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30584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汝城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1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角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懂得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角度。2、联系作品让学生清楚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步骤。教学重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角度。教学难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步骤。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一、导语设计大自然充满了美,许多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文笔瑰丽,手法多样,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带给我们以极大的美感享受。进入文章情境,赏析富有鲜明特征的景物,赏析多种多样的写景状物艺术手法,感受作者流淌于笔端的情感,是我们散文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 2006 年高考湖

2、南卷的赏析短文写作也有对景物描写角度的赏析,可见,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赏析应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找到鉴赏切入点,是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鉴赏中掌握方法,并且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既可培养学生鉴赏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二、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角度(一)调动感官,从景物的形声色味等角度赏析。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调动感官、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 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 湿

3、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 转的曲子,与 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 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段景物描写中,作者就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个角度来写景。 “吹面不寒” “母亲的手抚摸” “微微润湿” “轻风” ,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轻柔细腻;“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青草味儿” “各种花的香” ,从嗅觉角度写春天的清香气息;“繁花嫩叶” ,从视觉角度写春天红花绿叶、五彩缤纷的美景;“

4、呼朋引伴地卖弄” “唱” “应和” “响” , “清脆的喉咙” “宛转的曲子” “轻风流水” “牧童的短笛” , “嘹亮” ,从听觉角度写出春天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雨”像“牛毛” “花针” “细丝” , “密密斜织着” ,描绘出了春雨的细密轻柔。整幅画面有形有声有色有味,让读者对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2“春”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感受。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就要对这些景物描写片段多加体会揣摩,从形声色味等角度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自然景物之美。(二)选择写景角度,从空间时间 的变化角度赏析。景物一般是立体的、有层次的, “横看成

5、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作者总是多角度状写景物,有远景、近景,有俯视之景、仰视之景,定点观景、移步换景这样的写景更加富有变化而不显呆板。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 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 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 树的美丽也不逊 于花。

6、花好比人的面 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 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 满皆树, 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 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 显得含蓄而有 风度。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 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

7、起的屋檐,一排整 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 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 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 轻灵而自由!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 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较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和 领土相对的是“领空”, 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住一些,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

8、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 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 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作者笔下,小屋是一件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她对小屋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有远观近看:远观,小屋点缀了山,让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近看,山上的树又衬托出了小屋的安静、小巧、含蓄。有平视俯视仰视;有有限无限与有形无形:“似眉梢的痣一点” “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有“足以举目千里、俯仰天地的无限领空 ”。对小屋的描写,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多角度写景可

9、以写出景物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因此角度越多景物的立体感越强,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细致地分析写作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感受写景状物的层次之美,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灵感受。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3(三)品味语言,从语言修辞角度 赏析。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集中体现了散文语言之美, “赏析美景”可以通过品味语言进行, “体会美情”也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来进行。如果在散文阅读中罔顾对语言认知、品味的必要性,直接攀登形而上的“空中楼阁” ,只能是茫茫然、昏昏然,更不用说进行赏析了。品味语言,一是品味词语的表现力。“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

10、一粒,点铁成金也” 。有时,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的使用,就能让景物变得鲜明生动。品味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 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 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本是难状

11、之景,但在作者笔下,传神的动词运用,却让月色鲜明可感。一“泻”字,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如水般流淌的动感;一“浮”字,描绘出薄雾的轻飘状态,让荷塘充满了一种如梦幻般的朦胧之美;一“洗”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娇媚状态。一“画”字,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 ,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这些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荷塘上美丽的月色光华。品味语言,二是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中,作者多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来加强景物的形象性,让读者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如张晓风的春之怀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

12、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 ,那 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 阵杜鹃啼热土地,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丝丝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 不清、听也听不 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讲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 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

13、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 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 鲜明的王师,因 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作者笔下,青山在笑,春在歌唱, “从云端唱到山麓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春是那样多情, “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 ,春“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比喻、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让看似平平淡淡、难以捕捉的春天,是这样的生动可感、生机勃勃,让读者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心情顿感舒畅。(四)体味艺术特色,从表现手法角

14、度 赏析为了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鲜明,作者常常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景物,常见的如动静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4结合、烘托渲染、虚实相生、象征等等。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景物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如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中,作者多运用以动写静、以声写静、以静写动的手法,突出景物的静态美或动态美,使景物描写更显具体形象。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 “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象 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象是和狂 风乌云争夺天日,又象是

15、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 乐, 显出一幅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象不应该似的。这段写景,就是典型的以动写静。作者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赋予了松树人的性格,使本是静态的松树活了起来,用“不怕山高” “根扎隙缝” “争夺天日” “游戏”等表现出它的坚定勇敢,用“张望” “等你”表现出它的热情,用“潇洒”来表现它“独得其乐”的情致。再如渲染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散文写作中,可以是景物来烘托景物,亦可以是景物渲染心理、情感等。如方令孺在山阴道上:

16、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好久以来“故乡 “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 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 剑锋, 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钟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 爱

