腻缠绵的笔触写景抒怀;(4)继承了诗经的重复递进、反复咏叹的写法;(5)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常常使人联想到强烈、鲜明的古代骚赋文学的色彩” , “奔放诡奇而又愤世嫉俗的楚辞艺术手段的影子” 。1216 二是浓郁的抒情色彩。李冰总结了它的抒情特色:(1)对某些生活细节的细腻真切的描写;(2)丰富的联想和比喻加强作品的抒情特色;(3)目的描写与情的抒发熔入一炉;(4)感情强烈真挚。1383 刘智明对石评梅在作品中所融入的情感的复杂性作了进一步阐释“,饱读诗书使她富有理想和激情,无情的现实又使她的情绪偏于内向、压抑、不够开放,她的情感既

12、细腻、敏感,又顽强专一。这种互为矛盾对立的性格特征统一在她身上,使她一方面因有信念的支撑而情绪激昂,另一方面又因生活的黑暗、自身经历的坎坷和力量的薄弱而怒狮似地发着狂 ,甚至悲观绝望,流露出阴郁、焦灼不安的情绪,这种情感体验反映在其作品中,表现为既有勃发的生机、温柔的情感、热烈的思索、坚定的斗志、不屈的精神、执著的追求,又有深沉的悲哀、无奈的叹息、消极的心理,使其作品拥有丰厚复杂、耐人咀嚼的心理底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的情韵和意境。 ”1456 三是注重意象的塑造。石评梅拥有画家特有的捕捉景物的敏感性,善于摄取客观景物的形与神,用语言的丹青点染自己的内心情感。杨小兰也认为石评梅十分注重意象的塑

13、造“,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都成为作家主观情感的宣泄与寄托,这些自然界的景物在作者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被打上了个性化的色彩。 ”1535 四是文体的互相渗透。 “她的诗歌呈现出散文化的特色,而散文又表现出诗的韵味,小说大多是诗化的、散文化的。 ”农迎春这样说道。1666 以上研究成果比较完整地归纳了石评梅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否还有其他独到的地方,有待后人做更为细致的分析。(四)与其他女作家的比较有与同时代女作家的比较,如徐岱把石评梅与冯沅君、庐隐和苏雪林加以比较,得出了她们各自的特色。冯沅君小说问题意识强;庐隐意象感伤;石评梅叙述生命之旅;苏雪林运用知识话语。171 也有不同时代女作家的比较,如邓

14、利的悲哀是一种美妙的快感把萧红、张爱玲与石评梅比较,道出她们在悲剧性体验的具体内涵上存在差别,石评梅主要表现爱的苦闷和迷惘,萧红的悲哀更具世俗化、民族情绪化的特点,张爱玲的悲哀则来源于人性的悲哀和世纪末情调。石评梅的散文呈现抑郁美,萧红的散文具有悲壮美,而张爱玲的透出苍凉美。18123 王小燕认为三毛和评梅具有某些共同点:(1)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意识与传统的文化和道德因素的冲突,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都有一种独特的矛盾的生存状态,其人与其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与空白。不同的是“评梅哀婉凄清,细观其文,忧伤中蕴藏着生命的燃烧。三毛则是洒脱、豁达的作派,其文却始终隐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

15、悲凉与孤寂。 ”1941 以上三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比较的方法使石评梅的文学风格更加突出。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综上所述,石评梅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不乏重复研究、东拼西凑的现象,且研究多平面陈述而少深入挖掘。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首先,要深入文本,并力图用新思维、新角度和新方法来鲜明地概括和揭示石评梅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其次,不但要将石评梅研究纳入整个女性文学史之中,在比较中考察其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和价值,而且要将其与现代文学史的考察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宏观视野。此外,石评梅是个多艺术样式的作家,从整体出发,考察其散文创作与小说、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也是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期待石评梅

16、研究能更深入、更全面,并由此取得新的突破。参考文献:1扬扬.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2陈家珍.我的同窗石评梅J.山西老年,1995(3):425.3庐隐.象牙戒指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4窦家绪.高君宇石评梅生死恋歌J.党史文汇,1994(9):28233.5游友基.石评梅作品的悲剧美J.宁德师专学报,1994(4):27233.6梁冬梅.论石评梅小说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特征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3):57261.7吴建玲.旷世才女悲剧人生评石评梅的悲剧情结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增刊):22224.8刘智民.论石评梅散文中的悲剧

17、意识J.吉安师专学报,1998(1):21224.9沈素云.骚动不安的灵魂石评梅散文的独特情绪底蕴J.浙江师大学报,1998(3):29231.10陈小琼.评梅笔下的弃妇形象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3):32236.11游友基.女性文学的嬗变与发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4):33256.12文晓玲.灿烂似锦的文艺园中的一朵小花浅谈现代女作家石评梅和她的诗J.东疆学刊,1995(2):16221.13李冰.论石评梅散文的抒情特色J.上海大学学报,1996(1):83286.14刘智明.论石评梅散文的艺术风格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56258.15杨小兰.爱与哀愁的双重奏鸣J.重庆师专学报,1999(4);33236.16农迎春.独特的艺术追求评石评梅的创作J1 河池师专学报,2004(1):66269.17徐岱.民国往事:论五四女性小说四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128.18邓利.悲哀是一种美妙的快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7);1232125.19王小燕.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试比较石评梅和三毛的错位人生J1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4124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