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茨基的文学批评.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7831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罗茨基的文学批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布罗茨基的文学批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布罗茨基的文学批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布罗茨基的文学批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布罗茨基的文学批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布罗茨基的文学批评 一 约瑟夫 ?布罗茨基小于一中的一些文章,如写阿赫玛托娃的哀泣的缪斯、写曼德尔施塔姆的文明的孩子、写茨维塔耶娃的诗人与散文、有关奥登一首诗的长文细读,以及用于书名的那篇回忆长成岁月的小于一,早在上个世纪末,就至少有过其他两种中译流传。此外,还有几篇收在本书中的文章,如对二十世纪俄罗斯小说进行无情巡礼的空中灾难(黄灿然译)、讲述彼得堡(列宁格勒)历史的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张莉译,薛忆沩校),以及回忆父母的一个半房间(程一身节译),近年也很凑巧 地先后在同一本杂志(上海文化)上出现过。书中另一篇写奥登的著名文章取悦一个影子,之前也有程一身译本在文学界杂志上发表过。然而,星散的文

2、章和完整的书,它们在阅读的空气中能够激起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本组合而成的书总是会成为一部全新的作品。就像对画家而言,如果想要一次画展具有一定的含义,他在意的是如何把画作摆在一起”,卡尔维诺的这段话对于作家文论尤为契合。绝大多数成书的作家文论,都是由一个个单篇文章组合而成的,它们之所以被写下,未必出于精心的计划,而多半是被生活所促成,如艾略特和奥登所言, 为稿费而作,或者,源自一次演讲、一篇悼词、应邀为某本书撰写的序跋,以及某些在必要时刻如约而至的回忆。它们散乱,奔腾,流溢生活的热力,和创造者尚未完成时的焦灼,就在与布罗茨基使用的隐喻同等的层面,我猜测,作家文论从来都是某种“小于一”的存

3、在,这也是它们之所以动人的前提,但当它们中的一些被作家有意识地聚集一处时,一件新的艺术品却意外诞生了,这件艺术品就是作家本人的自画像。似乎这也是王尔德的看法,即最高级的文学批评就是在记录自身的灵魂,它是自传唯一文雅的形式。 因此,虽然国内对布罗茨基的绍介由来已久,但必须 等到其最重要的文论著作小于一完整译之今日,布罗茨基作为一个杰出作家(尤其是作为诗人)的实际存在,在中文世界里才得以明晰和确立。 这样的先例还可以举出很多。我们是否能够想象缺少文艺杂谈的瓦莱里、缺少一八四六年的沙龙的波德莱尔?抑或缺少了探讨别集的博尔赫斯?缺少了意图集的王尔德?再或者,想象一下仅仅通过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译本而非艾

4、略特诗学文集来感受到的艾略特?以及单凭诗歌流传的茨维塔耶娃?最近的例子是埃兹拉 ?庞德。若干年以来,埃兹拉 ?庞德在汉语读者中基本是以如下面目存在的: 关于地铁的两行诗的作者(虽然有无数译本),意象派的发起人(在文学史教科书中),中国古典诗的赞美者和重新发明者(同上),一位精力充沛的文学活动家(提携和赞助过艾略特和乔伊斯),一名亲墨索里尼分子,一个发疯的天才唯有随着他的诗学论著阅读 ABC中译本的出版,我们才会慢慢理解和感受到艾略特曾经的称赞并非虚言:“他是最有学问的诗人之一一位诗人,只有在孜孜不倦地研习过秩序谨严的诗体以及多种格律系统之后,才可能写出庞德笔下那般的自由体诗篇事实上,并不存在什

5、么自由体诗与规则谨严的诗之分,庞德所拥有的只是一种 来自苦练的高超技艺,致使形式成了本能,可以变通地服务于任何具体目的。” 倘若艾略特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写他的诗学文章,我想他一定也会喜欢布罗茨基,并将之也列入最有学问的诗人之列,当然我们知道现实情况正好相反,是年轻的布罗茨基在寒冷的流放地听闻艾略特的死讯,并随即写下最早的挽歌,“你加入了别人的行列。 /我们,嫉妒你的星宿。”(王希苏译) 当然最终,他们,以及其他所有杰出的诗人,都会隶属同一个阵营。在这个阵营里,天赋和感受力只是需要低调处理的共同特征,就像已故诗人马雁就文艺杂谈所说过的话,“这本书的 前提就是天赋与感受力。进入天赋与感受力的世界,才

