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养生最重要,精神养生,定义: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和性情、调摄情志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兼养、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法。,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健康的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2、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智力正常: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情绪稳定而愉快: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人际和谐:
2、对自我的有效控制 。 适应环境:对于社会环境和一些有益或有害的刺激,能积极调整、适应。 人格完整: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形成系统心理结构。,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WHO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三良”:,WHO“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2013年10月颁布,认识自我,感受安全。 评价要素: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有安全感。自我学习,生活自立。 评价要素: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评价要素: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人际和谐, 接纳他人。 评价要素: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评价要素:行为符合环境与年
3、龄,接受现实,合理应对。,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又面临来自于工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不良的心境与负面的情绪之中,故近些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速率令人心惊。,二、精神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危害 自杀占死亡事件的3.6%,我国每年25万人自杀,全球100万. 抑郁发病率超过35%,抑郁症病人2600万. 每3个失眠患者就有一个抑郁。 人类已经进入“情绪”时代。 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精神疾病时代。,二、精神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第二节 心神养生法,“淡泊养心”“静以养神”,(一)、概念1、心神: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包括神、魂、
4、魄、意、志。2、心神养生的方法:通过心性修养,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境界,清除贪欲,调节情绪,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认知,使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是健康长寿之法。养生先养心,关键在于一个好心态。养心养神乃养生之根本,更是精神养生之关键。,神、魂、魄、意、志是内经借五行五脏对神志活动所作的分类,即心为火藏神,肝为木藏魂,肺为金藏魄,脾为土藏意,肾为水藏志。,阿Q精神酸葡萄心理,二、心神养生法,心神养生的方法,外界环境,脏腑功能,心 神,淮南子:“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养生贵乎养神,老庄道家养生:无为 静养 恬淡虚无 天玄子:“养生大法有六:曰心广
5、、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奏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现代生理学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的中枢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慢波状态;气功入静后,脑电波活动与常人不同。,(一)清静养神的方法,1 少私寡欲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道德经:“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太上老君养生诀“去六害”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忌妒。,2 养心敛思,保养心神,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除烦恼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是决然不同的。医钞类编:“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
6、相扰烦,神不守舍,则易衰老”,(二)养性修德,1、道德修养孔子:德润身 仁者寿中庸:“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孙思邈千金方:“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心旷神怡,体态安详舒泰得以高寿,2、哲理养性明末清初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提出了一些哲理方面养生的说法,叫做“六然四看” 。,“六然”是指什么呢?,第一,自处超然。自处就是自己对待自己,自己怎么样来看待自己呢?要超然。态度要超然,也就是说,要达观、豁达。第二,处人蔼然。处人是对待别人,就是说对人要非常的和气,与人为善。第三,无事澄然。没有事情的时候要“澄然”,“澄”是非常清澈、非常宁
7、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事的时候要非常宁静。如果说自处超然有点淡泊的意思,无事澄然就是宁静,宁静就可以致远。第四,处事断然。就是处事要有决断,不能优柔寡断、犹犹豫豫。第五,得意淡然。就是说得意的时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时候要泰然处之,别把它看那么重。,“四看”是看什么?,第一,大事难事看担当。遇到大事难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对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当起来。第二,逆境顺境看襟怀。碰到逆境了,或者处于顺境了,这时就要看你的襟怀,够不够豁达,能不能够承受得起。第三,临喜临怒看涵养。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恼怒的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就要看你
8、的涵养,能不能宠辱不惊。第四,群行群止看识见。所谓行止,也就是去留的意思,碰到去留的问题,就要看你的识见了,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该去就去,该留就留。,(三)怡养性情,1.节制欲望2.性格开朗3.循理乐俗,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七情)。神、魂、意、魄、志(五志),第三节 情志养生法,二、影响情绪的基本因素,一、身体因素素问调经论中有“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
9、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二、社会因素三、环境因素,三、情志致病的特点,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则能导致人发生多种疾病。,(一)情志刺激的性质和量,高兴或悲伤,在正常范围内,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情志不过,黄帝内经里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情绪变化的利弊养性延命录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 。,东医宝鉴内景篇,“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二)情志致病的机理,1、七情直接伤及五脏2、七情影响人体气机运行3、损伤心神,(三)情志致病的个体差异,1.人格体质灵枢 行针:“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 太阴之
10、人,多阴无阳,精神易抑郁、易患哮喘、水肿、郁证等;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心胸狭窄,多忧愁悲伤,易患胃脘痛、胁痛、湿痹等证;太阳之人,多阳无阴,感情易爆发,易患消渴、头痛、中风等证;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爱虚荣,自尊心强,易患胸胁痛、眩晕等。,2.性格差异3.年龄差异4.性别差异外台秘要方有“女属阴,得气多郁”之说 。,(三)情志致病的个体差异,四、不良情绪调摄法,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情志制约法,一、节制法,定义: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圣人有情而不累”(一)遇事戒怒 “嗔戒”老老恒言戒怒:“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
11、以伤我身”(二)“宠辱不惊”,(一)遇事戒怒(二)“宠辱不惊”,二、疏泄法,含义: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一)直接发泄 怒吼、大哭(二)疏导宣泄 借助别人的疏导,把心中的郁闷宣散出来,二、疏泄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恢复心理平衡。,三、转移法,又称为移情。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祝由疗法:“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素问移精变气论,三、转移法,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一)升华超脱 升华:用意志
12、战胜不良情绪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的不幸,用理智和情感作为行为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 超脱:思想上淡然,行动上绝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二)移情易性移情: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指向性易性:改易心志,改变不良的情绪和习惯,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临证指南医案:“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理论骈文:“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三)运动移情,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四、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
13、藉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一)五脏情志制约法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 以偏救偏 以情胜情 “无形之药”,1.喜伤心,以恐胜之,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的病症过喜心气涣散、神不守舍,重则精神恍惚、嬉笑不休恐气怯,收涣散的气机(肾水克心火),范进中举,2.怒胜思,适用于长期思虑不解、气结成疾、情绪异常低沉的病症。思脾气郁结、运化失常怒肝气升发,郁结之气得宣散(肝木克脾土),3.喜胜悲,适用于因神伤而表现的抑郁低沉的种种病症。悲伤肺-林黛玉喜气机和缓散达(心火克肺金),4.思胜恐,适用于因惊恐而坐卧不宁、多疑易惊等。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神气惮散而不能敛藏思则气结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除某些不良情绪,达到康复之目的。(脾土克肾水),(二)阴阳情志制约法,运用情志之间的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协调阴阳。“情感的两极性”人的情志活动复杂,多种情感相互交错,很难明确区分其五脏所主及五行属性。喜可以胜悲,悲可以胜喜;怒可以胜恐,恐也可以胜怒。不必完全拘泥于五行生克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