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56449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 zt 由 blizzard_allen 发表在虎扑体育 新 开放区 http:/ 基本很清楚,总之从小看霓虹动漫长大,自认为自己是皇民。但是这名台湾人不同。这名台湾人的政治倾向估计在宝岛上超不过三个,属于珍禽一类,大家可以简单 看看,看看为什么日本可以如此发达,而大陆为何能开始发力崛起。第二篇我们来探讨令世界关注的“中国威胁论”生成原因及中国大陆富强的秘密。台湾人非常反感中国大陆的*河蟹*和共产主义,觉得台 湾的自由市场经济优越无比,是正义的一方。比起中国大陆,台湾人还是比较喜欢日本,觉得日本既进步又有礼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连钓鱼台都考虑当成礼物送 给日本。那么我们就从

2、自由市场经济的角度回顾一下近代中日两国的历史,顺便看看后来的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这一切和现在的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关系?“中国威胁论”从何而来?中国大陆为什么富强?今天的台日关系和钓鱼台问题是甲午战争所留下的直接遗产,战争的结果使近代中国国运 急转直下。这场战争对中日两国意义非比寻常,因为这是两国在开展各自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冲突,等于是两国工业革命成果的一次总验收。日本胜利的结果,使日 本跻身为东亚列强。没有甲午战争的胜利作为基础,日本不可能有信心发动日俄战争,更不可能成为东亚霸主,发动后来的“大东亚战争”。失败的中国在战后加速 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半殖民地化的命运,更猛烈的内部矛盾随

3、后爆发出来,“庚子拳乱”可以看成是中国民间一次寻求自强的尝试,但错误的开始和错误的方法,使 中国必须偿付有史以来最大的赔款,间接导致了清朝的覆亡。从 1930 年代开始连续 15 年的日本大规模侵略战争中,中国遭受无比惨烈和骇人听闻的*河蟹*抢掠, 直到抗战胜利为止。这期间死于非命和家破人亡的中国人又何止数千万?首篇文章我们知道工业革命时代就是铁的时代,钢铁工业的强大程度决定了战争潜能。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日两国工业革命成果的不同?我们必须回顾中日两国的大炼钢运动同时做个比较,才能找到答案。台湾人喜欢日本,所以我们先看日本。当日本的佐贺藩从长崎的荷兰人那里听到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消息后,

4、给当地武士的心底产生了巨大震撼,中国这个巨人竟然被西欧打败了!他们的反应是必须扩 张军备,因为下一个可能是日本!1842 年,佐贺藩按照荷兰文的Liege 炮兵工厂的大炮铸造法的日文译本建设了铸炮用的熔铁炉反射炉。受佐贺的影响,首先是同在九州岛岛的萨摩,接着是水户 也建设反射炉,然后扩及到长州、冈山等藩,最后全日本各藩国都投入大炮铸造运动,这是日本的第一次大炼钢。这场大炼钢运动的本质原因是出于备战考虑:邻藩 有大炮,如果自己还只顾赚钱,哪天要是彼此间发生矛盾争执,钱只会是属于有大炮的,所以你造我造大家造。武士们对建造巨大建筑所需的基础 和强度知识一无所知,反正按图施工就是了。武士们组织日本社会

5、的各类传统工匠强行土法炼铁,直接建设熔铁反射炉,然后按书上一字不差的操作反射炉,目的只 是熔铁铸炮。武士们违背科学规律强行推动炼铁的结果:萨摩藩的反射炉基础不牢,炉体逐渐倾斜后解体;水户藩的反射炉烟囱则被台风吹倒;只有佐贺藩稍有突 破,开始正规实验,但为期 3 年 7 个月的 16 次试运行全部以失败告终。即使如此,武士们还是不后退更不信邪,抱持着“如果做就能成”的态度继续干下去。在武士们开展铸炮运动的同时,日本的兰学家们也正密切关注各藩的铸炮进展。对佐贺藩遇到的困难,他们认为使用传统反射炉制造的铁溶解困难,就算成功溶解铁矿 石也无法制造优质大炮,用高炉从矿石炼铁是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面对出

