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大众文化的同一性摘 要大众文化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广泛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具有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当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推动着大众文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文化市场,高雅文化在与大众文化对抗中节节败退的情势,新媒体时代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影响。艺术逐渐作为消费品从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圈走了出来, 成为供大众消遣的手段时, 往往以大众性、娱乐性、上座率、收视率、畅销性而不是以独创性、超越性、批判性来评价其价值。过多的追求商业效果,使大众文化在技术世界中已经
2、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 艺术的审美品性和人的独立思考的个性意识也被大大削弱, 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意识日趋减弱,呈现出同一化的趋势。关键词:大众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康德美学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Mass culture identityABSTRACTSince the 1990 s, mass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society in a wide range of remarkable cultural phenomenon, it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Peoples Daily l
3、ife, popular culture has an increasingly powerful influence in the cultural lif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s driving the wave of popular culture across the world cultural market, high culture in the confrontation with mass culture losing situation, the new media era of rapid developmen
4、t,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fluence. Mass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market economy,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marriage culture and industry, hold the pulse of the cultural market, complying with the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consumer tastes of the public, so as to adapt
5、to the changes of the market, final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cultural products are sold, when art as a consumer goods out of elegant culture and elite culture, become a means for public recreation, often in the mass, entertaining, attendance, ratings, best-selling rather than creativity and tran
6、scendence, critical to assess its value. Excessive pursuit of commercial effect, make the mass culture in the technology world has lost the art of creative, artistic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persona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consciousness has been greatly weakened, and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con
7、sciousness culture increasingly weakened, presents the same trend.Key words:Mass culture ;Globalization;Cultural imperialism;Kants aesthetics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目 录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前言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推进大众文化也随着全球化进入中国,东西文化之间不断碰撞的同时,大众文化的中国本土化也在加速进行。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大众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多样的形式,影响着人们行为与思维
8、方式,大众文化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对大众文化的正确认识也日益迫切。法国社会学家莫兰认为西方大众文化的星期历经了三个具有决定性的阶段:第一阶段大约是 19001930 年,这一阶段“大众文化首先成了人民大众的一种休闲娱乐文化。无声电影是这一阶段的标志。 ”第二阶段大约是 19301955 年,这时“大众文化变成了个人私下里面的文化” , “有声电影成了大众文化活动的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期刊和广播电台。 ”1955 年以后,大众文化进入了第三阶段,这时“电影不再是大众文化的关键内容,文化产业已经不再仅仅瞄准大众媒体,而是变成了休闲和度假的产业。
9、”也就是说大众文化已经扩展为庞大的文化产业。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就于1947 年提出用“文化产业”代替“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因为满足了大众的需要,因而市场广阔,蕴含着商机。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不发展,其他国家的大文化产品就会大量涌入,冲击民族文化,出现大众文化同一性的现象。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 大众文化同一性的表现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大众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多样的形式,影响着人们行为与思维方式,大众文化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对大众文化的正确认识也日益迫切。大众文化自产生开始
