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 浅谈庄子的人物形象 英文题目: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五月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本文以庄子一书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内容,将书中的人物分为先秦诸子、寓设人物和神话人物三大类,研究先秦诸子中的孔子、老子、惠子人物形象,寓设人物中怪异残存之人、隐士方外之人、巧技之人的人物形象,以及神话人物中古帝王与神话人物的形象;三类人物都是以其行迹、品性,直接、间接的阐述庄子之“道”。关键字:庄子;人物形象;庄子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Based on the image of
2、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zhuang zi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pre-qin scholars, main characters and mythical figure three categories, the research of the pre-qin scholars Confucius, Lao tzu, keiko the character image, the main characters of weird re
3、sidual, hermit nowhere man, the statics of character image, and mythical figure medieval Kings and emperors and myth character image; Three types of character in its tracks, character of direct and indirect zhuangzi “tao“. Key words: “zhuangzi“, the character image, chuang tzu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摘 要 .
4、IAbstract.II绪 论 .1一、庄子其书 .2二、庄子中的先秦诸子人物形象 .2(一)孔子 .2(二)老子 .3(三)惠子 .4三、庄子中的寓设人物形象 .4(一)怪异残存之人 .4(二)隐士、方外之人 .5(三)巧技之人 .5四、庄子中的神话人物形象 .6(一)古帝王 .6(二)神话人物 .7参考文献 .8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0绪 论历朝历代都不乏研究庄子的成果,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注解”、“音训”、“辑佚”等方式,成果有庄子疏、庄子解等,但还没有将研究人物形象作为一个重点。近代以来出现研究庄子人物形象丰富的成果,如陆品川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刘成纪的庄子畸人四论等,专
5、著有方勇庄子学史,颜世安的庄子评传,陈鼓应的庄子浅说,主要研究孔子、老子、庄子、畸人等形象。公木先生的先秦寓言概论将庄子书中的人物形象分为神、动植物、庄子其本人、历史人物、劳动人民等;梁晓燕的硕士毕业论文 人物形象研究以历史实有人物、虚构人物、神话人物三大类研究庄子中人物形象,本文借鉴以上两者的任人物分类,做浅薄补充。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一、庄子其书史记中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故其姓庄名周是肯定的,但庄子的生卒年以及国属尚无定论,大致与孟子同时,为战国中期。庄子又名华南经,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包含着庄子丰富的哲学观、人生观。汉书中记载庄子有 52 篇之多,现传 33 篇。其
6、中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书中对人与生命、自然、宇宙等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辩证论述。庄子擅塑造人物,据统计书中共出现 230 多个人物。本文将其分为先秦诸子、寓设人物和神话人物三大类,这些人物都是以其行迹、品性,直接、间接的阐述庄子之“道”。公木先生就指出:“庄子寓言里的历史人物形象,大都经过庄子斤斧的斫削,无论是子产、齐桓公、曾子、鲁侯、颜回、仲尼无一不经过道家模式的陶铸与改造,司马迁说他皆空语无事实,可谓知其深意” 1。二、庄子中的先秦诸子人物形象(一)孔子相比于其他先秦诸子,孔子是在庄子一书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人物,出场次数 51 次之多,在总共 33 篇幅中占有 21 篇