6、现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佐贺藩认为必须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铸炮业,于 1852 年成立“精炼方”,负责研究冶金、铸造、蒸汽机、蒸汽船,并聘请大量外藩人员,它相当于日本近代最早的工业技术研究所。这些研究和事业需要的资金庞大,即使富裕的藩国筹集资金也非常困难,各藩国在铸炮运动中开始意识到破除行政疆界隔阂及整合全国资源的必要性,从而为将来推翻德川幕府,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的行 动迈出第一步。任何角落总有贫富差异。看着富裕藩国的大举炼铁,贫困藩国除了如热锅蚂蚁般干着急外,只能另想办法。钱少只好勤动脑,毕竟 天道酬勤。日本东北的南部藩总算找到了商人出资,聘请大岛高任担任技术指导建设制铁高炉。这个根据荷兰书示意图,

7、炉高 20 英尺,按照日本土法建造的“大岛型”高炉,于 1858 年 12 月制铁成功。大岛型高炉对日本来说是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用水车送风,木炭消耗为传统反射炉制铁 的 1/3,而且是半永久的制铁炉,不像传统反射炉需要废弃。但大岛型高炉仍然有缺点,它的风箱送的是冷风,炼铁单位消耗燃料多,炉温低,不容易维持铁的熔融 状态,只能连续运行 4-5 天。大岛型高炉的意义是为后来明治维新建设的国营釜石制铁所提供技术和人才准备。1880 年,占日本全国预算庞大比例的国营釜石 制铁所竣工,采用全套进口设备,此厂原是为兵工厂预备的,可惜当时日本负担不起焦炭炼铁,又因为当地木炭短缺,进口设备水土不服,与当地铁矿

8、石不能良好配 合,很快便关厂。当时的日本非常贫穷,因此关厂是个财政灾难,日本的第二次大炼钢以经济倒退 10 年作收场,但武士们不气馁,打算继续干下去大岛型高炉生产出的是白口铁,而兵工厂需要灰口铁。灰口铁中的碳是以游离态的石墨微结晶形态出现,在切削加工时,石墨可以作为润滑剂,可以作为机械加工的 铁。白口铁则质地坚硬不易生锈,适合传统锅具和刀具市场。在给大岛型高炉加装热风炉以提高炉温后,大岛型高炉也开始能生产灰口铁,被称为釜石铁,但釜石铁 还是过于坚硬不适合机械加工。从成本角度看,等重量釜石铁的价格是进口铁的 2.3 倍,兵工厂却依然是釜石铁的忠实客户,为什么?因为釜石铁的老板有极强的政治背景。这

9、种交易无视自由市场经济而且浪费税金,可制铁所因为有这个铁饭碗才能稳定发展。第三次大炼钢算成功一半,武士们继续干下去。从 技术角度看,焦炭比木炭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可以做高炉燃料,可惜日本还是负担不起。技术的改良持续进行。经过科学计算,大高 炉焦炭消耗率低,焦炭的火力足,总成本还是划算。为了适应解决铁矿中的高硫问题,在炼制过程中多添加石灰石就能解决。更重要的是,原先国营釜石制铁所的进 口大高炉还很完好,改造一下就能用焦炭炼铁。武士们用双手应验了“如果做就能成”这句话。日本不但“能够”, 还“知道”如何生产全套制铁设备,第四次大炼钢完全成功!这里有个大问题。研究炼钢吃力不

10、讨好,从西方买钢铁就好,何必自己费心制铁炼 钢?用比较优势拿丝绸去换西方钢铁不好吗?买进口设备炼钢不也可以?1874 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出兵台湾,租列强的船运输部队,这时列强为自个儿的利益拒 绝日本,日本连军队都出不了海。在透视“列强行为准则”的真面目后,日本下定决心要自立自强的把工业革命干到底。从制铁的土产高炉开始,最后全面使用先进 的焦炭炼铁技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技术人才,武士们明白这个道理能应用到所有产业,于是“殖产兴业”带动了日本全面发展,造船厂、兵工厂、铁 路、纺织,它们都得到大量政府补贴,根本没有自由市场经济。中国讲求有效率的自由市场经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速度至上

11、,阿斯本舰队就这么从英国开到中国,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得到。日本是武士当家,中国当家的文士们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叛乱中明白列强的实力非比寻常,心动 不如马上行动:1861 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65 年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66 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67 年崇厚创办军火机器总局(天津机 器制造局),数年间现代兵工厂在中国可算遍地开花,这些官办工厂在违反自由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隆重成立,按理强兵富国指日可待,怎么到后来连蕞尔小国的日本 都打不赢?中国史书追究原因说中国封建制度腐败是最大原因。在日本上下大建铁路的当下,中国第一条铁路因为官民反对而拆除,问题是最后拍 板定案的皇室正

