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1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以唐君毅與馬里坦為例A Dialogue between Tang Chun-I and Jacques MaritainConcerning Humanistic thoughts陳振崑 *Chen , Jen-Kuen摘要審視現代科技波濤洶湧的潮流,重新省思人文主義的思想意涵成為一件頗為緊要的思想工作。當代的人文主義思想呈現出分歧而多姿的風貌。若要深入把握其紋理全貌,非短短篇幅所可覶縷其詳。本文僅就當代新儒家學者唐君毅所標榜之圓滿的人文主義與法國天主教神學家馬里坦所提倡的整全的人文主義,對比其思維理路分歧之重心在於以人為中心與以神為中心的不同
2、。綜合言之,前者的思想格局雖然能建立在一個涵蓋宗教、自然、與人文 (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廣闊存有論的基礎之上,卻有所侷限於人的道德主體性,而不能真正地開放宗教的超越向度,而其自然哲學的份量也有待更進一步的發揮。後者對於以人為中心之人文主義的種種偏差能提出深刻的解析與批判,且其以神為中心之人文主義的義理建構 ,能充分地開放出宗教的超越向度,也能發揚人的尊貴性及其在現世社會與政治中的重要性,卻因著過於發揮人的超越性或神性而忽略了人性本身的需要。因此,筆者嘗試提出以天人合一與神人合一相類似的終極目標,從兩個相反的路徑(從主體性到超主體性、與從超主體性到主體性),探索兩個路徑匯合的可能性。關鍵字人文主義
3、、理性、自然、人性、神性、道德主體性*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元培科技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2AbstractIts a very important task for us to reflect on the meaning of varied kinds of Humanism after inspec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mporary humanistic thoughts show different outlooks. The author ca
4、nt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tic comment on them in this short paper. He just intruduces two kinds of Humanism:the “Complete Humanism” of Tang Chun-I and the “Integral Humanism” of Jacques Maritain. The former is an Anthropocentric Humanism and the later is a Theocentric Humanism . Although there ar
5、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 they are close in the ultimate concern of “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Keywords: Humanism, Reason, Nature, Humanity , Godship, Moral-Subjectivity前言: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分歧人文主義思想在世界不同的文化傳統中具有其源遠流長的根源: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3諸如西方的希臘哲學、羅馬文化、以至耶穌所開創的基督宗教人文傳統;東方傳統文化中,中國的先秦哲學特別是儒家思想;還有印度的佛教思想
6、等等。但是 Humanist (人文主義者)這個語詞最早出現在十六世紀早期的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論述中。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者之所以興起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反抗中世紀基督宗教文化的籠罩。新興的人文主義者把以往對於來生的不朽盼望轉變成專注於此世生活之美善的經營。在文藝復興的思想家們的觀念中(如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 一個理想的人的典型不再是禁慾的僧侶;而是一個能在此世歡樂地完成各種成就以充分實現人性的完全人。而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便是這種人的典型最具體的象徵。1從文藝復興以來所開啟的現代化運動西方世界已經經歷了幾個面對理性(Reason) 的不同階段:起