7、,内篇中 10 次,外篇中 26 次,杂篇中 13 次。庄子书中有关孔子形象的描述是与论语中孔子言行有较大差别的,是复杂多变、纷繁多样的。孔子仍有论语中描述的谦逊好学、克己复礼、忠于言传身教的形象,然而在庄子的描述中,孔子违背道家思想的“仁义”、“有为”观念是受庄子贬抑的,这时的孔子是被批判、讽刺的对象;庄子又塑造了孔子求学于“道”,受老子教育,为道家立言论的形象。1、孔子有违道家思想,被批判的形象 在庄子看来儒家思想中的“仁义”、“有为”,以人伦纲常来维护社会秩序等观念都是糟粕,都有违道家思想,是为道家所被批判、讽刺的。孔子是追求名声、沉迷世俗世俗。比如德充符篇中,叔山无趾见孔子,讥讽孔子沉
8、迷于“識诡幻怪”的追求,达不到至人的境界,与道家追求的顺其自然相违背;天地篇中,一丈人抱瓮而出灌,对子贡说:“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直指孔子为世俗之人,使子贡卑陬失色。孔子所信奉的“仁义”、“治世”是被否定。天道篇中,老子指责孔1 公木著:先秦寓言概论,齐鲁书社,1984 年版,100 页。 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子所信奉的“仁义”并非“人之真性”,而是“乱人之性”,劝诫孔子应遵循无为大道。天运篇中,师金认为孔子主张的礼义法度是需要变通的,此时的礼仪法度已是不合时宜,批评其不知变通。2、孔子同于道家思想,为“道”立言论的形象 通过庄子对孔子形象的再塑造,孔
9、子有了求学于“道”,受老子教育、改造,反而为道家立言论的形象,以孔子儒学创始者的身份宣扬道家观点,向弟子传道。孔子求道与老子。天地篇中,请教老子“至人”之学;知北游篇中,请教老子“至道”之学;田子方篇中,又不敢轻易惊扰,在师尊威严的老子面前孔子是谦逊有礼的学生。孔子为道家立言论,归于道家。山木篇中,听闻大公任的教诲,孔子与游学者断绝关系,遣散诸多弟子,逃入大泽,成为一个隐者。人间世篇中孔子劝说颜回,要“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要忘记虚名,保全自己,此时的孔子是道家高人的模样。庄子中孔子之所以有复杂多面的形象,是源于儒家、道家思想的相斥,孔子呈现较为真实形象时,是庄子批判的对象,表现贬儒崇道;孔子
10、学习、遵循道家思想时,则又是“道”的代言人,表现儒学折服于道学,这一切都是为了宣扬道家思想。(二)老子道家老庄一直并称于世,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部分思想,老子是道家“宗师”,是庄子推崇的对象。庄子中关于老聃的内容共有 17 次,内篇中 3 次,外篇中 10 次,杂篇中 4 次。所描述的老子行迹,与老子中老聃是较为统一的,也有直接引用老子内容的部分,首先老子以道家“宗师”的身份出现,有许多有关于老子与弟子的对话;还有老子评判、教育孔子的形象,庄子以此抑儒崇道。1、道家“宗师”的形象,为庄子所推崇老聃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部分思想,并加以反思、突破,两者有许多共同“道法自然”的观念。庄
11、子一书中,在老子的言语表达中,也有庄子对道家思想的发扬、突破部分。田子方篇中,老聃“形体掘若槁木”,遗世独立、神游物外的样子,孔子称为“非人”;天运篇中,孔子将老聃比作“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庚桑楚篇中,老子认为南荣趎骄矜下,是他的受外物搅扰,失去真性,于是教授之“卫生之经”应像婴儿般养护心神、返璞归真,使得南荣趎“俯而惭,仰而叹”。天道篇,士成绮虔诚追随老子,“雁行避影,履行遂进”,受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3教老子“修身”“保身”的观念,让人高山仰止。2、批判、教育孔子的形象,以抑儒崇道老子对孔子的批判、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抑儒崇道。天运篇中,老子批评孔子的
12、“仁义”;天道篇中,对孔子珍视的商周典籍表示不屑,指责孔子所信奉的“仁义”并非“人之真性”,而是“乱人之性”,最终是私利,劝诫孔子应遵循自然、无为大道,不要以礼束缚“仁义”;天地篇中,老子劝诫孔子应“忘乎物忘乎天”,“忘己”而“入于天”。老子是道家先圣,通过老子对儒家的评判,对孔子的教育,塑造老子的道家高人形象。(三)惠子庄子中提到名辩派中的惠子、公孙龙以及桓团,这里主要分析惠子在书中的形象。惠子名施,是宋国人,曾任梁相,在庄子关于惠子的内容共13 次,内篇中 4 次,外篇中 3 次,杂篇中 6 次。惠子主要是与庄子同时出现,进行关于庄学命题的辩论,庄子以惠子为镜,观摩自己。惠子追求有用之学,
13、注重事物的实用价值。秋水篇“濠梁之辩”中关于“鱼之乐”,庄子不追求逻辑,以观察感知事物,而惠子讲究真凭实据的客观现实。德充符篇中,庄子、惠子,以不同的角度判别“人之无情”,庄子追求顺其自然的养生,惠子则是积极用世,追求有用之学。庄子也批评惠子争辩争名的态度,德充符篇中,庄子认为评惠子外神劳精,使自己“疲怠而,大损其德”,徐无鬼中,又指责惠子是“一蚊一蛇之劳者也”。另外还表现了庄子对惠子的惜才之情,在辩论中反衬惠子的辩才。天下篇中,庄子认为“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表现对惠子学士渊博的肯定,在 21 个辩题中的辩论,将惠子的辩才发挥的淋漓尽致,故在惠子离世后,庄子有“无与言之”的感慨。三、庄子中的