12、是极权的典型,怎么这时会从善如流的照章办理?原来中国要尊重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当年清朝官办的兵工厂造船厂进口材料和机器,为累积技术储 备还愿意提高工资吸引人才,甚至海关的税银都投入了,决心可谓无比坚定。但尊重市场机制的大臣们上书“糜费过重”、“与民争利”、“性能不如洋货”,“极 权的清朝”体恤民意而且从善如流,反正节省银子的事情办起来大家都满意,官员还有机会中饱私囊。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除非有利可图,谁肯去研究制铁?就算某 人成立制铁厂,没有政治背景的铁饭碗合约也根本不可能活下去,这就是汉阳铁厂迟至 1890 年才竣工的经济背景。“御外侮”是场面话,“挽利权”是真心话, 只因为“进口铁”导致“庞大

13、的贸易逆差”。日本武士们知道铁矿石和制铁设备相互配套的重要性,透过牡丹社事件明白“列强的定义”,无视自由市场经济坚定贯 彻独立自主,并用坚持补贴建立了配套的造船厂兵工厂;中国文士们认为有进口设备就能大炼钢铁,阿斯本舰队事件纯粹是独立事件,坚定自由市场经济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造船厂兵工厂要和舶来品公开竞争,政府补贴绝对不合理。清朝祖训是“永不加赋”。英国国王要白纸黑字的大宪章才能自律,清朝皇 室有先祖训示的家规就能贯彻,中国人凭什么觉得英国政治体制月亮比较圆?所以就算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盖颐和园也只能“挪用海军预算”,不能加税。颐和园好 比今天的豪宅,可以被视为房地产行业。颐和园的雕梁画栋好处是

14、非常多的,不但能提升中国工匠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彻底发挥清朝的贸易比较优势,还能 多赚点西洋白银。至于费钱的军工产业要耐心等待资本累积,扰乱社会秩序的铁路更要仔细评估。反正 GDP 看起来都差不多,拼经济也确实看到成效,皇室完全有 本钱信心充足的去开创光明前途。从这里我们能确定清朝是开明科学的,以民为主,当然也是民主的。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1894 年甲午 战争开始,海战方面,威震亚洲的北洋海军在“镇远”、“定远”的带领下实际上跟日本舰队打个平手,但龟缩在港中的北洋海军最后被海陆夹攻毁灭。陆战方面, 清军初期大量杀伤日军,但租来的运兵船在海上被击沉后,加上缺乏海军切断日军后续兵力,清

15、军一直溃退到鸭绿江,最后战败。马关条约除了失去琉球台湾外,相 当于日本 10 年全国预算的两亿两白银就这么丢了,而且埋下今日台湾问题的种子,接着发生在清朝的骨牌效应人尽皆知。清朝为什么失败?信奉 自由市场经济的文士们自作自受。遵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就没必要建立制铁厂,用“比较优势”换取舶来品即可,所以也无法解决造船厂兵工厂原料昂贵的问 题,然后发现耗费太重,又不愿意政府补贴,只能想办法减产关厂。等到 1890 年必须赶忙建立汉阳铁厂的时候,发生铁矿石和进口制铁设备不配套的问题,生产 停顿,还是不愿意政府补贴,大规模的建设铁路短时间内就更没可能。在没法降低陆运成本的前提下,整合国内区域市场和降

16、低原料运输成本纯粹是空谈,工业循环 体系当然从缺,工业技术当然是零,整个国家还是大刀和弓箭的农业时代,而且还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1894 年的清朝就是用这种真实的社会经济体制,去面对影响今后五十年中华民族命运的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的北洋海军呈现训练不足是合理的,没有制铁厂生产原料,兵工厂成本太高,弹药储备当 然只能靠舶来品,扣除备战弹药,平时自然无法进行高强度海战炮击训练,一旦碰上高强度的黄海海战就会越打越弱,因为北洋海军无法修复所属舰队。剩下的战术 选择只能用“舰队存在”伺机打击日军的补给舰队,期望降低日本陆军在朝鲜的战力,减缓入朝的清朝陆军的正面压力,所以李鸿章下令“保船制敌”在战场指挥

