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堂好课的特点,蚌埠五中 张敏刚,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体与创新从单一知识灌输到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生活从强调分科到重视综合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二、教学理念的变迁,在我国教学发展的历史上,曾提出“三中心”的观念,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新教育观念,课堂教学发生了重要变化,由重视教师“教”变为重视学生“学”。,三、一堂好课的特点,1、体现新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3、突出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4、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
2、实际。新知识教学时关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5、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展现课堂创新特点。6、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合作。7、课堂上充分体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8、建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学习情境。9、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10、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11、体现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特点。12、教师素质(语言、板书、教态、多媒体、实验、组织、教育机智 等)。,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意义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给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观念影响还很大,不少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
3、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主要表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更换内容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内容的整合,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创造性使用教材中应注意避免几种倾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树立学习方式的整体观,1、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尤其
4、发挥作用的条件。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每一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学习方式不可比,但同一种学习方式有优劣。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完善每一种学习方式,提升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品质。任何学习方式都要与时俱进,不是不要讲授方式,而是强调讲授方式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讲授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在交往、互动中展开知识的来龙去脉。, 树立学习方式的整体观,2、学习方式转变绝不是意味着用一种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方法)
5、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树立学习方式的整体观,3、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新课程为什么凸显自主、合作、探究? 原因之一(针对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冷落、淡化、忽视学,学的作用丧失了,萎缩了,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 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强调自主学习。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和利用竞争机制,从而造成了同学之间的隔阂、排斥,形成了利己损人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影响了学习本身,而且妨碍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强调合作学习。在接受和探究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突出和强调
6、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即为典型),学生学习纯粹是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基于此,新课程提倡和凸显合探究学习。, 树立学习方式的整体观,3、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新课程为什么凸显自主、合作、探究? 原因之二(时代性)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有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
7、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时代精神,有助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的品质和素质。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倡导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 树立学习方式的整体观,任何一种学习方式(方法),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必须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相互结合。 作为一种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系统地进行培养,如果仅把它作为手段,而不是作为能力进行培养,这种学习方法是难于取得预期效果的。,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展现课堂创新特点。,1、教学过程存在不可预料性。不可预料性是课堂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一个外在
8、表征。因此,一个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先想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内容,比如你无法预见学生将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正是这样的不可预测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这个意义上,不可预测性是创造的胚胎。,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展现课堂创新特点。,2、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如果教师能够敏感地察觉到,并迅速判断这一事件的教育价值(依据课程目标),反映了这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如果他再能够适时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挖掘教育因素,拓展课程资源,师生、生生、人与情境的多向互动,激发出教育智慧火花,则反映了这位教师的教学机智。,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展现课堂创新特点。,3、一般来说,计划一个机智的行动
9、方式或对策是可能的。在教学当中,常常是那些不稳定的、不连续的、变化不定的时刻,需要某种无法计划的机智行为。这些不稳定的时刻需要某种无法计划的机智行为。这些不稳定的时刻并不是教学中的偶然事件,它们从本质上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新课程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基础上的发展。评价中应注意:尊重事实,激励为主;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化学习,允许不同的见解,鼓励多角度思考,倡导答案开放),区别对待。,四、课堂教学的误区,1、只图课堂气氛活
10、跃,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四、课堂教学的误区,2、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教师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每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严重的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这对老师也是一个考验。,四、课堂教学的误区,3、内容空洞、言不由衷
11、的鼓励大行其道,夸奖过度,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哪种表扬都听腻了,表现教师虚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四、课堂教学的误区,4、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一些教师在整节课内,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来发问,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的响亮回答来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深层次问题却一带而过了,这样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四、课堂教学的误区,5、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
12、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四、课堂教学的误区,6、教学情境过多,教学方法杂乱,让学生目不暇接。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四、课堂教学的误区,浅层化:没有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表面上自主、合作、探究,实质上还是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并没有进行主动学习。绝对化:排斥别的方式,每一节,每个学科,每个学生都“自主、合作、探究”,不考虑实际教学效果。,五、百家争鸣,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五“是”五“实”)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是常态的课即平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华师大叶澜教授1、有利于健康的课;2、有秩序的课;3、学生积极参与的课;4、对个别差异关注和帮助的课;5、解决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北京教科院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崔允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