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初见成效广东实验中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汇报广东实验中学,作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省级样本学校,秉承教育实验和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在总结和继承我校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的目的,从2004年9月起,科学规划并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经过两个学段的实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做法如下:一、整合资源,提高认识,提前“入境”
2、。1整理已有成果,增强迎接课改信心。作为广东省最老牌的实验中学,我校长期致力于教育实验和教学改革,曾经在学制改革试验、教材教法试验等方面,大胆实践,取得过丰硕的成果。最近几年,学校先后完成了“素质教育与综合考试改革”、“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走进广州大课堂”等多项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实验改革项目,并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截至2004年9月,我校在初中实施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还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课题还在进行实验之中,例如属国家级课题的“网络环境下语文教与学的有效性研究”、“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信息技术与
3、学科课程整合的分层研究”、“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价的研究”等。上述实验成果以及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无论是在实践指导,还是在理念意识上,都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很多方面的要求不谋而合。例如语文科的“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和“网络环境下语文教与学的有效性研究”,其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目的,显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吻合的;又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展的“素质教育与综合考试改革”以及正在进行的“创新式教育模式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在探索多方位、多角度评价、考核学生等方面,已经提前迈开了改革实验的步伐。为了迎接新课程实验,学校通过组织教师整理、
4、重温有关的成果和理论知识,从而使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对新课程不会产生太大的距离感、陌生感。2广纳各方良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2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主力军,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新课程实施的保证。新课程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注重引进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师资。2003年底开始,为了适应新一届高中的扩招和即将开始的新课程实验,我校不仅继续从全国重点、名牌师范院校招收了一批优秀本科、硕士毕业生,而且还从综合类大学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招聘了一批优秀硕士生,为开设新的教学模块及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新课程中的“通用技术”,就由两位硕士生担纲开设。3全员培训学习,强化
5、走进课改意识。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必须首先全员加强学习,结合学校实际和课程改革经验,在转变观念上狠下工夫。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各学科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及有关学习材料,学习、讨论“老师应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不能凭老经验来教学,要领会新课程的思想,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造。同时,做好教学管理人员和新课程教师的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培训方式上,既搞短期的岗前培训,又搞持续的全程培训;既借助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州市教研室和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教育学院等外部力量,
6、邀请专家开设系列讲座,进行培训;又进行校内教师间的交流、对话和研讨。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还进行以学习领域为单位的教师学习培训。我校先后分批派出校长、教学主任、科组长、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课程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高一教师在假期中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通识培训及学科培训。开学前夕,为进一步统一认识,结合学校开课情况,由校长及教学处主任对全体高一教师进行新课程实施校本培训,确保了新课程顺利实施。此外,我校部分骨干教师参与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教材的编写,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的充分理解,对我校的课改实验起到了指导和带动作用。二、科学规划,措施得当,管理到位。1建立指导课改的组织机构
7、为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广东实验中学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 ;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一批特级教师与教学骨干任委员的“广东实验中学学术委员会”;成立了由高校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等组成的“广东实验中学课程改革实验顾问委员会”。另外,学校还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本课程3开发小组、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等有利于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专门机构。2制定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是实施新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今年5、6月份,学校集中力量进行了探讨研究,根据不同思路及具体情况,出台了学校新课程实验方案。根据部分选择的思路,即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选修模块由学生
8、自由选择,学校出台了广东实验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师资情况,把整个高一年级学生分成两个部分:110班为一分部、1120班为二分部,每分部一个学段开物理、历史必修,另一学段开化学、地理必修,两个分部轮换。这样做,既减少了并行开设的科目,保证了师资的充分优化组合,又实现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交替开设。但是,经过两个学段的实践,在吸纳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在第三学段又恢复了全级同时开设物理化学、历史、地理。3储足课改实验所需的资源教学和活动设施的准备: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准备:学分管理、选课制将彻底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围绕新课程改革各处室部门的职能也要有相应的变化。教学处提前