17、上 是完全明智的,中国史书还说他迂腐!?日本明白北洋舰队存在的威胁和影响后,用海陆联合强攻威海军港,北洋海军只能背水一战,最后壮烈覆灭。由于清朝不造 船,也自然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民用支持舰队支持入朝作战的陆军,只能找列强租船,等北洋海军被海陆夹攻消灭后,就更不可能再租到船支持入朝的清军。清朝陆军 的大退却实际是缺乏补给的表现,无法补充兵员、弹药、粮食,东北也没有建设铁路供军队迅速集中兵力,清军在高烈度的消耗作战下能不退却吗?日本为什么胜利?当时的国会议员想通过民生法案的结果是被警察驱逐出场,然后强硬派单独表决通过备战型经济决议。当民生法案被迫通过后,政府的选择是直接解散国会,让议员回家吃自己。日

18、本当时的税率实际达到了五公五民甚至更高,而且投入全国财政资源的60%让军工产业有铁饭碗活下去,还不计一切代价的建兵工 厂、造船厂、铁路,军队进行“月月水火木金金”(周日视同周一;周六视同周五,亦即每日训练)的训练,甚至国内引发暴动也毫不考虑的*河蟹*。高烈度的黄 海海战开始后,炼焦厂加班炼焦、制铁厂加班制铁、兵工厂加班增产械弹、造船厂加班修船,以这些近代工业为轴心,工业永动机的威力开始体现出来,这种现代战 争的补给系统最后消灭了北洋海军,更是日本陆军逼近中国东北的原动力。日本付出一切努力坚持到战争结束后,成果是拿回两亿白银来缓解国内经济危机;打开清朝的市场;获得台湾和朝鲜做未来的市场和原料补充

19、。反观中国,永不加赋的民主皇室决定缓建与民争利的铁路,天道酬勤在此偏向日本明治维新,清朝自强运动赢 了才是怪事。为什么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建立工业革命的军工钢铁产业?因为它们在初期绝对是惨赔的。英法美三国能顺利推动工业化的原因是他们可以有外部补充,用剥削非洲美洲大陆的资源做惨赔的本钱。首篇我们看到欧美的工业化动力来自肮脏的贩卖奴隶和三角贸易促成资本积累,然后升级的军事武力提升对此种三角贸易的垄断能力,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争夺海上霸王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只有霸主才能吃肉,其它国家只能喝汤。 德国幸运搭上第一次工业化的末班车,用傲人的 80%国民识字率和高效的教育体系赶上英法。工业化出现的

20、社会紧张在德国同样出现,重点倾斜工业的结果是高度军事化。举世闻名的德国参谋本部是蒂森克虏伯为首的德国军工产业最大客户和支持者。普法战争后的 50 亿法郎赔款不但救了德国经济,还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这 两个煤铁矿区,更加提高德国工业永动机的潜力。列强在完成第二次工业化后开始走上全球扩张殖民的道路,它们的工业永动机比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更多原料和更大市场,任何国家如果打算靠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累积工业化资本的尝试都会是徒劳无功。列强首先会要求未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开放港口,同 意通商和船只补给,识相的国家会同意,不识相的会被狂轰滥炸到同意为止,然后列强会用自身大批量生产的纺织品和工业品(火柴、钟表、肥皂

21、、军火等)倾销, 这只是地狱的开始。中日可算特例,中国可以靠茶叶、陶瓷、工艺品大量换取欧美白银,日本则可以靠少量丝绸。中日对列强的贸易初期是公平、平等、自由的,但 阴狠的列强随时能用军力掀桌子逼你玩它自己占便宜的贸易。果不其然,列强用鸦片“平衡贸易逆差”,中国被逼查禁烟毒,迎来的立刻是军事侵略的狂轰滥炸。真 金白银、各种原料、当地市场永远是让列强最兴奋的战利品。鸦片战争的战败证明没有军力做后盾,就算在商业领域筹集到资本也迟早会被抢掠。中日开始工业化的时候,连德国的条件都不具备,加上欧美国家此刻在全世界开展全方位侵略,因此这个时期筹集工业化资本所剩下的唯一途径是更完全的国家集权和经济补贴!起步更

