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 张正锋(2010 年 1 月 27 日)同志们:这次全省文物局长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任务很及时,也很重要。我受咸省长委托,来参加今天的会议。非常高兴与全省文物系统的同志们相聚在一起,共同研究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刚才,省文化厅邵明厅长全面分析了文物工作在文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做好今后的文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杨惠福副厅长全面总结了去年的文物工作,并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庆城县介绍了强化文物管理的一些做法,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就今年的文物保护工作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2、。一、把握当前形势,全力推动文物事业健康发展去年,全省文物系统围绕建国 60 周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成就展、汇编大事记等总结了我省文物事业 60 年光辉历程,出版了甘肃文物事业六十年纪事 ,主办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甘肃重大文物考古发现展”。应该说,过去 60 年甘肃文物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文物工作者以保护中华文明、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己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本职,克服困难,扎实工作,文物事业发展呈现出喜人的局面。文物工作管理体制趋于合理,人才队伍得到不断加强;文物保护经费
3、逐年大幅增加,各项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安全形势趋于平稳;丝绸之路整体申遗、第三次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博物馆免费开放等重点工作卓有成效,考古和科研工作成果丰硕,特别是在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和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两个考古项目被评为“2006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后,临潭县磨沟齐家文化墓地考古项目又入选为“2008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考古成果在国内外考古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抢救保护了一大批珍贵文化遗产,为宣传甘肃、建设甘肃、发展甘肃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 年年底,省政府专门研究通报表彰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我省文物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既是省委、省政府及国家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结果,
4、也是全省文物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文物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在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文物保护工作虽然进入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好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领导重视、经费投入、科学保护等方面,地区之间的差异还非常明显,工作还不平衡;基础建设、城市改造、重大项目建设中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的机构建设、队伍状况、工作条件、工作状态、工作成效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文物保护事业的新要求、新期待;文物保护管理的机制体制还需不断完善,文物机构队伍建设还需大力加强,专业人才断档问题要
5、引起重视;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的各项具体工作还需全面推进,文化遗产工作的整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矛盾和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有些问题在一定时期、某些区域内还可能更加突出,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迎难而上,逐步加以解决。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品牌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展示着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程度和综合实力。我省作为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地上地下各类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有诸多具有历史断代标志意义的考古发现,也有众多蜚声中外的瑰宝重器。从史前文化到二十世纪遗产,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类型齐全,内容广博。史前文物、长城遗址、汉晋简牍、石窟艺术、古墓葬古遗址、丝绸之路
6、文物在全国享有盛誉。这些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是甘肃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甘肃的重要省情和文化品牌,在全省经济社会格局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做好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对于进一步丰富我省文化内涵,巩固我省文物大省地位,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推动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文物工作者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文物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发扬甘肃文博界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不断适应新形势,顺应新期待,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祖国文化遗产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创造性地
7、开展工作,唱响文化遗产事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推动我省文化遗产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今年是全面完成我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工作、科学编制“十二五” 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实现 “到 2010 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阶段性目标的最后一年。全省文物系统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加快文物大省、文物强省的建设步伐。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
8、)通力合作,进一步巩固和稳定文物安全形势。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保障文物安全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2009 年,全省上下以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检查整治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改进和加强文物安全工作,使我省文物安全形势趋于平稳。在今年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要继续充分认识文物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基础性意义,明确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守土有责,认真履行职责,坚定不移地抓好文物安全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文物安全工作的领导,全方位强化文物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多方协作、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在认真总结和发扬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新
9、形势,开拓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进一步健全文物安全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文物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大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力度,严肃查处已发生的文物安全案件,推进打击文物违法犯罪预防和惩治体系建设。三是要深入开展文物单位消防安全大检查,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精心部署,认真安排,检查要做到扎实有效,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任何死角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对非文物系统管理使用的文物建筑,也要纳入检查范围,加强行业管理。四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文物安全群众保护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文物安全工作的群防群
