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比较优势理论-国际技术贸易的基础作 者 卓晓雯 系(院) 经管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2012 级 学 号 124986054 指导教师 马岚岚 日 期 2016 年 4 月 22 日 学生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院长
2、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第 1 页比较优势理论-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基础卓晓雯(安阳师范学院 人文管理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摘要: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研究随着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们的重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基础,在国际技术贸易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国际贸易理论核心的比较优势理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深化,分析国际技术贸易理论
3、和比较优势理论,发现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技术贸易的基础,后者为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发展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思路。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国际技术贸易;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是创新科技的主导,科技创新使它们引领着世界经济的方向。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科学创新,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致力于缩短发达国际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改善国际技术市场上不利的局面,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如今的 21 世纪,发达国家一直占领着技术发展的主导地位,是技术市场的得利者。技术落后就要挨打,对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成为了技术发展重要的途
4、径之一。国际技术贸随着时代的发展,21 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自由贸易趋势日渐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正在以可见的迅速方式不断地刷新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先进的科技也拥有无比的热情。现如今科技创新以强大的拥护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尚方宝剑。自蒸汽时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如今技术交易的方式多样化,一般来说一国若想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可以通过技术咨询、合作开发以及直接对外投资等方式。经济与信息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国际市场的自由贸易,加快了生产要素世界各地间的自由流动。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个重要的基础,对于它和技术贸易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实现全球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现今国
5、际技术贸易的良好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论文主要内容论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延伸进行讨究,再结合国际技术贸易理论概念和有关的理论发展分析,得出两者的关系和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性。全文分为五个章节来论述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基础以及对中国技术贸易现阶段问题的研究。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明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以及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第二章为基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技术贸易提出的背景以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优缺点和国际技术贸易多种贸易方式进行简评,着重研究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国际技术贸易第三章为讲述中国的国际
6、技术贸易现状第四章为通过联系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战略及对策。第 5 章是为全文的概括,通过问题研究然后对中国在贸易中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展第 2 页望。二、基础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与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生产本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来交换本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相区别,比较优势理论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打破绝对优势理论应用偶然性的局面,对国际贸易的局面进行了巨大的扩充。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不了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劣势这种情况下贸易是否发生。而比较优势理论决定贸易产生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生
7、产率上的相对差异(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 。假设,有两个国家,甲国和乙国,两种产品 Q 和 P,只要甲国在具有绝对优势的两种商品上绝对优势的程度不同,相同的另一国乙国在具有绝对劣势的两种商品上绝对劣势的程度不同,甲国可专业化生产绝对优势程度强的 Q,交换乙国专业化生产的绝对劣势程度弱的 P。从而在贸易模式里达到共赢的局面,获得剩余价值。简而言之,只要生产的产品上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程度不同,贸易就可发生。这也是比较优势理论核心内容“两优择重,两劣择轻”的重要体现。2.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理论虽然较于绝对优势理论在理论和贸易范围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它同绝大优势理论相似的一点,都具有一定的假设条
8、件限制,比较优势理论是属于静态分析的结果,它的论证前面有很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将多变的经济状况抽象的形容成静止的固定状态。它是一个理论上的发展,但和实际的现实经济活动是有一定脱轨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劳动价值说是不彻底的,它虽然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但不能解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比较优势理论虽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其劳动价值论是不完整的,不彻底的。它不能正确解释在国家间不等价的劳动交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等价的交换为什么还有互利的产生。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专业化生产只存在于理论假设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具体的证实,因为国际分工的产生受多种生产因素以及社会关系的影
9、响。3.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后人的理论研究经常是前人理论的补充和突破,即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之后,又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学者以及著名的理论成果。其中资源禀赋论的出现补充比较优势理论不能说明的两国之间相对差异出现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例如,资源密集型地区的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它的先天优势和资源禀赋。中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在劳动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力是它在资源禀赋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出现,哈伯勒用机会成本解释决定贸易产生时的比较优势。萨缪尔森对比较优势理论内容进行了扩展,将偏好、技术、要素禀赋编入理论之中,系统的表述了三者之间的一般平衡分析。要素禀赋
