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2分析.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6555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3.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2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中医内科2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中医内科2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中医内科2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中医内科2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复 习,2,摄影,模拟X线成像,优点: 影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照片可保存,照射剂量小,缺点: 不能观察动态功能,密度分辨力低,角度不灵活,3,透视,优点: 经济、简便、成像速度快,观察灵活,可显示动态功能,缺点: 清晰度较差,小病灶易漏,空间分辨力较低,影像不能长久保存,照射剂量大,模拟X线成像,4,模拟X线成像一旦形成则不可更改,摄影及冲洗条件严格,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模拟X线成像,5,(1)CT成像优势:,数字X线成像,断面成像,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可进行图像重建及各种后处理。,(2)DSA成像优势:,减去背景结构影像,仅保留血管影

2、像;,成像速度快,密度分辨力高;,具有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6,(3)CR成像优势:,数字X线成像,实现常规X线摄影数字化;,提高图像密度分辨力;,实现各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减少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实现数字化图像存储、再现、传输及远程医疗。,7,(4)DR成像优势:,数字X线成像,受检者接收辐射剂量更少;,成像速度更快,时间分辨力更高;,动态范围更大,层次丰富;,量子检出效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8,医学影像成像三要素,能量 信息信号 检测 图像,胶片,信息载体,信息源,信息接收器,9,医学影像成像三要素,1. 信息载体,X线成像,X线,磁共振成像,射频电磁波,2. 信息源,X线

3、成像,人体不同组织穿透性能的差别,磁共振成像,人体组织结构含水量、水分子杂乱运动、脂肪含量的差异,10,医学影像成像三要素,3. 信息接收器,模拟X线成像,屏-片系统、荧光屏、影像增强系统,CR,影像板,DR,平板探测器,CT,探测器,MRI,接收线圈,超声,探头,11,模拟X线成像的信息载体,X线束,中心线:通过被检部位的中心垂直于胶片,影像放大:对影像质量和观察效果有影响,X线的量:由管电流量决定,X线的量越大,感光效 应也越大,X线的质:由管电压决定,管电压越大,X线越硬”, 穿透能力越强,12,模拟X线成像的信息载体,X线管焦点,实际焦点:电子在阳极靶上的撞击面积,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

4、长轴方向上的投影,主焦点:正面发出,先发散,后会聚,副焦点:侧面发出,先发散,后会聚,再发散,实际焦点 = 主焦点 + 副焦点,13,模拟X线成像的信息载体,X线管焦点,焦点的方位特性:在X线管的长轴方向上,近阳极侧 有效焦点小,近阴极侧有效焦点大,焦点的阳极效应:X线管长轴上,近阳极侧X线量少, 近阴极侧X线量多,14,焦点的大小,焦点大小是影响像质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X线影像 = 物体本影 + 几何半影,焦点尺寸越大,半影则越大,影像表现越模糊,模拟X线成像的信息载体,X线管焦点,15,模拟X线成像的信息源,X线成像的信息源为受检的人体。,人体中骨骼、肌肉、脂肪、空气等各种不同组织对X线的

5、衰减系数不同,X线在透过人体时,主要发生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两种作用形式的衰减,16,模拟X线成像的信息接收器,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起始部,开始部分,密度的上升与曝光量不成正比,影像感光不足,分辨困难,直线部,正比增长,曲线直线上升,是曝光正确的部分,也是摄影利用的部分,肩部,增加不成正比,曝光过度,反转部,影像密度呈现逆转,17,模拟X线成像的信息接收器,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及测定,本底灰雾,未曝光前产生的密度,感光度,达到一定密度值所需曝光量的倒数,反差系数,直线部分斜率,最大密度,密度不随曝光量而上升,宽容度,直线部分在横轴上的投影,18,模拟X线成像的信息接收器,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6、对比度: 增感屏可减少X线曝光量,减少散射线,减少灰雾,增加对比度,清晰度: 荧光体光扩散、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X线斜射效应使清晰度降低,颗粒性: 影像颗粒性将变差,19,X线胶片的感光原理,感光效应,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产生的感光效果称为感光效应(E)。,经常变动因素: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相对固定因素:感光度、增感率、原子序数等,显影作用,20,密度适中,失真度小,标记正确、清晰、整齐,对比度良好,层次丰富,锐利度好,颗粒度好,无伪影、刮痕、污染,显示部位符合诊断要求,优质X线照片影像必备条件,21,照片影像密度,概念,指X线胶片经过感光后,通过显影等处理在照片上形成

