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豆的多动症?摘要:本文是对一个老师口中的“多动症”幼儿四个星期的观察,在期间与多动临床表现对比以及对该幼儿的深入了解,发现该幼儿并非患有多动症,而让该幼儿成为“特殊”个体的原因有很多,由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多动症 特殊 态度一、前言 某幼儿园大(一)班有个比较特殊的小男孩名叫豆豆(化名),老师都认为该幼儿患有多动症,其家长曾带他外出就诊,但医生无法给出确定的结论,当豆豆小朋友重回班级后,老师眼中的豆豆就真的成了个“特殊”的孩子,从此,豆豆的座位总是在最边一组上的最后一排,老师上课几分钟后,豆豆都会被批评:“豆豆,请你坐正、豆豆,请你”等教师让幼儿室内活动时,
2、也总会有许多孩子告豆豆的状,因此,教师里总会有“豆豆,你”的声音,由此,也引发了我对豆豆小朋友观察的兴趣。上课的时候,豆豆通常都会坐最后一排,一个人钻到桌子底下,影响老师上课,当受到批评后,他安静一会儿,然后又继续玩,接着又被骂。对豆豆观察后才发现,每次上课时,他会好好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一提问,他很快举手,第一次没被点到,他放下手,第二次提问后他又举手第三次的时候,被点到名的小朋友都已经回答完了,豆豆还是没放下自己的手,但他的头已转向窗外,接着就不再听课。在观察的一个月内,老师上课时,豆豆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积极再积极分散注意开始“多动”,每次老师上课,豆豆都会把这四个步骤重复一遍。室
3、内活动时孩子再园内做得最多的活动,该班级的室内活动分两种,一种时让幼儿自由游戏;另一种,由教师组织手工活动,在这些时候,老师接到的告状大都是由豆豆引发的“案件”。案件一:豆豆一个人在涂从家里带来的涂色本,有个小朋友也在涂,刚还那个小朋友蓝色彩笔没有墨了,而豆豆也在用自己的蓝笔,那个小朋友直接夺了他手中的笔,豆豆说:“你快还我,我都快画好了!”说完,准备把笔抢回,那小朋友不还。豆豆一手捏笔,另一只手掐着那个小朋友,直到抢回了笔,他又继续画自己的,而那位小朋友却跑去向老师告状,豆豆被老师骂了一顿,却一直在涂颜色,那个下午,他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话。案件二:老师从卫生间走出来,生气的问小朋友:“是谁上厕
4、所没有冲水?”所有的小朋友都说:“是豆豆!”豆豆茫然的看着老师,小声说:“我早上没上过厕所。”老师生气的要求豆豆去冲,豆豆低着头进了卫生间,冲了水,那个上午,豆豆也没和任何人讲过话。豆豆在园的生活,每天都会被批评无数次,一件事,只要事与豆豆有关,老师都不会耐心的问清原因,而是直接“警告”豆豆,再调皮就把他送去小班。每当这个时候,豆豆都会安静的,不辩解,一天中,只要接到“警告”后,豆豆就会望门外,只到接园时,一看到他的妈妈他就会笑着跑到妈妈的身边,豆豆这个时候会忘记跟老师说再见,而豆豆的妈妈也从不与老师交流或了解豆豆的表现。豆豆每天到幼儿园,与妈妈说在家后,都会神情冷漠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又继续
5、重复他“特殊”的一天。 二、引发多动的原因。1、孩子的气质类型。从对豆豆小朋友一个月的表现可以看得出,豆豆小朋友的气质类型。他容易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做实验或上科学课的时候,一些细微的差异,他会发现到,有时候会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他不太喜欢说话,一个人玩的时间比较多。有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的时候会厌烦的把他们推开,当小朋友不走,他会攻击其他的小朋友。他情绪不容易外露,遇到开心的事会笑,但受到老师表扬或批评的时候会面无表情,在园里受委屈,也可以毫无表情,但看到妈妈之后,会忘掉园内的事,也不会像妈妈告状。从他一系列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偏抑郁质的孩子,他敏感、受到拒绝(回答问题遭老师拒绝)时,便会
6、一整天孤僻,有时候也会因此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表现出不愿意听老师的话,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事,只做自己的事,因此,就在老师的批评中、拒绝中,变成了一个“特殊”甚至是患有多动症的孩子。2、老师对该幼儿的“特别”态度。该班级的三名教师都认为豆豆是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因此,每当某件事是关于豆豆的,老师的第一个反应都事:一定是豆豆的错。有小朋友和豆发生冲突,老师都不会多加了解情况,就直接批评豆豆,时间一久,豆豆都 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想向老师解释,取得老师的理解,而是对批评没有反 应,接着继续做自己的事。幼儿的兴趣会影响幼儿的注意,老师对豆豆的不信任、上课时拒绝请豆豆回答问题这一系列的态度,造成了豆豆对老
7、师本人以及老师说话的内容不再感兴趣,无论上课还是室内活动,豆豆都没有兴趣再去注意老师说说什么?老师要求什么?3、教师影响下,同伴对该幼儿的态度。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一般都会把家长、老师作为模仿对象,班上的绝大多数幼儿都会关注老师的行为及处事,从中,自然模仿。幼儿看到老师对豆豆的态度后,都会自然的觉得,豆豆是个坏孩子,因此,他做什么事都是错的,只要有什么坏事不知道“罪犯“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豆豆干的!”在这样一环境氛围下,敏感的豆豆会出现畏缩、孤僻的行为,并且对同伴、老师失去信任,不与他人交流,更不愿意顺从。不听老师的话,一个人做自己的事,做无关老师要求的事,成为老师心中“特殊”