9、根据新课程要求,做好人员分工和职能转变上的准备,如学分登记工作、教室使用和管理、选课指导小组的组建等。高中校区的投入使用,保证了有足够的教育教学场地空间满足学生选修课的需要。新课程实施中,学科教学目标的变化及综合实践类活动的开展,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图书馆、语音室、体育场地等教学和活动设施,在使用率和功能发挥上有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做好提前开发,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学生选课(选修课)和登记学分的效率,在第二学段末,我校引进了网上电子选课、学分登记系统(“汉龙高中新课改教学管理系统”),更有效地保证了课改实验的有序推进。4加强与学生和家
10、长的沟通对学生进行新课程的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上好必修课,打好基础,并提供具体的选课手册,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地选课,制订三年的高中学习计划。与此同时,赋予家长委员会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职能作用,认真咨询和听取家长的意见,探索建立社区、家长、社会力量有效参与课改的新机制,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4三、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初见成效。(一)规范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运作和管理,创建了学校课程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以适应新课程
11、的实施。在“广东实验中学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制订了广东实验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明确新课程实施的目的和任务;编制了 必修模块课程表、校本课程课程表、广东实验中学选课指导手册 ,有序地实施新课程,给学生以清晰的选课、上课指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了全新的广东实验中学课堂评价表 ,用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评价标准,通过教师的互评、自评,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优化。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修订了广东实验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每一学段结束就由教学处组织高一学生,对应着15项评价内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及时汇总量化数据反馈给教师,以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二)明晰了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思
12、路,制订了具体的课程实施的计划。1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全部开设。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同时开设,校本课程渗透始终。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一领域都修得学分。3高一高二修完全部必修课程与部分选修课程,高三全面进入选修。4每周课时数不超过35学时,国家课程模块按每周4课时或每周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参照国家课程的学时数设置。5必修课的上课形式以行政班为主,选修课的上课形式以教学班为主。课程开设情况:高一:开设42门课程,必修课程11门,选修课程30门。必修课程是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科目。“选修一”课程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
13、康、数学史、英语口语、部分校本课程。高一开设的必修课程语文、英语、数学:高一学年完成5个必修模块中的前4个必修模块,每周4课时。政治:高一学年完成4个必修模块中的前2个,每周2课时。信息技术:高一上学期按每周2课时开设,完成必修模块。通用技术:高一按每周1课时开设,完成必修模块。高一选修课程的开设:体育与健康按每周2课时开设。音乐与美术高一上学期为必选课,高一下学期音乐、美术为自选课与校本课程并行开设,由学生自选:我校可提供9个模块供学生选择。高一校本课程的开设:入学教育:在高一开学前军训期间开设9课时,相当于0.5学分的教育;主要内容为校史、校训、校规、新课程辅导等。各课教师开设的校5本课程
14、共26门。英语“选修二”主要内容为写作和欣赏课程,在高一高二两学年按每周l课时开设,英语口语由外籍教师开课。高二:高二年级拟开设的课程共有15门,主要是选修课程。必修课程8门:语文、英语、数学、生物、政治、历史、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同时开设的选修课程有14门: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社会实践活动、部分校本课程。(所有课程全部开设选修课)高三:高三年级主要开设部分选修课和总复习。所有14个学科的必修课程(除研究性学习外在高一高二学年己修完,高三年级开设选修课和总复习。高三上学期开设模块考虑到的几个主要因素:保证学生在每个
15、领域都能选到自己所喜欢的科目,以达到毕业要求;保证学生第三年修满毕业需要的学分;保证对升学考试相对重要模块的开设。高三下学期:高三下学期第1学段(高中第11学段)除英语、体育开设必选课,政治、通用技术开设选修课外,其它学科均转入升学复习阶段:高三最后一学段(第12学段)所有学科全部进入升学复习阶段。(三)初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根据广东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的要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要求上不能忽视基础性;在教学设计上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
16、;强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性。并遵循以下 10 项教学基本原则:良好的班级气氛丰富的学习机会妥善的课程安排明确的学习重点扎实的学习内容智慧的教学对话充分的练习应用学习策略的教导协同合作的学习教师的适度期望。从已经结束的两个学段的教学情况检查看,教师们基本上能够遵循上述原则,进一步优化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在此推动下,广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渐趋主动,课堂上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气氛比较浓厚。(四)强化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新
17、课程实验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原由的课程与教学传统,要求教师变革课程实6践的方式,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必须以强有力的校本教研制度给予有力的保证。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除了坚持和强化原有的科组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科研课题活动、学生评教等制度,还增加了以学习领域为单位的教研活动,特别要打破年级的界限,强化科组教研制度,为老师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条件和保障。鼓励老师们在本职教学岗位上开展教学研究,养成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习惯,同时加强教师之间包括不同学科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协调
18、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例如,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凡是由教学处组织的全校性教师业务学习和科组长教研活动,基本上紧紧围绕新课程实验,既有课改理论的系统学习,又有及时的课改经验总结交流。为了强化高一各学科集体研究的功能,还进一步明确了集体备课的操作规程,强调了落实“六定”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专题、定重点难点、定教学素材。与此同时,为了使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制订了“广东实验中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借助“学术委员会”和一批教学骨干的力量,促使广大青年教师的尽快成
