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论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 专 业: 行 政 管 理 年 级: 2011 春 姓 名: 赵 旭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目 录摘 要2关键词2一、 “一把手”权利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2(一)自律意识不强3(二)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3(三)监督体制不够完善3二、 “一把手”权利监督难原因分析 3(一)监督对象方面的原因 3(二)监督主体方面的原因3(三)监督制度方面的原因4三、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一)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 5(二)领导班子“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对其权力制约和监督 5(三)改革发展任
2、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 6(四)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迫切性决定了必须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 7四、对“一把手”进行有效制约、监督、管理的对策和思路7(一) ,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一把手”正确使用权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7(二) ,明确“一把手”权力的界限,科学地分解和配置“一把手”的权力8(三) ,规范权力运行程序,防止不按规矩办事,滥用权力8(四) ,在选人用人上把好关,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失察责任追究机制和纠错机制8(五) ,健全监督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9参考文献9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权力、金钱、美色
3、等的巨大诱惑,极少数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从而滋生以权 谋私、贪污腐化等违法乱纪行为,极大地败坏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严重损 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对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对其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途径与方式 ,使监督的关口前移, 从事后惩处转向事前和事中监督,从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达到更好地保护党的领导干部的目的,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词: 一把手 权利 监督 制约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的首位负责人。在一个单位的领
4、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处于关键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负有全面责任。抓班子 ,带队伍, 干事业,都必须发挥“一把手”的作用,其素质高低、形象优劣、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影响到党风政风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兴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因此, 如何对党政“ 一把手” 进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已成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一把手 “的监督,主要是指对“一把手“ 正确
5、行使权力的监督,从而促使他们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一、 “一把手”权利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党政“一把手”权利运行监督乏力的局面。当前党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匮乏,监督措施不落实等问题较为突出。其表现为:(一)自律意识不强。一些党政“一把手”因为党的宗旨观念淡薄,以“老大”自居,居功自傲,狂妄自大,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一听到监督就反感和厌恶,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茬子、捅漏子,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些党政“一把手”把上级的监督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
6、放心;把同级的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的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反对监督、拖延阻挠监督。(二)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从当前来看, “一把手”往往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看不见、管不了,无法监督的局面。这就是一些媒体上所说的“三太现象”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目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民主生活会虽然一年比一年规范,但是领导干部讲成绩多,摆问题少,很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削弱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监督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监督体制不顺
7、。 “一把手”的权利大于监督机构,监督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常常是无权的监督有权的,权小的监督权大的,下级监督上级,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既要受制于人又监督于人。致使监督者缺乏实施监督信心和积极性,不敢正当行使监督权力。二是监督运行结构不合理。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由于受力量所限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制约,存在监督不到位。党政“一把手”由谁监督、怎么监督,目前还没有具体明确、更没有操作性强的程序办法,因而对“一把手”的制约力度不够。三是监督措施不到位。如目前对领导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然而,有很大一部分是已经被确定为提拔、使用对象或已调离升职,此时审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工作往往有所顾虑,既怕
8、被认为是“多事”或“不识趣” ,更怕查出问题没人撑腰,因此,审计工作大多流于形式。二、 “一把手”权利监督难原因分析(一)监督对象方面的原因:(1) “一把手”自我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在“一把手”中,有的个人私欲膨胀,贪图安逸享乐,他们往往把公共权力私有化;有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民主集中制观念淡薄,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听不进不同意见,习惯于“家长制” 、 “一言堂” ;有的认为监督有损自己的权威,是在挑毛病、找岔子。因此,他们放纵自我,不愿接受监督,甚至千方百计逃避和阻挠监督。 (2) “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在现行的权力体系中,对“一把手”赋权过重过多。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党
9、政“一把手”常常由一人担任,有的“一把手”甚至身兼数职,许多重大事项, “一把手”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同时,对“一把手”过重的权力又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诱发“一把手”滥用权力并利用权力实现“自我保护”问题,使许多监督管理手段,如班子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等,难以发挥其作用。 (3) “一把手”权力运作缺乏规范。 “一把手”掌管着人、财、物等重大事项的实际权力,而对“一把手”权力运作过程的许多方面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严密规范的程序,权力运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还没有明确具体的规章可循。因此, “一把手”在行使职权中随意行为的空间较大,有的甚至独断专行或搞暗箱操作,形成了监督的真空或
10、盲区。一些“一把手”就是通过钻这些空子而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二)监督主体方面的原因:(1)监督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协调配合不够。在实践中,人大、组织、纪检、监察、审计、计生等监督职能部门只有一定的沟通联系,而没有明确具体的职责分工,疏于监管或监管不力的单位也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在党内监督机构与党外监督机构之间、党内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之间、上下级监督机构之间以及不同地方和部门的监督机构之间都存在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削弱了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整体效能,客观上造成了监督网络出现缝隙和漏洞。 (2)纪检监察部门缺乏相对独立性。纪检监察部门是实施党内监督的重要职能部门。但目前各级
