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28802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政治-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政治-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政治-高考政治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观题中,材料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因此能否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就成了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呢?要求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正确审题,通过审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打个比方说,如果把材料主观题比作一栋房子,那么科学、正确的审题方法就是进入房子的一把钥匙。不同的高考试题有不同的特点和解法。对待材料题,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审题方法。 首先是粗读材料,细审设问。 材料题试题的问题有一个也有多个,或明确或隐蔽,也有问题中套问题。但不管怎样,问题都是针对材料提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材料的理解。可以说,问题是

2、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材料内容,体现命题者的意图。因而明确问题往往是解答问题的良好开端。面对试题,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问题。 第一确定问题是从经济、哲学还是政常角度提出的。这一点比较简单,但不能马虎。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 第二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 第三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通过这三步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 。 离开了对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理解题意。我们应当

3、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实内涵。其一是时间。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时间则是事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标志。注意时间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加以考查。其二是总结性语句。即点明材料的中心的语句。就表格类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标题往往点明表格所反映内容的中心。其三是材料中出现的概念、名称。它揭示了材料与教材的关系。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推敲并借助从问题中得到的启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从而明确题意。 再次是“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材料类试题的特点之一就是“题在书外”但解决问题需借助书本知识,也就是说,对试题的分析,离不开书本知识

4、。只有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魅诽庖猓 妨劬荨胧楸局 兜亩员冉涣骺梢栽谠亩廖侍庖园盐丈栉史较颉魅反鹛夥围时进行,也可以在分析、把握材料内涵时进行。在明确题意后更需要应用书本知识加深对试题的理解并组织答案。下面?/SPAN2002 年一高考材料题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审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答材料型鞴厶饽俊?/SPAN (2002 年全国文综高考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达 6000 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

5、,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年来,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 年以来,政府投资 70 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 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2 分) (2)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9 分)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 分) 先来看第一问,按照审题的一般方法,应首先粗读材料细审问题,第一问肯定是从经济角度提出的。 第二确定问题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

6、度提出来的。虽然这一设问中有“怎样”两个字,但问题仍是从“是什么”这个角度提出来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把问题直接变换为“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三明确问题的限制性条件。通过审阅问题不难发现第一问的限制性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材料中反映出的变化,因而不能脱离材料;二是洞庭湖区经济上的变化,而非其他变化。对问题的正确分析为阅读材料明确了方向,即在阅读材料时要把握两方面的有效信息,一是有关变化的描述,如反映时间先后的名词,反映事物变化过程的动词,反映事物性质变化的形容词等。二是有关经济活动或关系的描述。 然后带着问题提供的方向细读材料。从“变化”的角度看,变化过程总是有个时间上的先后

7、,时间是事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标志。所以我们首先找出材料中反映时间先后阶段的名词。通过分析,洞庭湖区在“历史上” 、 “多年来” 、 “近年来” “尤其是 1998 年以来”三个阶段的情况及先后变化。再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历史上”这一阶段只描述了洞庭湖区的自然风光,没有经济上的变化。因而其与“多年来”变化的关系是命题者设置的小小陷井。 “多年来”与“近年来”都有关注经济的描述且存在变化关系。此时可以将第一问具体为“洞庭湖区经济上从多年来到近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接下来从材料中获取“多年来”到“近年来”的有效信息。 “多年来”有三条信息: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洞庭湖面

8、积缩小;“近年来”有退耕还湖;政府投资进行综合治理;湖区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湖区居民收入提高 这样分析后就可直接从有效信息中获取答案了。根据得出农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或农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1)洞庭湖区人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片面强调粮食生产的、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根据得出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上发生的变化:(2)政府制定退耕还湖政策并加大投资,使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直接根据得出人民生活水平上发生的变化:(3)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 第二问,通过审题首先明确这是用政治常识

9、中国家的对内职能的知识来回答,其次要明确这一问题究竟是问题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通过审题我们明确这一问题是从“怎么样”这一角度提出来的。如果在这一方面发生偏差,错把这一问回答成“上述材料说明国家履行了哪些职能” ,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一问题已经把职能局限在“管理经济的职能”即我国对内职能的第二个职能经济职能上。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政府怎样履行这一职能,而不是问履行了什么职能。教材 P18 页讲到“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我们也就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说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

10、共服务来进行的。根据教材这一知识,结合上述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我们可组织以下答案:根据可得出答案(1)政府针对片面发展粮食生产,围湖造田,造成环境破坏等问题,制定了退耕还湖的政策和多种经营并举的方针,以统筹规划湖区农业发展,从而对经济进行了调节。根据得出答案(2)政府加强了社会管理,对湖区进行了综合治理。根据得出答案(3)政府努力搞好公共服务,直接进行了巨额投资,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居民收入的提高,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问标准答案是: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节;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第三问的哲学启示单纯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变化”是很难看出其哲学启

11、示的,如果说变化本身的启示也只表明“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人的认识也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哲学上册 P 页)因此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但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哲学启示。这就需要我们围绕“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变化”细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从“变化”的原因、变化的经过、变化的结果等找出对应的哲学启示。 (1)从“变化”的原因看 围湖造田是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消极行为,退耕还湖是在正确意识指导下的积极行为,于是可以得出唯物论方面的启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通过人的活动消极地影响和反作用于自然界;正确的意识积极地影响和反作用于自然界,因此必

12、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意识。 围湖造田是割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退湖还耕是看到了二者之间联系。于是得出辩证法方面的启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围湖造田说明当时湖区政府和人民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退耕还湖表明湖区政府和人民既重视经济发展也注意环境保护,从而可得出辩证法的另一启示:必须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围湖造田是在错误的社会意识指导、错误价值观导向下的错误做法,而退耕还湖则是在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价值观导向下的正确做法。于是得出价值观方面的启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

13、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必须坚持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维护人类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 (2)从“变化”的过程和结果看 多年来,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以致围湖造田,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这些年在实践中纠正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退耕还湖。于是可得出这一哲学启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变化经过还说明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实践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一哲学启示: 围湖造田造成环境恶化,退耕还湖改

14、善了环境,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在解答材料型主观题时,有的考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 ,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 。在平时复习中,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不仅有利于克服审题不清的问题,还有利于提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审题过程中,以下几点必须特别要注意克服: 一是急躁冒进。面对陌生的材料,许多考生仿佛进入迷宫,往往会产生一种急躁情绪,企图在较短时间内明确题意,解答问题。事实上,审题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的过程,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仔细推敲。而急躁冒进往往阅读分析不细,结果或是经偏盖全,偏离题意,或是挂一漏十,一知半解,或是思维混乱,罗列知识,最终是欲速则不达。 二是脱离材料。试题的材料和问题是统一的,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反映了命题者的意图。但许多考生审题时将两者割裂开来,不懂得借助问题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内涵,不善于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辨清设问方向, 把握材料内涵,更懂得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明确题意。于是对题意的理解只能是既费劲又不能切中肯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