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发展.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47064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改革与发展 1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经历了建立和曲折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 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的需要相比,与国际标准相比,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一、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回顾国际上曾经同时存在过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 MPS;一个是产生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

2、民账户体系,简称 SNA。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实际上是从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历史。具体说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MPS 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MPS 体系与 SNA 体系并存阶段,在SNA 体系下的发展阶段。(一)三个发展阶段1、MPS 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952 年,刚刚成立的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工农业总产值调查,从此开始了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核算。后来,又从工农业总产值核算扩大到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即社会总产值核算。从 1954 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学习前苏联国民收入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中国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消费

3、和积累核算。这些核算为当时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1956 年,国家统计局派团对前苏联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随1 本文发表于宏观经济研究2006 年第 3 期。2后在中国全面推行 MPS 体系。先后编制了社会产品生产、积累和消费平衡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再分配平衡表,劳动力资源和分配平衡表等MPS 体系中的一系列重要表式。不幸的是,正当这些平衡表的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恰逢大跃进时期的反教条主义运动,这些平衡表的编制工作受到了批判,并以过分繁琐为由停止了多数平衡表的编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遭受了第一次大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机构被撤销,统计工作人员被下

4、放,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完全陷入停顿状态,遭受了第二次大挫折。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陆续恢复和发展。首先恢复了MPS 体系的国民收入核算,随后又编制出两张 MPS 体系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即 1981 年投入产出表和 1983 年投入产出表。这些核算表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MPS 体系与 SNA 体系并存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继续沿着 MPS 的方向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继续开展 MPS 核算的同时,逐步研究和开展 SNA 核算。1985 年,开始 SNA 体

5、系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987 年,开始编制 SNA 体系的投入产出表;1992 年,开始编制 SNA 体系的资金流量表。与此同时,从 1984 年起,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领导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设计工作。在这一机构的领导下,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中国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 。该方案采纳了 SNA 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保留了 MPS 体系的部分内容,是一个 MPS 与 SNA 的混合性体系。1992 年 1 月,国务院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了论证,通过了这一方案。同年 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

6、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 ,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分步实施这一体系。3、在 SNA 体系下的发展阶段从 1993 年起,以取消 MPS 的国民收入核算为标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上已经从 MPS 体系和 SNA 体系并存阶段,进入了 SNA 体系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编制 SNA 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并且对整个国民经济核算制度3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从 1999 年开始,在总结 1992 年以来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改革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最新国际标准1993 年 SNA 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 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该体系取

7、消了 MPS 的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调整了基本框架,与 1993 年 SNA 相衔接,是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文本。(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建立和发展情况下面具体介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建立和发展情况。1、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MPS 的国民收入。这个指标反映了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的生产活动成果。1954 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国民收入核算,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3 年重新恢复。1983 年 11 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统计

8、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国民收入计划统计工作的报告 ,此后,逐步加强了中国国民收入核算工作。改革开放以后,非物质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事业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以便制定正确的服务业发展政策,协调三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国家统计局从 80 年代初开始研究 SNA 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1985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 ,并要求在做好国民收入统计的同时,抓紧建立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统计。同年,中国建立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但是,当时,中国仍以 MP

9、S 的国民收入指标为主,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辅,用以补充前者不能反映非物质服务业生产活动成果的不足。90 年代初,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这一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经济指标更加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统计局不断加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使之得到不断发展:一是提升了它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地位,使之由附属指标逐步上升为主要指标,1993 年,以取消国民收入指标为标志,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二是扩大了核算4领域,由最初只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扩大到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即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三是修正了计算方法,将以国民收入

10、核算为基础,进行调整和补充的间接计算方法,修正为直接利用原始资料计算的方法。四是在总结年度核算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了解近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五是根据 1994 年颁布的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的产业部门分类进行了调整和细化,特别是对服务业的产业部门分类进行了调整和细化,目前正在根据 2002 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的产业部门分类做进一步调整和细化;根据农村和城市住户调查资料,试行对居民消费支出项目进行细化。六是以国民收入和其他有关历史资料为基础,推算出 19521984 年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

