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简目目录 上编 专著周礼类0001周官传四篇0002周官注 ,汉杜子春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礼杜氏注二卷) ,郑玄周礼注多采杜氏之言。0003周官解诂 ,汉郑兴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礼郑大夫解诂一卷)从郑玄周礼注辑得十五节。0004周官解诂 ,汉郑众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礼郑司农解诂六卷)辑自郑玄周礼注及经典释文 、 文选注 。0005周礼解诂 ,汉卫宏撰0006周官解诂 ,汉贾逵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礼贾氏解诂一卷),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作周礼贾氏注一卷)0007周礼班氏义 ,汉班固撰,王仁俊辑十三经汉注本(一卷) ,上海图书馆
2、藏稿本。0008周官训诂 ,汉张衡撰0009周官解诂 ,汉胡广撰0010周官传12 卷,汉马融撰,王谟辑汉魏遗书钞本(一卷)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 ,黄奭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本及黄氏遗书考汉学堂经解、 汉学堂知足斋丛书0011周官礼注 ,汉卢植撰0012周礼难 ,汉临硕撰0013周礼注12 卷,汉郑玄撰未附陆德明释文并分为 12 卷者有:(1)南宋初婺州市门巷唐宅刊本,5 册,藏国图。(2)南宋刻本(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 ,6 册,海源阁旧藏四经四史之一,今存国图。(3)宋刊巾箱本,国图。 (4)残蜀大字本,陆心源皕宋楼旧藏,今存日本静嘉堂文库。(5)明嘉靖徐氏刻三礼本,国图、
3、上图、南图等藏。 (6)明嘉靖徐氏刻三礼本,无音义,清钱听默、黄丕烈、陆损之校并跋,藏国图。 (7)明刻本, 木犀轩藏书题记及书录著录,今藏北大图书馆。 (8)清嘉庆刻士礼居黄氏丛书本,附黄丕烈撰札记一卷。 (9)清光绪十三年上海蜚英馆石印本,据黄氏刊本石印,附黄丕烈撰札记一卷,4 册,国图藏本,有王国维校并跋。 (10)同上蜚英馆石印本,浙江瑞安县玉海楼藏本,有孙诒让校并跋。 (11)和刻本,藏重庆图。 (12)和刻本(三礼注本) ,缺卷 1-8,藏中山大学图书馆。 (13)清光绪间宜都杨氏影抄宋刊巾箱本,12 册,藏台湾故宫。 (14)抄本,日本室町期抄本,3 册,藏台湾故宫。未附陆德明释
4、文分为 6 卷者有:(1)明刻本,山东图。 (2)清同治十二年稽古楼刊袖珍十三经注本。附陆德明释文分为 12 卷者有:(1)宋刻本,清彭元瑞等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今不详藏处。 (2)宋刻本, 木犀轩著录,今藏北大。 (3)宋刻京本(巾箱本) ,北大、上海。 (4)余仁仲本, 天禄琳琅书目著录,不详藏处。 (5)南宋刻本,国图。 (6)宋刻本,配影宋抄本,国图。 (7)宋刻本, 仪顾堂续跋著录,存佚不详。 (8)宋刻本, 木犀轩著录,存佚不详。 (9)宋刻本, 藏书群书经眼录著录,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10)宋刻本,国图。 (11)宋刻本,存佚不详。 (12)金刻本,国图。 (13)元刻本,国
5、图。(14)明弘治刻本,不详藏处。 (15)明嘉靖刻本,国图。 (16)明万历潘恩刻本,万历十六年潘允端印本,国图、北大等藏。 (17)同上,清陈舒跋,南京图。 (18)同上,清彭蕴瑔校点,叶德辉跋,国图。 (19)明刻本,八行十七字,国图。 (20)明刻本,十行二十字,存佚不详。 (21)朝鲜刻本,北大。 (22)朝鲜刻本,甘肃图。 (23)清同治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国图。 (24) 四部丛刊据明嘉靖翻岳氏本影印。 (25)1934 年文禄堂据宋建安刻本影印,国图、北京师大。附陆德明释文分为 6 卷者有:(1)明嘉靖刻本,国图、北大等。 (2)清乾隆五十二年福礼堂刻本,国图。 (3)同上,
6、清陈奂校并跋,国图。 (4)同上,清翁方纲校,国图。(5)清嘉庆十一年顺德张青选清芬阁刻本,据福礼堂本重刊,国图。 (6)同上,清王引之批校,清查耀乘跋,浙江图。 (7)清同治中清芬阁刻本(收入清同治中金陵书局刊十三经读本 ) ,上图、安徽等。 (8)清同治十三年湖南尊经阁刻本,国图。 (9)清光绪二十年金陵书局刻本,北师大。 (10)清宣统元年学部图书局石印本,北师大。 (11)清同治十一年山东书局刻十三经读本本,清丁宝桢等校并撰校勘记 ,国图。 (12)民国十三年吴江施肇曾醒园刻十三经读本本(作周礼读本6 卷) 。附陆德明释文分为 42 卷者有:(1)明崇祯十二年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清严
