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4605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1 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 13.47%(1993)2 精神障碍的人并非心理活动全不正常,且可以与正常转化3 心理异常可称为变态心理学,不能成为“病理心理学”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 对象:各类形式的心理异常及行为,定义、如何发生、种类、性质特点、表现形式、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等等;2 与精神病学对象比较:对象相同,侧重点不同。变态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及环境对其发生的影响等;精神病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预防、康复等。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西方科学)1 公元前 400 年,古希腊-希

2、波克里特:心理和性格与体液密切相关。 “疯狂”是因为有害液体流入大脑所致;2 公元 5-17 世纪,宗教极端神秘主义 魔鬼附身;文艺复兴才又把它与大脑功能联系起来。17 世纪前,融于精神病学中获得发展3 十七世纪中叶神经科学发展,1861 法-罗卡:大脑萎缩言语运动丧失;帕斯德-细菌理论。 唯物主义对待心理异常。此种形势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急剧扩大,延续至今。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 两个基本命题:a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心灵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b 性的冲动,

3、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 基于上述两个命题,推演出以下判断a 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即“力比多”b“力比多”在幼年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腔欲-肛门- 生殖器c 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对应本我- 自我-超我d 本我-快乐原则活动、自我-现实原则活动、超我-道德原则活动e 人有防止冲突引起焦虑的能力防御机制(压抑 or 克制能力)3 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说明,即造成心理异常的缘由a“性心理”合理度过各阶段是心理健康的充分何必要条件。若各阶段刺激太过 or 太少-发展受挫- “退化 or 固著”心理变态异常;b“自我”随时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处理“本

4、我”与“超我”间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c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若压抑不足,非理性冲破防线,则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压抑住-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躲藏到潜意识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地表达自己。如显性梦和隐性梦、口误、失误行为等。4 简评a 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首先不在心理学,而在哲学弗洛伊德主义。人的动机和行为不是上帝启示的结果,而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要。b 心理学界,方法论上存在原则性的失误。逻辑演绎推理不能代替科学实证。神经科学的发展证实心理异常与脑机制紧密联系。c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把握的真理侧面,就是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的动力之一,这

5、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二)行为主义的解释1 巴普洛夫a 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用“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b 方法论:通过动物实验,并由此判断出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c 观点:兴奋和抑制的冲突以及异乎寻常的刺激造成神经症和精神病;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作用是有差异的;神经衰弱兴奋优势、抑制薄弱;癔病抑制优势、兴奋薄弱小结:用兴奋、抑制及其集中、扩散过程、相互正负诱导过程这些概念来解释人的心理异常。2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心理异常的模式:动物实验-演绎

6、和推论人的心理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3 俄美行为主义比较。美-桑代克美-精确的了解人的外部行为,而不是猜测人的内心状态俄-一切都不越出神经生理学的事实、概念和术语的范围4 评价-贡献:人类无论是在种系进化中,抑或是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 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人之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马斯洛1 基本观点a“潜能 ”不论心理生理方面都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b 心理问题和异常是“潜能”完善受阻,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c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 。也叫基本焦虑存在和责任冲突。存在指个体

7、的自由、独立性;责任则是社会人有义务维护赖以生存的群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伴随一生2 理论渊源:严格地说是哲学或哲学的延伸。核心内容基本来自 400 多年以前的“怀疑论”3 方法论:哲学概念,提出一种假设并赋予其某种固有的特性,在进一步从这种特性推论开来,就能解释一切4 评价a 人类自身发展,目标是两类解放。一是认识自然,二是认识人类自身和社会,掌握和运用规律,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跨越;人本心理学就是关注此类问题的成果之一。b 依附本能-个体社会化的内在依据和初始动力。它和依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个体社会化的真正动力。存在焦虑-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矛盾。天生的本能是天然合理的,但其表达则必

8、须在具体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违背特定环2境的规范就不能被表达,这种矛盾足以使人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在适度的情况下,正是一种个人成长的动力。c 把握住了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对立统一问题。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学与异常心理学的概念丧失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正常心理活动有三大功能:1 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 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 使人正常、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