19、长,并以广东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记录手册跟踪、督促计划的落实。(五)充分发掘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开发出比较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构建具有“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 ”的广东实验中学高中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目前,根据教师资源和学生选择的实际,我校除了按规定开足“必修一”课程外,还在高一第一、二学段开设了体现我校实际的“ 校本选修”课程,共30门,安排在每周星期三下午的第6、7节上课。教师自主编写 “校本选修”教材,学生按照计划要求有序地“走堂”上课。(六)重视学科研究性学习,师生合作共同确定选题,
20、定期加强指导,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我校历来重视研究性学习,连续多年将之作为独立的课程进行开发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走进广州大课堂”就是我校第二轮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研究性学习”进入第四轮的实践探索。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新一轮学科性的研究性学习实施办法,由教学处一副主任亲自挂帅,一硕士生教师担任备课组长,全体教师担纲,全体学生参与,所有学科全面铺开。研究性学习共15个必修学分,每学期一个课题,每个课题3个学分,三年研究57个课题,共15个学分,于高三上学期结束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根据学生所选课题的实际情况,也可将课题数与学分数做相应调整,但应确保研究性学习
21、总学时数。开展专题性“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形式:以学科组为基本组织单位,开展定向式的专题研究,即由各学科组确定一个或若干个重点研究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活动。(七)更深入地开展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创新式教学模式下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实验,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深层次地开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学业成就评价研究” ,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之相适应,制订了广东实验中学学分认定暂行办法 ,并尝试在发展性评价理念下的校内考试改革、学生学习情感和态度的评价研究(学科评语)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研究 (成长记录袋、研究性学习手册) 、学生各种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2、能力、)的评价研究(能力考试、学科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的评价研究、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研究(小论文、科技制作、手抄报、电子课件、网页、音像制品、艺术作品、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多层面的实验。(八)建立新课程实施的“全员管理”制度。班主任、任课老师全员参与管理,有序地组织教学和有效地指导学生。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德育管理,开展教育活动,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建立“导师制”和“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学生处、教学处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常规管理、学业成绩管理等工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团委、学生会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突出我校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优势。
23、(九)多个学科面向全国、全省、全市,汇报了新课程实验探索和初步研究的成果,获得了众多专家、同行的好评。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校先后接待了十几批来自全国、全省的近500名课改专家、同行,来校进行研讨、观摩、交流活动。其中政治、语文两个学科,面向全国课改专家,开设了若干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探究课” 、 “公开课” ,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的成功做法,以及同学们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表现,得到了他们的认同、赞赏。(十)广大教师边探索边实践,重视总结课改实验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在总结和对外交流中不断提升了自身的课改水平和教研能力,一批教师先后发表和出版了有关新课程的论文或资料。具体见附页。四、面对困惑,积
24、极思考,主动应对。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实8现了顺利“入境” ,但碰到了很多困难,也有不少困惑,例如教师们普遍感到的必修模块的课时不足;面临即将进入新学段的教学,由于新的高考方案的不确定,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选课;等等。我们在冀望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进一步的指引的同时,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实验中去,以不断凸现我校“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办学特色,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课改实验的成功进行,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下阶段工作思路和重点:1为高二全面进入选课做准备。高一下学期,排出高二模拟课程表,让学生模拟选课。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调整课程表,由学生正
25、式选课。高一年级结束前,学生选择好高二上学期的课程。学校将加强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合理安排选修课教师。2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学生选课工作。根据下学期课程设置情况和各学科教学要求,续编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给予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兴趣、爱好并在征求家长、导师、亲朋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业方向,自主规划选课,选择适合自己目标的修习模块。3建立与模块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每个学段学习结束后,学术性学科由学校统一命题、集体阅卷,通过学段考试考查学生学业水平,并检测教师教学质量,学校参照其它指标,建立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4学校成立教学质量
26、监控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根据教学评价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问卷项目和内容,每月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建立正常有序的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指导教师教学。学校多渠道、全方位地对教师教育教学进行全程监测、评价与奖励。5成立班主任工作指导委员会。对班主任进行指导评估和检查,广泛了解班级工作情况,深入班级生活,收集合理化建议,解决疑难问题。定期开展班级教育小组活动,负责对班主任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加强教学班级管理,任课教师全面负责教学班的管理,教学班与行政班一样健全班级管理组织,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6完善学分认定工作与学生成长记录的过程管理。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详细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在学段考试结束后,实事求是地给定学分。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等情况如实填写成长记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