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嬰幼兒情緒的發展與輔導,情緒,情緒是一種生理反應,配合當時的感 覺,加上以往經驗相互作用的結果。情緒智商(EQ)是指人的自制力、熱忱、毅力、自我驅策力等能力。,情緒的重要性,情緒影響健康情緒影響學習情緒影響發展情緒影響人際互動情緒影響人格,情緒發展時期,原始情緒新生兒:懼怕、憤怒、親愛(華生)喜、怒、哀、懼等表情(艾克曼)達爾文認為透過進化的力量,讓人類將此四種情緒的訊息烙印在中樞神經系統裡,人類得以生存。,情緒發展時期,分化情緒布黎茲發現新生兒只有興奮的情緒反應,3個月後才分化為苦惱、興奮及愉快的反應。情緒反應並非指嬰幼兒已經有情緒的知覺,所有的反應只是單純的生理反應。之後隨著人類成長、學習
2、、與環境互動、並學習經驗後,情緒得以分化再分化。,影響嬰幼兒情緒發展的因素成熟,嬰兒的氣質 1.易養育型規律型、多正向情緒、易安撫2.磨娘精型規律性低、多負向情緒、難 安撫 3.慢吞吞型低活動量、沒互動反應、多負 向情緒、退縮 4.偏難養型介於易養育及磨娘精型 5.偏易養型介於易養育及慢吞吞型,影響嬰幼兒情緒發展的因素成熟,認知發展 皮亞傑2歲以後的幼兒具有完整的物體 恆存概念,也會藉由角色扮演或 辦家家酒的遊戲,模仿大人說話 及情緒反應,而體會情緒的多樣 化,此為其經驗。,影響嬰幼兒情緒發展的因素成熟,語言增進 幼兒藉由語言發展,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與看法,幼兒透過語言、情緒及思考過程,幫助
3、其情緒的調適與發展。 幼兒也會藉由模仿他人的情緒或使用的情緒語言,描述自己的情緒。此皆為情緒發展的基礎。,影響嬰幼兒情緒發展的因素成熟,腦部發育 由於腦部發育迅速,幼兒對於週遭感受的敏銳性及觀察力業日益增進;對於他人情緒的反應也烙印於記憶中,增加了對情緒的了解,也加速情緒的分化與發展。,影響嬰幼兒情緒發展的因素成熟,身體的狀況 有時幼兒會因身體不適(口渴、睡眠不足、發燒、鼻涕倒流、鼻塞等),而透過哭鬧或發脾氣、摔東西等情緒表達。,影響嬰幼兒情緒發展的因素學習,親身經驗古典制約刺激類化對某物產生的情緒(懼怕),只要看到類似的物體、顏色或特徵,皆會引起其相同的情緒。嘗試錯誤學習模仿與暗示,從兒童道
4、德發展論探討幼兒發展階段社會行為,依據皮亞傑(J.Piaget)的道德發展論看,學齡前兒童的社會行為的發展:零至兩歲嬰幼兒處於無律期,其行為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他人的看法。三至六歲的幼兒則處於他律期,其行為特徵是以行為結果來判斷是非,服從權威。,幫助幼兒發展情緒知能,一、有關幼兒情緒知覺技能發展目標 1.認識基本的情緒 2.察覺並表達自己的感覺 3.察覺對他人的感覺 4.察覺情緒表達的複雜性,二、促進情緒知覺的教學活動 促進情緒知覺的教學活動在幫助孩子發展情緒使之趨向更成熟的過程,及學習更正確地評估環境和做更恰當的反應。 1.情緒圖片 2.情緒的聲音 預先錄製一段各種不同情緒表達的聲音或是與情緒
5、表達的相關音樂,配合情緒圖片3.情緒行動卡 可利用情緒圖片當情緒行動卡,讓幼兒輪流抽卡,並表演適合該情緒卡的表情動作,4.相反的感覺 將幼兒分成兩隊,猜拳決定順序,猜贏的先出題說感覺用詞,輸的一方就要對出相反的感覺用詞。5.今天我覺得?I-message6.面具的故事 拿出不同情緒表情的照片,和幼兒討論照片人物的情緒感覺。,嬰幼兒情緒的輔導,1.不隨便發脾氣 幼兒哭鬧爭吵時,會使人忍不住地發脾氣,有人可能會覺得孩子都怕大人生氣,只要生氣遏止就可以解決事情。表面上似乎也能奏效,事實上只是讓問題隱藏起來。尤其是習慣性以生氣解決問題的人,孩子若習慣面對生氣情境,他就不覺得大人生氣與其犯錯的行為有關。
6、,嬰幼兒情緒的輔導,2.態度溫和情緒平穩 處理幼兒社會情緒問題最忌諱的是情緒 也跟著起伏,一個情緒在不穩定狀態的人,是無法適切地處理幼兒社會情緒問題3.瞭解尊重幼兒 孩子在做錯事時,獲得的只是斥責,將會降低其自尊心,而且他學不到下次避免做錯的方法。,嬰幼兒情緒的輔導,4.提供愛與支持,滿足幼兒安全感的需要 在幼兒受到挫折或遭同伴輕視時,成人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持、愛與安全感。5.保持彈性 所謂的彈性是要瞭解孩子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徵及各種可能的狀況,保持時間、空間或要求彈性。,嬰幼兒情緒的輔導,6.給予選擇的機會 通常自制力與自我規劃能力與提供選擇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即自制力越大可提供較多選擇權。7.
