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学生心理诊断与疏导 教学内容简介: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二、社会责任感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三、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四、开始关注异性并尝试体验纯洁的爱情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一、自我意识辅导(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表现(三)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辅导要点二、人际交往辅导(一)人际交往概述(二)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偏差表现(三)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辅导要点三、情绪调控辅导(一)情绪调控概述(二)中学生情绪调控中的偏差表现(三)中学生情绪调控的辅导要点四、学习心理辅导(一)学习心理概述(二)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偏差表
2、现(三)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要点五、挫折心理辅导(一)挫折心理概述(二)中学生挫折心理的偏差表现(三)中学生挫折心理的辅导要点六、性心理辅导(一) 性心理概述(二)中学生性心理的偏差表现2(三)中学生性心理的辅导要点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他们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中学阶段是人的智力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主动性,有意义记忆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的知觉更具目的性和系统性,更仔细和深刻,能发现事物的细节、本质和因果关系
3、,能更多地用理解识记的方法记忆教材,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此外,中学生还表现出选择性强的特点。那些他们认为与自己升学和就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和内容,往往能够认真对待;而一些被他们认为与自己未来关系不大的学科和内容,通常可能忽视或不愿学习。他们能较够主动完成繁重、困难的学习任务,学习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自觉安排复习时间,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发展较快。 二、社会责任感和世界观开始形成 中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身心发展已接近成人,中学学生表现出更广泛、更强烈的社会积极性和责任感,中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许多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但这类思
4、考往往带有片面性和肤浅性。中学生对个人的理想及人类的共同命运都表现出美好的憧憬和极大的关怀,但他们的理想中还缺乏现实主义的内容,对一些价值观念的认识也不够全面。 三、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中学生个性趋向成熟稳定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能对自己、对他人做出比较深刻的评价,开始学会从各种角度比较全面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四、开始关注异性并尝试体验纯洁的爱情中学阶段的男女生之间出现彼此的爱慕之情是比较普遍、自然和正常的。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日趋平衡,他们的“性意识”较之中学生有更多的“自觉性” ,不像中学生、那样盲目和幼稚,对异性的追求也不再单纯和莽撞,感情
5、比较深刻和稳定。与成人的恋爱相比,中学生往往感情多于理智,更纯洁、真挚。3然而,中学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加以这一阶段面临着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社会规范要求和中学生的自我约束机制,必然会出来制约中学生性需求的现实性,限制其性需求的可实现程度。这对于那些性需求强烈、躁动不安的中学生来说,构成一种来自外部的压力,这种需求与约束之间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性心理问题。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一般心理问题、心理紊乱和心理疾病之间并没有下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心理问题和心理紊乱之间,心理紊乱与神经症之间,其临床表现会有一些
6、交叉,有一个不太清晰的过渡地带。大量心理学研究的数据分析证明 ,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呈偏态分布,如图所示。A 区心理健康。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适应力,积极、乐观,有效率;但有时也会产生暂时性的情绪问题。B 区有心理问题。由于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常产生心理冲突、心理失衡。C 区患神经症或有人格障碍。高级神经活动高度紧张,致使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或有人格变态。A B C D4D 区患精神病。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相互分裂。 由图可见,心理健康者占人群中的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人有相当数量,患神经症、有人格障碍以及精神病的则是少数。学校心理辅导最一般、
7、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学生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群,它有别于极健康人群,也和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健康学生人群,是学校心理辅导面临的最为主要的辅导对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许多学习、交往 、情感、择业、社会适应等方面难以适应的情况,当产生一些烦恼、困惑时,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辅导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辅导,给出相应的帮助,帮助他们 作出调整,更健康地成长的有效支持。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群,是学校心理辅导面临的另一类对象。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遭受了重大挫折,或者在不良环境下长期心情压抑,产生的心理