10、和要素密集度被后来的研究者作为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经分析,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贸易模式。以及之间产生的 HO 理论、萨缪尔森定理、雷布罗津斯基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作为四个基本定理为比较优势理论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做了论述框架,也为动态分析中的比较优势做了解释。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在国际贸易的演变扩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国际技术贸易理论1.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按一般商业条件,将其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第 3 页权或所有权在不同国家的公司、厂商、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进行有偿转让的行为。2.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技术转移三者的区别国际技术转
11、让,关于制造商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所需的系统知识的转让,即技术所有者将其技术以一定的条件转让给另一方的行为,这种行为跨越了国境,就被称为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技术转移,指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通过无偿或有偿的各种途径,从一个国家流向其他的国家的活动。三者都是跨国境的移动,但国际技术转移不强调技术转移的主体。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技术转让强调技术所有者以一定的条件将其技术转让给他人的行为,是有主体的行为活动。关于客体,国际技术贸易标的都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范畴内,其余两者内容皆大于知识产权法律范畴。三者进行交易的方式也有不同,国际技术转移和国际技术转让既包括有偿的商业方式,又包括无偿的非商业方式,而国际
12、技术贸易是要进行签订商业合同的有偿的商业活动。3.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与扩展,跨国公司出现以及渗透世界各地的贸易范围,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贸易关系日益密切。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占有垄断的地位;跨国公司的出现时国际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的产物,它为国际技术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提供了便利的空间以及平台。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采用的主要方式为,发展中国家建设原材料基地,从中获取原材料运到国内加工成产品再以高价销售到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技术输出,自己本国掌握核心技术,将一些即将淘汰的落后的基础的技术和组装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将生产出的产品以高价销往
13、本国和他国,支付廉价的劳动力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的科学管理,使得技术转让在跨国公司内得到安全便利的转让,逐渐占据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大多数的份额,显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逐渐占有垄断地位。国际技术贸易格局严重不平衡,发达国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先驱者,一直引导着世界技术的创新,是技术主要的输出国。目前发达国家占领世界技术市场份额的 80%,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占尽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市场上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技术贸易市场里份额特别少,且一直以技术引进为主,技术出口份额更少,这种不合理的格局非常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为国际技术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三)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
14、础的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作为比较优势理论内涵外延的结果,比较优势作为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基础,在国际技术理论的很多理论中都有论证。例如技术外溢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后天优势到后发优势的发展等。1. 先天优势到后天优势一些国家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的先天存在的优势被称为先天优势,例如,丰裕的石油资源是中东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后天优势是指,原先没有而经后天培育发展而形成的优势,例如,科技发达的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它的后天优势。将国内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上制度的创新,使得先天的比较优势升华到后天的比较优势是后天优势成功培育的必要条件。技术外溢技术往往成为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15、获得后发优势源泉的不二砝码。有人讲这种后发优势归为广义的比较优势,也有人认为后发优势仅仅是后进国家所具有的潜在的优势,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决定它是否能转化为现实的比较优势。后进的国家也不能仅仅被动的接受现金国家的技术外溢,这样容易因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错误第 4 页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其必须在主动接受先进国家的技术外溢并加快吸收消化,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获得赶超同类产品竞争对手的后天优势。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按初始到衰退的顺序产品分别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与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一般劳
16、动密集型产品。而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比较优势也随着其变化而变化,产品的生产也因发展阶段不同以及资源禀赋等不同的国家有次序的向下传递。每个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所处的位置代表其在技术贸易市场里所处的主动和被动,领导以及被领导的地位。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基础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来分配各国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所处的位置。这也是钻石理念所表现的国际分工形式。动态比较优势里,要素禀赋差异是导致的两国产品相对价格的差异以及受技术因素的规模经济差异而产生的价格差异都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因此,要素禀赋差异和规模经济差异两者共同决定了国际贸易格局。规模经济认为贸易利益不仅来源比较优
17、势利益,而且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合理化生产等而存在潜在利益。3.技术转移选择论和需求-资源关系理论国际生产的选择是国际技术贸易的动机,由国际生产选择出发,分析国际技术转让,从而形成的系统的机制构成国际技术转移选择论。将技术转移、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机缘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核心由三种优势构成,分别是所有权优势、内部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的动态变化形成企业选择三种投资方式的原因,这是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作为技术转移论最典型代表的主要表述。跨国公司三中优势的满足情况决定了具体的国际化经营形势。当企业同时满足三种优势时,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当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18、两种优势时,则企业最好选择的方式是出口贸易,若企业只满足所有权优势时,只能进行技术转让。技术转让作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一种方式只是企业在一定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权益选择。需求-资源关系理论认为,一国国内外经济活动受该国国民需求和该国资源要素生产关系的限制, 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密集特点各不相同。导入期阶段产品的密集特点是技术知识的密集, 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的密集特点分别是资本密集和资本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技术转移选择理论打破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的假定。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下将技术和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考虑。通过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理论,利用需求-资源关系理论
