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一、设计思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实际是小学学过的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通过计算课本上的引例,回忆比例的性质,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将其延伸,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适当的联系加以强化巩固.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的线段.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3.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发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并会利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并会利用其解决有关问题.三、教学过程:.认识成比例线段(一)操作与思考1. 分别度量两幅地
2、图中的徐州到南京,徐州到连云港的距离。2. 分别计算两幅图中,徐-宁与徐- 连 距离的比。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3. 如果用字母表示数:a 、b 分别表示第 1 个地图中的徐- 宁与徐-连距离;c,d 分别表示第 2 个地图中的徐-宁与徐 -连距离. 你能得到什么等式?(二)教师小结1. 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 例如:线段 a=3 cm,线段 b=4cm,则线段 a,b 的比 . 34(强调求线段的比时几点注意的地方:1.注意单位的统一;2.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相除关系,所以能约分的最好约分;3.注意比例的先后顺序,如 AB 与 A, B, 的比就应把表示 AB 的长度的数字写
3、在前面.)2. 在 4 条线段中,如果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那么称这 4 条线段成比例.符号语言表示:有 4 条线段 a,b,c,d,如果 ,则称线段 a,b,c,d 成比例.acbd反之也成立:如果线段 a,b,c,d 成比例,则 .(注意:成比例线段所表示的是 4 条线段的关系,应该注意这个 “四”字,一条线段、两条线段都不能构成成比例线段,三条线段在不重复使用其中一条线段的情况下,也不满足成比例线段的前提条件.)3. 比例中项:如果 ,则称 b 是 a 和 d 的比例中项.(这时的 a,b,d 是数)2bd如果有线段 a,b,c,且 ,则称线段 b 是线段 a 和 d 的比例中
4、项。2bad(三)练习:1. 课本练习第 2 题。 (利用面比例线段,求某一条线段的长)2. (补充)如果 x 是 m 和 n 的比例中项,且 m=2,n=18, 求 x 的值。3. (补充)如果线段 x 是线段 a 和 b 的比例中项,且 a=2,b=8, 则线段 x 的长是多少?4. 课本练习第 3 题改编:(1)如图,如果 , 求线段 EC 的长。ADEBC2,3,1.5,BAE(2)课本原题。解法中可设 x。用代数法解几何题。二、认识比例的性质(一)回忆小学学过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a:b=c:d, 那么 ad=bc;反之,如果 ad=bc,那么 a:b=c:d.也可以写成:如果 ,
5、那么 ad=bc;反之,如果 ad=bc,那么 . (二)师生共同尝试:1. 在 的两边同加上 1,化简后,你得到什么等式?acbd2. 在 的两边同减去 1,化简后,你得到什么等式?(三)教师小结:如果 ,那么 ;如果 ,那么 .acbdabcdacbabcd这也是比例的性质,在计算题中可直接运用。(四)小组讨论:课本练习第 3 题。(五)补充练习:课本习题第 3 题改编。有两种解法:代数法或用比例性质。三、作业:必做:课本习题第 1,2,3 题。选做:1. 阅读课本第 103 页的“尝试” ,并试一试,计算出点 A,B 两点间的距离。2. 完成课本练习第 1 题,并试一试,宁- 徐的实际距离、宁-连的实际距离、宁- 徐的图距、宁-连的图距是成比例线段吗?3. 根据课本习题第 4 题,设计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