10、就有自身的特性,在现代社会日趋显现。1.1 内容平面化。平面化就是肤浅化、简单化。在高节奏的生活中,在紧张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在片变万化的新潮面前,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巨变。后现代的文化商品为了满足人们趋之若鹜,追赶流行时尚的心理,为了大量促销,这种商品就具有“一看就懂” 、 “一看就会” 、 “照着做就行”的特征,这就是文化商品导致的“平面化” 、 “无深度”的倾向。它促成了人们享受快餐文化的心理,促成了人们“光看不想”的倾向,无需思考、钻研,所有东西一目了然,没有深度没有内涵,却被大众追捧,那些需要“深刻思索”才能掌握的东西,则被大众拒绝接受、抛之脑后,被推向了文化的边缘。世俗化,约翰费斯克说过
11、:“如果文化资源不能提供切入点,使日常生活的体验得以与之共鸣,那么它就不会是大众的” 。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的,本质上是一种世俗的、日常生活的体现, 大众文化是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其世俗性特征主要是与文化品位要高于大众文化的精英文化相比较而凸显出来的。从过去的耻言利、耻言物质生活享受和人的感官愉悦, 转化为不讳言利、不讳言物质生活享受以及人的感官愉悦, 甚至将利作为伦理道德的基础。文学艺术的表现内容甚至于其表现形式乃至包装, 都体现出某种商业化色彩; 当代中国文化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 就是否定崇高, 嘲弄理想, 摒弃尊严, 提倡价值相对主义和多元化。以往人们曾经崇奉的普遍价值、理想
12、以及行为规范等等, 都被质疑。在文学艺术领域, 借所谓生活的荒诞性来反讽普遍价值、神圣理想, 崇高、尊严、神圣、使命诸如此类的字眼, 几乎成了一钱不值的东西。商业性,大众文化就是在当代社会中按照文化工业的生产模式运行,具有非常明显的功利性,商品生产的风向标就是消费。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繁荣发展起来,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利益和价值的需要和追求,大众文化的生产已经搭上了现代科技手段和大众传媒的快车,通过大量复制和批量生产,以此传播毫无个性和虚假的文化产品。文化,作为精神生产的部门,经过文化工业的“洗礼”之后已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商品,它己经与商业完全融为一体。商品就是为了满足消费,消
13、费的需求就是市场的需求,消费的趋向决定商品生产的趋向。大众文化品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赢得更多的消费人群,开拓文化市场,大肆进行各种形式的包装和宣传。大众文化把它的商业性赋予它低级趣味,驱使它大量的生产无营养、无内涵的文化作品,来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使大众文化走向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很多综艺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用参赛者凄凉的身世,坎坷的经历,或者以黑幕、花边新闻作为噱头,引起观众的好奇心理,来赚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取收视率。技术性。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有的大众文化表现形式都与科学技术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变革,文化
14、传播方式也由古典时代的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进入到现时代的电子信息传播。尤其是 20 世纪电子计算机、电视机和人造通讯卫星的发明,使文化通过声音和图像的方式,同步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标志着人类信息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电脑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合成技术完美展现了与电视、电影的结合。它以变幻多端的形式来满足大众的视觉感受,以轻松、娱乐的消遣内容来舒缓大众的精神生活。随着大众文化过度依赖科学技术,大众逐渐被这样的娱乐形式所“捆绑” ,大量的“低头族”出现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拒绝交流,专注沉溺在科技带给人们的感官享受,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1.2 形式正是大众文化的这些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15、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个国家各民族的联系不断密切,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大背景下,催生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无数海外成功综艺节目模式被引进中国,本土化后同样创下高收视率,如爸爸去哪 、 中国好声音 、 中国达人秀 。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同样也暴露了中国电视人原创性不足的短板,过度的借鉴使本土综艺依赖国外丧失了自己的独创性,致使中国大众文化日趋同一性。近年来,各大地方卫视的综艺节目竞争日趋激烈进入白热化阶段,海外引进综艺节目不得不说成为了一些地方卫视赢得高收视率的“捷径” 。湖南卫视更是引进综艺节目的先行者与成功者,早在超级女声时期,湖南卫视就靠这款借鉴国外选秀节目的节目获得了后人难以比拟的成功,尤其是
16、爸爸去哪儿首播当天,全国网收视率 1.1,不仅在电视上引发了又一轮综艺节目收视热潮,还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中掀起了讨论狂潮。其它卫视不甘落后纷纷效仿,浙江卫视的强力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 ,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是迄今为止国内购买海外模式制作的众多电视节目中最成功的个案,这些优秀节目从借鉴到引进,体现了中国电视人对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尊重,然而创意不足导致节目的新颖性不够,节目本身还停留在借鉴照搬的层面,部分节目形式模仿痕迹严重,内容重复陈旧,相似的模式和重复的内容,又不能本土文化相融合突出本国特色,很难吸引观众的关注。节目中的大部分制作都是照搬国外,这样使一部分看过外国原版的观众感觉
17、生搬硬套毫无新意,并且使各大卫视只会照搬模仿好不创新的缺点为人诟病,部分节目的受关注程度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一味盲目的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需要,过多的强化娱乐功能,也是的节目的种类样式日趋相近,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1.3 传播方式大众文化的发展也离不现代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为大众文化的 发展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西方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大众传媒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报刊、广播、电影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内容。 ”通过互联网上大型门户网站的宣传手段,微博
18、、微信、贴吧等热门话题的排行榜,显示出大众传媒的独特魅力,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与此同时它同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娱乐媒体通过诽谤事实、以情诱人、揭黑幕等炒作手段来博取大众欢心,赚取点击量的方式,一个网站用这种方式取得成功,其它网站纷纷效仿,制造出大量类似的虚假信息供大众玩赏,媒体界非自觉的同一性趋势使大众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性、世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这些特点更加牢牢的依附于大众传媒。 大众文化同一性的原因大众文化表现出以上特点,经济作为基础当然是决定性的因素, 起着制约的作用。但文化也非常重要, 政治思想领域的变化也
