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一 概念汇总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2、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3、常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天平和砝码、酒精灯、显微镜、电压表、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4、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5、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 ,用“m”表示 1 千米 =_米 米_分米_厘米 _毫米 毫米_微米_纳米6、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7、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8
2、、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9、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 m表示,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10 6立方厘米 升 立方分米 毫升 立方厘米 10、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排水法。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 圆的体积底面积高11、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相平。12、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13、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200 米 314、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
3、厚度,然后除以一百, (注意两页为一张纸)15、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 20 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 20。16、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17、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18、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19、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摄氏度,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摄氏度,在 0 摄氏度和 100 摄氏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分为 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 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
4、气温“4.7 ”读作“零下 4.7 摄氏度”或“负 4.7 摄氏度”20、0的水与 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21、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 (4)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22、体温计测温范围 3542,最小刻度为每小格为 0.1,可离开人体读数,因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23、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千克、克、毫克,它的质量标准物叫国际千克原器,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5、,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大小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的,一个铁块压扁之后,形状改变,体积和质量都不变,一杯水结成冰,或变成水蒸气,状态改变,质量都不变24、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在实验室,称量质量工具是天平。25、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2、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3、按物左码右的原则,将物体放在左盘上 4、估计物体的大致质量,将适量的砝码用镊子夹取,轻放在右盘上。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取放。5、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左盘被测物体的质
6、量。6、称量完毕后,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游码移回到“0”刻度线26、用天平称量时,待测物的质量不应超过天平的量程,不能用手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27、在用天平测量时,造成测量值偏大的原因有:砝码磨损、砝码比标准量小;造成测量值偏小的原因有:砝码生锈、沾上灰尘或水。28、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减去游码的刻度值。29、怎样测量 1 滴水的质量。写出实验过程和计算结果,并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答: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 m1,然后在烧杯中滴入 100 滴水,称出总质
7、量记为 m2 ,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除以 100 就是一滴水的质量, (m 2 m1)10030、如果在实验中需要 50 克的水,想一想,应当怎样用天平测量?答:先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天平的右盘中用镊子夹入 50 克砝码,在烧杯中加入略少于 50 克的水,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直至天平平衡,即得 50 克水。31、 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来确定或感知时间,如:日升日落、月形变化、四季变化、电线杆的影子、 枫叶红了、候鸟迁徙等,这是因为它们一直都在作有规律的变化,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古代计时器有日晷、表圭、砂漏等33、 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用符
8、号 S 表示,常用单位还有 时(h)、分(min) 、毫秒(ms)时分秒;1 毫秒0.001 秒35、 通常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手表、闹钟、石英挂钟、摆钟、停表等等38、 流动的水和燃烧的香也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尺子” ,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因此,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蜡烛燃烧易受外界影响,不适宜作计时工具。39、测量自己的心率(脉搏)有两种方法:一是测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二是测一次脉搏跳动所需的时间40、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4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
9、证据5、检验假设 6、合作交流。提出问题一定要用“?问号” ,建立假设一般说“可能”43、琴纳医生在探究天花和牛痘的科学实验时(1) 提出问题:挤牛奶女工容易感染到牛痘的病,而这些女工为什么不会患上天花? (2) 建立假设:可能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可以抵挡病毒的入侵(3) 设计实验方案:让人先感染牛痘,再看会不会得天花(4) 收集事实证据:人感染牛痘后,不会再得天花(5) 检验假设:假设是正确的(6) 合作交流:推广应用44、探究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的一般过程:(1) 提出问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呢?(2) 建立假设:可能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一个比例关系。(3) 设计实验
10、方案:测量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4) 收集事实证据:建立图表关系,分析脚印长和身高的关系(5) 检验假设: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确有一个比例关系(6) 合作交流:对比其他同学的结果,完善比例关系,进行推广应用二 知识填空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是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 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 瓦特发明了 。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 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4、学习科学的方法
11、是: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 “喷泉”实验。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 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1)试管架: (2)试管: (3)停表: (4)酒精灯: (5)显微镜: (6)天平: (7)量筒: (8)刻度尺: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 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
