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66528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简答或论述第一章1、古希脂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决定了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城邦是家庭,部落和村社等各种自然的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希腊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

2、.这个共同体首先是政治共同体,但它同时也被理解为血缘的共同体和宗教的共同体.每个公民紧密地结合于城邦中,离开了城邦,公民就失去了公民身份.所以,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能力,都不是私有的,都属于城邦.公民非常自然地具有城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一贯的态度,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公民们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了政治权力,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在政治学领域,希腊人已经做到将政治学与宗教区别开来,与神话的解释区别开来.

3、神话采取的形式是故事,而科学的形式是抽象的原理和精确客观的叙述.希腊人正是由于具有这样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才能够对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等作出最早的说明.他们以城邦生活为背景,把政治学理解为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城邦是古希腊时代独特的国家形式.后世的政治学正是在他们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在前几代学者成果的基础上,柏拉图创立了第一个政治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人类知识体系进行了划分,确立了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这些都使希腊政治学具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学科划分.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

4、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希腊政治思想中有关政体的分类,政体的形式,政体的治理方法,不同政体的比较,理想政体的特征等内容十分突出.希腊政治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遗产,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并作出了解释.此外,希腊政治思想家也在探讨政治问题时广泛涉及了教育,经济,军事,人口,宗教,地理环境等问题,阐述了政治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由希腊人最早作出的论述和说明,经过后世政治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流传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2、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

5、度和生活方式等.书的主题就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 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在柏拉图那里,所谓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善是城邦的理念.这种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实现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它与现实中任何一个具体的城邦都不同.柏拉图称这个理想国是天上才有的神圣的原型.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和谐,统一和强盛,为此,它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社

6、会整体中,无条件地为城邦服务,为城邦献身.这又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柏拉图的理想国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柏拉图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3、亚里土多德是如何分析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的? 对城邦的考察和分析是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城邦起源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他认为,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所以,人要

7、实现自己的本性,就必须成为城邦的成员,过城邦生活.亚里士多德提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果: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起初,由男女和主奴这两种关系的结合而组成了家庭,而后,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又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而组成村社,村社的最自然形式就是部落.最后,若干村社又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至此,社会组织就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城邦的本质和目的.他把城邦比作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离开了城邦,人就无法完善自身.只有成为城邦的一员,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得以充分显现,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虽然

8、家庭和村社都以善为目的,但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他认为,公民的本质就是平等享受政治权利.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是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能参加而合成的一个有机的独立体系.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邦.在论述城邦本质时,亚里士多德一再强调城邦与家庭及东方君主制国家的不同:城邦是自由人的自治团体,不是主人与奴隶的结合.城邦政治家的权威是对自由人的治理,是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嘱托的权威.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包含着很深的公民偏见,它完全否定了

9、奴隶,外邦人和妇女的政治权利.第二章1、欧洲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教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时期,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问题,是教权与俗权各自的依据,界限等问题.人们很少对政治问题进行单独的研究,对政治问题的讨论,无不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法律,臣民,服从,义务等,都是在神学的体

10、系内得到讨论的.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视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并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世俗国家观念淡薄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根据基督教的信仰,世俗国家只是在教会之旁或教会之下的一个社会组织.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因此,西欧人的基本观念是基督教世界,各个

11、世俗国家只在人们观念中处于次要地位.由于中世纪国家以分封和私人占有为基础,国王与臣民之间的联系以分封时的契约为保障;并以此形成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不存在正式的国家概念,中世纪的人不了解国家的独立自足和自主,更不了解国家概念的公民团体基础和法律基础.因此,世俗国家观念的淡薄无疑有利于强化教会统治,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意识.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双城论,日月论,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主

12、要代表.在与国王的斗争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教皇尼古拉一世(858867 年在位).尼古拉一世是西方教会史上重要人物,他积极主张实现奥古斯丁的政治理想,反对国家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 年在位)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得以发展成熟.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因此,教皇不仅在教会内部事务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其地位也超过了任何世俗国王.教会从未犯错误,也将永远不会犯错误.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中世纪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也十分低下.政治思想

13、的基本内容都是实践需要的直接产物,缺乏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政治思想既体现在国家的政治制度,人们的政治行为中,也体现在宗教仪式和礼仪上.政府和政治家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和运用政治思想,以法令和官方文告的形式表述政治思想;教会领袖也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政治思想加以应用.这个时期虽然出现过大量论战性的著述,在政治思想方面有许多新的内容,但却大多没有升华为理论形态.所以,中世纪虽然在政治思想上也有不少新的创造,但政治理论基本上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作和论文.2、简述阿奎那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起源和目的的论述上.在国家起源问题上,阿奎那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

