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3587589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贵州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提高 农业劳动者素质,增强农业科技为农业产业服务能力,依靠科技增产增收,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中央及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 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 产增收” 为主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和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三大体系建设,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广泛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深入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发挥农业科技的关键支撑作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二、工作原则(一)整合资源,广泛参与。按照“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全面参与、层

2、层落实” 的原则,充分整合农业科技、推广、教育培训、涉农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资源,结合今年工作重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促进活动。(二)统一部署,层层落实。按照全国 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的统一部署,省、市、县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分别制订本级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全年工作任务,根据区域重点、农事季节,精心组织实施,层层落实活动任务。2(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省、市、县农业 部门结合今年工作重点,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集成等重点内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

3、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结合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广泛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求真务实,力求实效,让农民得实惠。(四)创新机制,开拓局面。推进“产业导向、稳定支持、联合协作、科学评价” 农业科技运行机制的建立;推 进“ 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 户”成果快速转化机制的形成;构建“专 家定点联系到县、农 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 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构建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培训机制。通 过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开展,探索新模式、完善新机制,形

4、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创农业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三、主要任务(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支撑 产业发展能力围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目标,依托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研发、配套和组装一批稳产增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产品初加工、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创新和推3广一批支撑作用明显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以实施各类农业产业化专项为载体,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以实施各类农业推广、教育培训项目为载体,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农业人才的培养。(二)强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促

5、进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到社、入户。建立和实施省、市、县三级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组织各级专家,结合当地实际,遴选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和畜禽水产良种为主导品种,遴选优质、高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以及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成熟技术为主推技术,并按照发布程序,面向社会公告发布,为广大农民、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提供选择的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依托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科技网络书屋等多种形式,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依托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到县”的农业 科研与推广的对接

6、机制, 组织 100 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体系示范县开展科技进村、到社、入户,切 实帮助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实现科研与生产的对接。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实行“专 家统筹负责、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示范户辐射带动”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 转化机制。(三)加强人才培训,提升农业从业者素 质一是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加强农4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基层农技人员为重点的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三是加强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训 10 万职业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四是开展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

7、养水平。(四)夯实基础条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改善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条件能力建设,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四、重点活动全年围绕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二十项重点活动。(一)启动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标志性活 动按照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部署,举办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标志性活动。(二)实施全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 动采取省、市、县、 乡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 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渠道、多形式,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

8、、 节本增效技术、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民开展培5训。在全省开展有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 10 万人次以上,每个市(州)培训 1.2 万人次以上。(三)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推进行动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培训,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到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开展异地集中培训和研修深造。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种养大户发展生产需求开展创业培训。 扩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实施“三百工程”坚持“一村一品 ”、“一品一社”

9、的原则,在全省遴 选产业发展基础好、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优势产业村继续推进“三百工程 ”示范 项目的实施。通过 部门引导,专家指导和企业带动,形成科技专家直接到户、技术服务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服务快捷通道,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 的问题,构建市 场、企业与农户 的有机连接机制,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五)开展“12316 信息进农家”活动。结合科技下乡、放心农资下乡、文化下 乡、卫生下乡、农民培训等活动,深入县、乡(镇)、村,开展“12316”三农服务热线宣传推广活动

10、。在乡村交通要道的建筑墙面、农资店、农家店、党员活动室和文化站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组织专家现场咨询解答,通6过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散发宣传资料,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热线的重要意义、服务内容、使用方法、资费标准,积极引导和鼓励种养大户、合作社成员、科技示范户带头拨打“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使“12316”三农服务热线成为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连 心线” ,农 民与市场之间的“致富线”,农民与专家之间的“科技线 ”。(六)实施防灾减灾技术推进行动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根据突发性重大灾害天气变化情况,结合农作物生长季节,制定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强的防灾减灾技

11、术指导意见。(七)实施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继续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 20 个乡镇实施整建制推进,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 104 个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通过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 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等措施,推进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促进特色粮油产业开发。 (八)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从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节能减排出发,以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抓手,加快科学施肥技术推广普及。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总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引导企业参与,实施整村、整

