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进生活 真情习作小学生作文教学初探商河电大 2012 秋小学教育专科 田晓梅摘要:以两次作文教学案例为例,阐述小学生作文教学要以观察生活,体验 生活为基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欲望,培养他们写真话抒真情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作文 生活 真情 激趣 观察 实践长期以来由于受程式化、封闭化作文教学的影响,作文教学效益仍不尽人意,特别是小学生对作文充满恐惧与厌倦,作文热情不高,能力提高受限。学生写起作文来,或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或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割裂了作文与无限广阔的生活的关系,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作文中表达出来,不能
2、说真话,诉真情。教师常感慨:作文教改的出路到底在哪儿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倡导学生“自主写作”,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对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走进生活,领悟生活的真谛,探寻作文的奥秘,让学生能喜欢作文,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2、 情境描述:1、一次作文教学片段。一次作文课,我走进教室,发现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仿佛在等待宣判
3、的囚犯。因为他们知道,今天又要堆砌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文字了。看到这些,我知道,如果今天的作文课像以前那样上, 绝对不会取得好效果。这节课我是这样做的。师:同学们,中秋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中秋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中秋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 这样就能请到老师了。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五天后的作文课上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
4、:(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 1:我跟爸爸学的。3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生
5、:好!师:好就快写吧.2、案例结果:本次作文不但都达到了写作要求,做菜的步骤都写得很有条理,很生动、具体,而且还 出现了很多美文佳作。四、分析与总结:“ 走进生活,真情习作”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 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要 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激 发学生的写4作欲望,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皮亚杰也说:“儿童是具有主 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从一定程度上讲, “兴趣” 是最
6、好的老师。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 怕” 作文转为“爱” 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课 程标 准指出: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新课标倡导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实感.”案例中的我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 学烧菜” 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 过中秋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而且充分 调动了学习烧菜的 积极性。到了
7、写作课上,我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 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我感觉这次作文教学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说真话、抒真情” 。5这个案例我深刻的体会到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 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做到:3、打破作文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寓文于乐。
8、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时,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教师要努力引领学生走 进生活,创设、营造真正培养儿童创造性的环境,使师生沉浸在一种和谐、温暖、纯洁的氛围中。比如用图画改变以往教师简单命题的形式,避免了学生就范老套路,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3、把作文技巧变成学生的需要。应该说,作文教学面对的不仅仅是课堂、课 本,它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并且,对这个空间的体验程度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作文需要生活的积累,尤其重要的是,作文过程中需要情感的投入,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
9、要想方设法的激发学生酝酿情感渲泄的需要,写作技巧的需要。 “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这一原则的核心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难说的问题,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作文涉及到的一些消极东西,教师应 加以引导,不应因此一棒打死。评价中要以激励学生作文热情为主, “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能敞开心扉,写出真情 实感”的文章。教师都要肯定,以赢学生对于写作短时间的势能为长久性功能。65、激趣探疑,培养习惯。激发学生的创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观察体验的现实生活记录下来,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写作中去,同时要善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10、,提出疑问,常说个“ 为什么”,进行思考,使自己的作文更完美,激发学生“创 ”的动机。二、好的习作就像厨师做的美食色香味俱全。写文章的人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读者看到的却远远超越了平面的文字,他们靠想象,把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所以,作文中的声音、颜色、气味、变化和对比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好的厨师除了煮出一道道的美食外,还要懂得引起食客的食欲,让看到的人会想要吃,吃的人会满意。因此,厨师花心思处理食物的摆设,也让食物看起来色、香、味具全。情景分析1、声音你可以想象看默片的感觉吗?没有了声音与色彩,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在一篇作文中,声音肯定不是主角,但是,必要与适当地加入音响效果,可使文章更生动、亲切。
11、7在写景的文章中,声音调和了画面过多的缺陷,让雨滴落地、风吹过树叶、虫鸣鸟叫、浪拍堤岸等大自然的声音,以及都市的不同声响交代你所要传达的意思。其他主题的作文也可以视情况加入声音,例如哭泣、心跳、清喉咙、脚步声等,只要倾心聆听,你就会感受到文字敲击出来的声音,只要稍花心思,这些声音就可以点缀你的作文。2、颜色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可能是黑白的,可是有很多作文却恰恰是白底黑字。为作文添上色彩,靠的是观察,什么状况之下要突出什么颜色;什么颜色衬托什么心情,在文字的世界里,是有一定的规矩。我们要多读多思考,才可以准确掌握。例如风,风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可以借风带出不同色彩。风吹过绿
12、树青草地、蓝天、红色屋顶、蔚蓝的海,风甚至吹拂了你的黑发与蓝色忧郁的心。当然,不必要、不妥当的颜色,会显得格格不入。3、气味在现实生活中,气味看不见,但是,它肯定存在。正如一道美食散发出的香味,它无法填饱肚子,却让人胃口大开。嗅觉在关键8时刻取代了视觉、听觉与触觉,例如,食物如果馊了,我们不见得看得出来,但是,肯定闻得出。作文的气味使表达的方式更多样化,也更活泼。例如风,风的味道全凭它来的方向决定。风吹过海岸,带来浓重的盐味、鱼腥味;风吹过垃圾槽,你闻到腐臭;风吹过欢乐的人,你甚至闻到他们的笑声中夹带的美好气息。无论是美好的气味或者令人恶心的恶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妙处。4、变化与对比变化可以是
13、肉眼分辨得出的,例如阳光的转移、人的情绪与表情。变化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一个人改变了,或者是成长、老化的过程,我们不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察觉,却一直在进行着,运用变化,可以使文章有层次,也更有深度。对比往往离不开变化,不过,对比的运用更强烈。无论是颜色、声音、光暗、心情、行为,对比的作用在于制造冲突,让读者有震憾的感受。通过对比,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会更清楚,效果也显著。在作文中运用变化与对比,可以表现作者观察入微的仔细。95、总结厨师煮一道菜,不会只注重色彩与调味,更不会轻重倒置,顾此失彼,破坏了原料的特色,使食物失去原味。同样的,我们写一篇文章,也不可以过度注重技巧的运用,而掩盖了原本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平衡、有轻重、先后、主次之分。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生活为基础,用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去开启学生思想的汪洋大海,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参考文献:小学语文作文怎么教2014 年 9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