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芎冰滴丸的药学研究,研究生姓名:888指导教师:888888888888,1引言 1.1选题目的,偏头痛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风”、“脑风”、“偏头风”范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发作性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偏头痛发病率较高,且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治疗该病一直是中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中医大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普通剂型难于适应现代社会人们较快的生活节奏。选择川芎挥发油和冰片配伍组方,通过对该处方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体外评价的研究,以期为临
2、床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中药复方滴丸制剂,能迅速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同时,通过对川芎挥发油及其新剂型的研究,使川芎的系列产品能达到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1.2选题意义1.2.1临床需要,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因本病发病率较高,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疼痛剧烈,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因而找寻对偏头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1.2.2市场需要,近三年来,中成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但很多品种开发时间较早,不时有副作用发生的报道,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课题采用川芎挥发油和冰片所制的芎冰滴丸具有起效
3、快、服用剂量小的优点,可适应临床长期多次用药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1.2.3中药制剂现代化的需要,滴丸是由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收缩冷凝成丸的一种速效剂型,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胃肠刺激小、服用方便等优点。它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能容纳较多的液体,故易于使液体药物转变成固体制剂。针对本课题的目的,确定选用固体分散技术将川芎挥发油与冰片制成滴丸的形式。发挥速效作用,以适应中医急症治疗的需要。,1.3选题依据1.3.1中医药对于偏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关于偏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多数学者认为风、火、痰、瘀是致病的重要因素。风寒侵袭、脉络瘀阻
4、;情志不遂、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浊阻窍;肝肾阴虚、肝火上扰为其病机。气血阴亏,脑窍失养也是发病的一个关键。由此可以看出,偏头痛的发病常为虚实挟杂,即有风、火、痰、瘀作为致病要因,又有气虚、血亏、肝肾不足作为内在病理基础。偏头痛的病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确有共同之处,即所谓“不通则痛”,但其程度及性质上又各有其特征和差异,这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处方主治从外感风邪、脑络瘀阻型偏头痛着手。,1.3.2处方来源、组成及分析1.3.2.1处方来源,川芎味薄气雄,性善疏通,其祛风散寒止痛、理气活血通络之功颇佳,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通过配
5、伍,可用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等各种头痛。以其为主药,治疗病久风寒入络、寒凝血瘀之顽固性的偏正头痛和三叉神经痛,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本草纲目记载:冰片具“通诸窍、散郁火”之功。中医理论认为,冰片“芳香走窜”,“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冰片与川芎配伍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和细胞间质水肿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组织超微结构的破坏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两者配伍使用才能增强川芎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故确定了本课题的处方药物为川芎和冰片,由于川芎挥发油体现了川芎辛温芳香的性味,同时有类似川芎的祛风活血止痛之功效,故最终确定
6、了制剂处方为:川芎挥发油、冰片。,1.3.3处方中药物的现代研究情况,1.3.3.1川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川芎挥发油中的藁本内酯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具有镇静、镇痛、解痉、抗惊厥等作用,被认为是治疗偏头痛的物质基础。1.3.3.2冰片冰片含有龙脑和异龙脑。它在胃肠道吸收迅速,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同时冰片可开放血脑屏障,促进某些水溶性大分子物质和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为具有“佐使之功”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方式可能与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达到稳态平衡有关。,1.4研究总体思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川芎挥发油和冰片主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借鉴