19、不可缺少。. 全球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在多种经济相互碰撞的同时,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由于文化全球化作为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动力的人类文化生活的高度社会化, 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 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是人类文化生活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因此 , 它给各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各民族文化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相互影响,为本民族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提供了机遇,使得自身能够获得发展的有利条件。
20、现代化的过程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各种各样的改变。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标准在发生着变化。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要把不同地方的文化放在一起评价。文化商品的全球倾销,不仅可以带来高额的直接利润,而且通过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价值观念的传播,在其他领域带来更多的、间接的、长期的利益,从而推动了文化贸易的全球化进程。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对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文化贸易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所带来的不仅是商业契机,在文化交流的同时,本国文化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借助网络搭建的平台,各种外来文化、异域文化无孔不入,令人防不胜防,闭
21、关自守,杜绝与外界往来是不可能的。但外来的强势文化并不可能取代本土文化,诚如有学者指出的:“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就是大量的外来文化进入本土文化,使许多性质不同的文化从外部嵌入本土文化之中,而且不一定很快与本土文化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博弈中,本土文化不仅未占上风,而且时常处于尴尬境地。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 文化无国界全球化时代,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借助网络搭建的平台,各种外来文化、异域文化无孔不入,令人防不胜防,闭关自守,杜绝与外界往来是不可能的。但外来的强势文化并不可能取代本土文化,诚如有学者指出的:“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就是大量的外来文化进入本土文化,使许多性质不同
22、的文化从外部嵌入本土文化之中,而且不一定很快与本土文化融合。 ”互联网作为媒介,为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提供这样的平台,强的到弱的,高得到低的, “高速公路”提供方式。文化的全球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思想的撞击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民族文化既有所丰富和发展,又有各种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还算不上是文化强国。在西方话语权的今天,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由经济上的地位输出他们的思想模式和价值观念。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西方国家在出售商品的同时还将带有其鲜明特质的文化符号带到全世界。.文化帝国主义因为文化的原生环境有异
23、,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自然各不相同。 随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国际交流,文化间融合也日渐频繁。起源于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相对论强调文化的内在价值,强调理解与和谐。在民族中心主义、民族沙文主义乃至文化帝国主义盛行的年代,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无疑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和谅解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不仅借助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进行全球化的文化渗透,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传统观念、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并内化为集体意识。文化全球化直接威胁着各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独立性。当然这种冲击融合有益于各民族融入全球化的节奏中来。发展中的中国,一方面正在努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尽可能地融入现代国际文
24、化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中建立拥有自身文化之“根”的自己的新文化体系,古今文化也没有好坏高低、进步落后之分,蒙昧与文明的区分只是种族主义偏见” ,在遇到异族文化时,人们会习惯性地用本族文化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把其他民族的文化行为放在本族文化的行为范式中进行理解阐释,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评判和阐释是不客观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社会科学中,并不存在所谓的绝对标准。在对于文化的评价解释中,同样不存在所谓绝对的、普世的评价标准。 大众文化的同一性如何削弱.文化的民族性当下资本主义社会滚滚涌现的大众文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文化市场、高雅文化在与大众文化对抗中节节败退的情势,新媒体
25、时代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是文化与工业联姻的结果,把握文化市场脉搏,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顺应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口味, 以适应市场的风云变幻, 最终达到把文化产品销售出去的目的,当艺术作为消费品从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圈走了出来, 成为供大众消遣的手段时, 往往以大众性、娱乐性、上座率、收视率、畅销性而不是以独创性、超越性、批判性来评价其价值。过多的追求商业效果,使大众文化在技术世界中已经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 艺术的审美品性和人的独立思考的个性意识也被大大削弱,呈现出同一化的趋势, 更加深化其商品拜物的特征。 “娱乐