22、晚的中日两国更不可能找到除了自力更生以外的第二条路,不止如此,两国还必须完成“铁的国产化工业生产”才能稳固跨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钢铁两个门坎。日 本和清朝各自的兵工厂造船厂为这个时期的工业化难度和工业化失败结果做出最好的正反例证。中国坚持自由市场经济,不补贴制铁造船兵工各厂,不坚持采用国产 武器,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技术储备,也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工业永动机,对其他产业如纺织和机械工具等旁支产业的提携作用也就无从谈起。随着列强进一步发展,面对来自更强大工业永动机所支持的列强军事挑战,中国下场只能屡战屡败,丧权辱国,很快的清朝历史就此写下句号。筹集资本的方式需要相对适应的政治体制

23、。如果英国算列强中最民主的,稍后发展的法国比英国更极权,德国比法国更极权,因为这是筹集和分配资源的必要手段,由于德国本身是一个强调秩序的国家,并没有对市井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已经稀缺资本的中日两国来说,民主体制根本是雪上加霜的死胡同,要开展工业化只能用更专制集权的方式。明治维新对应了工业化的时代要求,自强运动却沿用古老的民主合议制旧瓶装新酒。同样是炼铁办厂,日本武士们贯彻始终,中国文士们瞻前顾后;拿刀的武士们用军事暴力解决政治矛盾,拿笔的文士们用奏折论战选择经济优先,结果甲午战争后日本经济步步高升,中国经济垂直掉落。筹集资本的另一个商业途径是土地改革,引导资本投入工业发展。不过这触及中国社会精

24、英的利益,跟抄家的意义一样,是人人闻之色变的做法。讽刺的是中国历史上 的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因为农民经济问题而引起,中国历史一直在一个长期和平,但每隔 300 年一次的全国性暴动周期中循环。小说“赛金花”写实的表现了农业 社会中大地主的社会经济影响力。假使有个开明而且科学的地主投入研究炼铁,也出资成立炼焦厂,开始点火制铁,就算有条件再好的当地传统农具和锅具市 场也无法消化这些铁,所以他最后只能破产,炼铁效率越好,越符合自由市场经济定律,多劳多得,他破产也越快。如果他再赌一把,建设与民争利的铁路,他得担 心抢了漕运的工作或者被信仰风水的群众破坏,最好的下场是政府出钱把他的铁路买回来。开展铁的贸易也

25、不行,因为被列强们垄断托拉斯,他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 打败全体西方钢铁工业。他只能当个洋翻译或是帮洋人买卖物资的生意人,这是当时赚钱的上上策。问题是从国家角度来看,这根本无法完成工业化,不采取手段压缩大地主也无力把农业劳动力引导转移到工业部门,不确保私有化就无法顺利推动土地改革,不土地改革就无法解决资本和劳力短缺问题,也无法集中资源投入工业技术储备。越晚工业化所面对的难题就越大,随着时间推移,还需要适度推动“均匀贫困”来累积工业资本,这就是为什么越晚开始工业化的国家,社会主义倾向越明显,甚至是共产主义国家而且用军事手段进行土地改革,并以军力为后盾实行配给制。采取这些手段是被逼的,因为无法在不受列

26、强阻挠下完成工业化,俄国就是例子。也因此西方国家非常痛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表面说它们异常邪恶,实际理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将挑战它们的工业永动机,并且和他们争夺原料以及市场。列强会在世界各地安插代理人以防止对列强不利的情况出现。民国初年的各地军阀本质上代表列强的在华利益,混战的表面理由是统一中国,本质上是暗助列强获得更 多市场和原料。1928 年*河蟹*完成了中国名义上的统一,还同时不知不觉的继承了列强利益代理人身份。无论如何振奋人心的“黄金十年”拉开了序幕,一如中 国传统习惯,“路线争议”再次出现。1928-31 年间的实业部长孔祥熙提出以“国营重工业”为主,以国防为核心的工业化计划,但因

27、缺乏资金支持迅速结束。继任的陈公博提出以“私营轻工业”为主,以融入国际体系的工业化计划,财政部长宋子文也反对建立重化学工业。他 们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好处是:活用民间资本、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国际贸易分工;认为重工业发展道路不适合当时中国的理由:缺乏重工业的熟练劳动力、重工业 需要大量投资和产业整合、民间资本无法回收利润、列强对本国重工业有大量财政补贴。欠缺上述任何一个条件,中国走上自由市场经济道路。中国在德军顾问的协助下建立了现代化的陆军师,这些部队在抗战初期极大的震撼日军。抗战中有四件事:德械师在南京失守后消失、国军缺乏武器越战越弱、严重的通货膨胀、普遍的政府贪污。这些现象彼此有什么关联?“黄