8、冲突难于自行排解,那么心理问题就出现了,甚至于产生深层次心理障碍或人格发生扭曲。这些学生渴望通过辅导后脱离困境,恢复正常的心态和生活。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比较合理的辅导,较为系统地进行分析和疏导,以缓解求助学生的情绪困扰和内心冲突。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一、自我意识辅导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的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它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是个性的核心成份,它的发展水平既影响心理健康,又制约良好个性的最终形成,因此自我意识辅导已成为学校心理辅导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进入青年初期的
9、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已逐渐成熟,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而且自我意识的内容也更丰富深刻。1、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5由于社会接触面扩大,知识经验丰富,智力发展成熟,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也推动他们希望更深入了解自己内心世界,更关心自己的成长。自我评价能力在中学阶段变得较为客观全面,能够对自己进行独立评价,同时也学会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中来了解自己,激励自己。2、自尊心强烈而敏感自尊心是中学生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允许他人亵渎、侵犯的部分。大多数中学生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处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与重视。因此,他们会以各种方式,在各个方面表现自己,希望
10、得到集体的承认和鼓励,害怕别人看低自己。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往往使有些中学生产生自卑感,通常是因为其强烈地想超过他人的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3、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与中学生相比,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但仍不够成熟稳定。自我控制的动力已由外部控制为主向内在控制为主发展,行动的自觉性和计划性逐步增强。 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冲突,有自我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 ,有各种物质、精神需要与实现可能性的矛盾,有社会期望与自我监控水平的矛盾,等等 。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必然将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妨碍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因而自我意识辅导对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一生的发
11、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各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并不一致,由于主客观消极因素的作用,一些人会产生自我意识偏差的情况,带来心理问题。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和“应试教育”带来的激烈竞争,以及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出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特点的自我意识偏差。1、自我概念两极化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总体看法,这就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恰当者,自己心目中的“我”符合客观实际的“ 我” ,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一致,自我概念失当者则相反。中学生中存在着因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而形成的高自我概念与低自我概念两类人。高自我概念的学生盲目自负,自我期望超过其现实可能
12、性,因而时常处于心理不平衡之中;低自我概念者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时常自卑自怜、自暴自弃,妨碍了自己的正常发展,对心理健康也非常不利。2、形体自我认知失当形体自我是生理自我的一部分。对自己容貌与体形的关注,中学生比中学生更有所增强,也更易为自己所谓的生理缺陷而不安,甚至成为其牺牲品。一些形体不理想的中学生因此自惭形秽、自怨自艾,无法接纳形体自我,进而引起许多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此外,过于注重外6貌形体的学生又一味讲究服饰打扮,从攀比名牌到追求怪异发型、穿着,引发了与家庭、校规的冲突,也带来一些心理问题。当然,大部分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渐趋成熟,逐渐习惯并接受自身的外貌,在他们心目中更
13、看重和追求人的德识才学。3、过度自我中心由独生子女家庭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四二一综合症”,使一些被父辈、祖父辈捧到不适当地位的中学生形成过度自我中心的心理偏差。他们过分自我关注,只讲权利,不讲责任与义务;事事希望别人服从他们的意志,而不懂得宽容、理解、关心别人。由此造成的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当然也应包括冲突的对方)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健全。4、耽于幻想自我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与期待是人之常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但一些中学生耽于幻想的自我,不切实际地期待着奇迹的发生,结果与客观真实的自我差距过大,导致心理失衡,或者陷入自卑与孤独,或者放弃对理想自我的追求。5、自我监控困难自我监控