7、的黑化程度。,骨骼组织密度高,胶片感光少,照片密度低,肺部组织密度低,胶片感光多,照片密度高,22,照片影像密度,影响因素,1.照射量,与照片影像密度的关系符合胶片特性曲线关系,23,照片影像密度,影响因素,2.管电压,照片密度的变化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例,3.摄影距离,X线强度的衰减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4.增感屏,增感率越高,照片的密度越大,24,照片影像密度,影响因素,5.感光度,胶片感光度越大,照片密度越大,6.被照体厚度及密度,照片密度随着被照体的厚度和密度的增加而降低,7.照片冲洗,冲洗环境对照片密度大小有较大影响,25,照片影像对比度,概念,1.肢体对比度,又称对比度指数,是

8、肢体对X线吸收系数的差,2.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是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26,照片影像对比度,概念,3.胶片对比度,又称胶片对比度系数,是X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4.X线照片对比度,又称光学对比度,是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27,照片影像对比度,影响因素,1.被照体,被照体 X线对比度 胶片对比度 照片对比度,组织的原子系数,组织的密度,组织的厚度,28,影响因素,2.射线的因素,X线的质,管电压越高,X线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衰减越少,对比度越低;反之越大,照片影像对比度,29,影响因素,2.射线的因素,X线的量,X线量对对比度无直接影响,但其增加可

9、使照片密度增加,从而使低密度区影像的对比度好转,照片影像对比度,30,影响因素,2.射线的因素,散射线,原发射线穿透人体及其他物体时,产生的方向不定、能量较低的二次射线,照片影像对比度,31,影响因素,2.射线的因素,散射线,抑制方法:,遮线器 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散射线,滤过板 金属薄板吸收无用射线,减少辐射,照片影像对比度,32,影响因素,2.射线的因素,散射线,消除方法:,空气间隙 增加肢-片距,部分散射线射出胶片外,滤线栅 直接吸收散射线的有效设备,照片影像对比度,33,影响因素,3.接收器的因素,胶片对比度系数,胶片对比度越高,对X线对比度放大能力越大,照片影像对比度,34,影响因素

10、,3.接收器的因素,增感屏,增感屏使胶片感光能力增加20-100倍,可明显提高照片对比度,减少X线的量,缩短曝光时间,照片影像对比度,35,影响因素,4.照片冲洗因素,显影剂的比例,显影液的pH值、温度,抑制剂的使用,动态显影等均可影响照片对比度,5.照片观察因素,观片灯的亮度、颜色及照片观察的环境照度都对照片对比度有影响,照片影像对比度,36,概念,1.锐利度,是指在照片上形成的影像边缘的清楚程度,照片影像锐利度,2.模糊度,一个组织的影像密度,过渡到相邻组织影像密度的幅度,此移行幅度大小即为模糊度,37,影响因素,1.几何学模糊,照片影像锐利度,摄影成像时,由于几何学原因而形成的半影,b,

11、a,38,影响因素,2.运动模糊,照片影像锐利度,减少运动模糊的方法: 保证机械稳定性 固定、屏气、短时间曝光 使肢体与胶片紧贴 保证胶片有合适的感光效应,39,影响因素,3.屏-片系统产生的模糊,照片影像锐利度,由于增感屏、胶片及二者接触不佳造成的模糊,产生因素:增感屏性模糊、屏-片接触模糊、中心线斜射导致的模糊,40,概念,照片影像失真度,照片影像较原物体大小及形状的改变程度,称为照片影像失真度,种类,1.放大失真,2.歪斜失真,3.重叠失真,41,数字影像基本理论,1. 数字影像基础,常用术语,矩阵,采集矩阵,显示矩阵,数字曝光摄影时所选择的矩阵,监视器上显示的图像素数目,42,数字影像

