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3587352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武汉理工大学关于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 号)的精神,学校以 “质量工程”确立的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六大建设项目为引领,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牢牢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着力培养“三强” (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人才。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 20072010 年“武汉理工大学关于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 。一、指导思想坚持

2、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注重内涵和品质建设,围绕“三强”人才培养特色,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建设目标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我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监控体系更加完善,本科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本科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具备从国家、湖北省获取更多教育项目和资源支持的实力,拥有一批国家级的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和湖北省项目建设规范、强化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专业建设

3、、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社会认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上升,教学水平大幅提高,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与实践的模式途径更加成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健全。三、组织保障学校成立校“质量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财务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部分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质量工程”实施的方针政策、总体规划和经费预算。学校将加大经费投入,优先保证资金到位,对于国家级立项项目,学校给予配套支持;省级和校级项目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给予人力、

4、物力支持。2四、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水平是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是培养高质量本科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专业建设。(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国家专业设置预测信息和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进一步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实力,使部分专业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按照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定位,重点建设 6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第一类特色专业 5 个,第二类特色专业 1 个。条件:学校现有 7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与建工建材、交通运输、机械

5、汽车三大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超过 50。2004 年,学校颁布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 ,开始立项建设校级品牌专业,现已拥有了 16 个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的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对象。2006 年,湖北省开始立项建设省级品牌专业,目前我校已有 10 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措施:国家级特色专业原则上在省级品牌专业立项项目基础上组织建设、评审。学校将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纳入二级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激励学院在特色上下功夫;将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采用立项研究、建设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确立专业特色和优势;将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诊断评价,形成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规范,在全校营造特色专业建设氛围。(

6、2)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目标:按照省教育厅“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在已有 10 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建成 10 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再立项 10 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使每个省级品牌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形成独有特色,为“三强”人才培养提供切实保障。措施:拟建设的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原则上从校级品牌专业中遴选产生。对办学特色明显、办学基础条件优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社会声誉高的校级品牌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建设。对批

7、准立项的专业,学校加大经费资助,督促建设,宏观指导,争取经过两至三年建设,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挂牌,为申报国家特色专业奠定基础。3(3) 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目标:通过校级品牌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稳步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每年从特色、优势、紧缺、交叉领域专业中遴选 6 个左右进行校级品牌专业立项建设,四年共遴选 24 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对象。条件:现有 16 个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对象,其中有 9 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立项项目。学校颁布了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标准 、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团队负责人遴选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品牌专业建设作为建设重点,推动各专业

8、建设。通过品牌专业的建设评审,学校专业建设更趋合理、规范,为后期品牌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措施:依托学校重点、优势学科,整合优质资源,开展改革探索,进行品牌专业的培育、建设。针对社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加强新专业的建设指导,加快新专业建设步伐。根据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学校每年对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对象进行中期检查。建设三年后,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专业授予“武汉理工大学品牌专业”称号。对每个品牌专业建设对象,学校多方筹措经费予以资助,同时要求学院积极予以配套支持。2、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工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9、、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鼓励教师围绕课程建设撰写精品教材,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1)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目标:围绕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进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全面建设,建成示范性、开放式课程,引导、带动全校本科生课程建设上台阶。计划再建设 100 门精品课程,其中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20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5 门以上。条件:学校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 ,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并组织了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评审,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现有校级精品课程 69 门、省级精品课程 29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6

10、门。措施:学校将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学院二级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突出学院主体作用;将课程建设业绩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评奖评优、职称的评聘条件中,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每年对各级精品课程投入不同额度建设经费,并予以表彰、奖励。(2) 新教材建设工程目标:结合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特色平台课领域建4设一批代表学校水平的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出版 40 种享有广泛社会声誉的优秀教材。 条件:学校颁布了武汉理工大学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 ,制订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资助本校教师出版教材管理办法 ,鼓励支持教师编写、出版优秀教材。自 2000 年

11、以来,学校共出版各类教材 857 部,编写校内讲义 192 部。学校目前已有 38 种教材获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另有校级规划教材 219 种。措施:学校组织各级规划教材的选题和编写,支持特色教材和规划教材出版。20072010 年,国家启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学校将在已有教材建设基础上,通过修订、新编纸质、电子教材,争取出版更多高水平的新教材。(3)双语课程建设目标:在现有双语课程建设基础上,重点建设 10 门校级双语示范课程,建成 2 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 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条件:学校每年选送近百人去外语大学进行英语培训或出国进修学习,为双语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举办了

12、两届双语教学讲课竞赛,建成了 1 门双语教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10 多门双语教学课程为校级精品(优质)课程。目前双语教学开课率已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要求。措施:通过每年组织师资培训、开展双语教学竞赛等,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通过将双语教学开课率纳入二级目标考核范畴等,不断扩大双语教学规模,促进双语课程建设。今后,每两年组织一次双语教学竞赛或多媒体授课竞赛和每两年一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通过开展教师讲课竞赛,搭建教师授课实践交流平台,鼓励优秀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提高青年教师整体授课水平。3、实践创新工程加强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干精神、创新意识非常重要。转变教育理念,

13、构建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确立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实践教育质量的根本。(1) 构建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目标:根据理工科人才培养特色,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的内容、实施方案、运作机制等。在材料、交通、信息、机械、经济、汽车等学科专业中进行试点,推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文化素质教育等的改革,推动教学理念、机制、体系创新,5总结、提炼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创建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管理机制、评价系统,力争建成 1 个国家级培养拔尖理工科创新人才示范区。条件:学