12、乡、整县等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在更大规模7和更高层次上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二是积极改进施肥方式方法,改进撒施、浅施、表施等传统落后的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节能减排。三是大力开发利用有机肥资源,精耕细作、用养结合,施用有机肥,用地养地相结合。四是加强科学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重视肥料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应用。2012 年,全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肥施用面积 1400 万亩以上,惠及 500 万以上农户。(九)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在粮食、经济作物和重大病虫源 头区选择 60 个县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扶持 30 个规范化、规模化的病虫害防治骨

13、干组织,建立 6 个防控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提高重大病虫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植物疫情不恶性蔓延,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总体损失率控制在 5%以下的目标。(十)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在蔬菜生产重点 县和精品水果优势区选择 50 个园开展标准园创建,其中蔬菜 30 个、精品水果 20 个。发挥标准园示范和引领作用,逐步由点向面拓展、由产到销延伸,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机制创新,提升标准园创建的层次和水平。并选择 1-3 产业基础好、种植规模大、品牌影响大、区域优势突出的蔬菜、辣椒、食用菌、火龙果、苹果、猕猴桃、柑橘

14、产业带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建8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通过自有基地扩展、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扩展和辐射区域扩展三种模式,将标准园成熟的技术模式、管理经验辐射到整个区域,率先实现标准园由“园” 到“区”拓展,带动实现园艺 作物在更大范围的提质增效、增产增效。(十一)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在全省组织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以超级稻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全年推广超级稻 300 万亩,力争实现亩增产 100 斤、节本增效 100 元的目标。组织技术培训 300 期,培训 6000 人次。(十二)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加大粮食增产工

15、程项目实施力度,计划实施 1200 万亩,水稻和玉米各 600 万亩,以示范推广杂交良种和主体技术为核心,配套推广综合增产技术,不断优化水稻和玉米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突出组织工作模式的创新,加强部门间合作,加强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的协作,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突出优质稻、优质专用玉米的产业化开发;积极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轻型栽培技术。办示范样板 3000 个,示范面积 20 万亩,培植科技示范户 10 万户。通过项目的实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我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完成 1150 万吨目标任务。(十三)实施种业科企合作推进行动9按照市场化、产业化

16、育种摸式,开发适合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贯彻落实好国务院 8 号文件精神,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商业化育种人才资源向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流动,鼓励产、学、研结合。2012 年全省组织召开 1-2次省级科研院校、国有农业科研院所与主要种子企业的联席座谈会。积 极推动种业科企合作,促进科技单位与种子企业的联合,为构建我省现代种业科技新体系搭建平台。(十四)实施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行动针对全省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较为陈 旧,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省农机推广总站在 2012 年举办 1-2 期知识更新培训班,邀请农业部及省内有关农机专家围绕我省的重点农业产业计划培训 1

17、00 人。(十五)实施畜牧科技行动一是紧紧围绕转变 畜牧业发展方式和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筛选一批增产、高效、生态、安全的主推品种和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在全省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加快养殖小区标准化改造,落实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以产业化为纽带,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二是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加强奶牛养殖技术指导,开展奶牛场良好生产规范培训,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三是积极宣传贯彻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加强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加大产品抽检力度,确保饲料产10品质量安全,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加大优质高产

18、草地建植技术、秸秆加工利用技术、草地牲畜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力度。着力抓好“退牧还草岩溶草地治理工程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工程”。五是强化技术干部、农民技术人员以及农(牧)民的培训,全面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者素质,加速我省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十六)实施兽医科技推广行动一是继续推进无 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二是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严重威胁我省畜牧业发展的 11 种羊病、7 种牛病、10 种猪病和 8 种禽病进行全面调查,计划开展各类动物疫病监测 16 万份。三是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狂犬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防控措施。四是开展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全省在 50 个规模场和 1000 户散养户中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4 种动物疫病疫苗的临床使用效果评价,为全省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开展基层兽医人员培训。建立分级培训机制,按照省级培训师资、市级培训骨干、县级培训全员的原则,对全省基层兽医技术干部、村防疫员和规模养殖场兽医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十七)开展农产品加工科技活动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解决的生产 技术问题,积极与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