7、初啟蒙運動的推崇理性、浪漫主義風行之下,狂妄地高舉理性、而終至達爾文與佛洛依德等對於理性的自我批判或自我否定 2。後來再加上宗教嚮往的局部復興使得當代的人文主義思想呈現出錯縱而複雜的分歧現象。當代的人文主義哲學已然涵蓋了自然、人文、與宗教三個不同的領域而可以被分判出種種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自然主義的人文主義(naturalistic Humanism ):主張自然是一切 在其中沒有任何的超自然事物存在。人是自然中一個完整的部份人與自然之間並未被任何明確的鴻溝或斷裂所隔離。 3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約翰杜威(John Dewey)、與莫里斯柯亨(Morri
8、s R. Cohen)可作為代表。(2) 存在主1 Cf. Corliss Lamont,Humanism as a Philosophy ,New York:Philosophical Library ,1949,P29.2 參閱本文 9 頁。3 Ibid., Humanism as a Philosophy, P32.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4義的人文主義:不管是有神論的馬賽爾或是無神論的沙特存在主義者一致標榜著人的主體性(subjectivity)發揚著人的主體之選擇的自由。 4 (3)宗教的人文主義:如本文所討論法國天主教神學家馬里坦(Jacques Maritain,1882-1973
9、) 強調宗教超越向度的有神論人文主義。(4)馬克斯主義的人文主義:標榜解除階級壓迫,回歸人性平等、破除宗教幻想,追求現實世界的社會正義等等。以下筆者嘗試鋪陳當代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兩位思想家:當代新儒家唐君毅 (1909-1978) 與法國天主教神學家馬里坦所對於人文主義的思想闡發 對比出他們的分歧與匯合之所在 希望藉著中西方文化中精彩的人文精神與宗教精神的溝通能有所助益於人文主義的前景 為未來文化的整體發展探索出一條康莊大道。一、 唐君毅論圓滿的人文主義(Complete Humanism)(一) 人文主義的涵義與傳統 被尊稱為文化意識宇宙之巨人 5 的唐君毅先生是一位足以代表儒家之人文精神的
10、當代學者。在比較中西人文精神之發展的歷程之後, 他觀察了西方文化在文藝復興以來已經經驗了一次文化的返本開新運動。他憑著相信一切有價值之文化思想觀念皆當被保存與發揮的信心, 指出:中國傳統之人文精神的返本 不僅可以作為開新的根據, 更可有所貢獻於西方文化的發展。 6唐先生指出人文的傳統本義是人文化成 7其中心精神是4 Ibid., P368-3705 參閱紀念集(v301978)26、29 頁。唐君毅先生的著作 筆者引用唐君毅全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三十卷1986。例如(v301978)為該書之卷數及初版年份 以下註解同。6 參閱人文精神之重建(v51975)3 頁。7 易傳賁卦彖傳:
11、觀乎天文 以察時變;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引自易經集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5指人的一切文化活動 舉凡宗教、哲學、文學、藝術、倫理道德與科學等等文化活動都包含在這文化的範疇之中。他並且界定人文的涵意指出:我們所謂人文的思想即指對於人性、人倫、人道、人格、人之文化及其歷史之存在與其價值願意全幅加以肯定尊重 不有意加以忽略更決不加以抹殺曲解 以免人同於人以外、人以下之自然物等的思想。 8唐先生揭櫫他的人文主義的三大中心信念是: 1.人應當是人。 2.中國人應當是中國人。 3.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應當是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 9 筆者審慎省察他的深意:1. 人應當是人的信念指出:唐先生的人文主義是要建立在
12、人性的普遍性之上。在這普遍性的人性的基礎中涵蘊著人類的共同本質使得人類可以不分種族、語言、習俗、文化、與宗教信仰的差異 共同努力以實現人文世界之普遍的尊嚴與價值。2. 中國人應當是中國人的信念指出:唐先生的人文主義是要資取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中華文化。因為他相信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其特殊的質素 例如:藝術的精神、道德的心性論、宗教的寬容、 、等等。這些特殊的質素不僅建立在普遍性的人性基礎上更將有所貢獻於未來世界文化的共同建設。3.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應當是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 的信念指出:唐先生的人文主義是要建立在世界文化的現代性之上。由於東西方文化接觸的頻繁與深入 世人漸漸地覺醒而了解到 現代化乃
