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兰州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兰州大学共青团工作,推进我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依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
2、势、兰州大学“ 双一流” 建设新任 务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全面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弘扬兰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工作创新、机制创新,团结带领全校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兰州大学“双一流” 建 设汇 聚青春力量, 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作贡献。二、主要目标兰州大学共青团改革要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推进各方统筹联动,不断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提高共青团工2作对党政中心工作的贡献度、学生对共青团工作的满意度,实现共青团工作的内容重塑、制度重
3、塑、价值重塑,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更受青年学生喜欢的一流共青团,引领青年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情理兼修、视野开阔、能力出众的一流人才。三、改革措施(一)改革优化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1.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学校团委实行“职能部门+专业中心+ 分类组织” 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将“职 能相近、内容相似、目标相同” 的工作划归专业中心统筹开展,构建专业化发展模式,以组织升级带动业务升级,扩宽联系青年渠道。学校团委内设组织机构调整为 8 个中心: 综合事务中心、基层团建指导中心(组织部、团校)
4、、校园文化活动指导中心、青年传媒中心(宣传部、 “青年之声” 项 目办 公室)、创 新发展与实践中心、学生权益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发展中心(“ 第二 课 堂成绩单 ”项目办公室)。各学院 团委参照校团委机构设置、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机构。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制度。实施校团委干部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至少联系 3 个学院团委,其他专职团干部至少联系 2 个学院团委,校团委干部每学期深入团支部讲团课、做交流、参加团组织生活会不少于 4 次。实施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制度,全体专职、挂职团干部要经常性直接联系不少于 100 名团员青年,做到3有话题、有互
5、动、有声音、有成效。建立共青团活动“众创众筹众评” 机制,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民主评议等方式,筹集学生中的金点子、好方案,汇聚学生的智慧力量,依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开展共青团工作,并引入学生对活动实效的评议评价,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三走”、社会实践、创新创业、 “挑 战杯” 、志愿服 务等项目的运行 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形成一批既体现高品位又呈现多层次的工作品牌。以“青年之声 ”“青春兰大” 平台建设为依托,打造融媒体平台,实现多层多方媒体联动,实现信息发布的扁平化
6、。加强优秀网络文化内容和文化产品供给,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传递兰大好声音,推动共青团工作扁平化。完善共青团工作的运行管理、培训培养、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制度,再造工作流程,形成管用高效的制度体系。修订兰州大学基层共青团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全校共青团组织的核心任务,建立分类考核与综合评估、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工作过程与工作效果相统一的考核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团的资源配置,通过项目支持、政策支持、合作支持等措施,加大资源下倾力度,激发各类团组织的内生动力和组织活力,有效服务于学校一流人才培养。(二)改革健全组织制度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
7、局。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以团委为4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学校各级学生会组织,由同级团组织归口指导,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学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职能,挂靠部门或学院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业务指导和主要管理职能,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充分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理顺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关系,校学生会 1 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5.落实和完善团
8、的代表大会制度。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严格执行学校和二级团组织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增强代表性,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不低于 70%;畅通代表参与渠道,逐步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建立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主,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兰州大学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强化团支部在思想引领、创新实践、文化活动、解决学生困难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探索“多种模式、多重覆盖” 的团建新格局,鼓励实验室建团、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建团方式,扩大团组织的有效
9、覆盖。加强研究生团支部和青年教职工团支部建设,加强联系服务。搭建师生团支部、本科生研究生5团支部沟通交流平台,开展交流互动项目,促进充分交流,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试点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加强学生班级、团支部建设,以良好班风促学风、强校风。(三)改革创新工作内容方法7.围绕重大战略拓展工作内涵。聚焦“一 带一路”国家战略,依托区位优势,开展“ 一带一路” 专项 社会 实践活 动、青年工作论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青年文化交流,建立“一带一路” 学生创 新创业街区、实习实训基地,激发青年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信心和决心
10、。围绕学校“双一流” 建设,拉 长思想育人、实践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工作链条,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人才。通过精准扶贫、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创意文化产品开发、文化展演交流、对口团建、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等途径,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8.构建新型思想引领工作体系。遵循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研究青年学生个体差异、阶段差异、成长需求差异和精神需求差异,注重分阶段、分层次、分群体思想引领,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着力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双引领” ,以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1、体系学习教育,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弘扬中6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爱校荣校和校风学风教育、扩大青春励志教育,推进立德树人的主责主业。办好“与信仰对话”“四 进 四信 ”“爱我兰大,立志成才”等主 题教育活动,广泛挖掘和宣传身边可亲可信可学的师生典型,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实效。9.实施本科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着眼能力培养和特质培养“双培养”,出台兰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提升测评办法,优化思想成长、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公益