7、现代制剂成熟的研究方法、技术、思路与手段,进行中药复方滴丸的研制。其研究技术路线见下图。,质量标准,稳定性,成品,2正文2.1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川芎挥发油是治疗头痛的主要有效成分,而川芎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川芎总酞内酯类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占药材的1%3%左右。川芎总酞内酯类成分中以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为主,藁本内酯的含量可达50%左右,因此在对川芎挥发油进行提取工艺研究过程中以挥发油得率和藁本内酯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共水蒸馏法、重蒸馏法、石油醚提取法、乙醇提取法等几种方法,以期找到一种提取效率高、且藁本内酯含量高的提取方法。,2.1.2实验方法与结果2.1.2.1药材产地的确定,川芎是四川
8、的道地药材,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都开展了川芎生长、抚育及引种技术的研究,造成了川芎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保证成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对不同产地的川芎提取的挥发油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确定最佳的产地。采用中国药典2019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第二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表1 不同产地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都江堰产地川芎药材中挥发油含量相对于崇州和彭州更高,故选择都江堰川芎作为实验用药材。,2.1.2.2挥发油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1)提取方法 共水蒸馏法 重蒸馏法 石油醚提取法 乙醇提取法(2)实验结果 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表2 不
9、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比较结果,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共水蒸馏所得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最高,而有机溶剂等提取法纯度过低且有溶剂残留等问题,故选择共水蒸馏法进行提取。,2.1.2.3共水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最佳工艺的确定,以挥发油得率和藁本内酯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为川芎挥发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实验方法根据影响挥发油提取的因素,选取浸泡时间(A)、提取时间(B)、加水量(C)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以挥发油的得率和藁本内酯含量为考察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3,试验结果及分析见表4和表5。,表3 因素水
10、平表,表4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表5 方差分析表,从以上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A因素有显著的影响,影响因素ABC;且A3、B1、C1为佳,即最佳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浸泡18小时,共水蒸馏提取6小时。,(3)验证实验 为了验证上述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提取工艺的合理可行,称取川芎药材3份,每份500g,按上述确定的工艺条件,安排重复实验,实验结果见表6。表6 验证实验结果,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共水蒸馏法工艺稳定,具有重现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最后确定实验方案为A3B1C1 。即:加8倍量的水,浸泡18小时,共水蒸馏提取6小时。,2.1.2.4挥发油脱水工艺的研究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中含有
11、一定量的水分,对川芎挥发油的脱水工艺进行了研究,表7 挥发油脱水工艺研究结果(n=3),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冷冻分离法和石油醚萃取法所得挥发油损失都较小,且藁本内酯含量均较高。冷冻分离法为物理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使有机溶剂残留,不加热,故最终选择将其作为脱水方法进行川芎挥发油的脱水处理。,2.2川芎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2.2.2.1川芎挥发油质量标准研究(1)挥发油中功能基的鉴定: 根据实验结果,鉴定出挥发油中含有酚类,醛类,内酯类及不饱和化合物。(2)物理常数测定 相对密度 暂定为0.89171.0899。 折光率 暂定为1.36001.6641。 pH值 暂定为3.834.6