12、基本理论,1. 数字影像基础,常用术语,像素与体素,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灰阶,黑白图像表现的亮度信号的等级差别,窗口技术,选择适当窗宽窗位观察图像,明显显示病变部位,43,数字影像基本理论,1. 数字影像基础,(3)像素、矩阵与灰阶,数字图像由像素组成,图像矩阵是一个整数数值的二维数组,图像像素数 = 矩阵行数 矩阵列数,像素数量,像素尺寸,图像细节越少,图像大小一定,像素数量,空间分辨力越高,矩阵大小一定,图像视野,空间分辨力越低,灰度级数,图像密度分辨力越高,44,成像板,CR成像基本条件,1.结构,保护层,能弯曲、耐磨、透光率高,保护荧光层,成像层,光激励发光物质层,形成潜影,激光照射时

13、释放荧光,支持层,背衬层,支持和固定成像物质,多为黑色,防止使用时与IP之间的摩擦损伤,45,成像板,CR成像基本条件,3.特性,光激励发光,一次激励(X线),二次激励(激光),携带潜影信息荧光,潜影,46,成像板,CR成像基本条件,3.特性,可重复使用,二次激励时,潜影被释放,IP回复初始状态,激励光谱与发射光谱不同,确保可见光与激光的区分,光发射寿命期短,确保不同位置产生的可见光不重叠,47,成像板,CR成像基本条件,3.特性,存储信息易消退,IP内存储的信号会以自发荧光呈指数规律消退,易受天然辐射影响,长期存放未使用的IP,使用前应先进行擦除,48,成像板,CR成像基本条件,4.使用注意

14、事项,可重复使用,使用长期存放的IP前要擦除,避免IP出现擦伤,摄影前后的IP均要屏蔽,摄影后的IP要在8小时内读出信息,避光不良或漏光时,图像将变得发白,49,工作流程,CR工作流程与成像原理,2.影像信息转换,将IP上的X线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IP移动,精确扫描,产生荧光,收集信号,放大转换,50,计算机X线摄影,51,CR系统的图像处理,检测功能相关处理,52,CR系统的图像处理,低/高密度区域密度提高/降低,影像动态范围变窄,1.动态范围压缩,显示功能相关处理,2.谐调处理,改变影像对比度、调节影像的整体密度,对空间频率响应性的调节,影响影像的锐利度,3.空间频率处理,53,DR成

15、像基本条件,非晶硒平板探测器,X线 电子信号,形成光电流,被探测器单元阵列收集,1.X线转换单元,电荷 电容 电信号 高速信号处理单元,2.探测器单元,顺序激活各个TFT 电信号 放大处理 A/D转换器,3.高速信号处理单元,将各像素的电荷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4.信号传输单元,54,DR成像基本条件,非晶硅平板探测器,CsI闪烁晶体构成,可将X线并转换为可见光,量子检出率高,1.荧光材料层,包括非晶硅光电二极管及TFT开关,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2.探测元阵列层,由光电二极管流出数据,进行信号读取,3.信号读取单元,读取的电信号送入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处理,4.信号处理单元,55,不同成像方式对比

16、,DSA成像方式,DSA vs. 传统心血管造影,DSA的优势:,密度分辨力高 便于图像处理突显血管影像 可作动态研究多种图像处理功能 可指导介入治疗对比剂用量少 成像速度快,56,DSA基本原理,1.血管造影图像,数字减影技术,=,造影图像,蒙片,减影图像,相同部位、相同曝光条件下分别采集蒙片与造影图像,57,DSA基本原理,2.DSA成像原理,图像数字化,模拟图像,矩阵化,数字化,58,DSA基本原理,2.DSA成像原理,数字减影,蒙片,造影图像,减影图像,59,DSA基本原理,3.DSA减影方法,时间减影,常规方式脉冲方式超脉冲方式连续处理方式时间差方式ECG方式,能量减影,混合减影,动