11、纪检监察部门受同级党委领导,在这种体制下,监督者受制于被监督者,纪检部门监督同级党委“一把手” ,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3)上级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监管。各级党委对提拔任用“一把手”普遍都比较重视,但任用以后,如何加强监督,则常被忽视。有的上级领导对“一把手”只注重其权力运行的结果,看任务完成得怎样,看经济指标如何,认为只要有能力、有政绩就是好干部,而对权力运作过程监督少,对平时的实际表现、思想作风检查督促少;有的听取汇报只听“一把手”一面之词,往往以点盖面, “雾里看花” ,使一些善“瞒天过海”者长期隐藏劣迹,一旦问题暴露,已“病入膏肓” ,无法挽救。(4)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渠道被人为
12、阻塞。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是整个监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两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领导用权缺乏“透明度” ,群众缺乏“知情权” ,媒体对“阴暗面”的曝光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因此,群众、媒体监督的渠道被人为阻塞,使他们想监督而无法监督。(三)监督制度方面的原因:(1)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很多监督制度是上级党委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规定和要求过于原则,不够具体,不便于把握,而下级党委又没有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这些规定不能很好地落实,从而削弱了制度对“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应有作用。 (2)制度缺乏强制性。一些制度规定不完整、不周全,缺少强制性的
13、保证措施,对监督对象和监督主体形成不了刚性约束。比如,有些规定为规范“一把手”行为而提出一系列“不准” ,但这些规定中大都没有违反“不准”的相应处理措施, “一把手”违反之后不需要承担后果,有关部门也不需要做查处工作,致使这些规定成了完全依赖“一把手”自觉性的“软约束” 。 (3)制度同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许多监督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甚至是战争时期形成的,没有能够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进行改进,赋予其新的内容,在监督工作面临的新要求面前,效力大不如昔。比如,曾经对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的民主生活会制度,由于没有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情况的出现而加以改进、完善,特别是在如何开展
14、批评与自我批评上没有研究出新的措施和办法,因而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普遍不高,在监督“一把手”上所发挥的作用大为削弱。 (4)制度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由于没有一个象人大立法规划那样的“监督制度订立规划” ,整个制度建设没有章法,制度体系十分分散,缺乏完整性、统一性;各部门制定制度时单纯考虑自身工作,致使一些制度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互补性、协调性不够;一些制度制定的随意性较大,有不少应急性规定,使整个制度体系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三、对“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加强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正确发挥“
15、一把手”作用,就能带出好班子、好队伍,推动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因此,要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监督工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也对此作过许多重要论述。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执政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国内经济成份和利益分配关系、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带来了深刻影响,使党建
16、领域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加强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来实现的。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 ,实质上是代表党在执政。要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共产党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肩负起富国强民的责任,就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牢牢抓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确保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二)领导班子“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对其权力制约和监督。 “一把手”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负有特别重大的责
17、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 “一把手”素质的高低、形象的优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人心所向和事业兴衰。对“一把手”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导致其权力失控、违法乱纪,不仅毁掉了干部本身,而且给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的工作带来重大损失,有的还带坏了那里的党风、政风和民风,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切实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三)改革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市场交易行为日趋频繁,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现代生活方式层出不穷,人们思想空前活跃,
18、这就存在着领导干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可能性。为此,在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中,要保证领导班子“一把手”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发挥好领头和标杆作用,推动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同时又要切实防止“一把手”腐化变质,产生“经济发展了、工程上去了、干部却倒下来了”的现象,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加大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力度。(四)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迫切性决定了必须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从目前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绝大多数是比较好的,但部分领导干部素质不高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重要的原
19、因之一就是监督管理不严,存在着领导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一把手”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脱节问题。特别是对“一把手”选拔任用后的监督管理比较滞后,导致了部分“一把手”用权失控,决策失误,甚至违法乱纪。从近年来全国职务犯罪的情况来看, “一把手”权力失控犯下大案要案成为一大特点。为此,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出发,必须加强对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四、对“一把手”进行有效制约、监督、管理的对策和思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和权力格局下,要保证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迫切需要我们加快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加速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科学分权,强化监督,