12、7。 酸值 暂定酸值为24.830.4。 皂化值 暂定为201245。,(3)川芎挥发油的TLC鉴别 取本品10mg,加甲醇2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藁本内酯对照品适量,加甲醇使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B)试验,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和石油醚-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果见图4和图5。,(4)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色谱
13、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灵敏度:0.01AUFS。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藁本内酯与其他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结果见图6、图7)。,图6 藁本内酯对照品的HPLC图,图7 川芎挥发油的HPLC图谱,标准曲线的制备取藁本内酯对照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再精密吸取1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32.032g藁本内酯)。分别吸取1、2、4、6、8、10l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测定峰面积,结果见下表。并以峰面积A对进样量C(
14、g)回归得回归方程为:A=12684557.6513C-47471.5452,r=0.9999,结果见表13和图8。 表13 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图8 线性关系图 测定结果表明,藁本内酯进样量在0.032032g0.320320g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峰面积值在8小时内无显著性变化,可满足测定要求。加样回收率实验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合理可行。 样品含量测定表18 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结果(n=3),测定结果表明:三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稳定,暂定其标
15、示量为61.86%,样品的含量以标示量计应在10%以内,即55.67%68.05%。,2.2.2.2川芎挥发油的稳定性研究在避光、不避光、室温、20、4、37、密闭、不密闭等条件下取挥发油进行留样观察,在不同时间(1天、15天、30天、60天、90天)精密取样,并进行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见表。 表19 川芎挥发油的稳定性测定结果(n=3),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对川芎挥发油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图9图11。,图9 光线对川芎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图10 空气对川芎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图11 温度对川芎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川芎挥发油的质量和制剂临床疗效,应将其置于-20避光、密闭
16、条件下保存,同时可选用不透光的棕色塑料瓶进行包装。,2.3 芎冰滴丸的研制,2.3.2 实验方法与结果2.3.2.1药物配伍剂量的确定本实验设计了川芎与冰片配伍的三个剂量组进行药效学实验。该实验如下:(1)热板法镇痛试验取雌性小鼠,于给药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分别在恒温镇痛仪上测痛阈值,如60秒仍无反应,其痛阈值以60秒计算。结果见表20。,表20 川芎挥发油与冰片配伍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xs),注:与给药前相比P0.05、P0.01。 从上表可知,川芎挥发油与冰片配伍各剂量组给药后15min60min不同时间均可提高小鼠的痛阈值,显示其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2)
17、扭体法镇痛试验,表21 川芎挥发油与冰片配伍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xs),从上表可知,川芎挥发油与冰片配伍的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提示该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根据药效学实验结果,选择川芎、冰片的用量初步定为:川芎挥发油0.67mg/kg,冰片0. 22mg/kg,即成人(60kg)一日用量为川芎挥发油40mg、冰片13mg。,2.3.2.2 滴丸的制备,(1)处方中药材的提取 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再采用冷冻分离法进行脱水处理。(2)实验步骤 与冰片按3:1的比例混匀后加一定量的基质熔融后滴制。 评价方法:以滴制的难易(与基质熔融后的粘稠度
18、等有关),圆整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硬度,光洁度等为指标进行考察,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指标。,(3)冷却剂的选择 分别用植物油,液体石蜡,甲基硅油及后两者的混合液做冷却剂,结果见表22。 表22 冷却剂的选择,结果表明,用液体石蜡与甲基硅油1:1的混合液为冷却剂较好。,(4)药物与基质比例范围的筛选以PEG4000作基质,将其熔融后与药物混合均匀后,滴入80cm长的冷却柱中,以滴丸基本能成型为依据,结果见表23。 表23 药物与基质比例的筛选,经综合分析,筛选出药物与基质的最低配比为1:2 。,(5)成型处方筛选处方设计在药物与基质最低配比的基础上,以PEG6000替换PEG4000,设