17、护似的,笼罩着大地。汽车迅速地前进,将要到钱塘江大 桥了,我看 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在高楼钱塘江大桥有两层,底 层走火车,上 层走汽车,因此说像高楼一样的大桥。一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 ,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流越宽,向 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叠、 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萧山

18、、河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 远远退到车的后面。文章首先借“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的湖水、 “云气沉沉”的天空来衬托自己对参观鲁迅故居的决心连“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 ;又通过乘车前往路程中的景物描写来渲染自己那欢快的心情月桂芳香,阳光轻柔,山川壮丽。景物的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作者走在山阴道上的心情。品味文章写景状物的表现手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欣赏景物描写,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五)体会深情,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明“范希文对床夜语 ) ,景物呈现于作家眼中,经过艺术化的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19、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5选择提炼,再用文字描写出来,不能不带上作者的主观感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写的特点。透过景物描写,看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应是我们赏析的重点。把握文章的情感,一是要抓住能统领全文感情基调的文眼。如故都的秋 ,开篇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三个特点既概述了故都之秋的景物自身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切身感受。文章起始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后,再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这种情感: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

20、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 为以 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 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 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 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21、,古人所说 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 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 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 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 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

22、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 ”(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在寂静秋院中,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那“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既觉得“细腻、清闲”而又“落寞”的槐蕊;那“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那“息列索落”的秋雨;那缓慢悠闲的“都市闲人” 。无不是紧扣着“清、静、悲凉”来着笔的,作者情感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握文章情感,二是要体味文章写景的整体的情感氛围。景物的特点,往往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

23、调,使全文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 沉沉的云雾,突然 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象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 顶上一片白云象白 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 还没有降临。这时, 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绎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象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忻,却象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 则碧绿如翡翠。 时间一分 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

24、高峰亭亭笔立于 红雾之中, 渐渐 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6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 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势奇绝, 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 评价和命名, 显然使我 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

25、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 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 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急江陡,江面布 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 、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 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 织成一片。作者笔下之景, “真美极了” , “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两眼所见,是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充满着变化无穷的“诗意” ,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他带领读者领略到了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祖国美好河山的高度赞美之情。在这种背景下,对文中各种景物的个性化描写

26、都与这种氛围和意境相适应,极力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缤纷、鲜艳夺目,极力写出了景物的诗情画意与神奇壮美。总之,写景状物散文始终贯穿着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等,甚至可以说这些审美要素是作家审美心灵的外化。我们在阅读赏析中,赏美景,品美言,评美情,让学生看到一个美的文本,一种美的创造,能让学生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养成对美的热爱、追求。同时,注重欣赏方法与角度的训练,一定能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到树上的那只诱人的“桃子” 。叶圣陶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 ”年深日久,必然有助于学生养成美好的情怀,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三、作业设计预习荷塘月色 。

27、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7荷塘月色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2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

28、“景语” “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感知法、品味法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二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李白在月下独酌里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在这里, “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苏轼在水调歌头里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这里, “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 “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二、文本解读(一)知识积累1、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29、总序号: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 ,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4 年出版诗与散文集踪迹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家。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2、借助注

30、解和词典,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3、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二)信息筛选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1、学生边听边思考如何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明确: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点明题旨)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主体)第三部分(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 (偏重抒情)(三)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析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明确: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以及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这是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

31、顺序来写的。以上是顺序特点,细分析,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A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 “活” 。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 “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扬静而情动。B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所谓“可想” ,是指由“可见”引起的合理联想,把不可见的景物写得很有风采。(四)能力提升学生自己阅读第五段,合作讨论作者在这里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乳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

32、写“黑影”和“倩影” ,也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五)分析鉴赏1、第五段“酣眠” “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明确:“酣眠”比喻朗照, “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9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

33、态。2、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 “铺” ,其好处是什么?(解答这个问题,不妨请学生把“照”和“铺”字代入句中读一遍,学生就知道了。明确:“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 “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 “照”字和“铺”字就没有这个效果。3、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谐。第四段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三、课堂小

34、结所谓“意境” ,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 荷塘月色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它具有一种意境美。四、作业设计背诵第四、五、六段。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10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学生背诵 46 段,教师强调“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你知道这是什么修辞吗?二、文本解读(一)合作探究指导学生理解“通感”的特点及其作用。明确:通感:就是人的各种感觉之间的交流、沟通、转移。钱钟

35、书先生说过,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通感 )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本体花香(嗅觉)喻体 渺茫的歌声(听觉)B作用: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生动形象。C相似点:立于微风中嗅馨香(时有时无)听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再如:“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能力提升1、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哪些?明确: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

36、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第六段: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八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第十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2、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怎样变化的?明确: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胧和谐,令人心醉。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热闹,而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采莲令我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回到了家里。有人把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概括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是很贴切的,但作者的感情底色是“不宁静” 。(三)分析鉴赏1、第六段写“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情而不得,当然伤感。2、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