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 当代世界政治一、战后世界格局(一)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二)雅尔塔体系(或称雅尔塔体制) ,就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 1943 年德黑兰会议,1945 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战后两极格局基本是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三)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向国会踢出门咨文,公开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 ,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宣称美国要“遏制
2、”苏联的“扩张” ,同苏联展开全面对抗,后来人们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四)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协调各国行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五)针对美国与欧洲亚洲各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的这种情况,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东德于 1955 年 5 月 14 日签订华沙条约 ,正式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至此,在欧洲就形成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在全球就出现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两极格局。二、两极格局瓦解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自然崩溃所造
3、成的,两极世界格局瓦解有四个标志:(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宣告解散(三)两德统一 (四)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要财富和在联合国的地位。三、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级化的发展趋势,多极化主要表现为“一超多强” ,即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加上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四、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三)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区域性组织作用不断加强(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大国关系处于深刻调整中(五)经济因素增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五、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
4、要问题(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三)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四)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1、传统安全威胁是指武装入侵2、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恐怖主义、计算机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环境问题、难民问题等(五)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六)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差距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行为。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国家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势
5、力相互关系及他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变化而形成的。一、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的特点(一) “布雷顿森林协定”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 、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及1947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 1945 年底在华盛顿成立,是各国政府之间国际货币金融组织;1947 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战后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其宗旨是促进国际金融贸易的均衡发展,促进各国的汇率稳定,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三)世界银行(即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
6、发,促进私人对外投资,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与其他国际贷款合同相互配合,提供贷款保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相互补充,前者是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后者侧重于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二、区域经济组织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欧洲联盟(EU,简称欧盟) ,它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三)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三、关税总协定(WTO)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公平处理贸易争端原则、透明度原则等。四、目前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有以下四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总协定(世贸组织 WTO
7、)及八国集团五、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和趋势(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四)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五)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六)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强第三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一)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二)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三)有利的国内外环境 (四)西方大国之间矛盾缓和、相互依存加深(五)以低廉的价格掠夺性地购买和利用第三世界的原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一)普遍建立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寻求市场与宏观调控间的最佳结合点(二)
8、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战后,由于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股权分散的“人民资本主义” 、联合控股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中小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合作制等各种经济形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三)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社会保障构成了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基本形式有:社会保险、社会扶助或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四)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和现代化1、企业管理社会化的趋势发展2、企业管理民主化,主要表现为:一是经理阶层的形成与管理革命,二是“民主管理”与“劳资合作” 。(五)建立国际经济协
9、调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总协定及八国集团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加强彼此的经济协调而形成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化。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一)美国的全球战略的演变与本质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把确立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作为首要的目标。1、从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是美国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1)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后,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2)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提出了“解放战略”(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2、
10、20 世纪 70 年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和“人权外交”(1)1970 年 2 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提出的长篇咨文中,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原则,从而形成了所谓“尼克松主义” 。其具体内容是:与同盟国的“伙伴关系” ;共同对付苏联;以谈判牵制苏联,保持苏美之间的均势;实施对华关系正常化,利用中国制约苏联;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2)卡特时期(1977-1981)率先提出了“人权外交”3、80 年代美国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1)里根政府(1981-1989):对苏软硬兼施;借重中国,牵制苏联
11、(2)老布什政府(1989-1992)针对苏东剧变和两极格局瓦解的形势,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全球战略,其要点是在美国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整个世界4、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和“先发制人”战略(1)克林顿政府(1993-2001):加强经济安全;加强军备;推广西方民主和价值观统而观之,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不断膨胀,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二)欧洲一体化1、标志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文件有: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罗马条约 布鲁塞尔条约单一欧洲文件 马斯