13、是最註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8337 頁。8 參閱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v61957),10 頁。9 參閱人文精神之重建(v51975),4 頁。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6先興起於西方隨即全世界人類都不可能迴避的命運。但是現代化並不就等於西化 。西方的現代文化只是人類現代化發展的一種特殊方式而已。 10(二) 人文主義與宗教精神唐先生指出人文不必然反對宗教 。傳統儒家歷來之重人, 並不與 天相反對;也就是人不與今日之所謂神相反對。因此中國傳統的人文思想從來即不反天而只贊天 。所以宣揚人文主義的精神,根本就不需要從反宗教信仰或反神學開始。再者, 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所推展的人文運動, 所抱持與宗教信仰
14、相敵對的態度, 主要是對治中世紀宗教文化所矯枉過正的結果。到了現代, 這種反對宗教的人文主義, 已顯得過於狹隘而不符合現代人的需要。唐先生指出: 我們須知中世紀宗教統治文化之弊害, 已經近代文化之洗滌。則此後上升求神化之宗教精神, 便可專顯其對治人之下墮物化之精神效用。中國儒家人文主義,以人為三才之中, 上通天而下通地, 所謂通天地人曰儒,誠是一大中至正之道。 11 在兼通天地人的意義下, 孔子是可以涵攝耶穌、釋迦、與科學之精神的。然而至少在補今日之偏, 救今日之弊的意義上, 我們對於耶穌與釋迦, 絕不當減其敬重。 12面對當今時代物化下墮的文化弊病唐先生嚮往中國儒家人文主義 ,通天地人三才所
15、開拓的大中至正之道。正如張灝先生所指出:傳統儒家是一種以超越意識作為前提的人文主義。儒家的超越意識最突出10 參閱陳秉璋、陳信木著邁向現代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 14-16 頁。11 參閱人文精神之重建27 頁。12 引自前書29 頁。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7的表現便是天人合一的觀念。 13正是這種源自天人合一的超越意識才能開闊現代人的胸襟以宗教精神的嚮往所引發的超越意識 來提攜人心物化下墮的文化趨勢。依此唐先生更深切地體認出宗教精神對於時代的重要性他說:在這個時代,如果人們之宗教精神,不能主宰其科學精神; 人之求向上升的意志, 不能主宰其追求功利之實用的意志, 人類存在之保障、最高的道
16、德之實踐、政治經濟與社會之改造、世界人文主義之復興、與中國儒家精神之充量發展同是不可能的。 14在唐先生這個對於宗教精神的高度肯定中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宗教精神是作為一個獨立於生存保障、道德實踐、與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等範疇之外並且具有更為基礎的根源性與重要性而呈現的。(三) 人文精神與唯物主義 唐先生指出:發揚人文主義的精神最主要目的是要對治唯物主義。人文主義所要講的人性,是異於物性的人性; 並不是異於神性的人性。因此唐先生所提倡的人文主義並不反對宗教信仰, 絕對不是無神論的人文主義。而唯物主義把人看成物品或者機器, 也就是視人性如同物性的作法正是唐先生之人文主義所要反對的。 15唐先生指出:
17、人類的精神如果不在客觀宇宙中追求不朽的意義則一切的福德畢竟只歸於虛幻。唯物主義或反宗教的人文主義者之所以抹殺這個問題 是由於他們未能真正地愛惜既有精神價值又具備福德的13 參閱張灝著儒家的超越意識與批判意識編入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臺北:正中書局 1997280 頁。14 參閱前書30 頁。15 參閱前書 26 頁。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8人格。只要真實的愛惜之情存在於人的心裡則不朽的宗教要求將成為必要的價值要求。因此唐先生結論式地宣告說:唯肯定宗教之人文主義乃圓滿之人文主義。 16 由此可知唐先生勾勒出他理想中的人文世界是包含宗教這個重要的領域。因為人類人文世界的全幅開展, 必然應當包含宗教、道
18、德、科學、藝術、文學、哲學等等人類心靈精粹的結晶。宗教追求神聖,道德追求 至善, 科學追求 真實, 藝術追求美感, 文學追求真誠, 哲學追求 智慧。 17 可知唐先生的人文主義是一種包含人文世界之全幅開展的人文主義。它涵蓋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也就是涵蓋了宗教、人文、與自然的廣大範圍。 18 因此 唐先生自稱為圓滿的人文主義。二、馬里坦論整全的人文主義(Integral Humanism)1916 參閱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432 頁。杜維明以儒家的人文主義不排斥超越層面 的天 也不排斥自然。參閱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182 頁。17 參閱人文精神之重建14 頁。 18 杜維明先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儒
