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警石家庄指挥学院毕业论文论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姓 名:王 劭 专 业:军事指挥 学 号:0802119 班 级:学员二队 指导老师:程 相 臣 2012 年 3 月 31日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发展起来的是经过长期积淀并在不断升华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的载体与结晶。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民为邦本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军营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先进方向,不仅担负着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先进知识的职责,还负有培育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所以军营文化不但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还要注重继承传统、传承先贤文化。对于培养军人的文化创造能力;增强军
2、人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提高文化战斗力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传统文化的作用等方面剖析,如何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军营文化论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加强军营文化建设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学习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又要谋求创新发展,推陈出新。我军的发展史是一部事业的辉煌史,也是一部军事文化的创造和建设史。纵观我军 85 年的发展历程,我军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立足战争和建设的实际,创造出了灿烂的先进军事文化。我军正是在先进军事文化的哺育下,发展成为一支举世闻名的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当前,认真梳理和总结 85
3、 年来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如何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军营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充溢的阳刚之气,充分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军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强大动力。我们应当以传统文化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大力推动军营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1.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1.1.爱国主义精神 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
4、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战士们能够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军营建设的重要文化动力。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中国文化
5、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可以说,变革与发展的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军营文化传统。1.2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1.3 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
6、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的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作为军人,国家和社会的守护者,在军营文化建设中,应当更加注重勇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2.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军营文化2.1.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是引导官兵深刻认识军营文化的战略意义 在 85 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军历代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军营文化的战略意义,始终将军营文化建设作为核心工程纳入
7、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中去,为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其次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根据各国军队现代化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认为科学技术也是战斗力,而且是最重要的战斗力;加强国防科研和发展军事高科技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必须走“科技强军”的道路,使中国国防建设尽快赶上时代的步伐。邓小平同志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军事科技文化的发展
8、,把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引领到一个新的时代。江泽民在主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工作以后。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斗争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军事文化在 2l 世纪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军事领域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我军的质量建设,全面提高我军的战斗力。 ”“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要素,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知识的较量。 ” 2.2.加强军营文
9、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始终坚持传统文化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官兵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因此加强军事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传统文化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上千年的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价值。我们要系统地组织官兵学习传统文化的起源、演变、丰富的内容以及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发展与革新。比如,传统文化包含着,“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刚强意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标准,“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崇高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等。只有真正了解传统文化,认清中国人的“过去”才能为中国人乃至中国
10、军人寻求立足于当今世界的根本;只有从历史源头找准自我坐标,才能达到情感的认同、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不论是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也好,还是研读中国历史文化,就要坚守中国文化的本土“阵地”,热爱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国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牢固占领军事文化阵地,这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毛泽东在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 ”“在政治课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教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军事文化建设能不能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军队建设的成败和军事文化的走向
11、。始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我军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在战争岁月,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是当时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民解放军提高干部、战士的理论水平和加强部队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性措施。20 世纪 5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军又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动。1960 年 10 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也要求“一切干部的理论学习,都要以毛泽东著作为主要内容。部队和院校的军事、政治训练,都要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课程”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江泽民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
12、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军深入学习并坚决执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军队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调整了军内外关系,对人民解放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巩固和提高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3.深刻领悟 “重义轻利”思想,自觉形成与部 队要求相适应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观念中朴素的义利观,有助于官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浓重的“义”与“利”的辩证思想。孔子曾将如何看待义利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价值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代思想家对如何引导人们确立高尚道德、扬善弃恶的精神进行了深入贴切
13、的辩证表述。当前部队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社会上不良思潮更迭不断,各种主义肆意横行,我们要抓住传统文化的固有优势,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在面对义与利的矛盾时,我们应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义利思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所取而有所不取,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世纪新阶段军营文化工作要在促进军队履行历
14、史使命中有所作为,必须按照十七大报告指引的方向,在内容设置上突出军营文化建设的思想性。 切实重视军队思想道德建设,使官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高尚的道德精神培养官兵。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军人道德情操是我军军事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军与其他军队的本质区别,更是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同时,思想道德本身就是文化,而且道德文化最能反映文化的精神实质。所以说,思想道德是军事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军治军带兵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历来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军事
15、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把德育放在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首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爱国奉献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看作是保持革命军队本色的重要内容,并将思想道德建设看作是提高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江泽民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他的亲自倡导下, 军人道德规范在全军颁布实行, 军人道德组
16、歌在全军唱响。 2.4 用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的精神积淀塑造官兵良好的人格素养建设军营文化要着眼于提高战士的心理素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意志品性修养方面强调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的精神,如易经中所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史学家司马迁也对历史上的精神楷模总结性地做了概括:“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矢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正是靠这种坚忍不拔、愈挫愈奋的精神,中国文化才得以繁衍发展,中华民族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7、作为共和国卫士,我们更需要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所以军营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找准官兵意志品质培养与历史传承的结合点,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秀民族品质内化为自己高尚的人格素养和塑造美好的品德,要志存高远、艰苦奋斗,要乐观进取、革故鼎新。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官兵继承传统,塑造自我良好的人格素养,培养反躬自醒的良好习惯,修炼自己诚信坦荡、乐于助人、团结同志的人格道德,还要修炼自己明辨是非、公正廉洁的品德,更要具备克己奉公、爱军习武的职业道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内部的兵源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独生子女兵”“小龄兵”“学生兵”数量逐年增加。这部分战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心理素
18、质不高,独立生活能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成熟等等类似问题也伴随而生。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与打赢信息化战争所要求的心理素质极不相符,严重制约着我军信息化作战水平的正常发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要研究的对象。因此,军营文化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必须针对这一情况来开展工作。2.5.学习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典范增强官兵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官兵高度的责任感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久远的传统文化之中,它体现了中华儿女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被后人奉为圭臬。像“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的文天祥等,无不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对故土
19、和人民深挚的眷恋,对传统文化强烈的自豪感。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是对部队官兵进行文化教育的极好教材。这些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史实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战争变乱与社会动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今日为国争光的奥运精神,奋力抢险的抗震精神,以及为争取正义与和平的献身精神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军营文化要注重增加对官兵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文化教育,以提高官兵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投身保卫国家的精神力量,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发挥爱国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传统文化所秉承的历史担当, 有助于培养官兵高度的责任感。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对社会的责
20、任归同,把个人主体价值纳入社会关系中,从社会价值出发判断个人价值,而不是从个人价值出发建树社会价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在军营文化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把握好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信息,用真实的事例教育引导官兵吸取、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精神,不能放纵私欲、自我膨胀、为所欲为,要敢于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以及对世界、对历史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反对和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
21、激烈。军事文化必须更加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引领部队建设的灵魂。当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继承前人、着眼中国新的实践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它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大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军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我军承担的新使命新任务对军队质量建设提出新要求的新形势下,引导官兵学习传统文化,牢牢把握军事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抓住军队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科学筹划、精心实施“精神支柱工程” ,加强新世纪军营文化建设,为我军履行打得赢、不变质历史使命、实现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参考文献:1何静,何怀仁中国传统文化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2李会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咸宁学院学报2005(4)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4颜旭,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中国论文网.20095王敬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军营文化的启示.法制与社会报.20116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