14、校在培养理工科“三强”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在材料、交通、信息、机械、经济、汽车等学科专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开展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措施: 学校继续在优势、特色专业组织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以申报立项的方式,组织研究、总结理工科创新人才核心要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内容、框架和运作机制,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将适时成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示范区,以产、学、研合作共建为手段,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培养“三强”人才为目标。学校将进行重点投入,支持其发展、建设,争取早日产生示范效应。(2) 实验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

15、标: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部分基础课程、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等实验室和基地的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示范经验。拟定建成 5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 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建成 10 个教学示范实践基地。条件:已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五个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明确了“412”实验教学基地体系,建成 5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与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在主要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已有 9

16、 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拓展了 254 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措施: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管理职能,依据“加强基础,统筹规划,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分类别地组建四类中心,一类实验室,二类基地,构建“412”实验教学基地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继续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力加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

17、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3) 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6目标:以学校创新基地为依托,以开放实验室为支撑,以高水平教师为导师,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搭建创新性实验平台,组建学生创新团队,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计划资助 100 个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150 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在每年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竞赛活动中,均能取得高水平奖项。条件:已建设了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数学建模基地、机械结构设计创新研究基地、汽车创新研究基地等 36 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出台了系列管理制度文件。2001 年以来,学校立项支持

18、四批 874 项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两批 145 项课外开放实验项目。近 3 年,学生创新作品获得全国性创新设计竞赛奖 70 余项,省级各类奖励 200 多项,优秀学士论文1230 篇。措施: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院级工作小组,落实“计划”组织与实施。探索“一基、二知、三训、四优”的教学体系和 “面上学生采用启发性教学,独立创新团队强化能力训练、个性鲜明学生实施重点培养”教学模式,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注重过程,引导冒尖。在国家创新计划项目拨款的基础上,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研究和大学生竞赛训练活动,分

19、国家级、校内重点、校内一般三个层面项目实施。国家级创新计划优先支持理、工学科项目,根据项目申报情况适当扩展到其他学科。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5、名师与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形成教授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的良好态势,是“实施方案”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所在。(1) 名师培育工程目标:通过本项目实施,鼓励教授上讲台,提高教师教学整体水平。通过名师为本科生开设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发挥名师影响力,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国家级教学名

20、师 1-2 人,省级教学名师 4-5 人,校级教学名师 25 人。每年组织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双语教学竞赛、多媒体教学竞赛等活动,表彰一批教学竞赛优胜者,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条件:学校颁布了武汉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工程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 ,每年组织教学名师评选工作,现有校级教学名师 22 人,省级教学名师 3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措施:教学名师由教师本人申报,校院两级评审,使教学名师真正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7楷模和典范。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从校级教学名师中推荐。教学名师除了获得物质、精神的奖励外,还连续三年享受学校提供的教研基金资助,用于本人学习、交流及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

21、研活动等。学校开展名师示范课程观摩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每年组织两次教学竞赛活动,聘请名师点评,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水平。(2)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目标:教学团队(含课程建设团队、专业建设团队)是按照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需要而建立的基层教学组织。通过落实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实现分工合作,各展所长,资源整合的团队合作机制。学校拟建设 100 个左右校级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创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 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5 个左右。条件:为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整合专业、课程资源与师资队伍,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成立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建立教学团队负责

22、人制度。措施:学校颁布武汉理工大学教学团队负责人遴选与管理办法 ,落实专业课程团队建设,以抓品牌专业的专业建设团队、抓精品(优质)课程的课程建设团队为突破口,发挥示范作用。专业建设团队设置从品牌专业开始试点,课程团队设置从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的精品课程试点,整合专业、课程和师资资源,逐步推广到其他专业和课程,分期分批进行。6、教学质量监控工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教学评估制度,是保障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教师教学质量管理计划目标: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档案。加强包括专家、同行、管理人员、教学督导(校、院两级) 、学生信息员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

23、完善质量监控的队伍建设、监控体系建设。条件:学校已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工作多年,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专家、同行、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估每学期都有序进行,形成了良好的全员参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学校颁布了武汉理工大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等文件,规范教学和管理工作,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措施:每年组织教学优秀奖评选工作,奖励 60 名左右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活动。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工资进级等方面,教师教学质量实行一票否8决制。(2)本科教学自评估制度教学评估是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是提高本科教

24、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评估工作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标: 2007 年 10 月,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评估后将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研究整改方案,全面贯彻落实,争取通过整改使学校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切实建立起保障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条件:我校制定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 ,自 2002 年始,开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至今已完成 5 轮评估,积累了丰富的评估经验,培养了一批评估专家队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已形成迎评促建的良好氛围。措施:由评建办公室组织完善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

25、案 ,组织培训专家;坚持自评自建,突出整改,与二级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组织实施每年一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估。7、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工程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养与业务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对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标:通过人才引进、竞争上岗等措施,开展各类在职培训和考察学习等活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善于学习、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条件:我校现有教学管理人员 132 人。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为全校本科教学管理的良

26、好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做出了应有贡献。措施: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配备与考核,校、院(部)各级领导明确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配备精干的管理干部队伍,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学校人事部门及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由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共同组织,每年选拔 23 名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出国考察学习或资助部分人员在国外大学短期学习,每年选拔 23 名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参加有关学术活动。9鼓励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和教学研究。重视研究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