9、环境条件。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1 离奇古怪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 过渡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例-怕与人眼光对视4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1991-依据人们看问题的角度1 统计学: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例-智商 70 以下属异常;2 文化人类学:对文化习俗的偏离。但注意“文化相对论” ;3 社会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任何对社会带来威胁的破坏性行为,无论对人、政治 or 经济,有动机 犯罪,无动机异常;4 精神医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如幻觉、错觉、妄想等;5 认知心理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根据言语 or 非言语信息

10、,只要个体有着和以前或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就确认为心理异常。小结: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几乎不能绝对划分。产生异常的条件十分多样,包括遗传基因及其表达的环境条件、先天发育和后天生存的(自然与社会)条件、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主观经验系统的个人特征、个人认知的模式与倾向性、个人社会化特征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等。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1991-四类判别标准1 医学。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依据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改变;心理或行为表现症状;原因脑功能失调2 统计学。a 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呈现常态分布,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它是相对的,偏离平均值越大,则越不

11、正常。b 优缺点:优量化、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缺智力超常 or 有超凡创造力的个例并非异常,有些心理特征也不一定呈常态分布,且心理测量受社会文化制约,有相对性。3 内省经验。a 病人内省:自己觉得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b 观察者内省: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优缺点:主观性很大,经验不同判定不同,通过同一专业训练可以减小差距,但对于某些少见行为,仍会有分歧,甚至截然相反。4 社会适应。由于器质或功能缺陷,使个人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将个人行为与社会常模比较而得 )心理

12、障碍。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1986、1995.依据: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 or 行为与外界环境保持同一性。临床判定标准-例如a 自知力:无or 不完整 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同一性丧失;b 现实检验能力:若以客观现实来检验感知和观念,必须以认知与客观现实一致性为前提。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各心理过程间协调一致。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时个性改变。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对精神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应只是辅助性的,且有以下条件: 1 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

13、缓解 or 基本消失后;2 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 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 感觉过敏:因病理 or 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神经症 or 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 感觉减退:与上边相反,因感觉阈限增高而感受迟钝。多见抑郁、木僵、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常有感觉减退。3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性质不明、部位不具体的不适感 or 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精神分裂、抑郁、神经症和脑外伤综合症。(二)知觉障碍1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发生,经现实验证后可以纠正。精神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

14、实验证,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常带有恐怖性质。2 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知觉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按感受器不同分为:a 幻听:包括言语和非言语性的。前者更多见,对精神病诊断及鉴别有临床意义。可分为: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多见精神分裂,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b 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原始性幻视(闪光、火花) ;也可与外界事物形象一样。可见精神分裂、脑器质性疾病 or 高热。c 幻嗅:患者嗅到异味( 尸臭、轮胎烧焦)。常见精神分裂,颞叶癫痫 or 颞叶肿瘤也有时可见。d 幻味:在食物 or 水中尝到特殊的怪味道。主要 精神分裂。3e 幻触:感到

15、皮肤 or 黏膜上有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常见精神分裂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f 内脏性幻觉:躯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多见精神分裂 or 严重抑郁发作。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a 真性: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b 假性: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不具体,与客观事物不一样。它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脑内、牙齿 ),叙述的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又叫病理性幻觉。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分为:a 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例- 功能性幻听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

16、多见精神分裂、有时气功所致 or 其他精神障碍b 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回响,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精神分裂。c 心因性幻觉:强烈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内容与刺激密切相关。仅见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三)感知综合障碍1 视物变形症: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分为“视物显大症” “视物显小症”2 非真实感: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可见抑郁、神经症和精神分裂。3 窥镜症: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一日之内多次窥镜。可见精神分裂和脑器质性障碍。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

17、碍。包括联想障碍、逻辑障碍1 思维奔逸:兴奋性联想障碍,指思维活动量增加和联想速度加快。表现- 语量多-语速快-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特点-音联( 音韵联想) 、意联(语义联想)、随境转移(岁环境变换)多见-躁狂状态 or 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 思维迟缓:抑制性联想障碍,思维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表现-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多见-抑郁 or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 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询问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 or 回答非常简单。与思维迟缓鉴别回答问题时语速并不减慢。表现沉默寡言、很少主动

18、讲话,回答简单,自己对此默然处之,并不以为是精神病态表现。多见精神分裂症 or 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 思维松弛和思维散漫: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对问题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答非所问”的感觉。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可见精神分裂症早期。5 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单句正确- 联句无意 )精神分裂症特征性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6 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主题、语句甚至词句之间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多见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 思维中