17、态减影,60,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散射噪声 电子噪声 A/D转换噪声,噪声,散射噪声取决于被照体厚度,散射越多,噪声越大,解决方法: 尽量减少不必要照射,DSA基本原理,61,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由于被检者的运动或投照系统不稳定形成的伪影,运动伪影,解决方法: 争取患者的配合,选择合适成像方式,DSA基本原理,62,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造影剂浓度、摄片时机、检查部位、摄影条件、摄影体位等,其他因素,解决方法: 合理设定造影剂注射参数,选择合适成像方式、摄影时机,充分利用设备图像处理功能,DSA基本原理,63,X线图像质量的控制,影像显示标准: 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

18、用可见程度表征其性质,隐约可见、可见、清晰可见,影像显示标准: 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64,X线图像质量的控制,成像技术标准: 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受检者剂量标准: 给出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值,解剖点密度标准范围: 设定不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65,X线图像质量的控制,标准影像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则,影像显示能满足诊断学要求,注释完整、无误,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照射野控制适当,布局美观,无变形,注意防护与屏蔽,影像密度范围控制合理,66,单束平移-旋转方式(一代),CT成像技术概述,1.CT成像技术发展史,单幅图像采集时间3-5min,易出现运

19、动伪影,窄扇形束平移-旋转方式(二代),单幅图像采集时间缩短至20s,需做扫描后校正,宽扇形束旋转-旋转方式(三代),单幅图像采集时间缩短至2-9s,67,宽扇形束静止-旋转方式(四代),CT成像技术概述,1.CT成像技术发展史,单幅图像采集时间缩短至1-5s,对散射线敏感,电子束扫描(五代),扫描时间缩短至50ms,造价昂贵,信噪比和分辨力差,螺旋扫描,球管连续旋转曝光,扫描床匀速直线运动,68,人体解剖结构的大体形态学判断,CT成像技术概述,2.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临床应用价值,对多种疾病做出定位、定量、定性诊断,高危人群健康筛查、疾病随访、治疗效果评价,介入放射影像导引设备,活检

20、穿刺,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定位定形计划,与PET、MRI或超声影像进行融合,69,CT成像技术概述,2.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临床应用的局限性,空间分辨力低于X线摄影,密度分辨力低于MRI,时间分辨力不及DSA,辐射剂量较高,检查费用较贵,70,CT成像技术概述,3.CT成像技术的新进展,技术性能进步,覆盖面积更宽,扫描速度更快,分辨力更高,辐射剂量更低,心脏成像,灌注成像,能量成像,71,CT成像原理,.CT成像的物理学基础,CT值,用以表达人体组织密度的量值,72,CT图像相关概念,图像矩阵,由纵横排列的二维数据表格表示的CT图像,体素和像素,体素:CT容积数据采集中最小的体积单位像素

21、:图像矩阵的基本单元,重建,对扫描所得原始数据,经特定算法处理得到诊断用图像的过程,73,CT图像相关概念,灰阶,图像矩阵每个像素不同CT值对应的灰度,部分容积效应,统一体素内存在不同衰减系数物质,使得对应CT值为平均值的体现,螺距,球管旋转360床移动距离/准直器宽度,重建间隔,图像重建时,相邻两层重建图像之间的间隔,74,CT数据采集方式,数据采集原则:,投影是X线束扫描位置的函数,提高扫描速度,扫描间应该无间隙覆盖或局部重叠,数据采集要精确,75,螺旋CT数据采集方式,单层螺旋CT,优点:,提高扫描速度实现连续扫描,无遗漏可随时重建任一层面图像提高增强时对比剂的利用率,76,螺旋CT数据

22、采集方式,多层螺旋CT,优点:,提高X线利用率扫描速度更快提高时间分辨力提高Z轴空间分辨力,77,4,6,3,7,5,5,!CT图像重建,反投影法,3,2,1,4,78,4,6,4,6,3,3,7,7,5,2,3,5,1,5,5,4,!CT图像重建,反投影法,求和,79,13,16,19,22,3,6,9,12,1,2,3,4,!CT图像重建,反投影法,减基数4+6=10,化简,80,CT图像处理,1.窗口显示技术,窗位:欲观察组织的平均CT值,窗宽:考虑窗口中组织结构密度差异,2.几何测量技术,距离、角度、面积、体积和CT值的测量,3.多平面重组,横断面数据 三维体数据 其他平面二维重组图像