6、可能阅读这本书。理解了这一点,瓦莱里的意图就逐渐明晰起来:在天赋与感受力的世界里,应该谈论的是什么样的话题?首先,肯定不应该继续去谈论天赋与感受力。” 弥漫在布罗茨基小于一这本书里面的,始终是两个紧密缠绕在一起的话题,首先,一个人应该如何得体地谈论自己的痛苦以及相关的生活 ;其次,一个人应该如何富有教益地谈论他人以及艺术。 我想从第二个话题开始谈起。 二 小于一中的文章,每篇都精彩,但我最喜欢的,是他写奥登的那篇取悦一个影子。 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奥登已经去世十年了。对生者而言,最深切的告白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长度,在情绪上已经足够平静,且刚好拥有一个旧的细节尚未消失而新的形象已然呈现的视距。这

7、篇文章的第一小节,起调非常高,是在标准葬礼演讲的音域上,仿佛奥登就在前几日刚刚去世,“我用他的语言写作所希望的,就是不要降低他的精神运作的水平,他看待问题的层次。这就是我能为一个更好的人所做的事:在他的脉络中继续 ;我想,这就是文明的要义”,“如果不存在教堂,则我们完全可以轻易地在这位诗人身上建造一座教堂,而它的主要准则大致将是这样的:如果感情 不能平等,让那爱得更多的是我”。他在第一小节最后引用的,是奥登那首我非常喜欢的 The More Loving One,尽管我更熟悉的是下面这个译本, 仰望那些星辰,我很清楚 为了它们的眷顾,我可以走向地狱, 但在这冷漠的大地上 我们不得不对人或兽怀着

8、恐惧。 我们如何指望群星为我们燃烧 带着那我们不能回报的激情? 如果爱不能相等, 让我成为爱得更多的一个。 (王家新译) 关于爱,其痛苦的真理就在于,它永远都不可能完全对等。但诗人在这里一定要用“如果 ”的句式,这是奥登特有的节制和谦逊。而节制和谦逊,正是布罗茨基在第二小节中主要处理的话题,他将从具体的好诗谈起,从第一次读奥登的经验谈起。如同倾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们被圆号奏出的光辉夺目的基调猛然引领至高处,再被抛入由弦乐与钢琴编织成的庄重宽阔的河流。 由于我是靠吃俄语诗歌那基本上是强调和自我膨胀的食物长大的,故我立即就记下这个菜谱,其主要成分是自我克制我可在这行诗中受益于这位诗人的

9、,不是其情绪本身而是其处理方式:安静,不强调,没有任何踏板,几乎是信手拈来。 在我读过的那些有 限的书中,没有别的什么,能比这段话更让我一下子就对俄语诗歌心领神会,以及迅速理解何谓奥登。这里面不仅仅有一个诗歌在翻译中损耗的问题,还有一个人能否仅仅凭借自身的天赋和感受力解读万物的问题。人需要被引导,也需要被验证,需要借助另一位强有力者的眼睛和耳朵,这也就是所谓“经典与解释”的要义,或者,用布罗茨基的话来说,文明的要义。当然这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问题,我不想在这里就此牵扯太远,总而言之,在奥登这座教堂中,单凭上面那一段引文,我就乐意把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交给布罗茨基去引领。 或许也因为,他所指出和赞赏的

10、“ 自我克制”的诗歌品质,以及那种处理情绪的沉静手法,恰恰正是我自己作为一个现代诗歌习作者长久以来最愿意追随的。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被引导,被验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挑选。 在一篇谈论他人及其著作的文章里,第一人称单数(以及那些时不时以“我们”的面具形式出现的“我”),其出现频率似乎不宜过高,否则会显得有些轻佻和冒失。我正在违背这个规则,或许唯一可以感到欣慰的是,我的谈论对象约瑟夫 ?布罗茨基也在这么做,虽然他一定比我更具自我省察的能力,但依然还是带着一丝不安。取悦一个影子的第三小节就是从面对这 样的不安开始。布罗茨基对此解释说,“批评家,在论述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时,不管是多么无意识地

11、,都会采用他们的批评对象的表达方式。简单地说,你会被你所爱的东西改变,有时候达到失去自己全部身份的程度。”第三小节的主导动机,是爱。而那“爱得更多的一个人”,是“我”。 在爱的层面思索艺术乃至人类的真理,这是古典作家常用的方式。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智者们接二连三赞颂天上的厄洛斯,但唯有等到阿尔喀比亚德闯入,对爱神的赞颂才落实到苏格拉底这个具体的人身之上。在古典哲人那里,爱首先是一种具体而微的一对一的关系,一种 “人类物理学”,是一个人在被另一个人(或神)所吸引的情状下开始向上攀登,因为一个人要在爱中上升,所以爱一定不是某种旨在维持平衡的天平,那个爱得更多的人,一定也是被爱的力量推动向上的人。在