11、根据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对 1978 年至 1993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并出版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一书,2004 年又出版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 ,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一套可比的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七是利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取代传统方法计算工农业不变价增加值。八是规范了 GDP 的计算和数据发布程序,把年度和季度 GDP 核算规范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规定在开展经济领域普查时,对 GDP 历史数据进行修订;规定在发布 GDP 数据时,发布相关重要数据,必要时公布计算方法。九、制定了经济普查年度 G

12、DP 核算方案 ,拓宽了经济普查年度 GDP 的核算范围(把与法人单位主业活动不同的附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活动,居民住户出租的住房服务,保姆提供的家庭服务,家教服务包括在 GDP 的核算范围之中) ,细化和调整了经济普查年度 GDP 的产业部门分类(由常规年度的 26 个产业部门细化为 94 个产业部门) ,规范和调整经济普查年度 GDP 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十、利用经济普查资料计算了国家和省一级的 2004 年度 GDP 数据。十一、为了保持 GDP 数据的历史可比性,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 1993 年至 2003 年 GDP数据进行了修订。十二、为了保持今后年度的 GDP 数据与经济普查年度的

13、GDP 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正在制定非经济普查时期的 GDP 核算方案。2、投入产出核算70 年代,中国有关部门编制了第一张投入产出表1974 年实物型投入产5出表。80 年代初,适应改革开放初期宏观经济计划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同有关部门合作开始编制 MPS 体系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先后编制出1981 年和 1983 年全国投入产出表。80 年代中期,适应改革开放以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和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 SNA 体系的投入产出表。1987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 。通知要求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从

14、此,中国建立了定期编制 SNA 体系的投入产出表的制度,即逢二、逢七年度,开展大规模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基本表,逢 0 逢五年度,通过小规模调查和对基本系数表进行调整,编制投入产出简表。90 年初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不断改进投入产出调查方法和编表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编制出1987、1990、1992、1995、1997 和 2000 年 6 张 SNA 体系全国投入产出表,正在编制 2002 全国投入产出基本表。3、资金流量核算(机构部门账户)80 年代后期,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计委开始研究资金流量核算,设计资金流量核

15、算的基本表式。1992 年 3 月,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编制资金流量表的通知 ,从此,开始了中国资金流量核算工作。90 年代,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对 1993 年 SNA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资金流量表的基本指标设置和编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表式和编制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编制出 19922002 年 11 张资金流量表,正在编制 2003 年资金流量表。4、国际收支核算1980 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1981 年,为了履行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核算资料的义务和适应中国对外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进出

16、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中国的国际收支核算制度,按年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后来,这项工作转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90年代,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修订了中国国际收支核算的基本表式,改进了有关资料来源和编制方法,并在6编制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础上开始编制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年度国际投资头寸表。5、资产负债核算80 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资产负债核算,90 年代中后期开始编制资产负债表。到目前为止,已经编制出 1997、1998、1999、2000 和 2002 年 6张资产负债表,正在编制

17、2003 年资产负债表。与此同时,在研究资产负债核算理论和方法,总结编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对资产负债表的指标设置、资料来源和编制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例如,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到 2000 年,在人口比 1980 年增长三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 GDP 比 1980 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的 2020 年比 2000 年 GDP 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2010 年比 2000

18、年人均 GDP 翻一番的的战略目标,都是建立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基础上的。中国政府在 “九五”规划、 “十五”规划中提出的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以及历年年度计划中提出的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也都是建立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基础上的。1998 年之后中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金融政策,也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反映出来的经济增长率下滑,最终需求不足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再如,投入产出核算资料在研究产业结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最终需求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资金流量核算资料为研究中国收入分配、储蓄、投资和金融交易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核算资料为分析对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19、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服务业核算问题如前所述,受传统的重视物质产品生产,忽视服务产品生产的观念的影响,中国服务业统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中国于 19931995 年开展了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被严重低估。1995 年,国家统计局利用普查资料对 19781993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调整,上调幅度7最大的年度是 1992 和 1993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上调了 33.1%和 32%,分别占 GDP 的 9.3%和 10%。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之后,中国曾建立过服务业统计年报制度,但由于该制度存在较大漏洞,在 1998 年机构改革时取消了。主要是由于资料来