12、、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育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 活动的经历 和成果,形成具有“客 观记录、科学评 价、促进成长、服务大局、提升工作、融入社会”功能的 “第二课 堂成绩单”制度,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10.提升文化育人质量。制定兰州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兰州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分级分类实施办法,实现校园文化活动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促进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实现校园文
13、化活动的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育人。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强化校史校歌校训的育人功能,从班风、舍风抓起,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实施“十大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培育 项目,进一步巩固完善“ 一学院一品牌”7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成果,形成一批既体现高品位又呈现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加大艺术团、话剧团、合唱团建设力度,通过内请外聘,加强和校外专业艺术团体交流合作。开发富有兰州大学特色、深受青年喜爱、具有传播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1.完善学生权益服务工作机制。着眼学生普遍性利益诉求和发展性利益诉求“双诉求”,以凝聚学校“双一流 ”建设合力、维护学生合法 权益为出发点,成立学生
14、权益服务委员会,完善维护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的工作机制。设立“校领导接待日” ,定期与学生开展交流,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逐步在学院、团支部等团组织中设立权益服务部长(委员),建立三级联动权益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及时收集反映学生的利益诉求,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关注解决。加大网络权益服务工作力度。推动学校共青团依托校内外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12.打造志愿服务新名片。整合校内外志愿服务资源,建立服务基地、服务项目、服务品牌、服务文化、服务保障五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把志愿服务工作打造成一张具
15、有区域特点、秉持兰大特色、展示学校形象的新名片。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关爱留守儿童”“阳光助残” 等志愿服 务活动,弘扬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服 务项目的培育、竞赛、展示和交流工作,打造青年学生服务社会、展示风采、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完善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志愿者、8志愿服务团队网上规范注册和志愿服务工作认证考核、评优。引导团员青年成为注册志愿者、网络文明志愿者和校园文明志愿者,形成人人参与志愿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倡导青年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砺青春、建功立业。(四)从严治团,着力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13.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共青
16、团干部队伍。在保持现有专职团干部规模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团干部来源领域,打造一支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制定兰州大学挂职、兼职团委副书记选拔管理办法,校团委从青年教师中选任 1-2 名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 1-2 名兼职副书记。注重从学生中选拔建立校院两级团组织的兼职干部队伍。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组织关系、行政关系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从严选拔、从严管理共青团干部,制定兰州大学共青团干部考核办法(暂行),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14.完善团干部的培养与使用制度。明确团干部职责,确保专职团干部的主要精力和核心任务聚焦于共青团工作。加强作风建设,持
17、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按照“三严三实” 的要求,教育引 导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核心课程,通过外派、外请和内训、交流相结合,常态化开展专职团干部培训,每年轮训一次专职团干部,着力提高团干部的担当意识和执行效率。有计划地选派专职团干部参加上级组织和党委组织部门开展的挂9职锻炼工作。引导团干部开展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选评共青团工作调研奖、改革创新奖和理论研究成果奖。同时探索与有关部门、学院加强合作,为专职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修订兰州大学
18、专职团干部管理办法,坚持从严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完善全校专职团干部选拔、聘任、定级、考核、监督、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15.加强学生骨干培养。加强团校建设,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完善团学干部和学生骨干培养计划,健全学生骨干选拔、培养使用、考核退出的机制,完善理论培训、素质拓展、实践锻炼的课程体系,构建学院、学校、社会三级培养体系,实施“萃英登峰”学生骨干培养计划,打造“ 修贤 ”初级班、 “齐贤” 专项班、 “立 贤”骨干班、 “至公”精英班和“ 萃英营”的“4+1”联动培养模块,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16.严格团员发展和团员
19、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团员发展标准,规范入团程序,提升学生团员发展的质量。从严管理,严肃团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两制一课” ,每年集中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评议结果作为年度团员注册、团内评选表彰、 “推优入党” 的重要依据。 结合“智慧团建”“智慧学工” 等系统的 实施,实现基础团务 、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17.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10将团的建设纳入全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明确由一名常委分管共青团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 1 次共青团工作。学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学校党
20、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完善学校共青团“受同 级党组织领导 、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 的双重领导体制。将“推荐 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 作为学校各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18.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校团委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责。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 号)执行。学校对共青团在日常工作经费、活动场所、时间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四、组织实施本方案由校党委下发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的考核内容。校团委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学院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全校各学院团委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