7、避免身體處罰 身體處罰或許可能收到立即效果,但可能使孩子作出更多破壞行為,培養出潛在的施暴者。,嬰幼兒情緒的輔導,8.秉持公平處理原則 如果同樣行為結果,必須有不同的處理,也應讓幼兒清楚明白,為何處理方式不同。 9.運用傾聽技巧 孩子有情緒問題往往不是需要別人幫他解決問題,他可能更需要有人能聽聽他的心聲。 了解接納他的委屈與不滿。 10.把握隨機教育機會 幼兒社會情緒問題常需要借助事件發生的機會,給予隨機教育。,嬰幼兒情緒的輔導,11.保持愉快的教室氣氛 快樂的家庭易培養開朗健康的孩子,愉快的教室氣氛也是一樣,可以降低衝突、爭吵的機會。12.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確定幼兒已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8、,應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剛開始可以在一旁觀察,適時提供必要的協助,等觀察幾次後,就可以放手讓幼兒設法解決。,增進幼兒社會技巧的策略與活動,社會學習學派班度拉(Bandura)提出行為可以從兩個途徑學習:一為直接經驗,另一則為觀察別人所獲得的結果而學習(即楷模學習)。所謂的觀察學習是:觀察學習者透過觀察注意去瞭解楷模的反應,學習編碼為未來保留這些反應能力。,1.行為的解釋 行為的解釋的策略就是透過解釋別人的感覺來幫助幼兒瞭解行為的動機,並藉機教導適當的行為處理方式。2.指示或示範 所謂的指示,其實就是直接教導幼兒合宜的社會技巧。這些社會技巧,可以透過團體討論時直接告訴幼兒,也可以在適當情境時,
9、適時教導。,3.假設情境個案討論 假設情境一:好朋友翻臉了(人際衝突) 假設情境二:打球的故事(不知如何說道歉)4.角色扮演5.故事演出呈現6.提供情境觀察社會技巧再行討論7.透過遊戲活動提供互動與合作機會 許多遊戲活動提供互動與合作的機會,都可提昇幼兒的社會能力。強調競賽是一種盡全力表現和鼓勵並刺激別人最佳表現的機會,而不是從打敗別人中獲得樂趣。,協助幼兒處理社會行為的態度與方法,(一)歸因模式的輔導觀點 認知理論對社會行為的研究重在認知因素的探討。從認知理論的重建觀點,主張認知自我控制訓練應先改變歸因模式,所謂歸因,就是嘗試去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認為兒童如果將其失敗歸因於身外的人際關係,將
10、比較不會有改善其與人互動的動機。,(二)社會技巧訓練的輔導觀點 社會技巧訓練是基於社會技巧缺乏的假設前提而發展出來的。對社會技巧缺乏的推論,歸納大致包括如下: 1.對社會互動目標期望的偏差 2.缺乏適當的社會行為策略 3.不知如何因應環境變化改變行為策略 4.缺乏社會技巧練習的機會 5.缺乏檢視與評估自己行為的能力,(三)同儕關係對兒童社會發展的研究看法 1.早期的同儕關係,對成長後社會適應有很 大的影響 2.如果學童能為其同儕團體所接納,則其人 格發展和生活適應易獲致積極的效果。 3.具有為人所稱讚、喜愛的人格特質者,易 獲得社會認可與接納,在團體的社會地位 較高。 4.同儕是良好的行為示範者 5.自我中心、有侵略性人格特質對不同年齡 的兒童有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