19、,一项新的技术通过技术开发和国际技术转移机制的协调配置弥补需求-资源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实现资源的更有效利用,获得更高的利益。两个理论仍由要素禀赋和要素密度决定,扔以四个定理为基础。归根结底,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研究结构仍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三、中国的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国际商品贸易量和服务行业的不断扩张,国际技术贸易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甚至有望超过前两者,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国际技术贸易量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为体现在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超越价值诸因素:劳动、原材料、土地等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体。第
20、5 页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技术贸易也呈现多样化的交易方式。现如今,发达国家以加速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发展中国家以单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来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难度日益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带动技术贸易市场本身发展的方向。后发优势的作用也受到制约,国际技术贸易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想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时刻顺应信息变化时代的发展。近 年 来 , 我国有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逐渐增多,技术贸易替代货物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一直处于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
21、的状态,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由于没有对于技术贸易的发展制定长远的战略,使得我国的技术创兴发展受到种种制约。国有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比例逐渐缩小,私有企业和法人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先进的理念来组织建设核心技术的研究中心。使得我国的工业大多依赖外国核心技术的投资。技术研究形成不了规模性发展,形成不了研究生产链条,这也大大就增加了科技研究的成本。(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追溯1.我国参与国际技术贸易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我国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的产品大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所以导致其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我国对引进的外国先进技术,尚不能做到快速的吸收,缺乏
22、对其第二次创新的能力。我国很多自动化含科技产业还处于对引进先进的技术仿制、翻版的水平上, 产品的核心技术和主要装备还主要依赖于依赖于国外,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创新的能力还处于非常薄弱的水平。从市场上分析,我国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比较差,跟不上科技创新的速度,产品开发周期长,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2.缺乏企业创新机制。我国工业产业的结构还处于传统的状态,以粗放式的非科学的管理模式,有的企业还保留任人唯亲的任任职诟病。科技引进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依然保留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固步自封。没有科学的管制机构。以至于导致平行于现有科技建设严重,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占工业比重偏低。大
23、多数企业以大量资本引进外国技术为主,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团形式,形成自己的科研中心,不能快速的对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不能建立有效地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模式。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组织、营销、管理创新等方面与外资企业差距甚大。3.参与国际技术贸易活动的技术手段和营销方式陈旧落后。由于我国在技术贸易上与发达国家两百多年形成系统的科技创新贸易经营相比原有的基础非常薄弱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尽管我国企业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手段和营销方面上做了很多工作,国际技术贸易的从事着工作技能得到比较大的提升,但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不足,在贸易方式上不能彻底的领悟发达国家的经营理念,与新兴工业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互联网交
24、易是当今建立国际技术贸易营销手段之一。但单一的交易推广方式仍制约着我国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4.对国际贸易活动规则的了解和研究不足。由于我国对于世界贸易组织了解很少,对组织因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待遇制定的技术合作措施没有甚解。对相关规则也缺少实际的有效应用,导致近些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大量的流失。对于专利权申请的缺失,还有签合同时,经常因忽略技术咨询与服务、保密条款等软条款的内容,使我方的利益遭到不必要的损失。5.技术引进与输出的科技含量低不高,层次较低第 6 页虽然近几年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的高新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还远远跟不上国际高新技术不断更新刷新科技
25、世界观的速度,跟不上科技创新的前端理念,与世界尖端的高新科技层次相比我国的技术差距还很远。6.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步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入外贸市场上的产品科学技术含量也逐渐提高,技术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的也逐渐拥有和发达国家相竞争的能力。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维护贸易竞争中的支配地位而进行的一系列贸易保护行为。技术贸易壁垒的产生,对我国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产生了困扰。不仅是农业轻工业,尤其是一些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由于我国较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创新水平上相对落后,而且尚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产业,也使得我国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实施对外国的限制能力很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
26、定,在我国经济上产生比较恶劣的影响。减弱了我国的产品冲向外国同行业产品的冲击力。7.信息壁垒发展中国家会因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不完善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而在电子商务发展对外贸易中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在贸易销售中处于劣势。导致自身的信息因制定采取合格认定的程序颁布不及时造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透明。8.知识产权壁垒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势的国际地位,推动并制定可转化成壁垒手段的国际公约。基于自身在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剥削。另一方面采取讹诈的手段向我国恶意起诉,迫使我国退出国际竞争。前几年“中国对外知识产权诉讼第一案”就是美国采取
27、讹诈手段向我国提出侵权之诉。高昂的诉讼费和长时间的诉讼过程造成大量的客户源损失以及产品积压,使得中国企业被迫屈服。还有提出捆绑技术性标准,迫使对方接受捆绑技术产品获取大量专利费,等。我国每年在知识产权壁垒损失惨重。四、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国国际技术贸易发展对策(一)了解我国现状,扬长避短,发展自身比较优势经数据分析和最新报道可知,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和数字化科技事业是典型的科技先进的发达国家所指定的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今后的世界经济也将由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信息技术作为经济推动和开展的主导力量。时刻链接世界经济潮流的新动态,快速吸收借鉴对经济发展有利的新理念。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28、。科学技术的短缺就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枷锁。如何加快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本国的创新科技是发展中的中国所要面临的问题。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和劳动力的丰裕一直是这些年我们发展经济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但是一味地依赖出口低成本,低技术的资源和劳动力使得我国资源面临枯竭,劳动力成本对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也渐渐消失。拥有熟练技术的劳动力是区别低廉劳动力的方法。所以我国加大力度培养高级技工人才。但我国在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资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将人口众多的优势真正发展为人才众多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于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研究是对我国国际技术贸易制定
