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ppt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357662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4.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复习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复习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复习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复习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复 习,知识点 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2塑性: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3弹性限度:对弹性物体来说,形变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4弹力,(1)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弹性形变,(2)日常生活中有些形变我们观察不到(比如:书放在桌子上,书和桌子都发生了形变)我们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他们实质上都是弹力,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以后又可以恢复原状的性质叫_;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以后无法恢复原状的性质叫_,弹性,塑性,2、下列物体不能产生弹力的是(,),A压弯的

2、锯条 B拉开的橡皮筋C被挤压的皮球 D捏扁的橡皮泥思路点拨:锯条、橡皮筋和皮球都具有弹性,它们都发生了弹性形变,能产生弹力;橡皮泥具有塑性,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不能产生弹力,D,知识点 2,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2用途:测量力的大小3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4使用方法,例 1 图 1311 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N,分度值_N,它的读数是_N.图 1311,05,0.2,3.2,例 2 为了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所用的器材是:一个铁架台、一根一端有环一端有钩的弹簧(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4 N)、重力是 0

3、.5 N 的钩码若干,图 1312,图 1313,(1)该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2)记录的实验数据见上表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坐标图 1312 上画出弹簧的伸长L 与拉力 F 的关系图象弹簧原长 L02.00 cm.,刻度尺,(3)根据图象,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_.,(4)图 1313 是该实验所用的弹簧,如果用这根弹簧自制,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指针应安装在_点,思路点拨:弹簧的伸长等于挂上钩码后弹簧的长度减去没挂,钩码时的长度,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 例 3 如图 13 1 4 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_N,分度值是_N图中的手对弹簧测力计挂钩的拉力是

4、_N.图 1314思路点拨:刻度板上共有 5 个大格,每大格的刻度值为 1 N,每 1 个大格内有 5 个小格,则分度值为 0.2 N.,0.2,1.4,05,知识点 3,重力的大小,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g9.8 N/kg,近似情况下取 g10 N/kg.,知识点 4,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应用(1)水平仪:检查桌面是否水平(2)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垂直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知识点 5,重心,1定义: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2重心的确定(1)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2)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

5、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重,地球,质量,Gmg,98,竖直向下,回答下列问题:1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_力的作用,这个力是_对杏子施加的2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_ 成正比,表达式为_,其中 g9.8 N/kg.3一质量为 10 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N,方向_,例 1椰树上的椰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椰子受到_的缘故,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思路点拨:椰子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地球,例 2质量是 50 g 的鸡蛋,重力是多少牛?(取 g10 N/kg),算为千克,解:m50 g0.05 kg,鸡蛋的重力 Gmg0.0

6、5 kg10 N/kg0.5 N.,思路点拨:使用 Gmg 计算重力时,质量的单位一定要换,例3 请在图 1322 中,作出静止在斜面上重为 5 N 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 1322,思路点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跟水平面垂直向下,不,是跟斜面垂直向下,例 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按照图 1321 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_,图 1321

7、,400,2,正比,例 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思路点拨: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果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同时发生变化,则它的重心位置不一定改变,D,例6、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B,例7、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

8、部分的质量mA、mB的关系是( ) A. mA一定大于mBB. mA可能大于mB C. mA一定小于mBD. mA可能等于mB,C,知识点6,摩擦力,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3)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4)接触面粗糙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如人走路),(2)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传送带传送货物),例 如图 1333 所示,物体 A 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甲中画

9、出物体 A 所受力的示意图,图 1333,思路点拨:在斜面上的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猜想】,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装置】如图 1334 所示,图 1334,知识点7,【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的大小_拉力的大小,【实验结论】,(1) 分析甲、乙两图可得: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_越大,摩擦力越大;,(2) 分析甲、丙两图可得:_相同时,接触面越,_,摩擦力越大,压力,压力,粗糙,等于,【实验拓展】(1

10、)摩擦力的大小跟速度无关,当物体速度变化时,滑动摩擦力不变(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只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就不变(3)摩擦力的大小跟拉力的大小无关,当物体拉力变化时,滑动摩擦力不变,例 1下表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1)分析比较序号 1 和 2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2)分析比较序号_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_,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 和 3,控制变量法,例2 如图 1332 所示,用 10

