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7 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品德、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理想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掌握品德的心理结构。3.通过教学使学生重点理解并掌握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4.借助案例和师生互动是学生理解并掌握青少年品德的培养要求,学会正确分析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并能正确对待。课程导入:以案例和图片导入,以 PPT 呈现生活中常见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三月学雷锋,中国最美的三个女人等) ,让学生评价我们经常碰到的形形色色的道德现象,理解道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养成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从自
2、我做起,而这又必须要掌握品德的有关知识。第一节 品德的结构与发展一、品德与道德的涵义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图片内容,谈谈自己对品德与道德的认识?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二者观念性的认识: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即道德的个体化,其特点是具有稳定性和个别性。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既有阶级性也有社会共同性。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区别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个体生理、心理
3、发展规律的制约。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2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只是道德的一部分。二者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物质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发展而制定了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正是这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道德以力量。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个人为了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社会所接纳,就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协调个人与社会、
4、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是人的这种社会性需要(归属、交往与尊重的需要 ) 促使人们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发展与完善自我品德。品德与道德表现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道德以传统、公德和舆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关系有维持和调节作用;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表现出来,对个体品行具有调节和支配作用。2.联系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社会道德风气和家庭环境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品德和道德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个体品德不能脱离一定的道德环境和规范,心理学对个体品德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丰富了社会道德的
5、内容,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发展。 二、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它是多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整体。迄今为止,人们在对品德心理成分的划分上意见并不一致。影响较大的是“四因素论”。它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阶段。1.品德的心理因素论3“四 因 素 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自我意志监督的力量,它能使人悔过自新,保持良好的行为。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
6、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的过程一般经历下决心,树信心、立恒心三个阶段。 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是品德的外显成分,是实现道德动机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 2.品德的心理结构说 由林崇德(1989)提出:三个子系统: 1.深层心理结构(道德动机:利他动机 Vs 利己动机) 和表层心理结构(道德行为方式 ) 2.心理过程与行为活动系统(知情意行) 3.心理活动与外部活动关系 3.品德的功能结构说 章志光(1990)提出: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重点)(一)遗传素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遗传素质影响智力的发展;二是通过气质类型的
7、因素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遗传素质既给品德发展设置了某种内部限制,又给品德发展提供了某种倾向性,使人虽不大可能向某个方向突出地发展其品德,但容易发展与遗传素质相适应的某些品德。例如:智力对品德的发展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是有关系的,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聪明的儿童在行为动机的道德判断上的得分都比智力中等儿童的高。遗传素质不仅是品德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而且也是品德发展的潜在因素。 但是,遗传素质不4是品德本身,它不能决定品德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只提供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般可能性(二)现实环境的影响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它包括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状况
8、、人际交往、社会思潮的影响等等,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这个外部条件使品德在遗传素质上提供的可能性逐步地变为现实性,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催化的作用,又分为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个方面:1.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这是最初对儿童的品德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它主要是通过以下方面来影响儿童的:(1)家庭的良好气氛如和睦温馨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父母的表率作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儿童品德的形成。(2)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如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获得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促进他们成长;对儿童的品德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对孩子采用说理诱导的
