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史的问纲1我国历史上有统一有分裂,而统一是总趋势。试结合历史事实指出我国古代四次大统一局面形成的标志以及出现统一局面的共同原因。 答:(1)标志: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全国。 589 年隋灭陈,实现统一。3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1279 年元灭南宋,实现统一。 (2)原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分裂时期部分地区经济仍有发展,为统一奠定经济基础。分裂时期仍然存在民族交往,民族融合增强,有利于统一。杰出人物如秦始皇隋朝杨坚、元朝忽必烈等的雄才大略,在统一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四朝统一前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为统一的实现提供保证。 2、简述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从国外引入的农
2、作物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及其产生的影响。它给我们何种启示。 答:引进和影响:(1)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提高了中国的制糖技术,波斯人把胡椒、波斯枣输入中国。 (2)北宋时,从越南传入占城稻,促进了农业发展。 (3)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署、马铃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系列。(4)明末,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带来了科技著作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方法,促进了我国生产的发展。启示:扩大对外交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在史学界,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进步的历史运动,也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体现了落后于时代的历史运动。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答:
3、同意第一种观点:19 世纪末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义和团奋起反抗。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义和团运动上承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又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由于小生产者方式限制的阶级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不代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扶清”表明义和团对清朝抱有幻想, “灭洋”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要为中国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而义和团运动则希望
4、维护传统的生产方式。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性质但并没有真正起到挽救民族危亡的作用,帝国主义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继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4概括归纳两次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别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内忧外患,封建地主阶级中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化。 顽固派坚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这是由满清贵族顽固的阶级立场决定的,其当时的腐朽性也决定他们的这一态度。 地主阶级中一部分形成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 、 “求富” ,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新式海军和新式学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他们的
5、思想特点,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资产阶级早期的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引进西学,改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颁发宪法、开国会。这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农民阶级,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 。同时,洪仁干还提出了资政新编 ,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51014 世纪,是我国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继续发展的阶段,试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方面加以概括并举例说明。 答:1014 世纪即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继续发展的阶段。政治上:经长期分裂后再度统一。经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五
6、代十国和辽宋夏金等长期分裂局面,到元朝重新统一中国。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一方面,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东京等大城市布局已打破看来市坊界限,纸币“交子”出现。对外贸易发达,泉州元朝时是最大的贸易港口;另一方面,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又出现高潮。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 ;还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文化上:文化仍走在世界最前列,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展或应用,对人类有重大影响,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达到空前繁荣。 6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瘦弊中国,
7、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上述言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根据上述言论指出唐太宗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并列举重要史实说明之。你认为唐太宗对汉武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答:(1)如何处理少数民族问题。 (2)基本政策:治安中国。只要中原王朝强大,少数民族就会向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绥之以德。与少数民族交往要以德服人,采取开明政策。 (3)史实: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纳谏用贤,调整统治政策。他统治期间,经济繁荣起来,国力逐渐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周边少数民族向往,愿意接受唐政府领导。唐太宗在打败东突厥以后,在期旧地建都督府;由西突厥贵族任长官;任回纥首领为翰海
8、都督府的都督;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汉藏联系。 (4)不完全正确。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虽然用兵耗费巨资,但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保障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7有史学家认为清代的“康乾盛世” (指 17 世纪后期至 18 世纪末,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是值得颂扬和自豪的。试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方面来说明。 答:(1)经济上: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税收制度,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粮食总产量大增,经济作物植物面积扩大,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进步很快,具有资本主义萌芽部门和地区增多;商业繁荣,商贸城市及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2)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一步巩固发展,中央同地方特别是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各民族间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我国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可举:加强同蒙古、新疆、西藏的关系及改土归流、设置台湾府、理藩院等) (3)对外关系上:反击沙俄入侵,经平等协商签定边界条约,维护主权完整。 (4)文化上: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经楼梦问世,官方编篡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这一时期的中国从各方面都表现出其富强,故对“康乾盛世”值得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