28、金十年”的本质是以私营轻工业产品、农产品、矿产交换等值的德国军工产品。中国实际上是亏本的,没有化工产业提供化肥,农产品在传统条件下的增产可以被忽略,而矿石永远比工业品便宜,大量农产矿产出口只能换少量德国军工产品。虽 然尽职的德军顾问帮助中国建立初级现代军事工业,但缺乏重工业支持,进口再多的兵工厂生产机器对国军武装还是杯水车薪,甚至连机枪、步枪、子弹这三种需求 都无法满足。德军机枪射击时用金属链条供给子弹,中国却只能用布条,因此机枪常常停止射击,只因为中国没有重工业。由于高级官员本身具备私营企业主的身 份,自由市场经济只是变形的*河蟹*,用一切资源所生产的物资和利润无法完全换成军备或重工业设备。

29、中国的战前准备实质上只有一点银子,搭配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骨架,指挥 10 万德械师和百万民兵跟日军对决。当中国转向战时官方掌控的计划经济后,经济形态变成官僚的商业垄断,贪污自然是普遍的。日军侵占大面 积国土和矿产资源、政府退到农产相对贫困的西南山区、缺乏化肥提升粮食产量,然后大量难民涌入,粮食短缺下的通货膨胀成为理所当然,这一切根源于中国决定 采用自由市场经济。各种条件决定中国打败日本的唯一策略只能是用持久战把日本拖到战败为止,代价是全体中国人无比惨重的牺牲。走轻工业道路的中国无法提供一门火炮轰击日军,无法提供一架飞机对抗日军的轰炸机和军舰,无法让机枪顺畅的射出子弹,德械师的消失只是时间早晚,

30、最后只能让军人悲壮的拿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如果历史重来一次,“黄金十年”的中国能走上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吗?不可能。这个时期的工业化难度比清朝自强运动的时代更难,凭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海军舰队和标准化武器大量装备的陆军部队,列强已能有效率的侵略全世界任何角落,而且 毫不放过任何猎物。任何国家必须完成蒸汽机和钢铁工业,还得另外准备足够军力才能“开始工业化”,最后还不一定能成功。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原因在 于自身工业化程度不足,随后的共产主义革命立即遭到列强的入侵,在自己的国土上打败列强后才能开始工业化。苏联尝到被入侵的苦果后,明白已没有足够时间用 轻工业道路完成工业化,同时也没有任何殖民地可以

31、作为补充,只能直接走重工业道路。建立工业永动机的代价是高昂的,苏联矿产资源丰富,农业条件却非常差, 为筹集工业化资本,解放农奴,土地矿产国有,实行军事配给制,用军事力量强迫一切资源向重工业集中,高强度开展工业化的代价是饥荒。1928 年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做到上述工作。孔祥熙当时的想法是对的,但是*河蟹*本身需要各地的地主充任官员以掌控行政区域,命令他们革自己的命无疑是天方夜谭。土 地不可能收归国有,农民也就不可能解放,“二五减租”的实况是假扮农民的地主对这个行政命令阳奉阴违,最后不了了之。筹集工业化资本在私营企业的体系里不 可能完成,理由是他们认为自己赚来的钱是应该的,凭什么因为你的一个命令就把

32、钱投资在看不到收益的工业体系里?除非政府给补贴!问题在于*河蟹*根 本没钱。中国名义上的统一意味着军阀仍然林立,*河蟹*用军力强力推动经济上的军事配给会变成自乱阵脚。*河蟹*加强军力的唯一途径只剩下努力创汇买武器。没有重工业支持,自然也无法建造铁路去提高部队行进速度,最后被迫掘开黄河大堤以迟滞日军进攻,结果创造了黄泛区,数百万人民必须面对饥荒和洪灾。二战时期的日本能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和号战列舰,生产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零式战斗机,凭借的正是重工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彻底发展强壮自身骨骼的“基干产业”。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基干产业是指工业基础产业:以钢铁和化工为代表的重化工业。第二次工业化革命早