7、虞惇校并跋,常熟图、台湾故宫。 (2)明蟠、葛鼐校明崇祯十二年永怀堂刻清同治八年浙江书局校修印本,国图、上图。 (3) 四部备要本(据永怀堂原刻本校刊) 。 (4)日本宽延二年仿怀怀堂刻本。辽图、南京图。0014答临硕周礼难 ,汉郑玄撰,孔广林辑通德遗书所见录本(作答周礼难一卷) ,袁钧辑郑氏佚书本(作答临硕难礼一卷) ,黄奭辑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本(作答临孝存周礼难一卷)及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 、 汉学堂知足斋丛书本;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作答临硕周礼难一卷) 。0015周礼郑氏音1 卷,汉郑玄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清洪颐煊读书丛录谓此书乃后通郑学者所为,非郑氏所著。0016周礼
8、序 ,汉郑玄撰,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0017周官传 ,三国魏王朗撰0018周官礼注12 卷,三国魏王肃撰, 通典卷 55 引两条。0019周礼音1 卷,三国魏王肃撰0020周官礼注12 卷,晋伊说撰0021周官礼注12 卷,晋干宝撰,王谟辑汉魏遗书钞本(一卷) ,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官礼干氏注一卷) ,黄奭辑汉学堂丛书及黄氏逸书考汉学堂经解 、 汉学堂知足斋丛书本(作周官注一卷)0022周礼音 ,晋干宝撰0023周官驳难3 卷,晋孙略问,干宝驳,虞喜撰。0024周礼音3 卷,晋刘昌宗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礼刘氏音二卷)从经典释文 、 集韵等书辑得五百余条,前儒礼音之
9、存者,莫过于此。0025周礼音1 卷,晋徐邈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礼徐氏音一卷)0026周礼音1 卷,晋李轨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礼李氏音一卷)0027周礼音1 卷,晋聂熊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周礼聂氏音一卷)就释文所载辑得十条。0028周官宁朔新书8 卷,魏司马伷撰,晋王懋约注0029周官礼异同评12 卷,晋陈劭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一卷) ,仅一则,而语多失实。0030周官传 ,晋袁准撰0031周官音义 ,晋宋氏传0032周礼注 ,南朝宋雷次宗撰0033集注周官礼20 卷,南朝梁崔灵恩撰0034周礼戚氏音1 卷,南朝陈戚衮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一
10、卷)0035周官音1 卷,北魏刘芳撰0036周官义证5 卷,北魏刘芳撰0037周官礼义疏40 卷,北周沈重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一卷)自经典释文等书辑得八十余条。又北史儒林传谓沈重著有周礼义31 卷、 周礼音1 卷,今佚。0038周礼音1 卷,北周沈重撰0039周官义疏20 卷,北周熊安生撰,据周书熊安生传 ,撰周礼义疏20 卷等。0040周礼音1 卷,王晓撰。 通志艺文略载有其周官音训三郑异同辨2 卷,疑即是书。 经义考卷 121 据以载之。0041周官礼义疏19 卷,作者不详。0042周官礼义疏10 卷,作者不详。0043周官礼义疏9 卷,作者不详。0044周官分职4 卷,作者不详
11、。0045周官礼图14 卷,作者不详。0046周官郊祀图2 卷,作者不详。0047周礼疏50 卷,唐贾公彦撰,略0048周礼注疏50 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略0049杜注考工记2 卷,唐杜牧撰。 (1)明刻本(作考工记2 卷) ,附于明陈深周礼18 卷后,中央党校、华东师大。 (2) 关中丛书本。 (3) 琳琅秘室丛书本,附有胡珽校讹1 卷。0050周礼义决3 卷,唐王玄度撰0051周礼关言12 卷,黄君俞撰0052周礼中义8 卷,宋刘彝撰0053周礼致太平论10 卷,宋李觏撰。 四库全书本,收入盱江集卷 5 至 14。0054周礼记 ,宋刘恕撰0055周礼解 ,宋周谞撰0056周礼新义1