11、N 的水平拉力拉一重 25 N 的木块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N,木块受到的支持力和木块的_是一对平衡,力,10,重力,图 1332,例3 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A接触面压力大小 B接触面积大小C物体的运动速度 D接触面粗糙程度,C,例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与压力的大小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了图甲所

12、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分析3、4两次的实验记录,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甲 乙,匀速直线,不能,1、4,1、2,例5、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13、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力。(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它的示数是N。(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2 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4)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5)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

14、论正确吗?,理由是:。,平衡,1.6,正比,不正确,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知识点 8,摩擦的分类,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轴承)3静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传送带送货物)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回答下列问题:1一正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请判断下列三种情况产,生的摩擦的种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1)小明轻轻推箱子,没推动_(2)小明用力推箱子,箱子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_(3)小

15、明想把箱子推到远处,为了省力,在箱底放几根大小相同的圆木棍_,),2下列事例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B,例1 ,例2 下列几种情况中,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自行车刹车时,闸皮和钢圈之间的摩擦B小孩滑滑梯,身体与滑梯之间的摩擦C长途旅客把安装了小轮子的旅行包在地面上拖动D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思路点拨:判别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方法:(1)滚动摩擦的特点:物体之间只有一个点产生摩擦,并且摩擦点在不断变化;(2)滑动摩擦的特点:物体之间靠接触面相互摩擦,并且这个面始终不变,C,例3 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

16、60N,在40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和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分别是()Af甲=30N,f乙=60N Bf甲=30N,f乙=40N Cf甲=50N,f乙=60N Df甲=50N,f乙=40N,B,例4 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B苹果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受到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B,知识点 9,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

17、粗糙;(3)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光滑;(3)变滑动为滚动;(4)使接触面彼此离开(形成气垫), 例 下列各例能够减小摩擦的是,思路点拨:行李箱装轮子是变滑动为滚动,从而减小摩擦,C,例2 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 B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C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D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C,知识点 10,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

18、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一定是支点和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3)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例1杠杆的五要素(如图 1341 所示)(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如图中_,(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如图中_,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如图中_(4) 动 力 臂 : _ 的 距 离 , 如 图 中,_,支点到动力作用线,l1,(5) 阻 力 臂 : _ 的 距 离 , 如 图 中,_,支点到阻力作用线,l2,F2,O,图 1341,例 2图 13

19、42 是小明利用活塞抽水机抽水的情景,其支点是_,F1 是_力,F2 是_力,动力臂是_,阻力臂是_图 1342思路点拨:判断支点时,可以假想杠杆动起来,固定不变的点为支点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O,动,阻,l2,l1,知识点 11,力臂作图,1步骤(如图 1343 所示)图 1343(1)首先确定支点 O(可以假想杠杆动起来,固定不变的点为支点);(2)确定动力及阻力作用线,从支点 O 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的作用线可延长,延长部分用虚线);(3)最后在旁边标上字母 l1 或 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2归纳: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

20、标记,例 1铡刀铡草时的示意图如图 1344 所示,请画出动,力 F 的力臂(用 l 表示),图 1344,思路点拨:作力臂图时,先找准杠杆的支点,明确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如图 23 所示,图 23,【例2】以O 为支点质量忽略不计的杠杆挂上10N 重物A,杠杆同时还受另一个大小与F A 不等、竖直向上的力F B 作用,处于平衡. 在图中画出(1)F A 的力臂L A ;(2)F B 的示意图并标示它的大小.,L A,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实验器材】支架、杠杆、挂钩【实验装置】如图 13417 所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图 13417,知识点 12,【实验步骤】,

21、(1)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做动力 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力当做阻力 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 l1 和阻力臂 l2,把 F1、F2、l1、l2 的数值填入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将数值,填入表中,【实验结论】,(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1l1F2l2.【实验拓展】,(1)实验开始时要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目的是为了方便从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2)多做几组实验的目的:避免偶然性,方便找

22、到普遍规律,例 1 回答下列问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_;公式为:_.2省力的杠杆,一定费_;费力的杠杆,一定省,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3如果使用撬棒的动力臂是 100 cm,阻力臂是 30 cm,当用 60 N 的动力时,能撬动重_N 的物体,距离,距离,200,例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

