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经济学笔记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都比较陌生,也比较有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因此我们组经过认真的讨论和收集资料,汇总之后,得出以下认识和见解,希望和大家共同分享;讲得不当之处,希望老师指证,同学们提出建议。第一方面:教育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教育经济在提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经济学思维方式看重个体,因为实际上只有个体在选择,在决策,一切社会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个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成见有立场有追求有思维有盲区的个人。许多人有一种信念:只有统治者才能使社会秩序免于混乱。事实上,社会秩序来自于个体选择与群体合作。按亚当 斯密的说法,社会
2、分工一经完全确立,所有人都要依靠交换而生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所有人都成为商人,社会也成为商业社会。分工与交换是一种群体合作,它最根本的动因是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所以群体合作无须统治者规定,而是个体选择的无意的结果,它受内在规律支配。有时,统治者会试图打破这种规律,反而有可能使自己成为混乱的根源,而不是混乱的终结者。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商业社会之中,而且每一个人都是“商人”,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找寻其中的规律。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货币、利润、商业和金融的学问,也不单是对人类竞争行为的研究,实际上经济学研究人们的选择及其无意的结果。具体而言,经济学的思维过程关注三个方面
3、:一、个体的行为;二、群体的合作;三、上述两种活动的结果。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理性决策的科学。它对指导我们做个人决策也许作用不大,但对公共决策的制定很有价值。这是因为,公共决策的制订是一个政治过程,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看法,既可能源于认识水平,也可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就认识而言,不仅取决于立法2者和政府官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而且也依赖于普通大众的认识,这在民主化的社会尤其如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律和政策的后果,从而避免制订出事与愿违的公共政策;就利益而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人们看清那些隐藏在“公共利益”背后的私利动机,从而减少公共政策被利益集团俘虏的可能性。 什么是经济学的
4、思维方式?在我看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们只能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个人选择需要权衡,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制订也要权衡。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人的行为基本上是理性的。公共政策必须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导致整个社会的损失。计划经济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与个人理性不相容,所以一定失败。现实中,人们总是喜欢免费午餐,这不是由于他们不理性,而是因为理性的人总是希望让别人为自己支付午餐费,除非制度规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这样做。比如说,当一些人希望政府控制价格的时候,他们的真实意图是自己为获得同样的东西少支付一些费用
5、,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公共利益;类似地,当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限制某些行业的准入的时候,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而非维护市场秩序。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不断满足他们的要求,社会就会陷入“囚徒困境”:每个人都选择吃免费午餐,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都不得不支付比本来高得多的费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摆脱“囚徒困境”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市场经济。价格,利润,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 中国经济改革 30 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示了市场经济在创造财富和改进民生方面的威力。但现在,反市场化的舆论很有市场。市场经济确实有不少弊病,其中最大弊病是:当你能享受到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都
