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36985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分类号: F307 2011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作 者 姓 名: 邓正伟 学 号: 2007100217 系(院) 、专业: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何 爱 霞 指导教师职称: 讲 师 2011 年 4 月 10 日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CLC : F307 2011 Bachelors Degree ThesisTitle: Primary industry in Northernof Anhui Prowince contribution

2、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riters name: Deng Zhengwei Number: 2007100217 Department and major: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ructor teachers name: He Aixia Instructor teachers title: Lecturer Apr.10 2011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摘 要第一产业始终是关系到我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皖北地区以第一产

3、业为主,人口众多,对耕地、粮食的需求量大,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作为重要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产区,皖北地区依据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贡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科学规划、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和土地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皖北;第一产业; 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AbstractPrimary industry is always related to the primary industry of our province and

4、the countrys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independence of the overall major strategic issues. Northern Areas with large population of the land, food demand, from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5、 improved living standards, food consumption of vegetables and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ll show a rigid growth, The reduction of arable land, water shortages,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constraints on food produc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an important grain, vegetables and other a

6、gricultural area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industry in Northern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Science planning,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industry quality,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Key word

7、s: Northern Areas of Anhui Province; primary industry;economic development;analyse of contuibution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目 录引言 .11 研究区域概况及发展现状 .11.1 皖北区 域概 况 .11.2 皖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2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2.1 皖北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22.1.1 皖北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22.1.2 皖北地区农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22.2 皖北地区林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8、.22.2.1 皖北地区林业的发展现状.22.2.2 皖北地区林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32.3 皖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32.3.1 皖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32.3.2 皖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33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分析.43.1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分析.43.2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分析.54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54.1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4.2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发展应对措施.54.2.1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64.2.2 依托资源发

9、展加工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65 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 谢 .8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1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邓正伟 07 级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何爱霞引言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又称第一次产业,通常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产业部门。具体来说,是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在我国为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内的农业。本文通过对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整个产业经济的作用分析,了解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抓住国家对“三农

10、”问题政策支持和资金大量投入的好时机,促进皖北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安徽。1 研究区域概况及发展现状1.1 皖北区域概况皖北是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凤阳县、寿县、霍邱县,面积约占安徽省的 13,人口众多,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目前,皖北地区(本课题研究的皖北地区,专指亳州、宿州、阜阳三市及所辖 17 个县、市、区,以及沿淮的五河、固镇、怀远、凤阳、寿县、霍邱六县。)总面积 41870.08km2,占全省的 30%;总人口 2817.6 万人,占全省的 42%。1.2 皖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皖北区域经济发展

11、势头强劲,2003 年2007 年,GDP 总量由819.98 亿元增加到 1641 亿元,5 年翻一番,保持了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人均 GDP 由 3464 元增加到 6879 元,增长近一倍。 2008 年在受到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亳州、宿州、阜阳三市 GDP 增幅仍达到了 17%、20% 和17%。尤其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003 年2007 年,农业总产值由568 亿元增加到 925 亿元,增长了 63%;粮食产量由 867 万吨增长到 2008 年的1875 万吨,增长了 1.16 倍。皖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39%上升到 2008 年为

12、62%,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据测算,全省新增财政收入的近 30%、新增粮食和肉类产量的 50%,以及 60%左右的棉花,80%以上的牛肉、药材和水果的产量来自皖北地区;其原煤、平板玻璃、呢绒等工业品产量占全省 90%以上,发电量、白酒占 70%左右,卷烟占 50%左右。这些都是在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基础上,皖北地区工业也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发展。2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皖北地区普遍农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偏低。2008 年亳州市、宿州市和阜阳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比全省分别高 13、14 和 15 个百

13、分点,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2二产比重分别低 16、14 和 13 个百分点。2010 前三季度皖北地区生产总值 1546.5亿元,同比增长 11.8%。其中,第一产业 344.0 亿元,增长 4.2%;第二产业608.9 亿元,增长 16.0%;第三产业 593.6 亿元,增长 12.1%。2.1 皖北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2.1.1 皖北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虽然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比较低,但是由于本区域以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农村经济注

14、入活力,夯实皖北振兴基础。以淮北市小麦种植为例,粮食产业向优质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预报及防治等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示范引导和项目推动,全市粮食生产连续 6 年创历史新高,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逐步走向优质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2009 年小麦、大豆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分别达到 426kg、140kg、531kd/667m2, 比 2005 年分别增长20%、35.9%和 63.4%,粮食作物优质率不断提高,其中小麦优质率达到 85%,高于全省 15 个百分点。2009 年,皖北三市粮食