19、断: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且不受意识支配,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多见-精神分裂症。8 思维插入: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并对此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的他的,不受其意志支配。思维被夺:思考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 or 思想火花) 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二者多见精神分裂症。9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入脑内,内容杂乱无章、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突然出现,迅速消失。与插入和被夺鉴别:插入和

20、被夺-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意愿支配的思维;云集-完全不受意愿支配,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多见精神分裂症,可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0 病理性赘述:交谈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夹杂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且不自知、并觉得必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1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主动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但以传统和习惯为基础,约定俗成、彼此能够理解,且不会把象征的东西当成是现实的东西。患者是出现形象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障碍,即混淆了具体形象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界限。多见精神分裂症。12 语词新作:自创文字和图形符号,并赋予其特殊含意

21、。有时把几个无关的概念或不完全的词拼凑成新的概念或新的词,表达某种新的含意。多见精神分裂症。13 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但却坚持己见、不可说服。多见精神分裂症。(二)思维内容障碍1 妄想。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没有自知力,特点: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不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a 关系 :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有关。多见精神分裂;b 被害:坚信周围某人 or 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

22、、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下毒。受此支配可以拒食、控告、逃跑、伤人或自伤。多见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c 特殊意义: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含义。d 物理影响: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且不能自主。多见精神分裂症。e 夸大 :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可见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4f 自罪:罪恶 。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甚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以致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多见-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可见 -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病。g 疑病:毫无根据地坚

23、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 or 不治之症,而到处求医,即使细致检查和医学验证也不能纠正其歪曲信念。严重疑病妄想“内脏腐烂了- 人不存在了- 只剩空壳了”又称虚无妄想。多见-精神分裂症、可见-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h 嫉妒:坚信配偶对己不忠,另有外遇。跟踪监视、甚至检查内裤。多见-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i 钟情:即被钟情 ,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严词拒绝,反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多见精神分裂症。j 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认为其内心想法或本人及其与家人的隐私,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别人就知道了。多见精神分裂症。其他妄想:被窃、变兽 、非血统 等。不同障碍出现的

24、妄想在机构和内容上有区别。这些区别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障碍本身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疾病诊断和鉴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妄想的起源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分为:a 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亦非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突发性:产生非常突然,找不到任何心理学的解释,最常见; 知觉: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予妄想性意义(遇狗- 被提拔); 心境:对熟悉的环境突然感到气氛不对,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某种对己不利的变化,使人有不祥的预感。进一步会发展成被害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其诊断有重大参考价值。b 继发性妄想: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

25、精神异常为基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可见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意义不及原发性。2 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指某种观念 or 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明知道这种想法是没必要的、甚至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事实上常常是违背意愿、摆脱不掉,并为此苦恼。表现有:a回忆: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b穷思竭虑:反复思索某些毫无意义的问题;c计数: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数:d怀疑: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e对立观念: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强迫观念-强迫症;强制性思维 -精神分裂症3 超价观念。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常有一定事实

26、基础,但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有出入的。只是由于患者这种观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而患者才坚持这种观念不能自拔,并且明显影响到患者行为。多见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1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注意对判断有否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 ),有重要意义。2 意识障碍时总是伴有注意障碍。注意障碍分为:a 注意减弱: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致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从而记忆也受到不良影响。多见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b 注意狭窄: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

27、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意识障碍,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二)记忆障碍。记忆过程:识记-保存- 再认-回忆a 识记 -记住,事物 or 经验在脑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反复感知;b 保存-不忘,使痕迹免于消失的过程,即狭义的记忆;c 再认 -认知- 认得,实现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系过程;d 回忆-再现- 回想起来,痕迹的重新活跃或复现。四者既相互联系又密切组合,识记是保存的条件或前提,而再认和回忆是某种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或显现。记忆障碍有:1 记忆增强: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 or 抑郁发作和偏执。2 记忆减退:多

28、见,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减退。主要见于脑器质性损害患者,最早近减退;严重远减退。3 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a 顺行性: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的事;b 逆行性: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c 心因性: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典型逆行性对脑外伤性精神障碍诊断有参考,心因性见于癔症4 错构: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脑器质性疾病5 虚构: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患者以这样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弥补遗忘的那一片段的经历。特点:虚构内