12、此意义上,那些杰出的现代作家,无非是一些尚有力量不断回返古典怀抱的人。 我们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第三小节中布罗茨基开始花很大的篇幅谈论奥登的面孔,在他认识他之前,通过照片。“我们总是在搜寻一张面孔,我们总是想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而奥登当时非常近似于一个理想。”与此同时,我也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即布罗茨基文论的魅力很大 程度上建立在他对于引 文功用的弃绝之上。我当然并非意指布罗茨基在论述中百分百地不引用他人,而是说,他几乎不依赖引文去推动词句的前进,这是他有别于诸如博尔赫斯这样类型的作家之处。他谙熟的是一种类似亲密交谈式的行文策略。一种几乎是一对一的、直面事物和问题本身的对话,一种依赖自身的思

13、辨力和反省力缓缓前进的言说,在柏拉图的时代,人们称这样的对话和言说为辩证法。“因为诗人不是寻找承认而是寻找理解”,在另一篇分析茨维塔耶娃长诗新年贺信的文章里,他说道。在这一点上,严肃的现代诗人和古典哲人一样,某些时刻寻求的都是具体的、某一位倾听者的理解 。而这样的旨在寻求理解而非说服对方的言谈方式,也只有可能建立在爱的关系之中。那些发生在爱人之间的谈话,通常拒绝引文就像拒绝第三者,爱人们不会在争吵时引用莎士比亚或亚里士多德以壮声色,在亲昵中也不会。 似乎是为了抵消这种在爱中不断上升的重力,这篇文章的第四小节转入一种相对轻松的日常氛围,布罗茨基在此回顾了自己从奥登那里所蒙受的莫大恩惠。先是在未曾

14、谋面的情况下,奥登就为他撰写了企鹅版诗选的导言,随后,在一九七二年的奥地利,刚刚被驱逐出境的布罗茨基又受到奥登热情的照顾,后者还帮助他安排和筹划未来在英美文坛的 出路。他们一起去伦敦参加国际诗歌节的朗诵会。在那些日子,奥登执意请求他直呼其名(我们必须明白,并非每个人都随便有资格称呼奥登为“威斯坦”的,即便是如今这个新世纪的人)。“如果我曾经希望过时间停顿,那就是这个时候,在泰晤士河南岸那个巨大的黑暗房间。”这句话是这一小节最为强劲的音符,但也仅此而已,布罗茨基明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位具有可怕抒情才能的诗人,“结合了诚实、超脱与克制”,尽管这个人已逝去,但最好的回报方式仍旧是以他的标准行事。 第五

15、小节是文章的最后一节,从奥登最后的日子谈起,结束于自己十年前最后见到 奥登的那个时刻,遥遥地向第一小节的葬礼主题致意,但又是相对平静的。其中,布罗茨基轻描淡写地提到了克尔恺郭尔。我遂想起恐惧与颤栗草稿版的题记 “写作吧。” “为谁写作?” “为那已死去的,为那你曾经爱过的。” “他们会读我的书吗?” “不会!” 奥登会读布罗茨基的取悦一个影子吗?不会。 三 过去这一二十年坊间能够看到的中文现代诗论,在其最好意义上,也多半向着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的路数而去,即强调基于某些核心词汇乃至概念的玄思,譬如一首诗里倘若反复提到“黑 暗”二字,那么相关诗论务必先要做一篇关于“黑暗”的论文,诗句仅仅成为供论文

16、佐证的例句。英美诗歌批评中最常见的文本细读,虽然早有引进,但实质影响并不大,一方面或许因为时人的汉语诗歌并没有多少能够真经得起细读,另一方面大概也是翻译糟糕的缘故。前两年有王敖编选翻译的读诗的艺术一书,挑选了主要是英美系如肯尼斯 ?勃克、海伦 ?文德勒、理查德 ?威尔伯、奥登等人的诗歌细读文章,著译俱佳,算是空谷足音,但毕竟散金碎玉,没有形成气候。 布罗茨基小于一中有两篇超级长文,一首诗的脚注细读茨维塔耶娃的长诗新年贺信 ,还有一篇就是论W.H.奥登的长诗 1939 年 9 月 1 日,我建议每个对诗歌这门艺术稍有兴趣的读者都把这两篇文章悄悄作为试金石,去检验一首诗,一篇诗论,进而,去检验自己

17、对于诗歌的认识程度。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两篇长文又是和整本小于一不可分割的,它们之于小于一的关系,有点像压舱石之于船,如果没有它们,这艘船会受制于某种政治隐喻的轻薄风向,而如果没有这艘船,石块或许也会沉入水底。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篇文章唯有和诸如取悦一个影子这样因爱之名的文章置于一处,才能让我们更明确地感受到,爱如何具体在语 言中实践和完成。 爱是一种具体的关系,并在关系中得以澄明。语言尤其是诗歌语言同样也是如此。在一首诗中,重要的不是你说出的某一个词,而是你围绕这个词又说出的第二个词,第三个词是词与词乃至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具体的诗意。这和音乐非常相像,一首乐曲可以从任何一个音开始,一首乐曲也并非要创造新的音符或调性,而是创造音符与音符之间、调性与调性乃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