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7865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思考 摘要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目前存在认识不足、机构缺失,办学理念趋同、目标定位脱离学校实际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发展路径不详、制定流程欠妥等问题。文章建议,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高度重视发展规划工作,通过设置专业机构、规范编制流程、凝练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与学校特色等工作,确保学校发展规划科学、高效,推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科学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问题建 议 作者简介贺新宇( 1969- ),男,四川仁寿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西昌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教

2、育、教育管理、学校文化;易连云( 1963- ),男,重庆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高校德育。(重庆 400715)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10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多元视域下的西南民族文化与和谐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 10YJA880041)的子课题“民族地区新建院校和谐发展研究”(项目主持人:贺新宇)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4-3985( 2014) 18-0014-03 发展规划是高校在客观分析学校内外环境资源、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顺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其未来一定历史

3、时期内建设和发展目标的设计与达成路径所进行的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谋划与整体安排。科学合理的高校发展规划,无疑有助于高等学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凝练办学特色、找准办学定位,最终实现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1999 年以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 展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在民族地区通过合并、升格、转型等方式陆续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进入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的发布,我国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抓住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机遇,结合民族地区经济

4、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好学校发展规划,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优化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情况 1999 年是注定被载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册的一年。 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6 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同年,黄冈师院、湖州师院、临沂师院、衡阳师院、太原师院、盐城师院、常德师院、岳

5、阳师院、荆州师院、南通师院等 9 所新建师范类本科院校相继挂牌,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帷幕。截至 2011 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 291 所,占全国同期 820 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5.49%,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与此同时,随着毛入学率由 1998 年的 9%提升到 2010 年的 26.5%,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大格局中的重要生力军,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10 年 7

6、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明确提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应该说,随着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两基攻坚”的基本结束,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自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此基础上,国家对民族地区申报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据笔者统计,截至 2013 年 6 月,我 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 353 所,占

7、全国同期 879 所普通本科高校的 40.16%;其中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共有 36 所,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 10个省(市、区)。除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学院、银川能源学院、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警察学院七所外,其余新建本科院校均地处民族地区非省会的地市级乃至县级中小城市。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平衡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实现民族地区群众高等教育大众化梦想、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充分肯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由于历史、地理、文化、资源等因素

8、的制约,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办学物质基础相对薄弱,表现在相关生均指标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至达不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合格标准;第二,这些院校基本上由专科直接升格或通过合并当地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专科学校等升格而成,由于办本科时间较短而经验不足,对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等缺乏了解,普遍面临着专 科向本科、单科向多科、学术向应用转型等现实任务;第三,部分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缺乏保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相对薄弱;第四,多数院校地处民族地区非省会城市,对高层次人

9、才缺乏吸引力,导致很多学科专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和教学团队,尤其是重点学科缺乏领军人物。 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工作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如何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挑战,克服办学中所面临 的诸多问题、困难,抓住规划纲要关于“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政策机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学校发展规划对学校未来发展目标及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设计与系统策划,进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

10、科院校的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高校发展规划的一项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是对学校的科学定位,而办学定位又应以学校的自身特色为重要基础,也就是说,每所学校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个性,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 ,这样才能在办学水平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将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已成为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共识,但具体到每所学校,如何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处的区域、拥有的办学资源和优势来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是每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学校必须回答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无疑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高校找准本校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和

11、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努力形成和强化学校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2.搞好学校发展 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理清思路、稳定发展。高校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前瞻性等特征,其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本校历史、现状以及办学特色、资源优势全面审视和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对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科学调整,对学校师资队伍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等进行全方位考量和整合而实现。规划一旦制定,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学校各方面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有助于实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

12、稳定、可持续发展。 3.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明确重点、跨越发展。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其与老牌本科高校的差距是客观存在并全方位体现的,尤其表现在学校传统、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品牌形象等方面。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2000 多所各种类型高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全方位向老牌本科大学看齐、学校各方面工作整齐划一向高标准全面推进的做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高校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高校明确自身的发展重点 和主攻方向,将有限的办学资源集中在特色明显、有发展潜力、能形成自身优

13、势的特色学科、重点专业、学校专项工作等方面,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4.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凝心聚力和加速发展。学校发展规划应当是集群体智慧、通过协调整合形成的一种“共同愿景”及其实现路径,而非某个人或一部分人员愿望的体现。因此,科学、有效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需要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管理者到全校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可以说,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上而下、自 下而上,反复讨论、凝聚人心、集思广益、汇聚共识的过程。这样的规划一旦制定,将使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鼓舞人心、发展重点更加突出、发展路径更加明确,必有助于民族地区新

14、建本科院校进一步凝聚力量,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5.搞好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统筹规划、科学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内涵发展”已成为各高校的共同选择,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是高水平、全方位的综合竞争,全面体现在品牌形象、学科专业、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生源质量、就业水平等诸多 方面,这必然要求高校要通过高水平的发展规划对其所拥有的办学要素、各类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实现路径、资源配置、目标分解、规划执行、监督评价等方面尽可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整体办学水平处于弱势状态的民族地区新建本

15、科院校而言,如何通过科学的引领、最佳发展路径的选择,促进学校办学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并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三、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校发展规划的 认识不足,大多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未成立专门的发展规划部门。此处的认识不足,包括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性质、作用等方面。许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未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发展规划的概念内涵,往往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同于学校工作计划的制订,忽略了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全局性、宏观性、前瞻性和长期性。由于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学校别说设置专业

16、的发展规划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发展规划工作,在制定规划时往往由学校党、政办公室代行职能或临时组建工作团队,由此必然导致规划的专业性缺乏而质量不高、权威 性缺乏而指导性不足、专门的监督执行部门缺乏而贯彻落实不佳等问题。 2.办学理念趋同,目标定位不准,发展规划脱离学校实际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办学理念是对学校的性质、宗旨、地位、功能、精神、使命等的理性认识与目标追求,决定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哲学基础。科学的办学理念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发展目标定位,离不开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

17、、对学校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也离不开对学校所处地域的社会、 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客观分析。目前,部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概念模糊或盲目攀高、提法趋同的问题,发展目标定位往往脱离学校实际,盲目做大与快速扩张,动辄举债“圈地”数百乃至上千亩易地新建的现象随处可见,脱离了学校实际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状分析不清、特色不明,发展规划面面俱到而缺乏重点,学校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短、经验相对不足,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往往缺乏或者说还没真正形成,在专业布局、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经费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

18、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效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地方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充分、全面、客观地分析学校的现状,包括优势、不足、已有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学校在一定历史时期发展的重点、需要凸显的办学优势并着力打造,这是制定学 校发展规划的关键。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规划往往不能真正做到从学校发展现状着手或找不出学校发展的问题症结,其现状分析往往侧重于对已有办学成就的阐述和各项指标的简单统计、线性分析,导致发展规划不是基于“学校现状”而是基于“愿望”,面面俱到而缺乏重点,学校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4.发展路径不详、保障机制不实,发展规划流于宏观、可操作性差,落实效果差。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导致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落实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学校由于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