19、计出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处方,见表24。 表24 成型处方组成,按上述表称取各处方的药物和基质,制成滴丸,以其圆整度,溶散时限,影响滴丸滴制时的难易程度及滴丸的硬度为考察指标,结果见表25。表25 处方筛选结果,由表可看出,随着PEG6000量的增加,虽硬度得到改善但其它指标均有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后选取PEG4000与PEG6000二者以1:1的比例混合。,吸收剂的选择 由于方中含大量挥发油,为使滴丸硬度增加加入吸收剂。所加吸收剂种类及比例见表26。 表26 吸收剂的选择,注:吸收剂的比例为占挥发油的比例 结果表明,加入吸收剂后能提高滴丸硬度。以淀粉为吸收剂的滴丸各指标较好,且价廉易得,最
20、终选择淀粉为吸收剂,加入量为10% 。,抗氧剂的选择,因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室温条件下不稳定,实验中也发现放置一段时间后,滴丸颜色变浅,说明有效成分已有所变化。为提高滴丸的稳定性加入一系列抗氧剂,并对挥发油的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变化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见表27。表27 抗氧剂的考察,结果表明,加入抗氧剂后能有效提高藁本内酯含量,保证滴丸的质量。维生素E(Vit E)效果最好,故选用0.1%的Vit E为抗氧剂。 本实验筛选出滴丸最佳成型处方是药物(含占挥发油10%的淀粉和0.1% Vit E)与基质比例为1:2,基质为PEG4000与PEG6000(1:1)的混合物。,(6)成型工艺研究药物的加
21、入顺序实验发现,药物与基质混合的顺序对滴丸质量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见表28。 表28 药物与基质混合顺序的考察,结果表明,药物在基质熔融后加入较理想。药物与基质熔融温度的考察实验中,对药物与基质混合熔融的温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见表29。 表29 药物与基质熔融温度的考察,结果表明,药物在70时圆整度较好,丸重差异相差不大,为避免温度过高对药物成分的影响,故选择在药物与基质的混合熔融温度为70。,滴制温度、冷却柱长、滴口径的选择,经预试,确定滴丸的滴距为5cm,滴速为/min。 30滴影响滴丸成型工艺的因素除药物、基质本身外,滴制温度、冷凝柱长短、滴口径(丸重)对成型工艺的稳定、可控和易行有着重要
22、影响,故用正交试验法L9(34),以滴制温度(A)、冷却柱长(B)、滴口径(C)3因素选用表安排实验,滴丸的优选方案为A3B1C1,并通过验证实验证明较优,冷却时间的考察 按优选的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及滴制条件进行滴制,经冷却柱缓慢下降后冷凝成型,分别冷凝30min,60min,90min,120min后,取出,用石油醚洗去冷凝液,以圆整度、硬度、及藁本内酯含量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见表38。表38 冷凝时间的考察,通过外观与内在质量综合分析,确定冷凝时间为60min。,(7)去冷却剂方法的选择 滴制完成后,滴丸表面冷却剂的去除在实验室中选择了石油醚洗涤和用纸屑擦拭进行比较。以表面光洁度和藁本内酯含量
23、变化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9。表39 滴丸去冷却剂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纸屑擦拭光洁度较好且对有效成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实验制备过程中选择纸屑擦拭作为去除冷却剂的方法,以保证滴丸的内在质量。,(8)滴丸干燥方法的选择实验中以光洁度及藁本内酯含量变化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选择最适合滴丸的干燥方法,结果见表40。表40 滴丸干燥方法的选择,结果表明吸湿干燥较理想。,2.4芎冰滴丸的质量评价研究2.4.1 质量标准研究,(1)鉴别(对滴丸中的挥发油进行TLC鉴别)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Rf=0.7),显相同颜色的亮蓝色荧光斑点。,(2)检查溶出度检查测定藁本内酯含量,
24、并计算相对累积溶出百分率,即得。结果见表41。表41 藁本内酯累积溶出百分率(%)(n=3),以取样时间点为横坐标,藁本内酯累积溶出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得藁本内酯溶出曲线。见图11。,根据测定结果,暂定在6分钟时,本品的累积溶出百分率不得少于65%。,含量均匀度检查取本品10粒,研细,分别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并稀释至刻度,0.45m微孔滤膜滤过,测定藁本内酯含量,计算结果。结果见表42。表42 样品均匀度测定结果(n=10),结果表明,A+1.80S均小于15.0,符合规定。 (3)含量测定,2.4.2 溶出度考察2.4.2.2溶出度方法学考察,溶出介质的选择以藁本内酯为指标,考
25、察藁本内酯在水、酸水(HCl 9ml1000ml)、人工胃液中的溶出情况。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图20 对照品HPLC图,图21 人工胃液HPLC图,图22 芎冰滴丸HPLC图,表60 溶出介质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藁本内酯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率高于水和酸水,故选择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转速考察结果见表61。表61 溶出度检查转速考察结果,结果表明,转速对溶出度影响不大,选择100r/min进行实验。制备标准曲线精密度试验重复性实验稳定性实验加样回收率实验,2.4.2.3溶出度实验结果分析同法测定芎冰包合片及胶囊的溶出度。结果见表67。表67 溶出度实验结果,以取样时间点为横坐标,藁本内酯