20、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一套规范和约束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一) ,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一把手”正确使用权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加强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政治生态要靠严格管理、有效监督来规范。我们应该以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和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突出“一把手”权力监督这个重点,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健全和完善一套符合实际的“鼓励干事“的教育机制、 “褒扬勤事“的激励机制、 “奖励成事“的用人机制、 “鞭策混事“的约束机制、 “防止出事“的监督机制、 “严惩坏事“的威慑机制以及落实工作的责任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
21、管理和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当前,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加快转变作风,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的精气神,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政治氛围,为“一把手”正确使用权力提供有力保证。(二) ,明确“一把手”权力的界限,科学地分解和配置“一把手”的权力。一方面,要明确界定“一把手”的权限。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基建等工作的制度规定,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和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的审批权、重要人事任免权等作出明确具体的界定,并通过法规制度予以确立,逐步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离,明确各权力
22、层次、权力主体的职责权限,防止越位、缺位、错位,优化权力体系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配置,使其在运行中实现各种要素相互制约。另一方面,要科学分解配置“一把手”的权力。要法定权力运行程序,凡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应事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凡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应向社会公布或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目前,尤其要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营、金融资本运作、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权运用等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三) ,规范权力运行程序,防止不按规矩办事,滥用权力。为防止“一把手”在会议议题的确定、会议讨论的引导、表决方式和表决程序的选择上具有绝对的操
23、控权,必须从“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具体环节入手,在领导班子会议议题的确定上,可以规定只要是两名以上的班子成员同时提出的,就必须列入会议议题。鉴于“一把手”的发言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应规定一把手“末位发言”制,禁止“一把手”以总结性发言代替表决。抓紧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表决制度 ,以制度规范决策过程,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还要盯紧“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抓好重要决策、重要工程项目审批、重要人事任免安排、大额度财务开支事项“三重一大”的监督。(四) ,在选人用人上把好关,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失察责任追究机制和纠错机制。鉴于“一把手”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选拔“一把手”必须坚持和
24、体现干部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央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 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 ,建立健全用人责任制,扩大考核和选用领导干部的公开、民主程度,实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和任前公示制,在充分听取和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经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和必要的能力知识考试,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定任免干部,真正把那些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工作岗位上来。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密切配合,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要超前到位,确实把好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关。同时,还要强化用人责任,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
25、任追究纠错机制和制度,明确干部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内容、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方式,杜绝“一把手”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无法追究的情况发生。(五) ,健全监督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一是加强上级党组织和纪委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责任,逐步建立“一把手” “一年一述职述廉、一年一群众评议、一年一组织考核、一年一谈话提醒”制度。二是强化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充分运用党风、政风、行风监督权,查办案件检查权,党纪、政纪处分权,行政监察建议权,干部任免一票否决权,强化上级纪检机关自上而下的监督力度。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进一步强化人大的
26、权力监督职能。要充分利用民主党派的社会联系面广、影响大的特点,对公共权力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要赋予司法机关、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监督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权,切实履行执法监察职能。三是强力推动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用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落实,完善集体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健全上级领导参加下级单位民主生活会制度,推行点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群众代表旁听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强化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的监督责任。四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依法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的有效机制,畅通信访渠道,鼓励实名举报,实行有奖举报制度。要着力
27、探求如何从机制和措施上维护群众的监督权,特别要运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纪律的力量,保护监督者权益。要尽快出台新闻法 ,依法保障社会舆论的调查、报道和批评的权利,切实发挥新闻媒体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作用。五是形成“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整体合力,着力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责权明确、联系紧密、配合有力、信息共享的监督体系。总之,要通过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他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用来为人民谋取利益。参考书目:1、江泽民同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2、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2001年7月1日)3、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4、 论“三个代表” (江泽民)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5、 资治通鉴(稿源:红网 )(作者:蔡文学)(编辑:杨国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