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9724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家中觉新形象论文作者:郑巧雅准考证号:050104122851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电信公司指导教师:孙志刚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2010 年 12 月论文提要高觉新是家中的男主人公,是小说里面塑造得比较成功的形象。他生长在封建没落的大家庭中,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他养成了懦弱、服从的性格。无抵抗主义、作揖主义成为他的哲学。他与梅相爱,却因母亲间的嫌隙无缘结合,他不敢反抗也不反抗,至使其郁闷痛苦,梅也因此郁郁一生,年轻早逝。然而他的性格是复杂的,因为,觉新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五四思想影响了一代人。觉新在这样的年代

2、里,既有向往新生活的想法,又有被旧时代旧思想的束缚,成为一个夹缝人,使其性格具有双重性。他对家庭有一种无奈的责任感,他顺应时代,又按耐不住内心的彷徨恐惧、对于弟妹的追求,先是反对,最后于梅、瑞珏的死使他产生了叛逆之心,背着家庭给弟妹以支持,将希望寄予觉慧身上,显示出他的思想已发生巨变,也预示着封建大家庭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论家中觉新的形象家写成于 1937 年 2 月,它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的腐烂、溃败的历史,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高觉新从小生活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

3、门弟的大家庭中,他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就是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注定要继承家业以续高家,同时也注定了他的悲剧生活的开端。懦弱的服从与内心的呐喊(一)高觉新的服从性。1、觉新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受孔孟之道影响极深,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格。(1)他中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本可以上大学,而且他本人也梦想着走进大学校门,并想上德国学化学,但毕业的当天,父亲的一句话便将他的梦击碎。当父亲让他早日成婚,以续家业时,他无言以对, “不作声、只有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温和的” ,他把父亲的话“都听懂了,只有点着头,表示愿意服从父亲的话” 。而当他回到房中关上门

4、“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破灭的梦想而哭” 。这一切都显示了他性格上的懦弱,他没有勇气为自己争取幸福,对于抓阄而决定的婚事,对于自己前程的安排他一点反抗的意见都没有,毫无怨言地顺从了父亲的意愿,做高家“贤孝的儿子和孙子” 。(2)新婚后,觉新短时期内满足了,忘掉了一切,以为自己是幸福的,直到父亲又安排他去做事,才又回到现实中,对于父亲的安排,他不表示“愿意或不愿意” ,只是听着、应着,心中想着“一切都完了” ,便上班了,从此平淡、麻木地与妻过着平静的家居生活,这也明显的体现了,他性格上的服从性。(3)当马乐山为觉民提亲时,他不敢公然反对祖父,便求助于占卜,当占卜的结果与他的愿望相悖时,大

5、失所望,自我安慰到“我算尽力做到了” ,他以为他所能够做的就只是这么一点点。觉民不满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后,觉新遵从爷爷的吩咐,对觉慧施加压力,力劝觉民服从家庭的决定。(4)瑞珏临产前,为避免陈姨太等人所说的“血光之灾”觉新遵从家庭的决定,毫无怨言的忍受了一切,将瑞珏迁往城外,当瑞珏一声声悲惨的呼喊觉新“他在哪儿?他为什么还不来看我”?当时觉新绝望的遵从张嫂的话,立在门前,不敢有越轨行动,导致了瑞珏的惨死。2、由于觉新所处的环境与地位,传统的忠孝思想主宰了他的一切行为,做为人家要他做的事,在他看来好像是他应尽的义务。他不敢用思想去想,他害怕面对现实,面对心爱的少女与原本美好的前程,于是他按父亲的意

6、愿,打牌、看戏、喝酒,去应酬一切。自己明白是在演戏,但是他已麻木了,没有悲哀,没有快乐,“只有疲倦” 。“他的一生没有对谁说过一句反抗的话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忍受一切。他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 ,是因为这所谓的“应尽的义务”使他放弃了前程、幸福,尽力去迎合他人,无论多忙都要陪陈姨太等人打牌替他们跑杂。(二) 、内心中的呐喊1、尽管觉新没有勇气争取幸福,然而他毕竟是青年,当时代气息吹到成都之后,便马上迎合,迅速接受了新思想,于是他一方面信仰新思想,一方面又顺应旧环境生活下去,成为两个弟弟讥讽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