15、总产达到 274.1 亿斤,其中宿州市 82 亿斤、亳州市 89 亿斤、阜阳市 103.1 亿斤,产量已达全省的 44.6,占据了“半壁江山”。全国粮食生产大格局已呈现出“东北粮库”、“江南米乡”、“黄淮麦仓”三足鼎立之势,皖北地区已成为支撑“黄淮麦仓”的三大基地之一。同时皖北粮食加工能力也不断增强,三市粮食加工企业达到 900 多家,年加工能力 210 亿斤,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 65 家,年加工能力 170 亿斤,皖北各地正在大幅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1。2.1.2 皖北地区农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皖北

16、地区的农业资源在区内是处于饱和状态的,在满足区内对第一产业的需求情况下,资源输出可以为皖北地区带来 GDP 的增长,也可以为全省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的支持,并且加大区域外部联系,达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对于农产品的输出,如粮食作物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一些产品可以进行初加工,建成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小麦精深加工项目,开发出上百个深加工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支持一批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快速扩张,使粮食等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如皖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酿酒的传统,古井贡酒就是其代表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名酒之一,以古井贡和口子

17、窖品牌提升酒的品质,扩大产能,尽可能多地占领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之下的中档酒市场份额。从而形成若干白酒集团,增强占领全国市场、乃至走向国际市场的实力。提升粮食等农产品的产业链和附加值,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稳定农产品价格水平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2 皖北地区林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2.2.1 皖北地区林业的发展现状皖北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南部,对于有利于平原林业的发展,而且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提供丰富的加工原料,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由于本地区土壤深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杨树等速生树种的生长,生长周期仅是南方山区速生树种的一半,是我省

18、潜力巨大的木材生产基地的理想区域。2010 年皖北地区林木覆盖率达到 20以上,林木蓄积量增加 10%,各类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3板材加工能力提高 30%,林业年产值增加 30%,林业年产值在过去的五年中翻一番,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初步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2.2.2 皖北地区林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皖北林业个私经济异军突起,并逐步成为林业建设的主力军。本地区各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国际和国内企业,加入到林业发展中来,有力地推动了林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如阜南黄

19、冈柳编、大亚集团、霍邱庆发集团柳编加工、太和东盾木业等。皖北地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名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砀山县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几乎没有一家上规模的木材加工企业,由于平原绿化的步伐加快和木材资源大幅增加,目前全县有木材加工企业 300 多家,仅薛楼苗圃场就有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木材加工企业 4 家,年加工木材 7 万余立方米,年产各种胶合板,细木工板 3.5 万立方米左右,年创产值 8000 余万元,出口创汇 800 余万美元。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皖北各地积极建

20、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大力发展林木种苗、花卉、森林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对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起到作用。2.3 皖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2.3.1 皖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由于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稳步发展,当地政府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连续多年开展规模养殖小区项目建设活动,狠抓集中强制免疫,加大投入品安全监管,推动了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以淮北市为例,2009 年生猪出栏量 129 万头,家禽出栏 3000 万只,分别是 2005 年 3.5 倍和 4.3 倍。全市肉蛋奶总产 16.8 万吨,是 2005 年的 2.2 倍。目前,

21、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 75%,高于全省 23个百分点,畜禽良种率达 90%以上,其中生猪良种饲养水平居全省前列。其供沪生猪占全省供沪生猪的 40%以上 2。 同时,为了满足全社会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皖北地区一直把加快名、特、优、新、稀等特种养殖品种的发展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技术指导,科技示范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特种养殖。品种结构从大宗传统食用型品种为主的肉蛋奶扩展到绒、皮、毛、羽、药、观赏等多功能,一大批特种养殖繁育场相继建立。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测算,皖北地区各种肉类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猪肉占 63.4%,牛羊肉占 15.9%,禽肉占22.1%,基本改变了过去由猪肉占统治地位的单一局面。

22、在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等方面,坚持以良种工程为抓手,确保亳州种猪场、固镇种羊场、蚌埠奶牛场等农业部良种繁育项目的实施和投产。2.3.2 皖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省级财政畜产品品牌工程和服务体系的投入,以及部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畜牧业主产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大增强了皖北等地区畜禽良种生产推广水平。通过加强管理,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连续第四年开展优良种猪 A 级企业评选活动,依据评选结果,从优良种猪 A 级企业购买种猪,发放各地,大力推广良种,良种普及率超过了 80%。产业化方面,如在蒙城,黄牛从农家走上流水线,制成牛肉干,转眼成抢手货。淮北市把畜牧业

