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模糊分析 本文通对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分析,从民间剪纸的寓意、造型以及装饰纹样等方面分析了模糊论在中国民间剪纸中的运用。从全新的角度解析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文化价值与美学意义,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认识。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传统文化之一,于 2006年 5 月 20 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关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研究比比皆是,比 如从剪纸的表现技法、审美意蕴或者从不同地域等方面进行分析,然而很少从模糊论的角度阐释中国民间剪
2、纸艺术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顾名思义“模糊”与“精确”“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在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中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必然存在的,但是一些模糊性的因素更是与之俱来的,不同的民族、年龄、性别、职业等对民间剪纸作品的艺术感受不同,因此带来具有非标准的、模糊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于“精确”“标准”相对应的“非精确”“非标准”,在此,我们称之为“模糊”。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中寓意的模糊性 剪纸作为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精 髓,其内容多样,寓意丰富,并且植根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当中。因此,剪纸的寓意大都是在传统习俗当中延伸出来的美好愿望,这些愿望大都来自劳动人民对生活中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其中包括:祈福迎祥、民间传说
3、、神话故事、生命繁衍、吉祥喜庆等主题。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赋予各种题材的剪纸以不同的寓意,虽然有一些是约定俗成的,然而由于中华民族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匀、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人们对民间剪纸的寓意认识亦有差异性。这就构成了民间剪纸寓意的模糊性。 在中国北方山西吕梁偏远的农村地区能够看到“鱼”和“莲” 剪纸的形象(如图一),然而鱼与莲相结合剪纸形象的寓意却具有差异性。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寓意为将“鱼”比作男性,将“莲”比喻为女子,莲蓬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看作是“子儿多”,反过来读便是“多子”,因此,“鱼”与“莲”在一些地区被寓意为:“鱼戏莲”象征繁衍后代、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
4、。因为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婴儿的存活率较低,所以人们会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多子的愿望。另一种寓意将“鱼”与“余”谐音,将“莲”与“连”谐音,寓意为:“连年有余”。劳动人民通过剪纸的形式将他们对收获的愿望表达 出来,祈求连年有余,收获充足。同样,在一些地理条件不好的山区,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人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祈求来年好收成,希望物质产品连年有余便成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期待。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寓意并非有统一的标准,而是相对于“标准”、“精确”的“模糊”。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寓意的模糊性使得剪纸艺术更具有科学性,丰富了民间剪纸的寓意内涵,使得人们对传统民间剪纸的认识更加
5、深刻。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中造型的模糊性 在异彩纷呈的剪纸艺术作品中,劳动人民对造型的把握可谓是娴熟。民俗剪纸在造型方面 具有完美性、在表达方面具有装饰性。因此,民间剪纸艺人往往将剪纸的整体造型塑造成求圆、求满的美好愿望,造型丰满,装饰性强。纸张作为剪纸的载体在造型方面可能具有局限性,它不像其它的民俗艺术作品那样自由的表现。比如河南周口淮阳县的“泥泥狗”玩具,与剪纸艺术不同的是它的载体是立体的,艺术家们可以通过这个载体尽情的发挥创作。而剪纸的载体只能用剪刀剪或者刻刀刻或者手撕,这就要求劳动人民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要有高超的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造型中依然存在模
6、糊性的因素。如果说那些固定 的、程式化的造型手法是相对的,那么 民间剪纸中模糊性的造型手法则是绝对的,必然存在的。民间艺术家出生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显然具有差异性。就如人们所熟知的“鸡”的形象,同样是对鸡这个动物进行剪纸造型创作,一位十几岁的姑娘在装饰上面可能比较细心,因而剪出的形象比较可爱精致。然而如果是出自一位男士之手,那么剪出的造型可能没有过多的装饰性,更多的是简介、大方的艺术效果。这说明因为性别的差异,在剪纸造型方面可能会出现差异性。因此剪纸的造型,虽然存在一些固定的法则,有一些固定的标准可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变化的、动态的、不确定性的模糊性 依然存在于民间剪纸的造
7、型设计当中。 民间剪纸的造型要素作为剪纸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创作手法,在诸多的创作手法中有地域性的差异、民族差异、风俗差异等方面。就地域性差异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造就了北方地区的民间剪纸造型大都造型粗犷、简约、线条恢宏大气、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比较注重整体效果。相反,我国南方地区,人口较密集,气候自然条件优越,造就了剪纸造型细腻、讲究装饰美感、呈现出精致的艺术效果。这里的地域性的差异便是民间剪纸造型的模糊性因素。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中纹样设计的模糊性 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美还表现在它的装饰美上面,在剪纸艺术中装饰的主要形式为纹样的设计,在剪纸艺术中,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别其纹样的设
8、计也具有差异性。就民间剪纸艺术的类别来分,主要有:字画形象(“福”“禄”“寿”“禧”)、动物形象(“蛇盘兔”)、植物形象(“凤凰戏牡丹”)、人物形象(“武则天”“上官婉儿”“孙悟空”)、以及两两相结合的形象等等。 纹样设计中存在一些模糊性的设计,恰恰是因为这些模糊性的存在增添了剪纸艺术作品纹样的趣味性。尽管剪纸艺术作品中讲究对称的纹样法则,以民间剪纸艺术“马团花”为例,无论是 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对称的,这一对称法则固然体现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标准性与程式化,以及求圆求满的情感表达。然而,如果仅仅是这些标准化的纹样法则的存在,却不能把剪纸艺术的美学意蕴完全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有与标准化纹样设计相对应
9、的模糊纹样设计法则均衡的纹样设计法则。 均衡的设计法则,不仅仅是在民俗剪纸艺术作品中有所体现,同样应用于其它中国民俗文化作品当中。本文仅以剪纸艺术作品为例,以著名的民间剪纸作品老鼠嫁女(如图二)为例,在整个画面中其纹样的设计法则并非只有对称,更多的体现为均衡的纹样设计法则。首先四 只抬轿子的老鼠虽然做着同一个动作,但是四只老鼠的胡须纹样、耳朵纹样却是大小有致,四只老鼠的身高尺寸恰到好处,前后在视觉上达到均衡。中间的主体纹样更是体现均衡的纹样设计法则,尤其是上下两朵花的形象,纹样统一中有变化,根据画面的要求而合理的使用均衡的纹样设计法则。 民间艺术家在创作剪纸作品时,对作品的纹样可以依照个人喜好
10、添加一些特殊的纹饰,把一些特殊的形状归纳成据齿轮和月牙形等装饰纹样。如在人物的服装上面添加一些装饰纹样,剪出花朵图案;将动物身上的毛剪成锯齿状,身上添加梅花、漩涡纹,这使得原本普通的形象变 得生动活泼,在符合民间剪纸使用要求的同时又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这些装饰性的纹样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模糊性的设计,它不一定按照标准的法则进行创作,而是根据民间艺术家的对生活的观察,并结合个人的想象而创作。例如剪纸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福字窗花,一个“福”字中充满了各种有吉祥寓意的形象,创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人朋友的祝福通过剪纸的形式表达出来,纹样的设计讲究随性、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同。 结语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无论是从寓意、造型还是纹样设计方面来讲,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与审美价值。一件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的完成离不开劳动人民的伟大的智慧与生活经验,更离不开除了一些标准化、程式化之外的模糊性的创作法则。如果说标准化、程式化的法则塑造剪纸作品的工整,那么模糊性的设计法则塑造作品的灵动与活力,二者相互统一于优秀的剪纸作品中。 通讯作者:杨杰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