23、.(3)根据第 2 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左,水平位置,将不同的物理量进行了加法运算,F1l1F2l2,例 3如图3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在杠杆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在杠杆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钩码;()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 ()() ()() ()(),A,例4、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按图8所示,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

24、变F1、F2,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刻度尺在杠杆上测出对应的L1和L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小明通过观察以上实验装置,并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乘以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小华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只将图8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中改变拉力的,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即可证明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9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

25、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则杠杆 (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右倾斜”)。,图8,图9,方向,大小,错误,向左倾斜,知识点13,杠杆的应用,1三种杠杆及其特点(1)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省力但费距离(如:撬棒)(2)费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短,费力但省距离(如:镊子)(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天平)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例 1选项中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B,例 2图 13418 所示的曲棒 ABC 可绕 A 点的转轴转动,请画出要使曲棒 ABC 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时所需最小力的示意图,图

26、13418,知识点 14,定滑轮,1分析(1)支点在轴心 O 处,动力臂 l1 等于阻力臂 l2;(2)拉力 F 和物体重力 G 的关系式:FG(忽略摩擦和绳重);(3)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4)拉力移动的距离 s 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 h.图 1352,2实质:定滑轮是等臂杠杆3特点:(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不省力; (3)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知识点 15,动滑轮,1分析,(1)支点在边缘 O 处,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 l1 为阻力臂 l2 的两倍,(3)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4)拉力移动的距离 s2h.2实质: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3特点:(1)不

27、改变力的方向;(2)能省一半力;(3)但要多移动一倍距离,),例 1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D,例 2 所示,一物体重 500 N,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要拉起这个物体,甲图中需_N 拉力,乙,图中需_N 拉力,250,500,例 3观察图 1354 人们利用简单机械的情景其中甲的目的是_,乙的目的是_图 1354思路点拨: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如果又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可以使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例 4 如图 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

28、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可以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_,费距离,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知识点 16,滑轮组,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2特点(1)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2)总重由几股绳子承担,拉力便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即:(3)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必须多移动距离;物体上升的距离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的关系为 s绳nh物,(1)确定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 n 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

29、将它们隔离开来,只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如图 13515 所示,动滑轮上绕 5 段绳子,拉力是动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五分之一;图 13516 中动滑轮上有4 段绳子,拉力就是总重的四分之一,图 13515,图 13516,(2)滑轮的绕法:“奇动偶定”原则,当 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应系在动滑轮的轴架上,然,后采用“一上一下”绕法;,当 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应系在定滑轮的轴架上,然,后采用“一下一上”绕法,例 1某人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你帮他在图 13514,中设计滑轮组的绕法,图 13514,例 2如图 13517 所示,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使用的拉力分别为 F

30、1 和 F2,则 F1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2.,图 13517,思路点拨:图甲承担总重的绳子为 2 股,图乙为 3 股,大于,例 3在图 13518 中画出使用该滑轮组提升重物最省,力的绳子的绕法,图 13518,【例4】、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 。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丙图所示请根据丙图信息写出分析数据的具体过程,并

31、回答他们的问题。,在改变动力方向时,不会改变拉力的大小,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W1Gh=20.10.2J W2Fs0.80.30.24J,经比较W1 W2(),所以使用滑轮组不能省功,1,【或】,知识点 17,其他简单机械,1轮轴(1)组成:轮轴是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的简单机械(2)应用:门把手和方向盘等2斜面(1)使用斜面虽然费了距离,但能够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2)应用:螺丝钉和盘山公路等,典例 1 小明同学想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量雪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为 0.2 N;(2)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 131所示为_N;(3

32、)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 1 N杯中雪的样品体积是_cm3,雪的样品密度是_ _kg/m3.(取g10 N/kg),2.2,200,0.4103,图 131,专题一,弹力和重力,专题二,摩擦力,典例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 132 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均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_力(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_;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_(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

33、数的稳定性,原因_;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_ _ _ _ 图 132,平衡,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控制变量法,木块运动应保持匀速,实际很难控制,且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难以读数,木板滑动时是可以匀速的,实验操作容易,,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容易读准示数,专题三,杠杆,典例 3如图 133 甲所示,一轻质杠杆 OA 可绕 O 点无摩擦转动,A 端用绳子系在竖直墙壁的 B 点,在杠杆的 C 点悬挂一重为 20 N 的物体,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 OA 长为 50cm,OC 长为 30 cm,OAB30.(1)请在图中画出绳子对杠杆拉力 F