9、方式效果最好;过于严厉的家长作风以及对孩子施行体罚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3)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子女的品德也有一定的影响。(4)家庭特征的影响,家庭规模、家庭结构等2.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学校教育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1)校风和班风的影响 (2)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 (3)班集体的影响。 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各种信息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品德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1) 民
10、族文化的影响,在一些观念上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标准。(2) 社会名流、权威人事的传闻轶事,英雄人物宣传报道的力度,都会引起青少年的模仿意向;社会文化、文艺的情趣、情节、思想主题,都会感染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 青少年所在社区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亲身见到的现象、听到的传5闻,耳濡目染着他们的身心,这些来自于直接观察的信息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更大的影响。(三) 个 体 自 身 的 影 响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都是外在的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被学生所接受,并通过个体主观的努力,才能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产生作用。主观能动性因素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的重要条件
11、,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它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可以起到消极的延缓作用。可以看到,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学生品德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主要受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的决定综上所述:遗传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品德发展的内在可能性;环境教育是使这种可能性逐步变为现实性的桥梁;在这座多层次的桥梁上,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人品德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决定因素。在品德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作用的。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遗传作用较为明显;而随着年龄的增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增大;到了初三下学期和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主观能动因素就显得更加重
12、要了,他们已从被控制者逐渐变成了自我控制者,能产生自我发展、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给自己规定一些发展某方面品质的主要行动规划,并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行为的练习。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各种因素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阶段上的不同作用,同时要认识到,过分夸大或否定任何一个因素的作用对教育工作都是有害的。4. 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略讲)讨论问题:如果你的一个朋友必须通过一个重要考试,请你帮他作弊,你会不会帮他?你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一)道德发展阶段论(侧重道德动机)1、皮亚杰的研究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发展阶段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是重要影响因素62、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问题讨论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
13、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 200 元,但销售价却要 2000 元.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 1000 元。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请问:“汉斯应不应该偷药?为什么?”、 “法官该不该判他的罪?为什么? ” 前习俗水平:幼儿和违法者的典型特点(1) “他不应该偷药,因为他可能被抓,送进监狱。 ”(逃避惩罚)(2) “他偷药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因为他妻子可能在他出狱之前就死了。 ”(自身利益)习
14、俗水平:大孩子和大多数成年人的特点(1) “他不应该偷药,因为其他人会把他当成一个小偷。他妻子不会用偷来的东西就自己的命。”(避免别人说不好)(2) “尽管他的妻子需要这种药,他不应该为了得到它而触犯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妻子的情况并不能使盗窃变得合法。 ”(守法的传统道德观)第二节 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后习俗水平:20 左右成人能达到(1) “他不应该去偷药,药剂师应该受到谴责,但还是应该保持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社会契约)(2) “他应该去偷药,接着去自首。他也许会受到惩罚,但是他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值得。 ”(由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思考与分析“说实在的,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命令执行
15、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阶段 1。那根本不是我自己的事阶段 2 。有什么好 认罪 的?我只是执行命令而已阶段 1。 ”-纳粹军官阿道夫.艾希曼“我被迫做出选择:要么屈从于我认为给我的祖国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这个体制,要么惹祸上身 因此,现在我在这里,主动要求和十分高兴地接受可能加之与我的最高惩罚法律认定那是故意犯罪,而我认为那是公民的起码责任。 ”-印度人民领袖甘地7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教育涵义1、培养儿童的优良品德宜先教他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和在适当的场合表现适当的行为2、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3、道德判断所依据的是非善恶标准可由于个人所处道德情景与个人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二)道德品