12、、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进行比较的过程。2、长度的主单位是 。较大的还有 ,较小的还有 。3、长度单位的换算:1 千米= 厘米、1 米= 微米= 纳米1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 纳米= 米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 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 ( 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 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5、一些特殊
13、的长度测量方法:(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 X 圈数。例:操场的周长。(3)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6、体积是物体 的大小。体积的主单位是: ,较小的还有 、等。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和 。
14、7、体积单位的换算:1 米 3= 分米 3= 厘米 3,1 分米 3= 升= 毫升1 毫升= 厘米 3= 升8、体积的测量:(1)液体的体积: 。(2)规则的固体: (3)不规则的固体:排液法(适用于沉且不吸水): 针压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悬挂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包裹法(适用于沉且吸水): 9、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注意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 ,量液体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仰视导致: 俯视导致: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程度。人体凭感觉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是不准确的,要准确的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2、常用的温度计有 、 它们都是利用
15、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它的规定: 温度定为100, 温度定为 0,在 0100 之间等分成 100 份,每一等份表示: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 ,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 温度。(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 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 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5、体温计(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2)构造
16、特点: 、 (3)优点: 、 (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 (5)测量范围(量程): 。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第五节:质量的测量1、质量表示物体: 。质量的主单位是 ,较大的单位有 ,较小的单位有 、 等。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改变物体的 、 、 都不会改变物体的质量大小。2、质量单位的换算:1 吨= 千克,1 千克= 克= 毫克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4、托盘天平的使用(1)游码移到“0”刻度线,天平放水平;(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向指针的反方向调节;(3)左物右码,取码用镊不用手,先大后小再游码;(4)读数:
17、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质量(5)称量后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注意:使用时不能测超量程的物体,加减砝码应轻拿轻放,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应放在纸上或烧杯中。第六节:时间的测量1、测量时间的标准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古代的计时方法: ,现在在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器: 。2、时间的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1 小时= 分、1 分= 秒、1 天= 小时= 分= 秒。4、时间间隔和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时间表示,日常生活中的表、钟是测: 的工具,而 是测量时间间隔的工具,它分为 、 两种。5、注意表和停表的读数。第七节: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六个环节) 、 、
18、 、 、 。2、探究的实例:天花和牛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灯不亮的探究、黑盒问题、医生诊断病情。第二章:观察生物一 概念汇总1. 蜗牛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壳、足、口、眼、两对触角2. 蜗牛是有感觉的生物体,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3. 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有应激性 .能生长 .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有严整的结构.能生殖和发育.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 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根本区别)。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5. 地球上生
19、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 125 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6. 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一层粘液,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鳃,卵生、变温. 8.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卵生、变温,代表动物:大鲵、青蛙. 9. 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变温,代表动物:鳄鱼、蛇、蜥蜴.10.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
20、中空,没有牙齿,卵生、恒温,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 11.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呼吸器官肺,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12.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代表动物:原生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有珊瑚虫、水母、水螅、海葵、海蛰等;扁形动物有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线形动物有蛔虫、蛲虫、蠕虫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等,软体动物有蛤、河蚌、乌贼、蜗牛、章鱼等,节肢动物有蝗虫、虾、蟹、蜘蛛
21、等;棘皮动物有海参、海星等。其中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13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14 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15 花的结构包括:雌蕊、雄蕊、花瓣、花萼。16 有种子的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种子裸露的植物,如银杏、红松、马尾松、水杉、雪松、侧柏、杉木等等,我国还有“裸子植物故乡”之美称。17 无种子植物的
22、特点是:没有花,不形成种子,不用种子,用孢子繁殖的植物。18 蕨类植物:像蕨、胎生狗脊、满江红、桫椤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后代。煤有些是古代高大蕨类所形成的。19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等,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茎和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其中假根起着固定和吸水的作用20 藻类植物:像紫菜、衣藻、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明细分工,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的植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既可孢子生殖,又可分裂生殖。21 瑞典博物学家:林耐是在分类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22 生物物种分类的依据:生物的
23、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界门纲目科属种,级别越高,种类越多,共同点越少,级别越低,种类越少,共同点越多,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23 多细胞生物体都由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常常是相伴而行的。24 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复杂变化,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之后,细胞的大小、个数发生变化;形态、结构、功能不变。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变化是 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它的个体数增加25 细胞生长: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生长过程中,