12、特里赫特条约 (宣告了欧共体变为欧盟)2、法国戴高乐主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的思想政治和对外政策主张,主要内容是反对美国在西方的霸权,谋求法国的平等地位,实现欧洲人的欧洲,改善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其实质是民族主义,其目的是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的大国地位。(三)日本的对外政策主要有以下五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吉田茂时期的“追随外交”2、第二个阶段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的“经济外交”3、第三个阶段是“多变自主外交”田中角荣4、第四个阶段是“争做政治大国” ,其目标是:第一,以日美同盟为轴心,形成美欧日三极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第二,立足于亚太,积极确立日本在亚太的
13、主导主导作用;第三,适度扩充军事力量,加强海外军事活动;第四,重视发展同欧盟、中国及俄罗斯的关系;第五,积极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一)亚非会议:于 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29 个亚非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七个方面的决议。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发起,于 1961
14、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的原则是独立自主、不结盟;反帝反殖;维护世界和平;保持中立和发展。(三)七十七国集团:形成于 1963 年 七十七国联合宣言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一)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三)名族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济自主性不断增强 (四)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三、南北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又存在依存与合作,其实质是打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剥削,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合作,因此南北关系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四、南南关系的合作与矛盾发展中国家的
15、相互关系即南南关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增强了集体自力更生能力,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作用。主要形式有: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积极开展货币金融合作;进行技术合作;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加强贸易合作。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特征: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过分集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二)在经济管理上,实行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三)在分配体制上,全部实行按劳分配,不允许任何其他分配形式存在(四)在政治体制方面,党政不分,以党代征,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的机关,集中
16、于主要领导者个人,往往造成个人专断(五)在干部政策上,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及法制不健全、不完备,监督和制约机制薄弱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一)第一次浪潮是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也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成效不大,对苏联传统体制弊病的症结抓的不准,改革措施不力。(二)第二次浪潮是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中期,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苏联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由于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根本问题单一所有制形式、计划经济、难
17、以调动广大民众积极性的官僚体制而难以成功。(三)第三次浪潮是从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在这次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没有把握好改革的方向,丧失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而中国的改革则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三、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苏联东欧发生巨变是 20 世纪重大历史事件,各种原因错综复杂,相互作用,主要有:(一)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二)深层次原因:第一,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心的向背; 第二,政治上民主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备,缺
18、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第三,党的建设存在严重问题:在思想建设上,没有一个正确成熟的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在组织建设上,官僚主义盛行,贪污腐败严重,加上干部任期的终身制和委任制,使党严重脱离群众,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三)外部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就对苏联东欧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东欧剧变起了催化和促进作用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是深刻的:一是:必须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二是:把经济建设当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三是
1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四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六章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方法激进的“休克疗法”是东欧中亚最主要、最普遍的经济转型方式。 “休克疗法”本来是一个医学术语,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稳定宏观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改革方案和试图一步到位的经济转型方式。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通过这“三化”完成对经济体制的改造:通过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通过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第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
20、中国外交政策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一)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式 (二)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三)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四)制订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情(五)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一)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发展(三)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 (四)多边外交日益活跃 (五)与一些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不搞对抗、不结盟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四、中日关系(重点)经过几十年发展,当前的中日关系无论从交往的深度和广度,
21、都超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然而在深入发展时也存在阻碍健康发展的因素;影响两国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有:日本对待侵略历史问题、台湾问题、民族问题、经贸问题等(简答) 。 【论述】进一步巩固、推进中日关系的方法: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希望日本正确处理历史问题;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独;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等政治性文件,发展面向 21 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第八章 国际秩序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第一,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第二,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第三,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第四,以发达
22、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国际协调机制二、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和平问题东西方关系问题;发展问题南北间关系问题(核心问题)四、世界(时代)主题: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附录:一、欧盟的六次成员国扩充1952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组成1967 年:统称为欧共体1973 年:美国、丹麦、爱尔兰加入1981 年:希腊成为第 10 个成员国1986 年:葡萄牙、西班牙加入1995 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2004 年: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10 个国家加入2007 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二、苏联解体后的 15 个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乌克兰、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三、29 个转型国家【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15 个苏联解体后的国家+7 个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国家【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歌维那、马其顿、科索沃】+捷克+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