7、。具有双重性格的人。2、觉新虽然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但他并不糊涂,生活中是非观念非常鲜明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更痛苦。他渴望幸福,他深知对梅的感情无法忘怀,当他与梅再次相逢时,无限辛酸,不敢对面梅,苦涩地问梅:“你还肯饶恕我吗?”这一段无法忘怀的情感成为他一生痛苦的一个焦点,对梅的喜爱暴露出他内心中的痛苦和愧疚。梅去世以后,面对心爱的人,他终于袒露了心事,露出他内心中强烈的情感。 “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眼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在给儿子海臣喂奶的问题上,他内心中的呐喊喷薄而出,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孩子的身上, “他爱孩子,不愿雇奶妈来喂奶,而由妻子自己抚养孩子

8、。 ”他坚持已见不为族人的流言所动,体现了他身为人父的爱之深之切。作为感情的煎熬,他爱梅而欲求不得,爱得十分痛苦,两个女人在他心灵深处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在感情上他与梅、瑞珏处于相同的地位上,双方的态度是平等的,这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觉新如此压抑自己,把一切深埋于心,在他的心中也产生了一种呐喊,但是他不能反抗,没有能力去做争取幸福的努力,而把心中一切寄予觉慧,把光明留给他,自己不能做的事让觉慧去做,露出了他性格上的反叛的一点光亮。彷徨、痛苦中生存的夹缝人觉新生活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间,而对着新思潮与旧家庭,他内心中充满了矛盾与彷徨,他内心清醒地认识到大家庭的未来必然是崩溃的结局,但

9、传统的伦理道德、孔孟之道,又使他痛苦的按家族观念等级观念去做,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维护者的角色。他在新思想与旧势力的夹攻下,以逃避现实的“作揖主义”与“无抵抗主义”去应付他人,在夹缝中苦苦地挣扎着,这个大家庭使他窒息,却又唯唯诺诺地服从他人的意见,他痛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与梅、瑞珏的感情纠葛,一是他的前途灰暗,他不敢正视自己,如同死尸站起来,看见自己的腐烂一样,于是他便逃避,装糊涂混日子。1、 当他在父亲去逝后,平静地担起大家庭重担时,对于大家庭腐朽没落勾心斗角的另一面,他也曾抗争,但遍体鳞伤。奋斗毫无结果,于是他发明了新的处理处世方法:避免冲突,迎合他人。并在可能范围内极力敷衍她们,因

10、为他觉得陈姨太等长辈永远是那样,他不能够说服她们,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对于一个青年人在窒息的大家庭中,他已染上了十足的暮气,他活着只为了挑起担子,维持父亲留下的这个家,但他内心中为永远没有实现的梦想而哭泣。2、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长子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成了众人的攻击目标,他想顺应时代,又时刻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惧感,自觉地循规蹈矩维护旧礼教。当陈姨太等人让瑞珏迁往城外时,并用绝望的悲声说:“你晓得我决不相信,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啊” 。连自己也痛恨自己“连自己的妻子也无法保护” ,当觉慧觉民劝他反抗时,他嘲笑自己似地说:“你们胜利了我才失败了,他们把对你们的怨恨全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你们得罪了

11、他们,他们只向我一个人报仇” 。“你们都可以向我说什么反抗、说什么奋斗,我又向哪个说这些漂亮的话?”3、梅的问题上,觉新处于两难之间,梅回省城来,使他麻木的心重新被激活,一方面他在情感上难忘钱梅芬,梅的不幸勾起他深层次的愧疚感,一方面他又觉得多想到梅对不起深爱自己的瑞珏,毕竟他也有娇妻爱子。他无法宽恕自己当初的懦弱,痛恨自己,无法解脱两难的心情。他的情感被两个女人占据着。在“团年”时,觉新故意逗引弟妹发笑,拣“母夜叉孙二娘”为绰号行酒令,引得举座皆笑,第二天却躲在“晚香楼”上想心事。觉慧劝他珍惜身体,不要拼命吃酒时,他终于说出了心底里的话:“吃醉了倒觉得日子容易过了,这也就是我的一个战略” 。

12、觉新渴望幸福,而父亲母亲的决定使他与瑞珏成为夫妻,许多事情与他内心的强烈愿望相违背,欲求不得,这使他痛苦,强做笑脸去应付他人。4、觉新受弟妹的影响、爱生活,他的一切希望在海臣和弟弟身上,只有他人才可以完成他不敢去做,却极想做的事情,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最大的安慰。当祖父做主,将淑英许给陈克家的儿子时,他说过几句在祖父看来是孝顺的话后便马上放弃了努力,在觉民的婚事上,他也曾努力想解除与冯家的婚约,但家族内部强大的旧势力,使他放弃了努力。正如他痛苦地对觉慧所说的:“他们(指长辈)只晓得他们的意志应当有人服从,所以你二哥的反抗也没有用” 。他不敢反抗家族,但他内心也同情觉民,于是他最终也背着家庭给觉慧以