6、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特别是由于政府或者某种强权的不恰当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使市场经济表现为病态市场经济的时候,人3们往往以为这是它本身的毛病。学一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清楚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第二方面:教育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一、教育经济学的概念(一)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二)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教育经济致力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教育
7、发展问题,阐述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解释现代经济发展中教育与经济关系之运行规律,提供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中经济决策与管理技术。所以教育经济学是集理论与实践研究于一体,兼容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论,开拓理论新领域与提供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西方教育经济学家的理解(二)前苏联教育经济学家的理解(三)国内学者的理解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范先佐教授的观点:1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联系的基本途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研究探讨教育经济学其它问题的理论基础。教育与经济联系的基本途径是熟练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的培养、
8、训练。4教育的进行必须以经济提供资源投入为条件,也即教育和社会发展决定者劳动力的需求,包括劳动力的总量、结构、质量;教育则从宏观上决定着劳动力的供给,包括教育培养的劳动力的总量、结构、质量。教育经济学要研究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如何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可能提供的条件相适应。2教育投资的来源、外部和内部的比例教育经济学要研究教育投资的来源、负担及其结构,要研究一国一定时期一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合理比例,以及在教育投资总量既定条件下,教育投资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和作用。3教育资源的配置及其利用率教育经济学要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包括二者的
9、评价指标、计量方法、影响因素或提高途径。4教育的私人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教育经济学要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私人经济效益,包括形成过程、计量方法、影响因素等。5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体制问题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问题,它关系着稀缺资源合理有效的分配。教育经济学要研究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尤其在经济体制变革时期,要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尤其是教育投资体制。6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种协调是多层面、多层次的,但主要体现在教育发展的目标、规模和结构与社会发展目标、规模和结构的协调上。在靳希斌的教育经济学(第 4 版)中是这样论述的: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
10、的核心内容为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教育经5济效益。学科体系结构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1)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发展历史;(2)学科的理论基础;(3)教育与经济的关系;(4)学科的具体概念、范畴、定律、原则、规律以及计量模型和数据指标;(5)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组合以及劳动报酬;(6)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发展战略。第 三 方 面 : 教 育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假 设 与 前 提教 育 经 济 学 是 一 门 年 轻 的 学 科 。 20 世 纪 50 年 代 末 、 60 年 代初 , 西 方 教 育 经 济 学 作 为 经 济 学 的 一 个 分 支 学 科 而 出