8、的孩子。4、父母性格的影响。父母的性格对子女的影响往往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其核心层是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影响;其中间层是父母对人处事的态度体系,这是性格实体的影响;其外层则是父母的行为方式,这是性格的表现特征。父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用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和世界观、价值观,向孩子的性格进行立体渗透,在教育这身上留下无数痕迹。无论孩子的性格是与父母的相同或相异,同样折射出父母的影响。不过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如父母热情和蔼、作风民主,孩子容易养成独立、协作、直爽、善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父母冷淡严厉、专制压制,就容易造成孩子胆怯、顺从、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性格特征。豆豆小
9、朋友的父母从不一起接园,一般是由他的妈妈来接,他妈妈性格比较内向,极少与人交流,从不像其他家长一样与老师交流孩子的近况,也不主动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不与老师打招呼,每次都是急匆匆的接着豆豆就走,受这样的影响,豆豆的待人接物也与他的母亲有点像,入园少于同伴交流,不愿与人交谈,遇到问题少与老师、家长沟通,豆豆的性格特征,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其母亲性格的消极影响。5、教师的儿童观与职业道德。学前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1)、热爱学前教育事业。(2)爱护儿童。尊重儿童。(3)、对待教师集体和家长要相互尊重和团结。(4)、不断提高更新知识,提高修养。其中爱护儿童中指出,学前教师热爱儿童不是出于个人情绪的爱,
10、不是个人的好恶,不时自然的爱而是理智的爱。显然,豆豆班上的老师对豆豆的“爱”是带着浓重的个人色彩的,再提到教师集体和家长要互相尊重个团结,豆豆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基本时为零的。新型的儿童观中提出,教师必须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新型的儿童观。即:关注每个幼儿、尊重每个幼儿、赏识每个幼儿,发展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很显然,豆豆老师的儿童观相对以上提出的儿童观,是比较守旧的,他们总认为“听话”的孩子、基本上顺着老师心意走的孩子是好孩子;先告状的孩子一定时对的一方,而不愿更多的去弄清原因,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助长了一些孩子告状的行为,也伤害了另一些孩子的心灵,被伤害的孩子在园内变
11、得没有了安全感,不信任老师与同伴,对老师同伴从心里上的排斥,造成了他们不合群、“捣乱”、不听话等一些老师不喜欢的行为。三、措施1、 不轻易给幼儿下结论多动症表现的分析。老师对豆豆小朋友的“特殊待遇”,完全时因为豆豆小朋友曾外出就诊后,让老师更加坚定的认为:豆豆就是有多动症,正因为有病,他的家长才会带他去看病。因此,豆豆在老师的眼里,他就时一个特殊的小孩,他做错事就骂他,但是要是某一天没人告他的状,老师便会觉得不正常。那豆豆小朋友时真的有病吗?老师们的“诊断”是对的吗?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主要指智力接近正常的儿童,以注意缺陷、多冲动为主要表现,并可伴有知觉和认识障碍、中枢神经
12、失调的一种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易分心、易激动、好冲动、坐立不安等,与人交往时缺乏正常的谨慎与克制,做事常常有始无终、呆想、破坏自己的东西,学习能力差,动作不灵活,言语有一定问题。他的确时需要医疗机构认真综合诊断才能下定论的。因此,多动症并不时家长和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时其中一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豆豆的“病”时医生都没有下结论的,而且还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检查,心里测验都不是能从表面上看出来的。教师要慎省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既不能轻率的把幼儿的爱动和闹情绪现象归为多动症,也不能忽视幼儿注意的不稳定、与老师闹情绪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分析幼
13、儿不稳定的原因,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活动中,逐渐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水平。2、 端正儿童观,尊重和赏识每个幼儿。当前的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儿童观的变革。而我们的老师却还守着陈旧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样下去还会有多少个豆豆受伤?老师儿童观的改革显得十分重要,要改变,我们的老师应当从最初的。做到尊重和赏识每个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是纲要的要求,也时我们的责任。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树立新的儿童观,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而应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其次,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挖苦、讽刺、辱骂、讥笑幼