29、容常变化,且易受暗示影响。多见-脑器质性疾病遗忘综合症(柯萨可夫):同时有记忆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发生障碍。多见-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障碍(三)智能障碍1 精神发育迟滞。先天 or 围产期 or 生长发育成熟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 or 受阻,以致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随年龄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致病因素: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失常 or 缺氧。2 痴呆。一种综合征(症候群),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主要表现: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5失,甚

30、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多数为脑器质性的,但须与心理应激(精神创伤) 引起的假性痴呆鉴别四、自知力障碍1 自知力: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2 自知力完整:神经症能感受不适,自述病情、要求治疗;自知力不完整-无自知力:否认有病、拒绝治疗。3 用来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和其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1 情感高涨:面带笑容、高兴、像过节;精力充沛、睡眠少、管闲事;自我评价过高;易激惹、情绪波动大,且易恢复到好心情。行为动作有感染力。多见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 情感低落:愁容满面、精力不足、失眠,喜欢独处,自我评价低,可有自罪

31、妄想、自杀企图和行为。多见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例脑卒中后抑郁。3 焦虑。多见焦虑症、惊恐障碍a 概念:在缺乏充分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b 表现:憋气-心悸-出汗- 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c 惊恐发作:即严重急性焦虑发作。有濒死感、失控感。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4 恐怖:患者遇到特定境遇(如参加集会 )或某一特定事物(如看到家犬 or 剪刀等尖锐物品时),随即产生一种紧张恐惧的心情,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这种恐怖的内心体验。多见

32、恐怖症。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1 情感迟钝: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不仅仅指正常情感反应的减少,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一些高级的、人类特有的、很精细的情感( 劳动感- 荣誉感-责任感- 义务感)逐渐受损,但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 情感淡漠: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身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 情感倒错:患者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或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多见精神分裂症。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1 情感脆弱:常因为一些

33、细小或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 or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2 易激惹: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也可-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3 强制性哭笑: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哭笑。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4 欣快: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 。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自己也说不清高兴原因,给人呆傻、愚蠢的感觉。可见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34、一、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强,不同精神障碍表现不同。躁狂终日忙碌、但虎头蛇尾、一事无成;被害妄想不断调查了解。二、意志缺失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严重时连自卫、摄食及性本能都丧失。多见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也可见痴呆。三、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1 抑郁状态患者:有一定意志要求,受情感低落影响,感觉自己做不了事;或由于愉快感缺失,对一切兴趣索然、干什么都没意思、意志消沉,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2 意志减退:可见程度较轻的意志缺失、即意志低下患者。四、精神运动性兴奋1 协调性:患者动作和行为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多见情感性

35、精神障碍2 不协调性:患者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让人难以理解。多见精神分裂症青春期或紧张型。也可意识障碍的谵语。五、精神运动性抑制1 木僵: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的抑制状态,大小便潴留。因吞咽反射抑制,大量唾液积存口腔,侧头时顺着口角外流。a 亚木僵状态: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明显减少,但未完全消失。b 紧张性木僵:多见精神分裂症紧张型c 其他类型:抑郁症抑郁性木僵、心因性精神障碍心因性木僵、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器质性木僵2 违拗。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a 主动性:对别人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反而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

36、动作;b 被动性:对别人要求不做出任何行为反应。3 蜡样屈曲:木僵且肢体任人摆布,即使被放在一个很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像蜡像一样维持不动。例如-空气枕头多见精神分裂症紧张型。4 缄默: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通过写字与人交流。多见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或癔症。5 被动性服从:被动服从命令 or 要求,即使是完成所要求的动作对他不利、会使他难受,也绝对服从。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6 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精神分裂症紧张型。7 模仿动作: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精神分裂症紧张型。8 意向

37、倒错: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患者行为活动6无法为他人理解(像吃粪便)。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9 作态: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势、动作,步态与表情。多见精神分裂症青春型。10 强迫动作:违背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多见强迫症,也可作为强迫状态的一部分见于精神分裂症。第四节 常见心理障碍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可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常见类型有

