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总结分析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成熟了,家庭医生和私人医生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结合卫计局下发的成武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试行文件,签约服务内容由 1.0版本(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向 2.0 版本(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升级,我们在往年签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辖区内推广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签约服务的最新进展情况我们家庭签约服务的有序开展,以村为单位集中签约、结合现场咨询、义诊、门诊预约等多种形式为居民进行签约,同时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签约。在签约的基础上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针对重
2、点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各项服务内容以服务包形式提供给签约居民。依据服务内容设计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免费或低收费为特色的初级服务包群;二是以收费为特征的个性化高级服务包群。建立家庭签约服务团队,以家庭医生为第一责任人,家庭医生(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主治医师、医师、乡村医生)与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一级团队,为签约居民在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镇卫生院内科、妇产科、儿科、精神、康复等特色专科与一级团队组合成特色相结合的二级团队,预约患者到镇卫生院完成相对较高的初级、高级服务。在二级团队基础上与县级医院临床医师和中医类别医师组合成三级团队,为疾病复杂的患者和个
3、性化需求较高的签约居民提高远程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并为团队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带教等。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群众就医渠道不合理目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均在初期起步阶段。目前分级诊疗形同虚设,群众就医随意性非常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发展。2、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强现有家庭医生大多以临床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为主,基层医生配备数量少,本身专业技能也存在不足,缺乏健康管理、营养咨询、心理服务等相关知识、技能欠缺,全科医生少,一般全科医生不愿来基层医院,一些年轻的医生或非全科医生,距离全科医生“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服务对象实行全面
4、、连续、及时且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缺乏信任,制约了签约群众签约的积极性。3、信息化建设利用滞后虽已经实现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但是医疗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基本医疗信息的结合尚未完全结合,形同虚设。体现不出签约家庭医生所带来的医疗资源信息共享的便利。4、 签约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门诊服务的做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是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但是居民目前还不能接受,还停留在有病“看医生”的传统就医观念上,当全科医生与他们签约时,表现出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进建议1、 完善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5、健全基层首诊、在基层不能看的病,及时转诊以免延误病情,做好双向转诊。2、 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充实家庭医生队伍,开放基层全科医生人才引进,对基层医疗人员进行培训、定向培养,提升家庭医生的整体素质;建立家庭医生收入补偿机制,设立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政策。3、 推进基层医疗信息应用在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平台。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信息共享,切实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效率和水平。制定医疗信息应用绩效考核制度、纳入基层医疗机构考核,与资金拨付挂钩。4、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政府参与,各地要动
6、员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村(居)委会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与内容。建立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服务互动平台,通过开通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 QQ 群微博、等手段。建立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要政府部门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规范服务内容和标准,制定医生、医院的补偿政策,建立健全分级转诊制度,落实医保政策配套、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自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以来,很多居民对我们家庭签约服务给予了很高的赞誉。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让全镇广大居民享受到国家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家庭医生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提高了居民对我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提高了居民对我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中心卫生院2018 年 8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