20、源存在较大缺口,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依然偏低,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明显低于印度、越南、蒙古、孟加拉等低收入国家的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的资料来源缺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没有建立经常性的统计调查制度,特别是私营和个体经营单位从事的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其经常性的资料来源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二是有关管理部门的服务业统计一般仅限于本系统,范围过窄,而且重实物量统计,轻价值量统计,满足不了 GDP 核算的需要。另外,由于人手严重不足,有些已有的部门统计资料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第一次全国

21、经济普查对第二、第三产业经济活动进行了普查,国家统计局利用普查资料对 2004 年 GDP 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数据比原数据增加了 2.3万亿元,其中 2.13 万亿元属于服务业,充分揭示了常规性服务业统计的缺陷。为了完善常规性服务业统计,国家统计局正在建立和完善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制度,并且正在与有关部门合作完善部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二)不变价核算问题不变价核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生产价格指数存在缺口。中国目前没有编制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大部分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采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对应的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但是,有些服务,如计算机服务、会计师服务

22、、广告服务,其服务对象往往不是居民住户,因此这些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实际上没有对应的消费价格指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有关价格指数做替代,这不能不影响到不变价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二是缺乏服务贸易价格指数。中国目前还没有编制服务贸易价格指数,服务进出口的不变价计算只能参考货物贸易价格指数和国内外相关的服务价格指数,这也不能不影响到服务进出口不变价数据的准确性。8(三)季度 GDP 核算问题季度 GDP 核算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累积的生产核算问题,二是没有建立季度支出法 GDP 核算的问题。中国的季度 GDP 核算是累计的 GDP 生产核算,它描述的是 1 季度至当季度的国民经济生产情况。而分

23、季度 GDP 生产核算描述每一个季度当季的国民经济生产情况,与累计的 GDP 生产核算相比,更能反映近期的国民经济生产发展趋势,及时地为短期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中国采用累计的季度核算的根源在于专业和部门统计尚不能提供分季度核算 GDP 所需要的一些重要的基础资料,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能提供分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资料。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正式建立季度支出法 GDP 核算。季度支出法GDP 核算提供季度最终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同季度 GDP 生产核算提供的供给信息一样是短期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四)基础统计数据之间的不衔接问题基础数据之间的不衔接表现为专业统计与专业统

24、计数据之间的不衔接和专业统计与部门统计数据之间的不衔接两个大的方面。这种数据之间的不衔接给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平衡,特别是给 GDP 生产和使用数据之间的平衡造成很大的困难,也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家批评和质疑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重要依据。比较突出的方面有:(1)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与使用方面的统计数据不衔接,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数据有时偏高,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原材料的钢材和水泥生产统计数据有时偏低;(2)消费方面的统计数据不衔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数据一般偏高,住户调查中的商品性消费一般偏低;(3)收入分配与储蓄存款数据不衔接,与居民储蓄存款数据相比,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收入数据往往偏低。(五)地区

25、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问题中国 GDP 核算采取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方法制度,国家和地区分级核算的方法,即国家统计局计算全国 GDP,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计算本地区GDP。由于多种原因,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始终存在差异。1992 年以来,地区汇总经济增长速度数据始终高于国家数据;1996 年以来,地区汇总的9经济总量数据始终高于国家数据。为提高地区数据质量,缩小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国家统计局从 1999 年开始对地区 GDP 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联审。这种措施在规范地区 GDP 核算方法以及控制地区 GDP 汇总经济增长速度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6、但从 2002、2003 和2004 年的数据看,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由于采取分级核算的方法,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差距太大就不能光从统计误差的角度来解释。我们认为,中国 GDP 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地区盲目追求高速度和相互攀比;二是统计制度方面存在漏洞,特别是服务业统计制度存在较大缺口,国家统计局难以控制相应统计数据的质量;三是专业统计的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地区 GDP 数据质量评估无法消除这种差距。国家统计局在利用经济普查资料计算国家和省一级 2004 年 GDP 数据时,地