38、:1 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2 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3 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4 单存型: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不良。二、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病因不明,一般 30 岁后起病,女性多、未婚多。病前人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发展缓慢、不易察觉。妄想有系统化倾向,内容有一定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伴有幻觉但历时短且不突出。有时人格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 包

39、括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共同特点:a 两周内急性起病;b 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c 起病前有相应心因;d2-3 月内痊愈。2 若临床以精神分裂症性症状为主,且病程不超过一个月,可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 or 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反复发作,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歇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1 狂躁发作。特点三高: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发作形式:轻型、无精神病症状、有精神病性 、复发性2 抑郁发作。特点三低: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动

40、作减少和迟缓。发作形式:轻型、无精神病症状、有精神病性 、复发性3 双相障碍。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交替发作4 持续性心境障碍特点:持续性并常伴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 or 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混合状态躁狂和抑郁在发作时同时出现。第三单元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有:a 心因性障碍,人格、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非应激b 机能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精神和躯体均有症状。c 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d 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e 可逆,外

41、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减轻 or 消失;f 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1 恐怖症。三种: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2 焦虑症。急性发作惊恐障碍;慢性广泛性焦虑障碍。3 强迫性障碍。即强迫症,有两类:a 强迫思维:穷思竭虑、疑虑、对立观念;b 强迫行为:仪式动作、 洗涤、 询问、计数。4 躯体形式障碍a 躯体化障碍:反复陈述躯体症状,相应器质性检查均为阴性,且无充分生理机制,对症解释说明只能从心理因素或无意识冲突来推测的神经症。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b 疑病症:以担心 or 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阴性和医生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虑。c 躯体

42、形式的植物神经紊乱:一种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器官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d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精神性疼痛、心因性背痛 or 头痛以及其他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归入此类。5 神经衰弱。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临床表现: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低等衰弱症状;回忆及联系增多且难以控制;对声、光、噪音敏感;易烦恼、易激惹;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第四单元 应急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1 急性应激障

43、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 or 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有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 or抑制2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指在遭受强烈或灾难性精神创伤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3 适应障碍。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 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 6 个月。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一、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

44、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此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1 偏执性:偏执和猜疑72 分裂样: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3 反社会性: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4 冲动性:即攻击性 ,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5 表演性:即癔症性 ,过分感情用事 or 夸张言行以吸引注意;6 强迫性:过分严格要求与完美无缺;7 焦虑性:一贯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8

45、 依赖性: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二、性心理障碍。性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偏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 or 唯一方式。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 /亢进 o/障碍1 性身份:易性症;2 性偏好: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癖-窥阴癖- 摩擦症-性施虐/受虐;3 性指向:即性取向,同性恋。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有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1 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即神经性呕吐;2 睡眠障碍:失眠、嗜睡、发作性睡眠异常(睡行- 夜惊-梦魇) ;3 性功能:性欲减退-阳痿-早泄-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第七单元 癔症旧称歇斯底

46、里,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 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 环境 )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1 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意识障碍、情感爆发、假性痴呆、 遗忘、 身份障碍、漫游、精神病等。2 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a 运动障碍: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阵挛、瘫痪、行走不能;b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缺失、异常、失明与管视、失聪。3 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作。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

47、不健康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1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 1946a 定义: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理发展成最佳状态。b 标志: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2 本书定义: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1988,三标准要综合考虑1 体验标准: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状况。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2 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

48、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社会效率or 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效率、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3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和分析。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 1986临床心理学概论1 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突然、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不同人对同一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不同。这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充分理智的认识可以相对减弱刺激强度。另外,人生经验、固有性格、当下环境条件和神经系统类型,也会影响这种抵抗力。2 心理活动耐受力:对慢性、长期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3 周期性节律: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自己内在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

49、做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变化。4 意识水平:常以注意力品质好坏为客观指标。注意水平降低会影响到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5 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意志力薄弱。个体和性别差异较大。6 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7 心理自控力: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8 自信心: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志;9 社会交往: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能标志心理健康水平;10 环境适应能力: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适应。主动适应积极地改变环境,消极适应躲避环境的冲击。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健康: 发展性心理咨询心理正常 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 严重心理问题 健康心理咨询部分可以神经症心理不正常 变态人格(心理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