23、产业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壮龙头、建基地、强带动、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4创品牌,形成饲料、肉猪、禽类、和酿酒、面粉加工 5 大食品加工业集群,2009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 116 亿元,同比增长 76%。皖北各市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从宏观层面来看,畜牧业不仅能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第一产业的平衡和发展。3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分析表 1 2009 年皖北地区的经济结构状况全国 安徽省 淮北 亳州 宿州 蚌埠 阜阳 淮南第

24、一产业 10.6 14.9 9.6 27.7 29.7 19.6 28.8 8.2第二产业 46.8 47.8 61.4 32.9 33.8 44.4 35.9 62.8第三产业 42.6 36.4 29.0 39.4 36.5 35.9 35.3 29.0资料由安徽统计年鉴 2001-2010 整理得出 1由上表 1 可以看出,皖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上,农业所占比重还是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阜阳、宿州、亳州等市的比重接近 30%,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第二产业的发展除了淮南和淮北以外,其余四市都低于国家和安徽整体经济水平。在第三产业的方面,皖北地区六

25、市都低于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从产业结构分析,皖北地区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还有工业结构的传统化,过度依赖如煤炭工业、药材以及农产品初加工如果把资源性开采也归入第一产业,可以得出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体系,仅仅局限在餐饮等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中,而为生产和科技发展服务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基本处于产业的初级阶段。这些都体现皖北地区更注重第一产业发展而二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有所不足,所以现阶段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仍然至关重要。3.1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分析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由于皖北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第二产业

26、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第一产业中的农业,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的发展,社会财富就不可能极大丰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就难以提高。只有通过第一产业的充分发展、城市化程度极大提高,产业层次才能逐步提高,但是沿淮地区行蓄洪造成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很不稳定,所以一旦第一产业受到严重的限制,皖北地区居民尤其是农业人口收入就会急剧下滑。随着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被释放出来而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皖北地区经济迅猛发展,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了居民的购买力和城镇化进程,对第二产业中消费结构产生推动作用,如加

27、速企业升级,汽车、房地产及高档消费品等将逐渐进入到更多的家庭,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而工业用品原料的来源基本都来自第一产业产品,所以第一产业的稳步发展,对于第二产业的稳步推进意义重大。当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遭遇“风雨” 时,无法依靠工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来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 。这也就是该地区第一产业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时,经济总量就会减低,增速就会随之减缓,所以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二,甚至第三产业的发展。宿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53.2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分析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是受第一和第二产业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产业,在“

28、 十一五 “时期,受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的推动,皖北地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消费品市场呈现旺销势头。2009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03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59%,年均增长 9.7%,其中 2005 年增长14.5%。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住房、教育、通信、旅游休闲、健身保健等消费比重增加。投资较快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436 亿元,年均增长 19.3%,其中淮南、蚌埠投资增幅均超过 20%,淮南达到 31.7%。与此同时,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煤炭、电力、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投资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由此可以得出皖北地区第一产业的稳步发

29、展,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温饱问题,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带动了投资和消费,完善了市场经济布局。2011 年国家在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同时,还将会出台一些新的刺激消费政策。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将释放更多消费需求,加上医疗、教育和退休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这些都对 2011 年消费增长起到积极作用。考虑到通胀预期、房地产调控等因素,综合预计 2011 年消费增长 18%左右。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4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

30、对措施4.1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皖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人口负重过大,造成第一产业发展的成果多被本土消化,人均 GDP 增长不明显。皖北地区人口素质与全省差距明显,所以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作为经济增长投入要素的劳动力,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表现之一,就是通过提升人口质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由于皖北六市农村人口比重明显高于全省,劳动力素质偏低,不仅制约着该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使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处于粗放型,人力物力投入大而产出少。这种状况使皖北地区城镇化和第三产业难以获得坚实的发展基础,无法大量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农村人口生存

31、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由于工业规模不大,新的经济增长点难以得到有效培育和壮大,整体经济发展缺乏市场活力,受到严重制约。多年来皖北地区一直注重第一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投融资环境相对较差,这些制约因素使皖北地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4.2 皖北地区第一产业发展应对措施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农副产品,要充分发挥好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就不能走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老路。今天的皖北地区没有自然形成的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经济中心,缺少区域工业发展统一协调的组织措施,自然难以达到统一协调的发展效果。因此,加快皖北地区的发展,应当借鉴发展西部地区的经验,由省政府统一规划,设立一个类似加快皖北地区工业化进程联席会议形式的组织,具体谋划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形成能够互相支持、互利共赢的发展合力,尽快改变皖北地区工业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的不利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