12、6 卷附考工记2 卷,宋王安石撰,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残缺不全,版本有:(1) 四库全书本。 (2) 墨海金壶本。 (3) 经苑本。 (4) 粤雅堂丛书本。 (5) 王安石全集本。 (6) 丛书集成初编本。 (7)抄本, 善本书室藏书记解著录,存佚不详。 (8)旧抄本,台湾中央图。0057周礼礼器图 ,宋王洙撰0058周礼纂图 ,宋陈祥道撰0059考工记解 ,宋陈祥道撰0060周官议16 篇,宋章縡撰0061周礼讲义 ,宋沈季长撰0062周礼义辨疑1 卷,宋杨时撰0063周礼义2 卷,宋黄裳撰0064周礼图10 卷,宋龚原撰0065周礼讲义 ,宋徐庚撰0066周礼详解40 卷,宋王昭禹撰。 (
13、1) 四库全书本。 (2) 四全库书珍本初集本。 (3)清抄本(作王昭禹周礼详解40 卷,今藏上海图书馆。 (4)旧抄本,南京图。(5)商丘宋氏写本,存佚不详。 (6)旧抄本,存佚不详。仪礼类礼记类附大戴礼记三礼综论三礼总义通礼类杂礼书类下编 论文周礼类*“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顾颉刚) , 文史第 6 辑 P1-40*方苞考辨周官的评价周官辨序 (顾颉刚) , 文史第 37 辑 P1-7*也说周礼 “柴”与楚辞 “些” (蒋瑞) , 中国史研究2000(1)*从周礼一书略说宋代周礼学(李国玲,杨世文) ,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3)*周礼正义校勘述略(王世伟) , 文史第 33
14、 辑 P309-317*读周礼札记(晁福林) , 文史第 46 辑 P37-46仪礼类仪礼训故叙 (吴之英) , 四川国学杂志1913 年 3 月 7 号复友人论丧服书 (劳乃宣) , 孔教会杂志1913 年 8 月 1 卷 7 期仪礼仪节 (王闿运) , 船山学报1916 年 1 月 6 期礼经旧说考略 (刘师培) , 国故1919 年 3-9 月 1-4 期丧服经传旧说 (刘师培) , 国学卮林1920 年 1 卷 1 期*礼经纂疏序 (曹元弼) , 亚洲学术杂志1921 年 11 月 1 卷 2 期页 1-14*礼经释服 (陈延杰) , 国学丛刊 (东南大学)1912 年 3 月-192
15、6 年 8 月 2 卷 1 期-3卷 1 期*昏礼今论 (于鬯) , 国学 (上海大东)1926 年 10、11 月 1 卷 1、2 期*王静安先生仪礼讲授记 (吴其昌) , 清华周刊1926 年 26 卷 10 期*为人后者其妻为本生父母服辨 (马其昶) , 民彝1927 年 4 月 1 卷 3 期*为长子服辨 (马其昶) , 民彝1927 年 4 月 1 卷 3 期*庶子为其母党服辨 (马其昶) , 民彝1927 年 4 月 1 卷 3 期冠礼之研究 (钟秀崎) , 东北大学周刊1928 年 3 月 68 期3229书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后 ,戴君仁书目季刊1966 年 9 月 1 卷 1
16、期页 51-54;梅园论学集)页 80-87,开明书店 1970 年 9 月; 戴静山先生全集(二)页 690-697,台北,戴顾志鹅发行,1980 年 9 月。3344仪礼郑注句读校记韩碧琴,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92 年,王关仕指导。3353张尔岐对仪礼之独特见解韩碧琴, 兴大台中夜间部学报1995 年 1 期页 27-49。*礼经十论(段熙仲) , 文史第 1 辑 P1-32*说醻(段熙仲) , 文史第 3 辑 P121-122*仪礼和逸礼的出现与邵懿辰考辨的评价礼经通论序(顾颉刚) , 文史第 38 辑 P1-6*略论礼典的实行和仪礼书本的撰作(沈文倬) , 文史第 15
17、 辑 P27-42、第 16 辑 P1-19*汉简服传考(沈文倬) , 文史第 24 辑 P73-95、第 25 辑 P33-52*礼汉简异文释(沈文倬) , 文史第 33 辑 P19-56、第 34 辑 P47-88、第 35 辑 P49-80、第 36 辑 P101-123*武威汉简丙本丧服简的缀合, 文史第 34 辑 P89-92*仪礼简本札记三则(李中生)P124*仪礼单疏版本说(乔秀岩)P39-56*周代婚礼:六礼抑或三礼?(陈筱芳) , 文史第 53 辑 P17-27礼记类*礼记集说版本考(沈乃文) ,载国学研究第五卷*缁衣简本、今本引诗考辨(吴荣曾) , 文史第 60 辑 P14-18附大戴礼记*大戴礼记经文校正(谢贵安) , 文史第 39 辑 P195-204*夏小正五事质疑, 文史第 4 辑 P145-150三礼综记三礼总义*论郑玄三礼注 (杨天宇) , 文史第 21 辑 P21-42通礼类*周初改制考(王晖) , 中国史研究2000(2)*周代殷周二礼并用论(王晖) , 文史第 51 辑 P1-14杂礼书类*周代锡命礼考 (齐思和) , 中国史探研P50-66,中华书局 1981 年 4 月*先秦讳礼析论(虞万里) , 文史第 49 辑 P87-100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