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眾傳播的規範性理論,在大眾社會理論黃色新聞興起時,包括社會菁英、社會大眾以及媒體工作者都不在乎報導的正確性、客觀性與公眾的利益。但是在二十世紀的頭十年開始,由媒體工作者和社會菁英開始了自律的規範行動,帶動媒體的專業主義(professionalism)興起。,大眾傳播的規範性理論,這種新聞的專業主義就是一種規範性理論(normative theory)。規範性理論與其他的傳播理論不同,它們沒有科學的解釋或推論性,但是它們強調了媒體系統的理想化結構和營運的方式,強調符合公益的媒體系統要存在於社會當中,我們必須採取哪些作法。換言之,規範理論是一種強調應然的理論,而非實然的理論。,大眾傳播的規範性
2、理論,早期的激進自由主義(radical libertarianism):認為不應該有任何法律 干涉媒體的運作。此一精神彰顯在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國會不得制訂任何法令剝奪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或新聞自由(freedom of press)。此一精神可以追溯至美國標榜自由主義的立國精神,這是美國人認為他們與其殖民者(英國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大眾傳播的規範性理論,美國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起草者Thomas Jefferson 曾說:若要我在沒有報紙的政府,或沒有政府的報紙中二者擇一,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美國的立國精神強調
3、自由主義的精神,建國的基礎之一的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明定所有個人都擁有天賦權力,政府、社群、或團體不得侵犯任何基本人權,包括言論、新聞、集會結社的自由。,大眾傳播的規範性理論,1644年出版的自由主義者John Milton 的鉅著新聞自由請願書中即主張,在公平的論辨裡,良善與真實的論點終會戰勝謊言與欺騙,隨著公眾自由的論辨一個嶄新和美好的社會會隨著成型。此一理念被稱作自我矯正原則(self-righting principle),這也是媒體社會責任論的基礎。,大眾傳播的規範性理論,但是隨著大眾社會理論與媒體宣傳理論的興起,一派主張媒體應受限制的人士開始發聲。這些科技專家
4、控制(technocratic control)的鼓吹者,主張媒體工作者不可信任,不值得賦予傳播和滿足公眾需要的責任,尤其是危機發生時,一定程度的監管和控制媒體是必要的。隨著自由主義者與支持規範者的辯論,漸漸鞏固了媒體的社會責任論。,激進的自由主義的新形式,面對大眾社會理論以及媒體黃色新聞的實際表現,自由主義者與民粹主義者要求政府介入大型產業(包括新聞產業)的運作規範。媒體工作者提出了媒體應被視為自我規範的理念市場(self-regulating marketplace of ideas)。他們引用了亞當.史密斯的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理念,強調媒體市場既然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
5、所控制,政府自然無須多費心思介入規範管制。,激進的自由主義的新形式,自我規範的理念市場概念,認為閱聽人都會是耳聰目明的消費者,如果沒有政府的管制,好的媒體內容與品味終將會在市場上獲勝,此一概念也會容許社會大眾的品味、理念和論述自然地朝向優秀的方向變動。自我規範的理念市場理論假設的二元性:以經濟理論為基礎來強調市場效率,消費者滿意度以及競爭的有效性;以民主理論來強調公民知識,耳聰目明的決策過程,和有效的自我控制。但是這種假設是否太美好了?,政府對媒體的規範,1927年美國終於開始對於廣播進行管制,成立了聯邦廣播委員會(Federal Radio Commission ,FRC),也是聯邦傳播委員
6、會(FCC)的前身。(台灣目前也設有國家傳播委員會NCC)。商業部長胡佛解釋FRC 成立的理由是:電波屬於公共財(public property),私人不得壟斷;電台必須仰賴全民發放執照,服務公共利益,否則執照便必須接受吊銷。如TVBS 一度因為周正保假新聞事件與是否由陸資支持,而遭到吊銷執照的威脅。,新聞工作的專業化?,新聞教育約始自四零年代,由此可知新聞記者一開始並不被認為是一種專業。1923年美國報業編輯協會(ASNE)公布了一套新聞信條,希望藉此能夠提供新聞記者一種類似法律或醫療專業者一樣的專業地位。這套信條建立了媒體是大眾公共利益的看門狗(Watchdog)的形象,黃色新聞時期扒糞記
7、者對社會不公義現象的大幅報導,也因而確立了新聞媒體是政府在法律,行政,立法三大部門之外的第四權(Fourth Estate) 。看門狗與狗仔隊都是對記者的稱呼,你同意哪一種看法?這兩種記者角色對社會有益嗎,新聞專業化的限制,新聞工作者都不大願意指責同業新聞專業標準可能很抽象和模糊相較於醫學和法律,媒體的專業化卻不包含專業執照的審核與發給媒體工作者所擁有的工作控制較無獨立性違反新聞專業很難造成立即而直接的後果(華盛頓郵報的Janet Cooke案例),二次戰後的報業責任論,由時代雜誌的創辦人Henry Luce成立一個廣邀各方專家意見領袖組成的霍金斯新聞自由委員會,在1947年提出了一份研究報告
8、,提出了報業社會責任論,其重點包括:媒體必須接受並完成對社會的義務,譬如資訊性,真實,客觀,和平衡報導。媒體必須自我規範,應盡量避免造成犯罪及社會不安。尊重少數族群,反應社會多元化的聲音。記者應向社會負責。,二次戰後的報業責任論,在反對共產集權主義時,產生了麥卡錫主義,利用媒體陷構自由主義份子為共產黨員,短期內造成一股恐共的旋風。報業責任論的觀點,進一步受到政府宣傳的左右(911伊拉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台灣的置入性行銷)網路傳播科技的普及,部落客的大量興盛與新聞報導的科技門檻價低。你認為媒體還能克盡社會責任論嗎?,公共新聞學or 公民新聞學(Civil Journalism )or (public journalism),這是一種互動新聞學(interactive journalism):媒體記者積極參與公眾事物,將公民對問題的看法融入報導之中主動傾聽公民議題的聲音,創造更主動和投入公共事務的公民利用普及的影音及網路科技,讓公民能實際參與新聞的產製。公民新聞能替代實質的新聞報導並衍生出一個 公民參與的”公共空間” (public sphere)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