11、 现 。 关 于 教 育与 经 济 之 间 的 关 系 、 教 育 对 经 济 增 长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作 用 、 教 育 对 劳动 生 产 率 的 作 用 等 研 究 , 使 人 们 清 晰 和 实 证 地 认 识 到 教 育 的 人力 资 本 投 资 属 性 。 70 年 代 初 出 现 的 筛 选 理 论 和 劳 动 力 市 场 分 割理 论 , 以 及 70 年 代 末 出 现 的 教 育 的 社 会 化 理 论 , 从 不 同 侧 面 对人 力 资 本 理 论 提 出 了 挑 战 和 批 判 , 同 时 丰 富 了 教 育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理论 。 在 现 实 生 活
12、 中 , 由 于 20 世 纪 60、 70 年 代 的 教 育 投 资 没 有 带来 预 期 的 经 济 繁 荣 , 各 国 的 教 育 投 资 热 情 在 80 年 代 中 期 开 始 有所 下 降 , 教 育 财 政 出 现 紧 缩 。 尽 管 如 此 ,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在 教 育 经 济学 中 的 主 导 地 位 并 没 有 得 到 根 本 的 动 摇 。 人 们 对 教 育 投 资 的 社 会 经济 效 益 仍 然 予 以 高 度 的 关 注 ,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继 续 为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提供 着 有 力 的 支 持 。 近 年 来 , 知 识 经 济 的
13、 出 现 及 其 与 教 育 的 关 系 开 始引 起 人 们 的 关 注 。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作 为 创 造 知 识 、 传 播 知 识 和 培 养有 知 识 的 人 才 的 发 源 地 , 其 在 知 识 经 济 社 会 中 所 起 的 作 用 更 加不 容 忽 视 。6远 在 教 育 经 济 学 形 成 之 前 , 国 内 国 外 已 有 很 多 关 于 教 育 与 经 济的 相 互 关 系 的 思 想 。在 我 国 , 先 秦 诸 子 即 认 识 到 发 展 教 育 是 使 经 济 发 展 , 国 家 富 强的 条 件 ; 很 多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思 想 家 、 政
14、 治 家 也 都 认 识 到 教 育 与经 济 之 间 的 关 系 , 如 孔 子 的 “庶 富 教 ”的 思 想 , 说 明 了 人 口 、 经济 、 教 育 三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 颜 元 的 “实 学 ”“实 行 ”的 思 想 认 为经 济 是 教 育 发 展 的 基 础 。 在 西 欧 , 古 希 腊 的 柏 拉 图 也 论 述 过 教 育对 生 产 所 起 的 作 用 。 但 是 , 由 于 当 时 生 产 力 水 平 和 科 学 技 术 水 平 的低 下 , 生 产 劳 动 还 基 本 上 处 于 简 单 的 体 力 劳 动 阶 段 , 知 识 和 科 学 在生 产 中 的
15、 应 用 还 很 少 , 因 而 人 们 也 只 是 认 识 到 教 育 和 经 济 之 间 的 一些 联 系 , 但 还 不 能 充 分 认 识 到 教 育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大 意 义 , 也 不 可能 形 成 完 整 的 教 育 经 济 思 想 体 系 。17 世 纪 到 19 世 纪 初 期 间 古 典 经 济 学 和 庸 俗 经 济 学 产 生 并 得 到了 发 展 , 一 些 学 者 注 意 到 了 人 的 素 质 对 生 产 力 的 影 响 , 并 根 据劳 动 价 值 理 论 , 对 教 育 的 经 济 意 义 作 了 进 一 步 的 论 述 , 提 出 了 一些 教
16、 育 经 济 思 想 。 但 由 于 当 时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以 及 经 济 学 和 教育 学 自 身 发 展 的 限 制 , 还 不 可 能 形 成 一 门 独 立 的 教 育 经 济 学 科 。其 后 近 一 百 多 年 , 马 克 思 和 恩 格 斯 等 人 创 立 了 马 克 思 主 义政 治 经 济 学 , 其 中 包 含 了 很 多 科 学 的 教 育 经 济 思 想 , 对 教 育 与 经 济的 关 系 作 了 一 系 列 的 论 述 ,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教 育 经 济 学 的 建 立 奠 定 了科 学 的 理 论 基 础 。 近 代 我 国 具 有 代 表
17、性 的 学 者 主 要 有 古 襟 和 杨贤 江 。 古 襟 1934 年 发 表 中 国 教 育 之 经 济 观 , 运 用 了 经 济 的 观点 阐 述 教 育 问 题 , 辩 证 地 论 述 了 教 育 和 经 济 的 制 约 关 系 ; 杨 贤 江 所著 的 新 教 育 大 纲 论 述 了 教 育 能 生 产 和 再 生 产 劳 动 力 , 认 为 科 学因 实 用 而 生 , 而 进 步 。 西 方 学 者 主 要 有 大 卫 李 嘉 图 和 马 歇 尔等 。 大 卫 李 嘉 图 提 出 教 育 投 资 的 基 本 思 想 , 马 歇 尔 提 出 生 产 要 素包 括 教 育 , 教
18、 育 要 由 国 家 投 资 等 。 众 多 的 教 育 经 济 思 想 初 步 形 成 ,7这 些 教 育 经 济 思 想 为 以 后 教 育 经 济 学 的 创 建 和 发 展 提 供 了 前 提 和 基础 。这 其 中 ,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是 教 育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基 石 。 人 力 资 本 理论 是 60 年 代 以 舒 尔 茨 为 代 表 的 西 方 经 济 学 理 论 , 该 理 论 明 确 指 出 了教 育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内 在 机 理 和 外 在 效 益 。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是 现 代 西 方经 济 学 的 一 个 思 想 派 别 , 或 称