13、最大的支持。5、觉新代表了“五四”时期具有朦胧新思想的受传统观念影响极深的年青一代,他在痛苦中生存,在夹缝中挣扎,他的心中除了懦弱,还有些自暴自弃,他没有勇气与旧势力抗争,眼看梅、瑞珏,鸣凤一步步被旧势力推向死亡道路,这使他更痛苦,更想逃避。可是现实生活无情的捉弄了他。让他亲眼目睹这一切,亲身体会到这一切,感到切肤之痛,使他内心的血一滴滴的向下流。无奈的责任、胆怯的反抗作为高家长房长孙的高觉新,不想过早负担起家庭的重任,可懦弱的服从性使他放弃了青春、幸福,面对父亲的嘱托,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当父亲把重担交于他手中时,他觉得只有牺牲,别无他法,正如他对觉慧痛苦的讲述一样:“我不是青年,我没有青春,

14、我没有幸福,而且也永远不会有幸福。 ”“我每想到爹病中的话,忍不住要流泪,我觉得我除了牺牲外,再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为了妈我是牺牲一切,就是把我的前程完全牺牲,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好好地做人,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以一生为赌注,以牺牲前途、幸福为代价负起了无奈的责任。对于高家这个大家庭来说,高觉新的家长责任是一个象征性的,表面上他是高家这个大家族中长房的主家人,实际上这个大家庭的决定权在高老太爷和那些男性长辈手中,他们主持着这一房的一切事情,高觉新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傀儡,他瞻前顾后,无法决定自己和弟妹的事情,一切都听命于他人。没有坚定的主见,没有反抗

15、的念头。对于觉新这一“贤孝”的行为,是封建大家庭对他灌输的“愚忠、愚孝、愚仁、愚义”造成的,这种“贤孝”是服从整个制度、整个礼教为前提的。他想脱离苦海,内心里对觉慧觉民有羡慕之情,虽然说他对觉慧的思想行为并不完全理解。在这个大家庭中他躲避争斗,以求过几天平安日子,让自己变得糊涂一点。对于自己的一生,觉新已失去了信心。对于儿子他寄予了一生的期望:“希望他将来不要做一个像我这样的人!”他内心中明白这份责任的代价,可他无力反抗也不想反抗。对于觉民的新事,作为长兄,他觉得应该帮助弟弟,而又不敢公然对抗家庭,便放弃努力,违心地规劝弟弟顺从爷爷的决定。当鸣凤、梅、瑞珏一个个相继去世,面对挚爱的亲人他终有所

16、悟,明白了一生中控制自己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给予反叛的觉慧以最大的支持,虽然这些帮助是不敢公开的,并要觉慧出走后来一封信责备他,掩人耳目,以免遭到大家庭中恶势力的中伤,迈出了怯生生的反抗的第一步,这显示出了一线光明的希望。觉新的反抗是经历了痛苦的挣扎而迸发的。当妻子去世后,觉慧提出到上海读书时,他为了不失去弟弟,曾极力地劝阻觉慧的决心,他十分伤心,既害怕家族势力,又哀叹自己的命运。在觉慧的责备下,以坚决的语调说:“我做不了事,你可以做我们秘密进行” 。他热爱自己的弟弟,最终还是支持觉民逃婚了;在觉慧离家出走时,他打破了双重性格,为他筹措路费。他还在心里说:“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

17、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高觉新这一形象可以说是作者大哥的影子,同为长房长孙,作者的长兄在传统思想与旧势力的压榨下,不敢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忍受了一切不公,牺牲了青春、爱情、一生的幸福,最终走上了毁灭的道路。他不想死,他热爱生活,他想生存,可现实的重负使他痛苦,不能忍受,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巴金含泪写下高觉新这一最后露出一线光明前途的青年形象,正是以高家这一黑暗的大家族来控诉旧制度、旧礼教、旧迷信对青年一代的危害。但觉新比作者的大哥勇敢 ,他敢于承认自己的懦弱,在给海臣喂奶的问题上敢于坚持已见,他决心把自己整个被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实现。这也是高觉新身上的一个重要闪光点。高觉新的这份无奈的责任,令他感到压抑、窒息,他想将这付重担摔掉,脱离苦海,于是他拼命挣扎,他内心清醒地认识到他是没有力量抵抗旧制度、旧礼教的,因为他懦弱。觉慧的出走引起他强烈的震撼,对于弟弟的同情与支持也预示着觉新必将觉醒,义无反顾地与家庭对抗。参考书目:1、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唐韬主编人民主学出版社2、巴金原著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