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课教师简介姚友贤,天柱县白市镇农民、州管专家、党代表、教授。先后毕业于天柱师范、贵州教育学院地理系、贵州师大中文系、西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短期进修于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师范,曾任三穗县教育局副局长。现为州委党校、州行政学院、州社会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出版专著3部,发表文章100多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或执笔完成省级重大调研课题2个、州委重大课题4个、州政府重大课题5个。获州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个、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省级论文一等奖2篇。曾受教育部、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表彰,共获各类荣誉证书81本。5家报刊对其事迹作
2、过专题报道。主要社会兼职:州委重大理论宣讲团成员、州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州社科联常委、党校教育学会秘书长、科学决策学会常务理事等。省写作学会会员、州作家协会会员,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姚友贤 (校务委员 教授 州管专家) 电话:13885591979 ;8629517(办) QQ:2482915400,讲授提纲 导言背景一、回顾(7个三中全会精神掠影)二、突破(十二个新突破)三、建议(三个贯彻落实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1642字,16个部分64条,300多项改革举措, 3次常委会、2次政治局会议,7次起草小组会议 收到意见建议2546条,审议稿修改539处,吸收4
3、0%; 习近平逐条逐句逐字审阅, 决定既是改革路线图、又是责任书; 总书记讲话既是动员令,又是方法论。 第一轮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第二轮改革:1992年南巡谈话,坚定改革发展; 第三轮改革:利益格局调整。主动改革- 满足人民期待、社会关切;完善制度体系;社会治理现代化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建党一百年-全面小康; 建国一百年-全面现代化,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
4、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背景-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
5、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习近平、李克强17次调研,16次谈改革:直面三大关口考验,一是“发展与转型”关:亟待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 哈尔滨雾霾、北京、杭州、高能耗增长模式、严重警示十多年淘汰落后产能、地方变相支持产能过剩行业扩张。化解产能过剩之难,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之艰6月钱荒”,地方债务、影子银行、地产泡沫等,暴露经济转型痛处: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地方政府公司化趋势,城镇化旗号,造城运动,经营城市土地
6、房价越调越高;提转变增长方式近20年,为什么成效不显著?根源就在于体制性障碍。唯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方能让经济转型升级。中央不以GDP论英雄”,但地方领导还是走投资为主追求GDP高增长老路。转不动背后,还有现行土地、金融、财税、价格等机制不完善带来的诸多制约,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源、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难以成为经济主导力量,导致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发展与转型,拉动中国经济腾飞“双翼”,“黄金平衡点”,在发展中壮大经济稳住就业,在转型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二是“政府与市场”关:划清相互的边界青岛市高新区改革:建设、融资、评估、运营交市场,政府规划和服务。政府权力“减法
7、”换取市场活力“加法”,深水区改革难关。当前行政审批过多,中央1500项,地方1.7万项。部门设置审批、许可随意性大,程序不规范,束缚企业、公民参与经济活动积极性,易现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市场经济主体不一视同仁,束缚社会资本活力。国企和民企两大支柱,占企业总数九成以上、总量突破千万家的民企发展面临诸多障碍。“打破行业垄断,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放开市场准入,打开长期存在的玻璃门 、天花板。”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背后,存在部门利益驱动,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从根本上转变“万能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 。取消下放416项行政审批、实行公司注册资本“零门槛”、叫停公款考察性出访、大力反腐倡廉诸多改革释
8、放出调整利益动真格的攻坚信号。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晒“三公”经费、推官员财产公示、减并政府机构、打击贪污腐败“硬骨头”,改革期待新突破,三是“公平与正义”关:努力实现共享共富养老金缺口巨大引发社会担忧,双轨制养老金造成 社会不公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解决了物质短缺,提高了百姓物质生活水平,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短缺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城乡二元关系导致一系列起点不公平。约2.6亿农民工户籍、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一道道贫富差距成为影响社会稳定隐患。基尼系数0.4以上。“房姐”、“房叔”,房产税、遗产税争论,凸显对收入分配改革的高度关注只有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堵住导致收入分配扭曲
9、的一系列制度漏洞。社会一致性向多样性转化,个人主体意识崛起,在推进社会进步同时,加大社会治理难度。”实现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跨过的关口。今年出台系列保障起点公平改革举措: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推进公平市场准入;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传递出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改革方向。实现公平正义,传递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四是生态关口,决定突出了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二是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
10、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三是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四是坚持积极稳妥,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五是时间设计到2020年,按这个时间段提出改革任务,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共4条。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是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
1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六个紧紧围绕:强调全面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牵引作用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国情认识: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发展中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最大亮点)-完
12、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战略主体多元化,治理形式法治化,协商民主制度化三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改革,在最短时间内成功解决了世界最广大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农村改革引入到了城市,深化并丰富了改革的范围和内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下了基础。但相对而言,遵循的是重点领域先行突破的改革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既在改革广度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五大层面,
13、而且深入到了制度肌理当中。时间表的设置,也从“小康”的民生导向,推进到了兼顾民生和制度导向。这实际上是执政党作出的新承诺。,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共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共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共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1条(第十五部分)。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共3条。,十五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任务(56条300多项改革
14、内容)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5、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6、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8、推进法治中国建设;9、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10、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11、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1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14、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15、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一、历届重要的三中全会回顾(一)改革开放前的两次三中全会(1921年建党)1、1930年9月在上海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新中国前仅有一次) 批评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基