26、累积溶出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得芎冰滴丸、芎冰包合片及芎冰包合胶囊溶出曲线。见图24。,图24 溶出曲线对比分析图,表68 溶出度实验结果分析表,图25 溶出度实验结果分析柱形图,以藁本内酯达到溶出基本完全的时间和最高累积溶出百分率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8,图25。,由此可以看出,滴丸无论是达峰时间还是累积溶出百分率都较好。表明滴丸极大地提高了挥发油的溶出度。 实验结果表明,芎冰滴丸与其它口服固体制剂相比,溶出速度快,累积溶出量高。,2.5 初步稳定性试验根据中国药典2019年版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指导原则,对芎冰滴丸的基本性状、含量进行了室温留样考察。按芎冰滴丸制备工艺制备滴丸三批,密封包装
27、,置于40、RH75%恒温恒湿条件下,分别于1、2、3、6月时取样观察测定,并与0月比较,结果见表69。 表69 芎冰滴丸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6个月,滴丸的性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在6个月内,该制剂的稳定性较好。,3 结论与讨论3.1 结论,本课题本着对中药材“综合利用”的宗旨,以川产道地大宗药材川芎为研究对象,遵循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实验结果,将川芎挥发油与冰片配伍,制成滴丸,以发挥快速起效的作用,减轻患者痛苦,丰富临床剂型,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1)在进行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过程中,以挥发油得率和藁本内酯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
28、验法和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 (2)在进行川芎挥发油质量标准、稳定性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20避光、密闭条件下保存时挥发油质量稳定;(3)在进行芎冰滴丸制备工艺研究过程中,采用药效学试验初步确定了临床剂量,以圆整度、溶散时限、滴制难易、硬度等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处方,以圆整度、溶散时限、丸重变异系数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滴制的最佳工艺条件;(4)在形成稳定的制备工艺的前提下,对制剂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质量标准的制定,如鉴别、溶出限量、含量测定等,使滴丸具有了可控性、稳定性;(5)以芎冰滴丸、芎冰包合片以及包合胶囊作为比较对象进行了溶出度的考察,普通片最高累积溶出百
29、分率仅为11.6%。表明滴丸溶出速度快,而且实验显示溶出量高。,3.2 讨论3.2.1 不同蒸馏条件对川芎挥发油内在成分的影响,文献报道的挥发油提取方法较多,目前关于川芎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共水蒸馏法、有机溶剂浸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罐组式逆流提取法等。但有机溶剂浸取法常有有机溶剂的残留;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罐组式逆流提取法成本较高,且提取后药渣无法再利用;共水蒸馏法是传统川芎挥发油提取方法,此法设备简单,易操作,投资少,适合在实验室进行,并且提取后药渣可以再提取酚酸类及生物碱类物质,从而实现川芎药材的分别提取,分部利用,故选择共水蒸馏法进行提取。但共水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的影响因素较多,而在现
30、有的文献报道中尚未对此法提取条件的改变产生的对挥发油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因此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我们对川芎挥发油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3.2.3 中药挥发油的处理方法,中药挥发油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剂型,如将其填充于软胶囊中,增溶制成液体药剂,或包合后制成固体制剂。将挥发油加增溶剂制成液体剂型,其稳定性不高,长时间放置后,经常出现乳光、浑浊等现象,致使澄明度不符合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1、制成包合物如采用-环糊精及 N-LOK变性淀粉进行包合。,2、制成脂质体脂质体研究也是当前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脂质体可以包裹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类型的药物。脂质体除具有靶向性以外,还能降低药
31、物毒性,增强药理作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药物的体内外稳定性。脂质体本身对人体毒性小,对人体无免疫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静脉给药。因此,将挥发油制成脂质体,可以将其固体化 。3、纳米技术将挥发油进一步分散后使粒径达到纳米水平,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许多新的功效。,致 谢,从本文的立题、设计、实验和定稿过程中,得到了导师尹蓉莉教授及谢秀琼教授的悉心指导和诚挚关怀。感谢老师在我学习上的谆谆教导,及对我生活的关怀与帮助。老师坚定的科学信念、对医药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将影响我一生。在此,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在实验过程中,还得到了制剂教研室向永臣老师及师兄何宇新、黄勤挽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得到了杨丽红、黄媛莉、钟华、何芳辉等同学的大力帮助,以及研究生院、药学院和制剂教研室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最后,向三年来给予我关怀、鼓励和支持的父母、师长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