14、为人的生活需要分工互助,因此,人在本性上注定要过集体的和社会的生活.但是,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幸福,社会就需要共同的治理原则,公共的控制机构,即国家法律和国家权力机构.在这里,阿奎那承认了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国家目的的问题上,阿奎那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在他看来,国家的目的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而幸福生活是一种按照道德原则的生活.阿奎那提出,道德的社会生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社会必须融洽无间,团结一致;二是这种团结起来的社会必须以行善为目标;三是必须保证过有道德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丰裕的物质条件.对国家的作用,阿奎那从

15、三个方面作了论证.他认为,既然人需要过合群的生活,就需要有管理人群的国家权力.这是因为:一是人们需要一个指导者.共同生活的人群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才能找到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捷径.国家权力就起这种指导者的作用.二是照顾公共幸福的需要.人们既然过社会生活,就产生了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社会团结的纽带.为了过好社会生活,就必须有人照顾公共福利.国家权力就是为此而设立的.三是社会需要某种控制力量.任何统一体都需要控制力量,否则便无法统一行动.如同人体受大脑支配,宇宙受上帝支配一样,社会共同体也需要受国家政治权力的支配.在政体理论上,阿奎那也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他首先根据其宗旨把政体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

16、两类,然后又根据统治者的人数将前者各分为三种,即正义政体中的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和非正义政体中的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阿奎那认为,在合乎正义的三种政体中,由一个君主来治理国家的君主政体最好,这是最符合上帝的本意的。阿奎那主张建立的政体,是一种类似于将君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相结合的混合政体,是受贵族制约的选举君主制度,并不是要建立纯粹的君主专制政体。第三章1、文艺复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

17、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后,人文主义再一次确认了人在社会政治活动的中心地位。从人本身出发,用人的眼光观察和解释社会政治问题是人文主义的根本特点。人文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与个性的解放,重视现实生活与人文教育。在政治上,文艺复兴的思想家拥护民族独立和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18、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俗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第二个重要内容。从一开始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就是朝着一种比较世俗化的人生观,集中焦点在此世而不是中世纪想像中的那个彼世,这是一种历史的观点,不是玄学的观点。”文艺复兴的思想家逐渐摆脱神学的影响,从而使文艺复兴运动具备了世俗化的特征。就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来看,在文艺复兴的过程中,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已经形成。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并进一步发展了个人主义,人文评论促进了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在文艺复兴之后,17 世纪欧洲的政治思想逐渐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在政治方法上,理性主义兴起,自然法的思想得以重现并开始成为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

19、容,契约论开始出现,西方政治思想开始全面进入一个新的时代。2、莫尔乌托邦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莫尔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1516 年莫尔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该书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该书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莫尔深刻地揭露了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造成的种种罪恶.莫尔批判私有制,认为正是私有制导致社会出现

20、了一面贫困不堪,而另一面又奢侈无度的局面.莫尔不但看到子私有制的罪恶,而且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实现财富的平均公正分配的主张,这是莫尔对空想社会主义乃至科学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批判现代社会弊病的基础上,莫尔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个乌托邦里,人们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剥削,削除了贫富分化,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莫尔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的角度提出了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的设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在政治上,莫尔明确地提出要实行民主政治制度,让普通的公民能够广泛地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在乌托邦中,城市政府是元老院,另外还设有民众大会.民众大会和元老院决定一切重大事务.乌托邦的各级行政官员均由

21、民主选举产生,不称职的可以撤换.他们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没有任何特权和官僚习气,同人民群众在经济和政治上完全平等.受柏拉图的影响,莫尔的思想中有着浓厚的哲学王思想.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高首脑应该由威望最高的贤人担任,是一个哲学家皇帝.一般来讲,最高首脑终生任职,但如果伤害人民利益,人民可以罢免他.受时代的限制,莫尔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动力和途径,而且,莫尔的理想社会中还存在着奴隶劳动等,这些都是其思想的局限所在.然而,莫尔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蓝图,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甚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资料,莫尔本人也成为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奠基人.第四章1

22、、霍布斯是如何描述国家的起源的? 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权力的产生过程,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论证人权正是 17 世纪、18 世纪时期政治思想家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霍布斯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是,人都是有一种利己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为了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偿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在自然状态当中,人们通过自然尖的规诫作为行动的指南。霍布斯将这些法则精简为一条简易