33、期只有煤钢工业联合体,随着时间推移,原本的钢铁工业催生机械工业;炼焦工业 催生石油化工和更多种的化工产业。新增电子工业,例如海战和空战使用的雷达,早期计算器、密码机等。机械工业成为开发重点,飞机和工业生产设备都算这个类 别。我们以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战舰做范例:机械工业要开发最重要的酸性平炉和大型压水机。酸性平炉用来生产特殊钢,例如炮管和军用 钢材。大型压水机用来加工成型大型钢结构部件,例如造船和船用钢板。化工产业提供焦炭炼钢,还生产高级炸药以提高战舰主炮的威力和射程。电子产业开发的早 期计算器可以大量计算火炮角度和射程之间的数学关系,陆海空三军都能用上。机械工业提供的高精度的工作母机还可以提高

34、上述每种产业的产品质量,但每种环节 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投资,完成每个环节,才能在这些基础上建造出战力强大的战舰,没有其它替代道路。问题是酸性平炉不是洗衣机,普通人根本 不会买。这种产品必须靠政府补贴才有可能开发出来,初期也只能靠军方订单维持下去。加上技术开发的庞大费用,所以基干产业需要巨大的政府财政补贴才会有成 果,这也是私有资本不愿意投入基干产业的原因。洗衣机的制造如果没有上述产业支持,绝对无法提高质量,成本也无法降低。制造洗衣机里面洗衣槽的最佳材料是 不锈钢,马达轴承最好是汽车轴承,这都需要特殊钢,但特殊钢需要酸性平炉才能生产出来。为了不让洗衣槽损害女人的丝袜,需要机械工业提供高精度的工作母

35、 机。化工产业需要提供高级化工原料,用来制造抗老化的工程塑料外壳,把洗衣机包装的漂亮一点。电子产业需要提供计算器和芯片,让使用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选 择洗衣程序。如果什么产业都没有,要发展经济只能进口列强的零件组装洗衣机,今天的东南亚经济就是如此。反过来说,如果具备齐全的基干产业,想生产什么产品都好办,日本就是如此。军 舰和洗衣机依靠的都是基干产业,最完美的情况是洗衣机赚来的钱协助军事工业。可惜工业化难度提高,要想自力制造洗衣机,只能先造军舰,否则只有被列强侵略 的下场。苏联集全国之力强力推动工业化的结果,是日本不敢军事挑衅苏联,从而确保国家安全,并且完成击败纳粹德国的工业基础。投入一切资源建立

36、完善的基干 产业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能全方位保障国民安定幸福的生活。1945 年 8 月日本战败,东亚历史翻开全新的一页,中国要面对全新的争议:土地政策。国共对抗几乎是立即开始的,*河蟹*已经完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正在席卷华北地区。*河蟹*为什么剿共?不剿共的结果必定是*河蟹*的政权彻底完蛋。黄金十年曝露出*河蟹*依靠地主进行统治的模式,*河蟹*不可能完成土地改革,那等于立刻自行缴枪投降。政治上也不可能采取民主,中国还是农业时代,农民人口占绝对大多数,*河蟹*没有一人一票的政治基础,跟*河蟹*同台选举是自杀,*河蟹*只能选择与*河蟹*展开全面性的军事对抗。*河蟹*强行土改的结果是兵力大增,它先

37、问农民“你分到田地了吗?”,然后问农民“要不要参军去保卫你的田地?”士气高昂的百万解 放军很快诞生。早在江西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出现武器奇缺的窘境,长期用土制武器对抗日军工业化部队的亲身经历,使中共领导人看到工业革命和军工产业之间的关 系,深刻影响后来的经济政策。1949 年 10 月 1 日,在*河蟹*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口号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拉开序幕。回想过去 20 年的军事装备差距,*河蟹*毫不考虑的选择以“重工业”主导的发展路线,开始大炼钢铁。奉行“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和清朝完全相反。问题是工业永动机的建立需要代价,资本从哪里来?仅有的黄金储备被*河蟹*带走,只能想