34、的力臂(2)拉力 F 的大小是多少?,图 133,专题四,滑轮和滑轮组,典例 4图 134 中,站在地面上的小红借助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图 134,易错题 1一弹簧测力计量程为 010 N,两人在水平方向分别用 5 N 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如图 136 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图 136,A0 N,B5 N,C2.5 N,D10 N,错误原因:误认为弹簧受到的两个拉力是平衡力,合力为 0.,B,易错题 2装卸工人利用斜面将一木箱推到汽车上(如图 137 所示)试在图中画出木箱在斜面上所受力的示意图,图 137,易错题 3若空气阻力不计,从手中推出去的

35、铅球,在空气,中受到(,),A空气和手的推力B手的推力C空气和地球的吸引力D重力错误原因:误认为离开手的铅球还受到向前的推力,D,易错题 4一个重 5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 10 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f1;当推力为 22 N 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f2,则(Af10 N,f222 N Bf10 N,f250NCf150 N,f222 N Df110 N,f222 N,错误原因:未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状态分析,,仅凭经验或直觉得出结论,D,易错题 5如图 138 所示,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

36、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B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图 138,D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错误原因:未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状态分析,仅凭经验或直觉得出结论,D,易错题 6如图 139 所示,杠杆在力 F1、F2 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 为 F1 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 F1.,图 139,错误原因:不能确定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过力臂 l1 的末端(不是支点)作力臂的垂线,与杠杆的交点就是该力作用在杠杆上的作用点,由于阻力F2 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所以动力 F1 的方向只能使杠杆向顺

37、时针转动才能使杠杆平衡,故动力 F1 的方向朝上,易错题 7如图 1310 所示,轻质杠杆OA 中点悬挂重为 60 N 的物体,在 A 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 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 F 的大小是_,保持 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 A 位置匀速提升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力 F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 1310,错误原因:对力臂的概念模糊,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画成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不会正确分析杠杆力臂的变化,从而导致在分析力和力臂的变化时出现错误解析:保持 F 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 A 位置匀速提升到 B位置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一直是 21,保持不变,所以

38、拉力不变,30 N,不变,弹性形变,伸长量,拉力,地球,正,Gmg,竖直向下,相对运动,相对运动,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省力,费力,等臂,力的方向,等臂,省力,力的方向,动,定,省力,力的方向,杠杆与滑轮提高题,1、如下左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N。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_N.,2、如下右图所示,已知物重为G,则各图中的拉力F各为多少?(滑轮组及摩擦不计),12,8,2G, G, 2G, G/4,3.如图,滑轮下悬挂A、B两个物体,A物体重20N,B物体重8N,则台秤的读数是(

39、)A、8N 、12N C、20N D、28N,B,4.课外活动小组自制的简易天平两边不等臂,第一次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的砝码质量是m1;第二次物体放右盘,天平平衡时,左盘的砝码质量是m2,则待测物体的质量是( ),A、 B、m1+m2 C、 D、m1m2,C,5.有一轻质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质量不等的实心铝球A和B,且GAG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现将两球徐徐浸没于水中,如图,但不触及容器底部,则杠杆将( )A、仍然保持平衡状态 B、不平衡,A球下沉C、不平衡,B球下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A,6.如图所示,盛水容器的中央漂浮着一只苹果,容器恰好处于平衡状态。若苹果逐渐向左漂移,则该容器将(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C,7.轻质杆AB可绕O点自由转动,A点由细绳AC固定于地面,在B点施加大小不变的力,方向分别如图所示,则细绳AC上受力最大时,B处的力的方向应该是( ) A、a B、b C、c D、任意一个方向。,A,8.如图,两块密度均匀,形状完全相同的砖平放在地面上,竖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别作用于砖的边缘,使它们慢慢地直立和侧立起来(假设砖在立起来时没有滑动),则在开始转动时( )A、F1= F2 B、F1F2C、F1F2 D、不能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高考历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