16、质的社会学习论(侧重道德行为)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二)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2、榜样和示范(身教胜于言教)(二)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3、强化作用第二节 学生品德发展和培养讲授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设计:把学生分为 4 个小组,然后分别让他们阅读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一部分,8 分钟的时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两名学生(学生自己推荐)发言,向全班的其他人讲述本组的学习心得(学到了哪些东西,以及自己的看法) ,每个小组发言6 分钟,最后老师总结本节的有关内容。(一)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主要是道德概念和信念的掌握:1.学生道德概念的水平:具体的道德概念、知识性的道
17、德概念、内化了的道德概念。我国中小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复杂化(王炳仁,1982)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评价能力的特点:是一种价值判断,并包含着情感成分。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从评价他人到评价自己、从结果到动机、从片面到全面。(二)提高道德认知的措施1.获得道德概念,注意将抽象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8通过提供榜样的形式促进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运用强化手段促进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运用分析道德两难推理事例的形式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2. 形成好的道德信念教育者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做到言行一致。获得实践经验,形成科学世界观。3.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注意示范,利用
18、事例,紧系评价活动,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二、道德情感的培养(一) 、发展特点小学生,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二)丰富道德情感的措施注意将儿童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优秀文艺作品与具体生动的榜样,引起儿童道德情感的共鸣,扩大儿童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内容。注意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规范,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概括和深化。通过同理心的训练促进道德情感。三、道德意志的锻炼(一)道德意志的表现控制和调节个人的愿望。以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二)培养道德意志的措施使儿童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产生锻炼道德意志的愿望。通过实践有意识地锻
19、炼道德意志。培养儿童抗诱惑的能力。加强自制性、坚持性、果断性训练等。四、道德行为的训练9(一)道德行为的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行为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行为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行为方式的适当性逐渐增强。(二)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的主要方法有:道德行为方式的讲解榜样的道德行为方式展示道德行为步骤的讨论道德行为方式的练习对比正确的与错误的道德行为方式(三)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从而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组织开展行为习惯训练的练习性活动。对学生的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进行反馈并及时强化。注意矫正不良的行
20、为习惯。第三节 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化和矫正讲授方式:以案例和教学短片为手段,学生讨论为主。设计:先看一些案例和视频(20 分钟) ,然后老师和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讨论:1.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2.如何转化学生的问题行为?问题一:贝多芬有句名言:“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当身边不断出现“爱心缺失”“ 爱心麻木症” 时,我们发现培养儿童的责任心、爱心是多么重要!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怎样整合教学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培养他们的爱心呢? 案例二重庆:20 名本科生被“炒鱿鱼”公司称学生修养不及格2004 年 11 月 13 日 09:37
21、:4810记者 田文生 重庆青年报记者 熊黎本报重庆 11 月 12 日电 今年 7 月,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 21 名大学生。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随后不到 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 20 名本科生,仅仅留下了一名大专生。据该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能胜任公司的人才需求。 第一批被公司除名的是两名来自某重点大学的计算机高材生。他们在第一次与客户谈完生意后,将价值 3 万多元的设备遗忘在出租车上。面对经理的批评,两人却振振有辞地说:“对不起,我们是刚毕业的学生。学生犯错是常事,你就多包涵吧。”两人终因修养不够、“言多语失”而被开除。
22、 据记者了解,像这两名本科生一样,其余十几名本科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也是与个人修养存在缺失有关。 第三个被公司“扫地出门”的是一名本科毕业的女学生,喜欢睡懒觉,上班经常迟到,还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经多次警告仍置若罔闻,最终被公司“开回家”。 另有 3 名大学生因“张狂”而被“卷了铺盖”。他们在与客户吃工作餐时,夸夸其谈,大声喧闹,弄得客户和公司领导连交谈的时机都没有。席间,更有一名男生张嘴吐痰,一口痰刚好落在了客户的脚边,惊得客户一下子从凳子上跳了起来。该男生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吃饭。结果可想而知。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一次,公司老总带领公司员工到外地搞促销,在海边租了一套别墅,有 2
23、0 多间客房,但员工有 100 多人,很多老员工甚至老总都只能睡在过道上。而有些新来的大学生却迅速给自己选定好房间,然后锁上房门独自看电视。这些学生好几次走出房门看见长辈睡在地上,竟都视而不见,不吭一声。此事又让几名大学生丢了饭碗。 最后被开除的是一名男生,他没与对方谈妥业务就飞到南京,让公司白白花了几千元的飞机票。当领导问及此事,他却不依不饶:“我没错,是他们变卦,你是领导我也不怕!” 他被开除后,邀约两名同事一起走;接下来,3 人又从公司里拉走了几个人就这样,3 个多月下来,20 名本科生全都离开了公司。 而惟一没有被“炒掉”的“幸运儿”是一位女大专生。 “我只是比别人更清楚,自己比别人少了什么东西。我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我觉得细微之处见匠心。尤其是在和客户面对面接触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你的一个眼神,或者是你的微笑不到位,就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如果转变成一种对立的话,势必影响到工作,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也可能有很大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在她看来,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懂得自己的言行必须符合公司的正当利益。对自己的前途负责,首先是对自己所在单位负责、对工作负责。在她的工作记录本封面上写着两个字: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