27、区 GDP 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七)资源环境核算问题随 着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发 展 , 资 源 环 境 问 题 变 得 越 来 越 突 出 。 社 会 各 界 对 开展 资 源 环 境 核 算 工 作 的 呼 声 越 来 越 高 。 但 是 , 中 国 的 资 源 环 境 核 算 工 作 才刚 刚 起 步 , 与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同 时 , 资 源 环 境 核 算 是 一 个 新的 领 域 , 即 使 在 发 达 国 家 , 也 正 在 探 索 过 程 之 中 。 所 以 , 在 中 国 开 展 这 项 工作 的 难 度 是

28、可 想 而 知 的 。 目 前 , 有 关 人 士 极 力 建 议 国 家 统 计 局 开 展 绿 色GDP 核 算 。 绿 色 GDP 是 资 源 环 境 核 算 中 最 重 要 的 价 值 量 指 标 , 从 理 论 上 讲 ,它 比 GDP 具 有 明 显 的 优 点 , 弥 补 了 GDP 难 以 反 映 经 济 发 展 所 造 成 的 资 源 消耗 和 环 境 损 失 方 面 的 缺 陷 。 因 此 , 这 些 人 士 的 愿 望 是 好 的 , 但 是 , 他 们 往 往对 绿 色 GDP 核 算 的 难 度 缺 乏 足 够 的 认 识 。 绿 色 GDP 核 算 首 先 要 有

29、良 好 的GDP 核 算 基 础 , 其 次 要 有 良 好 的 资 源 环 境 实 物 量 核 算 基 础 , 再 次 要 有 资 源 耗减 和 环 境 损 失 的 估 价 基 础 。 在 上 述 条 件 都 不 具 备 的 情 况 下 , 开 展 绿 色 GDP核 算 , 发 布 相 应 的 数 据 , 其 负 面 影 响 肯 定 远 大 于 正 面 影 响 , 国 际 社 会 肯 定 会提 出 更 多 的 质 疑 , 指 责 国 家 统 计 局 缺 乏 严 肃 、 认 真 和 科 学 的 态 度 。 目 前 , 世界 上 还 没 有 一 个 国 家 的 官 方 统 计 机 构 针 对 全

30、 部 资 源 耗 减 成 本 和 环 境 损 失 代 价10计 算 出 绿 色 GDP 数 据 。 对 此 , 我 们 一 定 要 有 清 醒 的 认 识 。( 八 ) 未 观 测 经 济 核 算 问 题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未被观测经济( Non-oberserved Economy)包括非法生产、地下生产、非正规部门生产等生产活动,这些生产活动容易被统计所遗漏。根据该组织提供的信息,这些被遗漏的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澳大利亚达到 3%左右,意大利达到16%左右,俄罗斯达到 25%左右。中国尚未就未观测经济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未观测经济在中国的某些服

31、务领域肯定是存在的。比如,某些地方的学校不经允许向学生收取费用,某些医护工作者私下收受患者的红包,某些地方的饭店、歌舞厅、美容美发厅的不法经营者通过组织卖淫获取非法收入,等等。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上述诸多方面问题,改进和完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提高数据质量,使之更加准确、科学、全面地反映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特提出以下若干措施和建议:(一)建立起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的经常性抽样调查制度为了解决年度和季度 GDP 核算所需要的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的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需要就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尽快建立起经常性的抽样调查制度。(二)帮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部门统计制度和数据报送制度为了解决年度和季度 GDP 核算所需要的有关管理部门服务业统计资料来源问题,国家统计局需要帮助和督促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统计和数据报送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部门的价值量统计和数据报送制度。(三)建立和完善有关价格指数我们要逐步编制某些服务业,如计算机服务、广告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的生产者价格指数;逐步编制服务贸易价格指数,以满足不变价 GDP 核算对相应价格指数的需求。(四)建立分季度 GDP 核算的专业统计数据基础要建立起分季度 GDP 生产和使用核算,必须有专业分季度统计制度的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