23、的总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霍布斯阐发了他关于政治生活的基本构想,建构起政治哲学理论的大厦。霍布斯提出,“每个人只要有获得和平的希望时,就应该力求和平;在不能得到和平时,他就可以寻求并利用战争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助力,”“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人们就必须把大家所有的权利和权力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后者可以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这就是霍远见卓识斯所谓的人们通过社会契约达成国家的过程。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霍布斯得出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本质就在国家本身,也就是主权。承担主权人格的人被称

24、为主权者,而其余的每人个人都是他的臣民。通过对自然尖和国家起源的论证,霍布斯不但从自然法中得出了自然权利的观念,同时创造性地将马基雅维利和布丹那里的国家和主权观念同自然权利的概念联系起来,以社会契约论的方式论证了权力产生的过程,以自然的方式论证个人权利的合理性,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观的基础。2、洛克是如何论证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他的法治包含了哪些原则?洛克的法治理论是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自由的界定,洛克论证了法治的原则,从而在政治制度上为自由提供了保障。洛克区分了两种自由,一种是“自然自由”,这种自由既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又超出了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只是以自然法作为它的准绳;一种是

25、“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这是一种社会状态下的自由。从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下的两种自由出发,洛克论证了法律的存在与自由的共容。洛克断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正是出于实现个人在社会下享有自由的目的,人们设置了立法机关,制定了法律,指导一个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当利益。洛克将立法权看作是国家中的最高权力。同时他认为,这一最高权力亦需要限制。通过对立法权进行限制性的规定,洛克提出了立法权的四个原则:第一,目的原则。即立法权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地专断的。除了为人民谋福

26、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立法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第二,方式原则。即立法或最高权力机关以临时的专断命令进行统治,必须以颁布达的经常有效的法律,并由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臣民的权利。在法律的适用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第三,财产原则。立法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在具体的政策上,这一原则表现为,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他代表同意,国家约不应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第四,独有原则。立法机关的权力只是来自人民的一种委托权力,因此,它不能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转让给任何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洛克通过对立

27、法权的限制,提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原则、财产原则等基本原则,从而为确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第五章1、简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追求政治自由是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主要目标.孟德斯鸠认为,政治自由的获得只有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包含了两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权,孟德斯鸠把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行政权是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权力,司法权是裁决私人纷争,惩罚犯罪的权力.为了保证政治自

28、由,孟德斯鸠认为,三项权力应该分开行使,不能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自由便不存在了.第二部分是制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其中行政与立法之间的制衡尤为重要.三种权利的划分并不是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思想.这种分权与制衡理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2、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杰斐逊的的宪政民主理论包含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性原则、多数原则、代议原则以及分权与制衡原则等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建构了其丰满的理论体系。(1

29、)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理论是杰斐逊宪政民主理论的基础.他认为,正是人民的意志组成了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与委托,人民在任何他们认为胜任的事情上都可以行使他们作为作家主人的权力,这一权力包括建立,改变和撤销政府的权力.(2)民主性原则.杰斐逊坚定地认为,人民的权威是宪法的基础,因此,人民有权依其意志改变政治原则和宪法.(3)多数原则.多数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的一个体现.在他看来,共和主义的第一原则是多数法则,是由权力平等的个人所组成的一切社会的根本法则.除此而外,共和主义还应该体现出正义原则,在杰斐逊共和理论中,多数原则是与维护少数人利益结合在一起的.(4)代议原则.民主及

30、其范围的问题的解决来自对代议制原则的确认.杰斐逊所主张的代议制,通过摒弃直接民主制而将人民的权力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委托给少数人行使,从而既使人民的意志成为有效的因素,又解决了直接民主制下所无法实现的问题.(5)分权与制衡原则.杰斐逊认为,权力集中在同一些人手里是专制统治的真谛,即使这些权力由多数人行使情况也不会有所好转.因此,他指出,选举出的政府应建立在自由原则上,政府各项权力必须平均分配给几个政府部门,每个政府部门都由其他部门有效地加以遏制和限制,无法超越其合法范围.第六章1、孔德实证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19 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为了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1、,以各种方式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孔德实证主义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孔德(1798 1857)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实证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不追求什么事物的本质这类绝对的观念,也不探讨什么是绝对好的政治制度,因为这只能导致专断的法律.实证主义的精神将鼓舞改良,预防妄图纠正无法避免的祸害的无益举动.孔德的实证主义体系实际上是把哲学与科学,社会与政治,宗教与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