29、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技术贸易的研究,能够了解我国在国际技术市场所处的位置,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利用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较成功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固守模式是不进则退第 7 页的,为了达到与发达国家间经济差距的缩小,我们要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贸易的分工上去,加快吸收与创新外国的科学技术,对国内要素禀赋结构提升,达到规模化生产,利用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自动化程度,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快速的提高,减少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国际技术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提升,获得产业经济上的比较优势。(二) 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贸易
30、具有普遍性和互利性,了解本国的比较优势,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谋求利益最大化和贸易结构的最佳化。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迅速崛起正是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丰裕劳动力,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找到契合点。当科技革命的浪潮使得劳动因素的重要性减弱,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我国应重新规划现有的资源,找到自身的定位。按照要素密集度的划分,全球产业呈现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由高到低排列的梯度格局。简单的劳动力加工产品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出现恶性增长的趋势。我国劳动力的优势正渐渐减弱,我国正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国家拥有较熟练劳动力的优势。我国现
31、阶段加强技工人员的培养发展熟练劳动力,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大量淘汰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行科学技术自动化产业的建设。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基础分析深入了解,沿着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稳步向高的贸易梯度攀升。我国现阶段处于劳动密集型市场性质,若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要加速产业升级向资本或技能密集型产业成功转化。我国大力培养高级技工人员,拥有比较充裕的资本和培养大量熟练劳动力。已经成为劳动密集型导向的国家超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导向迈进,与其他科技落后的国家相比在技术及人才培养上已占有比较优势。我国现阶段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规模化发展,大大缩短了信息和
32、资源成本,加快了产业链的形成,也为产业体系和制度创新的形成提供了模板。(三)产业政策战略制定产业发展是一个开放的模型,我国应顺应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趋势多层次多方面的推进产业发展战略。将完整的产业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低级层次,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优势产业和支柱性产业。90 年代左右,轻工业和纺织业等简单劳动加工业的发展占我国出口贸易 40%左右,近几年,我国加快了对外资企业的引进以及科技装备的投入,使简单劳动向劳动-技术密集型转化。并最终实现知识密集型生产。选择扶持骨干型企业,使产业组合,使企业组建成大的集团,然后组建科研中心,摆脱依赖外资核心技术依赖的现象。中级层次,是以劳动、资本、技术各要素
33、不同程度的组合,代表产业:机电、化工业。选择具有很强关联系很强的产业组合。将机电电子产业为主要进口对象,吸引外资直接投资,开发新产品。高级层次,未来的战略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国家政策应重点扶持对象,以关键性技术为重点投资方向。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投资。使得高科技产品不局限于发达国家拥有,增加我国高新技术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政府应在对应的阶段推行正确的相关政策为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首先我们应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各国发展阶段的政策颁布及不同发展阶段产业转型方面的发展进行研究,在这方面,我国应积极吸取日本等相似发展过程成功进行产
34、业结构升级的典型优秀政策。例如,开放贷款、免税审批等关卡,政府出面加强技术对外竞争能力;外国先进第 8 页技术引进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引进后快速做好技术吸收消化,二次创新工作;引进的技术应与发展阶段需求密切结合,等。五、结论本文第一部分讲述了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基础理论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链接。第三部分简述中国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伴随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讲述中国国际技术贸易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及以比较优势分析中国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发达国家发展方向的研究,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积极主动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35、和创新理念。充分了解本国的现状,以及本国所具有的优势。积极配合政府参与产业结构升级。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国际技术贸易的基础。国际技术贸易是比较优势理论内涵外延的结果,分析国际技术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发现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技术贸易的基础,后者为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发展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思路。对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正确的确定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科学技术的研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无疑是赶超发达国家的一个捷径。但,先今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都面临着财政支出赤字等问题。拥有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家在
36、技术市场上占领主导地位,他们漫天要价将技术的价值推向一个高的价位。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有一个良好的核心引导能力。中国对于信息技术,新能源的开发扶持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也逐渐成为我国在国际技术市场上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力。对于它们所延伸的技术研究扶持仍然刻不容缓。作为幸存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精神文明也是我国区别于一些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绝对的优势。民族的幸存它所具有的精神文明与技术文明,在闭关锁国之前,一直是我们强大的骄傲。对历史文明,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会是我国在技术贸易上可以秉承的信念和强大的竞争力。以中国为例的发展中国家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并开发自由的独特优势,发展优势的过程中带动相对劣势企业的发展,是现今发展中国家一个很好地选择。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市场的前景还是很开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