14、能力薄弱是目前中学生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它源于家长的过分包办和教师的控 制过严,使孩子失去了意志锻炼的正常环境,造成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与自制性欠缺,因而在自我意识发展中表现为较低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类学生不善于为自己确立目标与方向,行动缺乏计划,习惯性服从与失控时的冲动是其行为表现的基本特点。(三)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辅导要点对中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辅导的前提是辅导员对于自我意识概念本身有一个清楚而准确的把 握,然后才有可能根据来访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情况作充满同感理解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在具体辅导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帮助来访学生确立符合客观的自我概念。对于过分自卑的中学生,要引导
15、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对一些无法改变的条件,如自己的长相、能力不理想、家庭状况差于别人等,要能够自我悦纳,从而摆脱整天自怨自艾、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对于过分自负者则应帮助他们看清自身的不足,以找到通往理想的阶梯和与人和睦相处的办法 。第二,要指导来访学生通过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具体操作,有效地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发展一个健康的自我,而不是终日耽于幻想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第三,指导家长、教师等对来访者有影响的人,共同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环境,做到既不严厉、苛求,施加过重的心理压力,也不宠爱、包办,剥夺孩子自然成长的权利。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辅
16、导在促进学生人格成长中,往往起着纲举目张的 作用,应当引起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7二、人际交往辅导人离开了社会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总会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人际交往。因此处理、协调人际关系,是每个中学生天天都要遇到的、必不可少也无法回避的事情。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正日趋成熟,但由于他们生活经验的限制,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也是他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所引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水平,以及健全个性的培养。从辅导实践的经验看,不少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自我概念偏差等都与人际交往直接相关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人
17、际关系辅导对于解决来访学生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人际交往概述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与人交往是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能与人和睦相处并进而“交到知心朋友”,是他们最强烈的愿望。中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能使人心情愉快、乐观向上,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过程协调,个性健全地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有利于今后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即使处在同一班集体中,各人人际关系的好坏也有很大差别。影响中学生人际关系交往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1、交往频度中学生在学习
18、、生活中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2、距离远近同坐一张课桌,家住得相近,交往双方就容易形成亲密关系。当然,随着年龄增大,这一因素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弱。3、仪表风度一个人的长相、穿着、仪表、风度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吸引力,尤其在初次见面时,仪表的影响力更为明显。4、志趣相投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相近的同学之间,共同语言就多,彼此关系更容易融洽。5、能力特长一个学生有很强的能力和突出的特长,就有一种吸引力,让同学们乐意与之交往。86、性格特征具有尊重、关心他人,诚实可靠,开朗热情等优良性格特质的学生,易于与同学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7、类型互补人们的能力、性格不同,有时反而形成类型互
19、补,相互合作也因此更加协调、愉快。比如都是个性很强的学生在同一组中,关系往往紧张,而支配性强与服从性强的学生分在一组,反而相安无事,彼此配合自如。(二)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偏差表现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两方面的偏差表现:一是社交退缩方面的问题,如羞怯、自卑、闭锁心理和防御心理;二是不适当的社交心理,如嫉妒、逆反、偏见等。这些偏差表现既对学生间或与师长间的人际交往造成消极影响,又给当事人带来烦恼、痛苦,并妨碍其正常发展。1、羞怯羞怯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表现为人际交往时显得拘谨害羞,手足无措。羞怯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也不罕见,它本身并无大碍,但如果羞怯心理反应产生消极体验,则容易引起恶性循环,造
20、成当事人的交往恐惧和精神痛苦。2、自卑人际交往自卑者常感自己交际水平低,缺少口才。羡慕同学的能言善辩,应对自如,自己却很难突破心理防线,尝试大胆、大方地与人交往。自卑是导致中学生不敢与同学正常交往的一种原因,反过来,缺少人际交往经验和技能也是导致更深层次自卑的原因。3、闭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欲望、自尊心明显增强,内心世界开始有条件开放。但是一部分学生有烦恼、有困惑,仍然选择“对谁也不说 ”的态度,其结果是烦恼加深,困惑更甚。而且内心闭锁的中学生进一步加大了与周围人们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日渐疏远;既增加了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使其他人即使发现当事人成长中的外显问题,却只能望洋兴叹,爱莫