32、系.这一思想体系正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理想的向现实的,从应然的向实然的转变的真实写照.孔德思想体系的中心是整个社会,社会各个部分之间必然是协调一致的,从而构成一个和谐,团结的整体.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就是围绕着这一思想展开的.在孔德看来,社会起源于人类的利己与利他的社会本能和社会冲动.人的一种高尚的本能和冲动,这就是人的社会感情,这种社会感情的表现就是相互合作和团结.在他看来,社会越发屣,社会的基本特性和谐与团结就越显著,国家或政府的能力和作用就能更加显现出来.实证政治的任务也就是巩固这种社会团结和合作原则.在孔德看来,家庭的关系由家长来调节,社会关系则由政府来调节.政府是人的社会本能的产物,也

33、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政府.社会既然是家庭的扩大,那么,政治上的服从关系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孔德为政府确定的目的是把各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使每个成员各得其所,井防止社会和知识的解体.因此,政府的任务也就是维持和巩固秩序.这是保持社会有机体的平衡与稳定所不可缺少的.按照孔德的方案,实证阶段的政治制度是一种适应于工业生活方式的社会政体.他在社会政体的名义下,建立了等级制度和独裁统治.2、密尔自由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他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作了哪些修正? 约翰密尔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密尔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坚持个人自由至上的

34、自由主义基本原则,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这也是密尔自由思想的主要特点。为了寻找个人自由的合理范围,密尔把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人,另一部分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提出了著名的群(社会)己(个人)权界论。即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了他人时,这种行为就被排除在自由的范围之外,而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内了,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因此,是否危害他人,就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在。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

35、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对传统自由主义的修正。密尔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国家应当奉行不干涉政策。他赞同放任主义,主张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好处。然而,密尔又根据他的功利主义原则提出,为了增加快乐,免除痛苦,国家不能只是一味放任,还应积极地为人民提供更多的获得自由的机会。他认为,尽管放任主义是个基本原则,但这个原则的实施并不是毫无限度的。在某种限度下,可以实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涉。这个限度就是一种“伟大的善”或“伟大的利益”(great good)。如为了提高人民的美德和智慧,国家可以强迫人民完成义务教育;为了保护儿童,国家可以对不准使用童工进行立法;为了扶助

36、穷人,国家可以通过“济贫法”提供救济;为了使属地殖民化,国家可以支持地理科学考察,等等.这样,密尔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进行了修正.密尔提出的为了“伟大的善”可以实行国家干涉的主张,是他的自由原则在国家问题上的表现。密尔对放任主义原则的修正,为国家更积极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此后,国家的积极作用,国家全面干涉的理论,成为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密尔的修正了的放任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形式自由主义的国家干涉理论。3、如何认识斯宾塞提出的“同等自由”法则?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斯宾塞把同等自由法则看作是

37、第一的和最主要的道德法则,认为同等自由法则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权要求运用他各种机能的最充分的自由,只要与所有其他人的同样自由不发生矛盾.他试图用这一法则来替代功利主义主张的最大幸福原则.斯宾塞认为,尽管不知道人们所希望的幸福的内容是什么,但人们实现幸福所需要的条件是可知的.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对于单独的个人来说就是自由,对于社会或处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就是同等自由.每个人的自由受到所有人的同样自由的限制,是社会必须按照它组织起来的原则.自由是个人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而同等自由则成为社会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斯宾塞指出,国家为了维护人们的权利,实现社会的正常生活,就必然要实行同等自由的法则,这也是国家的基本

38、职能.国家的这一基本职能就是国家权力的合理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就会侵犯人们的正当权利,导致一系列的弊害,危害社会安定.比如,政府对事务干预越多,管得越多,政府的支出就越多;而支出越多,它收的税就越多,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政府事事都管理,就不可避免地要使人们受到束缚;而减少人们的行动自由,则会使人们感到愤怒.因此,他认为,相信政治机器拥有至上的权力不仅是十足的误解,而且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误解.斯宾塞宣扬的同等自由法则,实际上就是早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提出的权利平等原则.权利平等原则的提出作为对封建特权的否定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平等只是一种形式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背后掩盖着强者的特权和金钱的特权,同等的自由事实上成了强者的自由.到了 19 世纪后期,在加强国家干预的呼声日益高涨,天赋权利成为国家干预的障碍时,斯宾塞坚持同等自由,固守放任主义,是明显不合时宜的,他成为19 世纪传统自由主义思想的最后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