19、 理 论 派 别 , 也 是 西 方 教 育 经 济 学 的 理论 基 础 。 产 生 于 20 世 纪 50 年 代 中 期 , 盛 行 于 60 年 代 , 70 年 代以 后 有 了 新 的 发 展 。 1980 年 ,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舒 尔 茨来 我 国 讲 学 ,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开 始 传 入 中 国 , 对 我 国 的 教 育 经 济 学 产生 了 深 刻 的 影 响 。一 、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的 基 本 概 念人 力 资 本 , 这 一 概 念 是 美 国 沃 尔 什 于 1935 年 发 表 的 人 力资 本 观 文 中 首
20、先 提 出 的 , 到 20 世 纪 中 期 和 60 年 代 初 期 人 力 资本 逐 渐 形 成 了 一 种 理 论 体 系 和 学 说 , 并 对 西 方 教 育 经 济 学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影 响 。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有 舒 尔 茨 、 丹 尼 森 、 贝 克 尔 等 人 。人 力 资 本 是 与 物 力 资 本 相 对 应 的 概 念 , 它 是 由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舒尔 茨 首 先 给 予 阐 释 而 获 得 特 定 含 义 的 一 种 资 本 概 念 。 按 照 舒 尔 茨 的观 点 , 全 资 本 的 概 念 应 当 包 括 人 、 物 两 个 方 面 ,
21、 即 人 力 资 本 和 物 力资 本 。人 力 资 本 是 指 凝 聚 在 劳 动 者 身 上 的 知 识 、 技 能 及 其 所 表 现 出 来的 能 力 。 这 种 能 力 是 生 产 增 长 的 主 要 因 素 。 它 是 具 有 经 济 价 值 的 一种 资 本 。 从 个 体 角 度 定 义 , 人 力 资 本 指 存 在 于 人 体 之 中 , 后 天 获 得的 具 有 经 济 价 值 的 知 识 、 技 能 、 能 力 和 健 康 等 质 量 因 素 之 和 ; 从 群体 的 角 度 定 义 , 人 力 资 本 是 指 存 在 于 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人 口 群 体 中
22、 ,后 天 获 得 的 具 有 经 济 价 值 的 知 识 、 技 能 、 能 力 和 健 康 等 质 量 因 素 的总 和 。1.人 力 资 本 与 人 力 资 源8人 力 资 源 是 一 种 数 量 化 概 念 , 人 力 资 本 则 是 一 种 质 量 概 念 ; 人力 资 源 反 映 不 出 人 的 素 质 差 异 , 而 人 力 资 本 能 反 映 人 的 能 力 差 异 ;人 力 资 源 是 未 开 发 的 资 源 , 而 人 力 资 本 是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的 结 果 ; 人力 资 源 自 然 状 况 强 , 不 能 反 映 人 的 素 质 的 稀 缺 性 , 以 及 市
23、 场 供 求 关系 , 而 人 力 资 本 与 之 相 反 。2.人 力 资 本 与 物 力 资 本相 似 性 : 人 力 资 本 和 物 力 资 本 作 用 的 结 果 都 能 使 个 人 收 入 增 加和 国 民 收 入 增 加 ; 都 是 通 过 投 资 形 成 、 实 现 的 , 对 人 投 资 形 成 人 力资 本 , 对 物 投 资 形 成 物 力 资 本 ; 都 具 有 资 本 的 性 质 , 均 具 有 带 来 利润 的 作 用 , 均 可 以 带 来 剩 余 产 品 。 区 别 : 物 力 资 本 的 所 有 权 可 以 被转 让 或 继 承 , 人 力 资 本 的 所 有
24、权 一 般 是 不 能 被 转 让 或 继 承 的 ; 人 力资 本 比 起 物 力 资 本 来 说 , 本 身 还 有 生 产 性 、 稀 缺 性 、 高 效 性 、 迟 效性 、 多 效 性 、 多 变 性 和 易 流 性 等 。二 、 人 力 资 本 的 主 要 特 点1、 人 力 资 本 存 在 于 人 体 中 , 与 其 承 载 者 不 可 分 离 。2、 由 于 人 力 资 本 存 在 于 人 体 中 , 并 与 其 承 载 者 不 可 分 离 , 因 此它 不 能 转 让 和 买 卖 。3、 人 力 资 本 的 形 成 与 效 能 的 发 挥 与 人 的 生 命 周 期 紧 密
25、地 联 系 在一 起 , 人 的 年 龄 及 其 变 化 对 人 力 资 本 具 有 决 定 性 影 响 。4、 一 个 人 所 能 拥 有 的 人 力 资 本 相 当 有 限 , 这 种 有 限 性 主 要 来 自一 个 人 的 体 力 、 精 力 、 和 生 命 年 限 等 自 然 条 件 的 约 束 。5、 人 力 资 本 的 形 成 与 效 能 的 发 挥 还 受 其 承 载 者 个 人 偏 好 的 影 响 。6、 人 力 资 本 不 仅 是 一 种 经 济 资 源 , 而 且 还 是 一 种 含 义 更 为 广 泛的 社 会 资 源 。在 张 学 敏 老 师 的 教 育 经 济 学
26、中 , 提 出 : 教 育 经 济 学 应 当有 自 己 的 理 论 假 设 。 经 济 学 研 究 方 法 的 特 征 在 于 以 人 是 理 性 的 为 其9最 基 本 的 前 提 。 教 育 经 济 学 研 究 的 假 设 实 际 包 括 : 教 育 具 有 提 高 人力 资 本 存 量 的 生 产 价 值 ; 教 育 具 有 提 高 消 费 水 平 和 消 费 技 能 的 消 费价 值 ; 教 育 具 有 解 决 社 会 发 展 矛 盾 的 工 具 价 值 。 综 合 而 言 , “教育 具 有 经 济 价 值 ”是 教 育 经 济 学 的 起 点 , 是 实 现 教 育 学 历 史 的 、 理论 的 、 逻 辑 的 统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