23、,4.曲面重组,在平面图像上沿感兴趣轨迹画曲线,重组曲面图像,81,CT图像处理,5.最大/小密度投影,所有体素中最大/小体素值投影到与之垂直的平面上,6.表面阴影显示,利用阈值对组织器官的表面轮廓进行重建,7.容积再现,将所有体素值以不同阻光度和颜色绘制在图像中,8.仿真内镜显示,体数据与计算机虚拟现实结合,模拟内镜检查,82,1.CT图像质量评价指标,CT图像质量,噪声,量子噪声、电子噪声、图像重建处理时产生的噪声,mAs:mAs,噪声kV:kV,噪声层厚:层厚,噪声重建:软组织算法噪声像素:像素,噪声螺距:螺距时,应适当mAs,83,1.CT图像质量评价指标,CT图像质量,密度分辨力,低

24、对比度条件下从背景中辨别最小物体的能力,剂量:剂量,噪声,密度分辨力层厚:层厚,密度分辨力体素:体素,密度分辨力重建:软组织算法利于提高密度分辨力,84,1.CT图像质量评价指标,CT图像质量,空间分辨力,高对比度条件下区分相邻最小物体的能力,焦点:焦点,空间分辨力宽度:受照有效宽度,空间分辨力像素:像素,空间分辨力层厚:层厚,空间分辨力螺距:螺距,纵轴空间分辨力重建:不同算法对空间分辨力影响不同,85,1.CT图像质量评价指标,CT图像质量,伪像,扫描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图像中出现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部分容积伪像、X线束硬化伪像、混叠伪像、条纹噪声伪像、螺旋伪像、锥角伪像、

25、运动伪像、金属伪像、不完全投影伪像,86,技术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CT图像质量,曝光条件,管电压,管电压,辐射剂量,噪声,图像质量,管电流,mAs,X线光子数,噪声,密度分辨力,曝光时间,扫描时间,X线光子数,噪声,时间分辨力,87,准直宽度和采集层厚,准直宽度 = 采集层厚 有效探测器排数,层厚,Z轴空间分辨力,部分容积效应,噪声,技术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CT图像质量,螺距,螺距,空间分辨力,噪声,混叠和螺旋伪影,螺距,图像质量,扫描时间,辐射剂量,88,重建矩阵和重建视野,像素大小 = 重建视野 重建矩阵,视野固定,矩阵,像素,空间分辨力,噪声,矩阵固定,视野,像素,空间分辨力

26、,技术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CT图像质量,89,重建层厚和重建间隔,重建层厚 采集层厚,重建间隔重建层厚,影像细节,三维重建质量,卷积核(重建算法),平滑:噪声,密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高分辨力:强化边缘轮廓,空间分辨力,噪声,技术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CT图像质量,90,MRI临床应用,1.MRI主要优点,没有电离辐射,多参数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多方位成像,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无需造影剂,具有代谢、功能成像,91,1.原子核的拉莫尔进动,MRI基本概念,进动:绕自身的轴自旋,也绕B0的轴旋转,进动频率与原子核种类有关,还与静磁场的强度有关,磁场强度,进动频率,2.频率和相位,频率:单位

27、时间内的周期数(Hz),相位:某一时刻自旋进动的角位置,92,3.带宽,MRI基本概念,射频脉冲的宽度,脉冲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4.磁化强度的弛豫过程,加RF脉冲:翻转纵向磁化矢量、形成横向磁化矢量,RF脉冲消失:纵向磁化矢量恢复、横向磁化矢量消失,93,(1)纵向弛豫,6.磁化强度的弛豫过程,MRI基本概念,MZ恢复的过程,也称自旋-晶格弛豫、T1弛豫,T1: MZ恢复至平衡态磁化矢量63%的时间,不同组织T1值不同;B0不同,同一组织T1值不同,(2)横向弛豫,MXY衰减的过程,也称自旋-自旋弛豫、 T2弛豫,T2: MXY衰减至最大值的37%的时间,不同组织T2值不同,T2* T2,