38、办法去开采金矿。列强对共产主义是封锁的,唯一的盟国是苏联。可是苏联 自己都需要从东欧获得资源,给中国的协助必定是有限度的,所以*河蟹*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了提高效率,整个中国变成“党国一体”,把农业剩余彻 底转移到工业部门,但还是不够。中国再一次被迫土地国有以筹集任何能搜集到的粮食去投入工业化。在建立工业永动机的过程中,会出现消费品 短缺的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会下降。英法美当初对殖民地“巧取豪夺”的方式维持本国人民的高水平生活,日本用“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口号掠夺台湾农民,二 战战败后被迫停止。中国的工业化起点更低,国家太大,要补充的东西太多,要如何转移内部矛盾?美国的原子弹宣告世界

39、进入核武时代,军事行动迟早会引发世界 大战。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靠政治权术转移人民注意力,各种政治运动于是开始,还可以消除内部杂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陆必须集权专制,也是为什么台湾人打心 底要跟大陆保持距离,美国敌视“毛主义”的原因,一切因为*河蟹*选择迅速建立工业永动机。为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进行,这个时候还需要研究 核武器,否则迟早会被列强敲诈勒索。“要核子不要裤子”让中国人穷的连裤子都没得穿,可这比被日军强迫脱裤子,甚至永远不许穿裤子来的好。中国大陆用 30 年建立属于自己的基干产业,大到氢弹,小到计算机 CPU,能生产几乎所有种类的军事武器。台湾没有基干产业,必须靠美国的武器援助,所以美国不

40、让*河蟹*河蟹*,台湾就只能乖乖听话,一直听话到今天。隔海的日本在做什么?二战后满目疮痍的日本,于 1946 年成立“经济安定本部”和“经团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有泽广巳的指导下,经团联开始“倾斜生产”,无视利润和产权,把有限资源集中到煤铁工业,同时投资电力和肥料两个部门,然后以这些作为基础恢复基干产业。国 民生活用配给制度解决,每人每月 500 日元,火柴每人一天 4 支,肥皂每人一年 1 块,一切资金来自政府全额出资的国营银行,不行就印钞票。战时的军工产业工 人战后被迫失业,经团联让制造火炮瞄准具的 Canon 公司去生产相机和镜头,改造商船,实在不行去种树。机会再次属于有准备的日本,韩

41、战中的美军需要日 本,有了经团联的指挥体系,再加上美国援助,日本复兴加快了进程。这时候的日本和共产主义的中国根本没差别。台湾人既然喜欢日本,那么台湾人用双重标准看 待日本和中国大陆就是有问题的,也是有理由的,我下篇会提原因。相比日本,中国也用一样的体制,只是换个名字。中国*河蟹*就是经团联,国营企业完全服从党的领导。日本人能共体时艰,可是中国人很难做到,中国的周围环境也没有日本那么安定,政治运动是必要的,但这一次党员们发挥与武士们几乎 一样的角色主导中国工业化。当 1978 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基干产业的爆发力很快展现。今天中国能快速抢占原本属于列强的工业产品市场份额,能快速 仿制出类似

42、的产品,台商能在大陆发展那么顺利,完全是中国大陆的基干产业在后面的帮忙。中国能继续成长,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一个跟日本经团 联一模一样的*河蟹*进行中央协调,时不时的回忆艰苦的红军年代更让中国坚定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台湾就算知道有多少导弹瞄准台湾,就算偷到相关技术资料, 没有基干产业也无法生产这些武器。更何况这些军事武器需要卫星定位,台湾只能用美国的卫星定位系统,美军等于间接控制这些武器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台湾毫无自主权,每年还需要用台湾的国防预算心甘情愿帮美国准备养着这些武器,形同排挤台湾的教育和社会福利预算。最惨的是连技术转卖他国套利也不能做,因为台湾需要购买美国武器。这一切坏处都是因为台湾

43、缺乏基干产业。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没有缺席,中国靠自己造出了龙芯。如果知道怎么设计复杂的 CPU,那么设计用于洗衣程序和火炮瞄准的芯片就更容易了,用于破解情报密码和仿真气候变化的大型计算机也不会太难,不管是“杠杆支点产业”还是“产业之米”,中国可以全方位的与列强逐鹿天下。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信奉“毛主义”的中国清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重要性,不但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列强,而且让中国人民逐渐富裕。出现“中国威胁论”一点也不奇怪,中国富强更是理所当然。他们比台湾更好的诠释了国旗歌里的精神,只因为他们打造了中国的基干产业原文网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