15、本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全党的统治2、1950年的七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召开)(二)改革开放后的七次三中全会一中全会:党代会闭幕第二天召开,选中央最高领导层;二中全会:第二年两会前开,安排政府、人大、政协及部委领导三中全会:聚焦经济问题(影响最大受关注程度最高)四中全会:调整军委领导层(江泽民、胡锦涛);五中全会:16大以来,审议五年发展规划;六中全会:精神文明建设;七中全会:承前启后,为下一届党代会做准备。一般重大政策都于三中全会出台,“真功夫”看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 “十一届开三中全会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否定两个“凡是”,开展真
16、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关键人物:邓小平、陈云(212名高级干部与会) 华国锋: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陈云在东北组发言:坚持有错必改的方针,引起共鸣。 邓小平副总理找胡耀邦、于光远起草发言稿,自己写提纲,3页8条1600字。 评价会议:民主会风;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团结一致向前看;克服官僚主义;允许一部分企业、地区、社员先富起来;加强责任制;新措施新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济。,2、
17、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上,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引领中国向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目标奔去。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关键人物: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推进者胡耀邦;市场经济拓荒者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文件起草领导小组:胡耀邦、赵紫阳、胡启立、胡乔木、姚依林、田纪云。,3、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30日) 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1984年,中国经济出现了社会需求过旺、贵阳发展速度过快、信贷和货币投放过多
18、、物价涨幅过高、经济秩序混乱的苗头,被称之为“四过一乱”。188年3月全国人代会上,高层下决心对价格进行改革即“价格闯关”,却诱发了全国性抢购风潮。1988年9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改革逐步稳妥实施。关键人物:中科院副院长刘国光、国务院经济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吴敬琏(与总书记赵紫阳激辩)没有通过公告和决议。,4、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突破。关键人物:江泽民、马洪等经济学家。江泽民密集召开11场座谈会,讨论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改革目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
19、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那么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马洪最早提出“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年: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研究1988年:“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市场经济正名。”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公开出版。,5、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人物:朱镕基、杜润生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时刻,外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内有国企改革的困境和通货紧缩的压力。朱镕基总理提出五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
20、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四分开一完善: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粮食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体制。出现假改革:朱镕基考察安徽南陵县,当地官员从外地调运1031吨粮食到峨蛉粮站制造粮食满仺的假象。选择三农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之父”。1982年他起草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以中央名义肯定包产到户。,6、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写入战略文本,勾画出中国未来走向的路线图。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
21、了新的思路和举措关键人物:胡锦涛、吴敬琏;科学发展,改革关键2003年2月,非典在广东蔓延,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广东疾控中心,在没有任何清场的情况下,来到最广州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第一次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概括了新的发展观。强调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2003年8月底,胡锦涛在江西调研时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次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联系起来。,7、十七届三中全会(200
22、8年10月9-12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了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公报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关键人物:温家宝(大国总理,农民情怀)。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9646元,为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数字折射的是三农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农业经济体制不完善、发展方式落后、社会事业落后。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温家宝总
23、理多次深入农村调研,解决农村信贷难、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万农民工讨薪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农民为先”的执政理念。2012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温家宝颁发“农民”奖状。陈锡文(学术观点影响三农政策,被誉为“中国农村政策的发言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十一个新亮点决定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主要有十一大新突破新亮点-新突破之一:新在对市场角色的全新定
24、位。决定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隐含的信号是,政府应该习惯于做市场仲裁者的地位,习惯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担当主要供应者的作用,为民生托底。除非市场失灵政府理应管住“闲不住的手”决定对此多有论述:“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等,指向都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资源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建立服
25、务型政府,事实上早在实践探索当中。近期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的先行,地方政府改革的启动,已经描绘出了一幅行政职能转变的新画卷,核心上向社会让渡可以放手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合力。玻璃门、天花板国企与民营:平等使用要素、参与竞争。放开金融、电信、铁路(垄断),新突破之二:新在对法治的高度强调。建设什么样的政府,决定提出: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方向;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决定:“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操作路径司法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对司法不公的意见
26、比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决定对司法体制改革使用的“依法、独立、公正”三个词,预示了法治建设现代化有望取得新突破。司法公正将奠定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司法改革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决定新举措-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等等。 对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
27、检察权、健全权责明晰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更好保障人权都具有重要意义,新突破之三:新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的态度。决定将这些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教育的模式转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8、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职业院校注册入学。普通高校多元录取机制。探索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人民大学招生处长亿元外逃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机会均等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上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热、现在考公务员热。2013年111.9万人国考,57:1价值取向、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