28、94,1.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氢原子核(1H):只有一个质子,因此具有磁矩,人体有丰富的氢原子,因此常选1H进行磁共振成像,磁共振现象,2.静磁场,临床检查:0.15-3.0T 物理研究:7.0T,3.射频脉冲,选择性脉冲:用于成像时选层,非选择性脉冲:激发被选层面组织的质子,95,1.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磁共振图像的信号,加静磁场B0,质子进动,加90RF脉冲,翻转,FID信号,2.自旋回波信号,加90脉冲,翻转,失相,加180脉冲,重聚,采集SE信号,3.梯度回波信号,常采用小角度激发,促使横向磁化矢量分散,被激发的质子相位重聚,96,空间编码,磁共振信号空间定位,层面选择,GZ打开GXGY

29、关闭, 相位编码,GY打开GXGZ关闭, 频率编码,GX打开GYGZ关闭,采集MR信号时,每次只能识别一种相位,97,调整磁共振成像参数,使图像主要反映组织某些特性,抑制其他特性,PD加权:突出组织质子密度的差异,T1加权:突出组织纵向弛豫差别,T2加权:突出组织横向弛豫差别,1.加权的概念,磁共振的加权成像,98,PD加权: 质子密度,MR信号,图像越亮,T1加权: T1,纵向弛豫越快,纵向磁化强度分量, MR信号,图像越亮,T2加权: T2,横向弛豫越慢,横向磁化强度分量, MR信号,图像越亮,磁共振的加权成像,99,磁共振的加权成像,重复时间 TR,两个激发脉冲的间隔时间,回波时间 TE

30、,激发脉冲与产生回波之间的间隔时间,100,PD:TRT1, TET2,T1: TRT1, TET1, TET2,磁共振的加权成像,101,!磁共振成像序列,90激发 180重聚焦 等待TE 采集信号,自旋回波序列,102,序列特点,优点,简单易懂 信噪比好对比度好 磁化率伪影轻T1WI采集时间短,缺点,T2WI采集时间长 运动伪影多难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序列,103,90激发 相继给予多个180脉冲 多个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磁共振成像序列,104,序列特点,优点,扫描时间短减少运动伪影与磁敏感性伪影提高空间分辨力,缺点,相位编码方向有模糊伪影增加人体射频能量累积,磁共振成像序列

31、,105,180反转 90激发 180重聚焦 采集信号,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成像序列,106,梯度回波序列,小角度激发 离相位 反转梯度 采集信号,!磁共振成像序列,107,优点,能量小,SAR低 产生横向磁化矢量效率高TR短,扫描速度快 提高特定病变检出率,缺点,图像信噪比低 回波信号强度低反映T2*弛豫信息 容易产生磁化率伪影,序列特点,磁共振成像序列,108,一次或多次脉冲激发后,利用梯度场的连续正反切换,产生多个梯度回波,反转梯度,反转梯度,反转梯度,反转梯度,磁共振成像序列,109,平均信号强度与平均噪声强度的比值,影响SNR的因素:,静磁场,SNR,磁共振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信噪比

32、,质子密度,SNR,体素,SNR,层厚,SNR,FOV,SNR,TR,SNR,TE,SNR,激励次数,SNR,翻转角,SNR,接收带宽,SNR,110,磁共振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对比度,图像相邻不同组织的信号强度差,影响对比度的因素:,TR、TE影响图像的T1、T2对比度,TI影响IR序列图像对比度,小翻转角主要产生T2对比,MR对比剂可获得人工对比效果,111,磁共振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空间分辨率,图像可分辨邻接物体的空间最小距离,影响对比度的因素:,体素,FOV,矩阵,空间分辨率,均匀度,图像上均匀物质信号的强度偏差程度,伪影,图像中出现不存在或与实际解剖不相符的信号,112,MRI扫描适应症与禁忌症,禁忌症,绝对禁忌症:,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及胰岛素泵,体内有铁磁性植入物、眼球内金属异物等,高热患者应禁止检查,113,MRI扫描适应症与禁忌症,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体内金属位于扫描范围内,体内有钛合金或不锈钢植入物,神志不清、精神异常、严重外伤、幽闭恐惧症等,孕妇和婴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