10、治,巩固来之不易的文物安全平稳形势,为文物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是要积极开展打击文物犯罪和开展文物消防安全集中检查整治两项专项活动,各级政府及文物、公安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按照省公安厅、省文物局、省消防局制定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通过专项整治排除安全隐患,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提高文物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二)强基固本,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由于文化遗产工作的长远性和艰巨性,加强基础工作仍然是我省文物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要继续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等全局性重点工作,全面摸清我省文物资源家底,巩固和提升我
11、省文化遗产的整体品位和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二是要全面做好国保和重要省保单位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四有”建设和抢救保护维修等工作,为文物的管理和利用奠定良好基础。三是要继续做好文物考古工作,依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指南针计划”、 “早期秦文化调查”等重大项目,深入挖掘我省文物的价值和内涵,提高考古成果转化和普及利用水平,强化我省文化遗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是要进一步推进具有甘肃特色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建设,以稳步推进免费开放为契机,不断完善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陈列展览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服务理念,扩大文化遗产事业的影响力和拉动力。五是要继续强化文物法制和文博机构队伍建设,提高依法
12、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法督查工作力度,保障文物工作的良好秩序,为文化遗产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保驾护航。(三)加快发展,强化文化遗产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水平决定着文化遗产工作的整体水平。文化遗产科研成果和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我省文物科研工作具有较好的基础,多年来,敦煌研究院、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等单位在文化遗产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方面都取得过突出成绩,在许多领域还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敦煌研究院,不仅是全国文物科研领军单位,而且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我省文物科研的传统优势,提高科研和科技
13、成果的应用水平。一是要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逐步改变研究力量不均衡的局面,提高全省各级文物科研单位的整体研究能力,充分发挥文物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全面提升我省文化遗产事业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努力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工作,既要充分应用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提升文化遗产宣传利用的水平,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又要注意运用已经成熟的保护技术,加强对文物的抢救维修和保护修复。三是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文化遗产科研人才队伍。(四)服务公众,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这既是文化遗
14、产的社会公益性特征,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和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才能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要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更新理念,开拓思维,科学规划,统筹协调考虑文物保护与周边区域建设、旅游发展、改善周边群众生活条件等问题,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以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为主题,形成综合性的旅游品牌。要丰富与整合“史前文明 ”、 “三皇故里 ”、 “周秦文化”、 “丝绸之路”、 “佛教与道教 ”等专题线路,把人文遗产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把文物景点与博物馆充分结合,把零散景点通过专题线路合理串联
15、,力争做到既有效保护文物,又使文化遗产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到充分展示,带动所在地区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文化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文化资源是可以反复利用的,生命力强,潜力大,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几年,国内一些兄弟省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公园、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片区、浙江良渚文化景区建设等,都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带动旅游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前,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务院公布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好时机,按照甘肃、陕西两省文物部门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合作计划,
16、进一步整合资源,把这一区域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文物旅游胜地。同时,也要把握国家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发掘我省多处考古遗址的重要价值,统筹规划,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争取国家支持。我省马家塬战国墓地、大地湾史前遗址及以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为核心的早期秦文化片区等考古遗址的建设发展,都可以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探索和实践,进一步丰富我省文化遗产事业保护利用的形式和内容,拓展文化遗产事业惠及民众、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使文化遗产工作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城乡建设、惠及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生事业、民生工程。(五)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规划。今年是
17、我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 规划的编制启动之年。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的编制对我省今后五年的文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要在确保“十一五” 规划各项既定目标圆满完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科学谋划,积极开展“十二五 ”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两个五年规划的有效衔接,为甘肃文化遗产事业在新的规划期取得科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科学编制好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强调几点:一是要开展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从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矛盾和根本问题入手,深化对全局工作的认识,明确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把握规划的重点
18、,明确规划的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文化遗产事业的要求,综合考虑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阶段性特征,结合各地实际,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力争文化遗产规划重点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三是要根据国家对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结合国家投资导向和重点,合理提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力争较多项目进入国家项目规划和项目库,为今后五年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促进全省文物事业快速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四是要正确处理中期规划与长远规划,地方规划与全省规划及国家规划之间的关系,优选重大主题,凝练重大项目,既保障文化遗产事业在“十二五” 期间的较好发展,又要为今后较长时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志们,今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全省文化遗产事业重要的发展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三贴近” 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全省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文物强省,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春节即将到来,在此,我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