26、工业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教会马路上的人们去独立思考” 。 正是由于大众文化能够批量生产、无限度复制, 所以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标准化、齐一化的特征。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在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中,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种现象人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中某些特质是否契合了整个时代的内在文化精神,大众文化既然担负着社会功能,面对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正确的看待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又是什么导致冲突中日趋同一化大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在近代前一直站着坚定不移的统治地位,近代以后走向衰败。然而儒家文化衰落
27、以后,并没有迎来资本主义文化形态。年代末到年代中期,由于到海外大众文化的影响,国内主流文化始消退,中国大众文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悄然融入到了文化市场。文化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和社会制度方面的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交流、认同、融合和互异的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和历史进程。这种时代背景下蕴含着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各民族的文化在矛盾中渐进,走向融合、走向文化同质化。中国有传承五千多年的文化史,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而且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地缘因素影响,中国文化价值体系都对周边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继承。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和西方经济社会的主导性地位,使得当今社会显现
28、出了西方为主导的话语权趋向,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也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当今社会越来越呈现出文化的相似远远大于差异。.提高对国外文化的认识传统观念里,审美是一种高雅、精致的生活情调和趣味。其实,人类所有的审美活动,就是谋求物质利益之外的感性精神生活,通俗地讲,就是娱乐消遣行为,追求一种健康的、高雅的精神生活。康德判断力批判里的美学观念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在大众文化的喧嚣与躁动中,美学与康德指出,通过对终极目的的追寻,人认识到自己能够作为世界终极目的只能是服从道德律的真正的人,这就把审美和道德真正连在了一起,完成了他体系自身的建构。艺术的主体位置严重滑落,审美生活
29、化或者生活审美化正在将艺术主体放逐到边缘地带,听命于自然生命本能的召唤。为此我们应重新高扬美学,恢复审美对人类心灵的铸造意义。康德说:“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然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有偏爱,而是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评判者。 ”“美,若果要它找得一个理想,就必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论文须不是空洞的,而是被一个具有客观合目的性的概念固定下来的,美因此不隶属于一个完全纯粹的,而是属于部分地理智方面的鉴赏判断的客体。 ”康德关于美的理想的理论表明了他这一观点:只有既符合美的规范观念,同时又表现了道德理念,
30、才是美的理想。康德提出美是审美观念的表现。所谓审美观念就是“想像力里的那一表象,它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一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言语能够完全企及它,把它表达出来”。审美观念是理性观念的对应物,因为理性观念是没有任何直观能与它相符合的抽象概念,而审美观念是没有一个概念能穷尽其意蕴的想像力的表象。审美观念是想像力创造的一种表象,这时想像力不是按知性概念而是按高高在上的理性概念来创造审美表象的。因此,这审美表象虽然是感性的直观形象,但却超越感性,无限地趋向理性概念。康德认为,审美观念可以无限地扩张和丰富我们想像力所表象的事物本身,它使心意机能生动起来,赋予审美对象以生命力和精神。美
31、必须要表现审美观念,也就是说,美作为直观形象必须和某种超感性的理性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他强调,艺术应在有限的形式之中蕴含无穷的意蕴,即艺术形象要表现超感性的理性观念。可见康德认为艺术的形式是一种融合着精神理念的形式,是体现在外观中的理念,它要合乎人们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的目的。他反对一切和道德诸观念相分离的艺术,认为这类艺术只是用来消遣。 “人们越利用它们来消遣,就越会需要它们,以便驱散心意对于自己的不满。 ”这样就会使人陷入无穷的贪婪和渴望之中,艺术也就丧失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康德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 。他认为世上只有两种伟大的事物让我们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把道德作
32、为最高的本体世界,把道德上的人作为自然的最终目的,审美作为人的想像力的自由活动,最终也必然以道德为指归。美只有通过象征或类比的方式表现了道德观念,使人们获得对道德上的善的一种直观,才使审美判断一方面涉及感性的直观形象,另一方面指向理性观念,才使美真正具有沟通真与善的中介作用。康德这里所说的道德,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只有限制意义的具体道德规范,它是一种道德意志,而不是外加于我们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先天的、不依赖于经验的绝对的至善理念,它是一种自律性的而非他律性的道德,它既是自觉的又是自由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并且是整个世界的“终极目的” 。康德所说的美是道德的象征,并不是说美可以直接从道德中
33、寻找根源,而是说理想的美应当与道德融洽无间。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人类的判断力必须拥有责任感。它因反思而自省。而这种自省的判断力又因其自律而被赋予能动性,而因其能动它才更需要审慎的特质。自由意味着理性的心灵能够反观自身,具有一种能思考的意识:即在理性的自律要求不断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意识到由心灵产生出的东西,人所享有的幸福和完满只能是他通过克服本能,运用自身的理性所创造的幸福和完满。这一思想对于当代大众文化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也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应加快吸收外来文化的速度和程度。用一种全球的视野吸纳世界的先进文化成果,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不断焕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把外来文化融合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