21、能助。4、嫉妒个人中心倾向比较明显的中学生在同学取得成绩、受到肯定的时候,会产生不满、怀疑、 憎恨的情绪反应,有时甚至发生嘲讽、打击的行为。嫉妒心理是群体人际关系中非常有害的腐蚀剂,对当事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不愉快的负性心理体验。5、敌视一些从小生活在不良环境中或生活道路上遇到过沉重外来打击的中学生,对他人充满敌意,厌恶别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的友谊,只有尔虞我诈、相互欺骗与利用。他们在与他人9意见不合或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以完全对立、甚至相当暴烈的方式发起攻击,因此是群体关系中的破坏性因素。6、逆反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后表现出不满与反感,甚至不考虑是非曲直就采
22、取对抗行为的一种心理现象。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往往是内心充满焦虑,而以对抗形式进行自我保护和发泄对立情绪的学生。对立的盲目性和突出自我是逆反心理的两个基本特征。(三)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辅导要点对于有自卑、羞怯心理而不敢与人交往的中学学生,辅导员应当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打消各种不必要的顾虑,并勇敢地跨出主动与人沟通的第一步。辅导员必须意识到自己与来访学生的交流本身就是一次人际沟通的极好实践机会,辅导时的开放式交流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愉快的体验和成功的激励。这有助于他乐意地将此时此地获得的经验应用到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去。在辅导有闭锁心理、不愿与别人交往的中学生时,要尽力启发来访者对周围人们的信任, 并 着
23、力使他们领悟 “思想经过交流就会变成双份”和“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就能加倍;痛苦和别人分担,痛苦就会减半”的道理。同时指导有闭锁心理学生周围温暖环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对方的自我开放程度。在对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进行辅导时,辅导员一定要运用倾听技术让来访学生有充分宣泄 的机会,然后再通过提问和面质,引导对方看到自己偏激、片面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学会站在师长的角度,将心比心地理解师长要求合理的一面和他们善意的动机,从而产生必要的自我反省,改变其原来的冷漠态度,与师长建立更好的沟通。三、情绪调控辅导情绪是人类主要的心理活动形式之一。它不仅对个体其他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起着重要
24、的调 节作用,对社会交往和适应具有交流和协调功能,而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学生的情绪体验没有中学生丰富、强烈、变化无常,一般呈如下趋势:从情绪体验的特点看,具有延续性、丰富性和特异性;从情绪的表现看,是以外显为主向以内隐为主发展;从情绪的控制看,是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这种内隐与外显、稳定与波动、冲动与自制并存的特点,很容易引起中学生的情绪问题。因此,在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几乎每一则个案都会带有情绪调节的成分。(一)情绪调控概述10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正常情况下,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 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正性情绪体验;反之
25、,则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负性情绪体验。客观事物、人的需要都是复杂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是复杂多样。因此,反映这种关系的情绪也是极其复杂的。有时同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从而使人产生“百感交集”的复杂情绪体验;有时同一客观事物甚至会引起相反的情绪体验,如经历艰险后重逢亲人时,会产生“ 悲喜交加” 的奇特感受。人的情绪是如此复杂多样,我们可以从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三个维度将人的情绪类别划分为激情、心境和应激三类。(1)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由个体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 情引起。如获得一份自己志趣所在、向往已久的工作,一位与自己关系最为
26、亲密的知交亡故等,都可以引发激情。正向激情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促人奋发;负向激情则导致认知功能狭窄,控制能力减弱, 容易导致破坏性行为的发生。在心理辅导时,对后者应引起高度警惕。(2)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缓和而持久、并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时,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周围其他事物。比如同样面对秋日树林一片黄色的景象,心境愉快者看到的是“灿烂与辉煌”的金色,心境悲苦者看到的却是“充满凄凉” 的枯黄。工作、生活是否顺利,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健康状况是否良好等因素都可以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主动精神的发挥,提高工作效率;消极、不良的心境会销蚀人的
27、积极性,使当事人陷入被动、疲沓的状况之中,且易导致进一步的心理健康问题。(3)应激。应激是由突发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遭受突如其来的威胁,必须迅速作出重大决策并采取行动时,就会导致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有的人会表 现出平时无法做到的大胆与勇敢;有的人则出现全身抑制,使机体的一切活动受阻。应激状态对人体的机能影响极大,消耗人体的能量很快,因此,强烈而持久的应激状态会引起衰竭的身心反应。(二)中学生情绪调控中的偏差表现中学生情绪调控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过度的情绪反应和持久的消极情绪两个方面。过度的情绪反应即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如狂喜、暴怒、痛不欲生等。持久性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悲、忧、恐、怒等情绪的因素消失以后,仍长时间地沉溺在消极的精神状态中不能自拔。因焦虑、抑郁、恐惧、嫉妒等不良情绪在其他章节中有专门的介绍,这里仅介绍愤怒、厌烦两种中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偏差表现。愤怒是个体受到威胁、攻击、限制、挫折等负性事件刺激所引起的情绪。愤怒本是一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