24、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增大个体体积。26 细胞分化:子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的过程,增加了细胞种类,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27 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可以发育成体形庞大、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28 细胞通过(细胞分裂 )能产生与自己一样的细胞,在此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染色体) ,最后这些物质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能不断长大,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生长) 。有的子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功能)和(形态)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29 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是由19
25、世纪的施旺、施莱登提出的。30 1665 年英国人胡克发现的细胞,其实他发现的只是细胞壁,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六部分,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他们的功能分别是细胞壁有保护、支持作用,细胞膜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液泡含细胞液,储存营养、水分,细胞质能流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如高大植物之所以能“顶天立地”就是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关。31 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3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有: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距观察收镜、整理。安放时左手托镜座,右
26、手握镜臂,放在靠体前略偏左的位置,对光时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光圈)为最大,左眼看,右眼睁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慢慢移动装片,可发现目镜中的物象移动方向跟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原物的倒像。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则把物体向左下方移动,物象在视野的右下方,则把物体向右下方移动。33 反光镜可以给我们使用显微镜提供光线,反光镜包括凹面镜和平面镜,除了反光镜,光圈也可以控制光量的大小34 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在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
27、进一步放大的物像35 收镜时:上升镜筒,物镜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镜筒,关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镜。36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放大倍数)是:放大率= _ _= _ 37 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应该是擦、滴、取、展、盖、染、吸。38 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大多数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少数属于单细胞生物,如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39 衣藻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鞭毛、眼点、伸缩泡40 为什么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因为衣藻只有一个细胞,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衣藻的鞭毛可以帮助运动;眼点可以感知光线强弱,41 草履虫的细胞结构有纤毛、口沟、
28、食物泡、伸缩泡、大核小核、细胞膜、细胞质42 单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43 细菌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微生物,是原核生物。根据形态不同,细菌可分螺旋菌、球菌、杆菌三类。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这三种结构,细菌没有叶绿体,只能依赖寄生生存;没有细胞核,被称为原核生物。有细胞核的都是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三大类。我们平时吃的金针菇、冬虫夏草、灵芝、香菇、蘑菇、木耳等都是属于真菌。霉菌、青霉、酵母菌等属于真菌,但不是食用菌。细菌和真菌通常被称为微生物44 菌落是大量细菌组成的细菌团,细菌和真菌并不都是对人体有害,有些有益如青霉、酵母菌
29、等45 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方法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46 组织就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集中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植物的五大组织是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分布在根、茎、叶的表皮,具有保护功能,输导组织分布在根、茎、叶脉内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输送水、无机盐和 有机物的功能,营养组织分布在叶肉、果肉,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机械组织具有支撑、保护作用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的功能。47 植物的叶表皮有保护组织构成,叶肉有营养组织构成,叶肉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包含导管和筛管,
30、导管向上输送水分,筛管向下输送营养物质;叶脉是由机械组织构成的。 48 动物的四大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分布在人的皮肤、内脏器官表面、体内各种官腔内表面,功能是保护功能、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结缔组织分布血液、软骨、肌腱,具有运输、支持的功能,神经组织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功能,肌肉组织分布在四肢、躯体(骨骼肌) ,心脏(心肌) ,胃壁、肠壁(平滑肌) ,具有收缩、舒张,产生运动的功能。49 皮肤由外向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它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组织构成;
31、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50 生物按构成细胞多少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51 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根、茎和叶则与植物制造自身营养物质和生长有关,称为营养器官。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52 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
32、而协同工作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53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54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宇宙的结构层次:地球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55 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既有普适性,又有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56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如向光性,绿色植物具有较大叶片是对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一种适应,
33、而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对沙漠缺水的一种适应,它的茎变的肥大、含叶绿素是对光合作用、储存水分的一种适应57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在形体结构上,都表现出一种对环境的适应,如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使它们能够适宜不同的生存环境,如大型动物都有发达的四肢,是对捕食或逃避天敌的一种适应,如一些动物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保护色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如青蛙、避役、北极狐、北极熊、雷鸟、蝗虫、比目鱼、变色龙等。警戒色是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如黄蜂、有毒蛇等。拟态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如竹节虫、尺蠖、枯叶蝶、螳螂成虫、若虫等58 研究表明大多数动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如乱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