14、寓设人物形象(一)怪异残存之人庄子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虽形象古怪、恐怖,身体有所残缺,却德行、才智超越常人,能够从容、坦然面对生活,哀乐不入于心,是道家中的“至人”,庄子借他们之口表达道家的哲学思想,以下列举支离疏、叔山无趾、王骀。1、支离疏 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释德清解释说,支离是隳其行,疏是泯其智,故支离疏,是对离行去智的比喻。人间世篇中,描述支离疏的外形是“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极为丑陋。但也因身体畸形,可以领取国家微薄的赈济,苟活于世,虽在乱世却可保全生命。庄子以此来警示人们,在乱世中追求自我保全就是玄妙之术,又以“支离其形”、“支离其德”,讽
15、寓当政者。2、叔山无趾德充符篇中,叔山无趾本是遭刖足而断了脚趾的人,叔山是其字,他去拜见孔子,被孔子批评为时太晚。叔山无趾反驳说到,虽因“不知务”失脚趾,却是为了保全德行来请教孔子,斥责孔子的浅薄。后其与老聃对话,批评孔子只追求虚名,而不求实德;表达他解脱枷锁齐生死、齐物我的高超自由境界。3、王骀德充符篇中,王骀其人足断形残,即兀者。王骀虽无双腿,“立不教,坐不议”,不以言语教导,追随者却众多,学生之数堪比孔子。有不为生死不定而烦忧,不为天下变话而恐惧,齐万物、忘生死的境界,孔子都为其折服,将“引天下而从之”。(二)隐士、方外之人这类隐士、方外之人,其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对人性有美好追求,包括
16、有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也有庄子完全虚构的人物,他们都被“庄子化”,借方外之人、隐士之口,表达庄子的道学思想。1、方外之人天地篇中,季彻告诫将闾葂,治天下重教化百姓无害人之心,即“摇荡民心”,应任其本性而为。在宥中广成子批评黄帝“令行天下”,以“佞人”之心求道,认为所谓治天下应先“治身”,而“物将自壮”也。这些隐士、贤人的治国观点,都体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观点。天地篇中,门无鬼、赤张无稽认为武王东征是乱之所由,没有做到无心而为,表达了庄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2、隐士、贤人大宗师篇中,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能够做到“相忘以生,无所终穷”,忘却自我,成为至交。子桑户死后,孟子反、子琴张却编曲、
17、弹琴,和歌感叹子桑户已返璞归真,子贡因疑惑而反问二者,被两人认为是不知礼者。三位方外之人,表达出看透生死的高境界,死是对肉体的解放,回归本真。同篇中海油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因同样有将生死视作一体的理华东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念成为朋友,这些方外之人齐同生死、顺应自然,哀乐不入于心,体现了庄子思想。 (三)巧技之人巧技之人,指技术高超的匠人,他们身怀绝技,巧技之中深含哲学思想,也表达了庄子在学术上孜孜不倦的态度,以下列举庖丁、佝偻丈人、轮扁。1、庖丁养生主篇中,庖丁乃解牛好手,替文惠君解牛,动作娴熟,操刀若神,文惠君感到赞叹,故问其技,庖丁答:在解牛三年之后,熟悉牛的结构,未见全牛
18、,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去解牛,做到用刀 19 年,刀却新发于硎。庄子借庖丁之口,表达出将技喻以道,艺入以道,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掌握“道”,就是养生之道。2、佝偻者 达生篇中,孔子见佝偻丈人用竿子蝉,犹如掇之,孔子问其道,丈人说经过“累丸二”、“累三”、“累五”而不坠的练腕力、臂力,身体如木桩,执臂”如“槁木之枝”,纹丝不动,专心只在意蝉之翼,不在乎纷繁天地万物的变化才可得。孔子学习到获得高超技艺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凝聚专一。庄子借丈人之口,表达实践中需要刻苦钻研,凝聚专一,到达忘我的境界。3、轮扁形象 天道篇中,轮扁在削木做车轮,齐桓公则是堂上读书,轮扁分析到制作车轮“不徐不疾”,才能得心应手,而这些技艺、体悟,是无法口传儿子的。因此感叹“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齐桓公所读之书,是“古人之糟粕”,这是庄子对忠于圣典者的讽刺。 四、庄子中的神话人物形象(一)古帝王先秦诸子往往喜欢用先圣帝王的名义阐述自己的观点、学说,“言必先称尧舜”,借着黄帝、神农、伏羲、尧、舜、禹、汤、文、武王托古言志。庄子中古帝王出现的频率是较高的,其中黄帝、尧、舜、禹次数较多,分别是 20 次、35 次、27 次、10 次。不同于孔子,庄子对古帝王并非一味推崇,而是指出帝王的缺陷。庄子不赞成古帝王的“仁义”之学,批评他们不能做到无为。天地篇中,华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