14、儿,对每个幼儿要一视同仁,做到对每个孩子不偏爱、不歧视、不分亲疏,给每个孩子同等的学习锻炼机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老师要学会观察、了解每个幼儿,及时判断并满足幼儿当时的学要和情绪。赏识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时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时生命、爱的教育,充满了人情味的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时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我们的老师应当学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包括“特殊”儿童,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不论他们表现如何,不应拒绝他们举起的小手,即使他们的回答是错的。我们也应该学会赏识批评、爱心批评、幽默批评、激励批评等,使幼儿在赞扬过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3、 家长以身作则,充
15、分了解孩子,关心他们的思想与表现。父母对孩子三层面的影响,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待人接物应给孩子做好榜样,主动与人打招呼、待人和善,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会礼貌待人。父母还应当充分了解孩子,关心他们的思想、兴趣、学习、劳动、交友与待人接物。在日常生活中应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特别时对自己“特殊”的孩子,分享他的挫折、喜悦,做他的听众,帮自己的孩子解决难题,对自己子女的理想、性格、能力、爱好、气质类型做到心中有数,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4、 加强对幼儿教师素养的定期专项培训。根据当地幼儿园会对老师进行小规模的培训,每周二、周四,几位教师会利用休息时间到该园某间固定教师去学习,园内有固定教师负责培训,但内容仅
16、仅时技能方面的,如:胶泥、绘画、电子琴等,因此,该幼儿园教师的技能普遍较强,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当前发展飞快的科学技术,心理学、教育学不断丰富与更新,儿童观的发展也日趋完善。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在加强教师技能的同时,园内更应该加强对教师个人素养(专业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科学、理智的爱孩子,在生活中做到公平、公正、举止文明、大方的对待所有的孩子,这不仅仅是以身作则,熏染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更重要的时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不再受到类似豆豆的心里伤害,让每一个孩子在老师的爱下自由、快乐的成长!5、 加强家园联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时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对儿童的教育
17、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提出共同的要求。托儿所、幼儿园要使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和要求,帮助家长正确组织儿童在家中的生活,使儿童把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在家中巩固下来,鼓励家长向教师及时反馈幼儿的表现,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和优良经验,从而,共同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良好习惯和品质。家园联系可以包括:(1)积极热情、主动的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本班的幼儿教育任务。(2)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其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惯,家庭成员对儿童的期望、教养态度、奖惩方式及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经验、入园前健康、智力、性格、意志等原有水平等,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按照各个儿童的特点来进行
18、教育。(3)动员广大家长的智慧才能群策群力,共同办好幼儿园,培养好孩子。面对像豆豆一样的“特殊”孩子,家长、教师更应当加强家园联系,老师应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幼儿性格、行为等,对该幼儿进行正面引导,而不应将他拒以千里之外,家长应及时主动了解该幼儿在园动态,及时与老师合作,一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快乐成长。四、总结综上所述,该园大班小朋友豆豆,其实并非是真的有多动症,而是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方法、方式的不当,家园联系的断层,造成了对孩子的“误解”,在教学生活中,教师应当注意自身素质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让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无差异的成长!参考文献:【1】、吴翠华、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儿童观、四川学院学报、成都2001、21(8)【2】、陈帼眉、幼儿心理学、1998 年第 1【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参考资料、1991、11(21)【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1998 年 8 月第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