19、家基本上是一種哲學人類學、是一種人文主義但是這種人文主義既不排斥超越的層面天也不排斥自然。所以 它是一種涵蓋性比較大的人文主義。引自杜維明著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 臺北:聯經出版社1989 182頁。19 項退結先生最早翻譯為完整的人文主義。參閱項退結著中國哲學之路 東大圖書公司 148 頁。陳文團先生翻譯為整全的人文主義,並指出馬里坦之整全的人文主義表現出同時具有真實性與超越性的完整人性不僅顯現人參與創造的工程 也顯現了人的自由。參閱陳文團著馬里坦的整全人文主義 哲學與文化二十五卷第四期 1998.4。310-313 頁。李震神父提倡普遍的人文主義或整合的人文主義重視人與上帝的整合並肯定藉
20、此整合建立更圓滿的人學。參閱李震著 人與上帝(卷六)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9唐先生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1957)一書在追溯西方人文主義之歷史的發展時介紹了馬里坦 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 並肯定馬里坦結合宗教思想與人文思想冀以重新恢復人的尊嚴的用心。 20 以下筆者深入馬里坦對於人文主義的解析並辨明其深意 與唐先生的思想作為對比。馬里坦指出 Humanism(人文主義)是一個歧異的名詞。而不同涵義的人文主義之間 其中一個關鍵性的差別是對於人的超越的人性(superhuman)的肯定或否定。 21 馬里坦區分了兩種形態的人文主義: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Theocentric Humanism)與以人
21、為中心的人文主義(Anthropocentric Humanism)。前者以神為人的中心並且蘊含著基督宗教之人的罪與被救贖的觀念還有基督宗教關於 恩典與自由的觀念;相反地後者以人作為人與所有事物的中心 並且蘊含著有關人與自由的自然主義的 (naturalistic) 觀念。 22馬里坦認為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不僅肯定人的本性,更肯定人的超越性,才是完整的人文主義。 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則造成人、文化、與神的悲劇 因此而淪落為無人性的人文主義 (inhuman humanism)23。馬里坦的解析頗具有啟發性,特詳細介紹於下: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7 332336 頁。沈清松先生則以開放的人
22、文主義來描述儒家與基督宗教內在而超越或超越而內在的精神向度。參閱沈清松著傳統的再生臺北:業強出版社1992 133-134 頁。20 參閱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v61957)62-63 頁。21 Cf. Jacques Maritains Integral Humanism newly trans. by Joseph W. Evans (from Humanisme Integral1936)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68, p2 此書已有宮高德神父之中譯本:整全的人文主義,台南:聞道出版社,1999,請參閱。22 Ibid.,p27-28。23 I
23、bid.,p28。當代人文主義思想的融會10(1) 人的悲劇 馬里坦指出近代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以來理性主義 (rationalism)(笛卡兒、盧梭、康德)高舉著人格之高傲與壯麗的圖像盡心維護著神聖不可侵犯的人格之內在性(immanence) 與自律性 (autonomy)與人性本質的善。 24但是歷經了幾次致命的打擊後已使得人性的自我認識陷入危機。首先是達爾文主義(Darwinism)對於理性主義的衝擊。達爾文生物學上以猿猴作為人的根源的觀念不僅使得人被看成只是動物種類長時期進化(evolution)的結果;而且人已不再被看成是一個精神的實體(spiritual subsistence)因此
24、也就沒有個人的靈魂 與永恆生命的盼望。馬里坦指出:雖然達爾文主義無法搖撼基督宗教的人格觀念因為基督宗教的人格觀念不是建立在人的理性思想上 乃是立基於啟示的教義(revealed dogma);但是達爾文主義卻給予理性主義一個致命的打擊。25再者給予理性主義另一個致命的打擊的是弗洛依德。馬里坦指出:不是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方法而是弗洛依德的形上觀念 使得人不再有任何的人格 而只能是隱藏世界中的 本能(instinct)與欲望(desire)的表現。因此 人的活動成為有如變形蟲般的命定運動。在弗洛依德的觀念裡 所有人的意識之有規則的呈現 都只是欺騙人的面具而已。也就是說 人只是激烈的性慾衝力 (a sexual libido)與死亡本能(an instinct for death) 之相交叉與相衝突的場所而已。 2624 Ibid.,p28。25 Ibid.,p29。26 Ibid.,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