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使用函数》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711335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Excel中使用函数》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Excel中使用函数》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Excel中使用函数》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Excel中使用函数》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Excel中使用函数》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Excel 中使用公式和函数 教学设计大埔县虎山中学 陈永霞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广东教育出版社2、年级:高一年级 3、学时数:1 课时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教材上对本节内容介绍的并不是很多,只用自动计算与函数计算的方式统计“评优活动”总得分和平均分,并没有涉及公式的知识,但是我认为公式是 Excel 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函数学习的一个铺垫,所以,在这里我以“学生中段考试成绩表”为例设计有梯度的教学过程,从常规方法计算到公式计算再到函数计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

2、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函数,从而让学生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公式化、表格化处理,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自主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第一课时 Excel 基础知识(行列、单元格(地址) 、区域、自动填充等)的学习,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四、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 Excel 中公式的使用。掌握 Excel 中函数的使用。2、过程与方法合理的使用公式和函数,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计算机解决问

3、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越性,了解计算机在解决问题时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式的使用。函数的使用。2、教学难点函数的使用。选定数据范围(包括连续和不连续)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资料中准备了一些相关基础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任务一,主要让学生自主完成“三科”总分的计算,掌握简单计算。通过提问学生(大部分同学通过数值直接相加) ,教师小结方法,并提出疑问:如果我们更改了某几项的成绩又得重新计算,这样利用数

4、值直接计算太麻烦,如何更好地计算呢?让学生讨论,从而引出任务二。任务二,让学生领悟并学会利用公式计算时需引用的是单元格的地址而不是具体数字。学生演示操作并小结利用单元格地址计算的优缺点,提出疑问:当计算的项目比较多时,每项都使用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引出任务三。任务三,让学生观察一个用函数计算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妙,通过学习课本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函数计算的方法。三个任务铺垫有序、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最后让学生通过课堂实践和拓展学习自我检测学习成果。老师在课堂中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比较、思考交流,发

5、现问题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引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的问题,比如中段考试成绩表、奥运会的奖牌榜、文艺汇演的成绩表等等。通常我们是怎样来计算处理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在 Excel 中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示如图 1“成绩表(中英数三科) ”,请同学们计算各个同学的总分,限时三十秒,看哪位同学算出的最多。从而引出任务一。讲授法教学引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引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任务一提问:同学们是利用什么方法计算总分的(大部分同学们通过口算把各个分数相加) 。教师提出疑问:如果某科

6、的分数弄错了,需要修改又必须重新计算总分,这样重复工作太麻烦,有更好的方法吗?任务驱动 提问思考回答任务一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传统的计算方法非常麻烦,容易出错且修改不便,为下面教学“利用公式计算”作铺垫。任务二任务:利用公式进行总分计算。先引导学生意识到某科分数应该利用其所在的单元格地址表示,然后让学生尝试利用单元格地址相加来求各个同学的三科总分。任务驱动巡视辅导实践操作此任务让学生自己先尝试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有利于教师下一阶段补充讲解有关公式的知识。实例教学讲解:如何利用公式计算总分。1、学生演示操作步骤 创建公式:在 F3 单元格中输入=C3+D3+E3,回车确认。 利用自

7、动填充复制公式计算出其他同学的总分。2、教师补充讲解公式计算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公式公式就是在 Excel 中对数据进行计算的式子。公式都是以等号开头,等号后是由操作数和数学运算符号组成的一个表达式。(2)运用 Excel 公式的基本规则:公式输入必须以等号“=”开头。乘号用“*”表示,除号用“/”表示,乘方用“”表示。公式计算规则遵循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括号优先。公式中没有大小括号之分,一律使用圆括号,圆括号可以有多层。公式中可输入数值、运算符号、函数、单元格地址。公式输入完毕按回车键,或按编辑栏中的“确认”按钮,在输入公式的单元格中显示计算的结果。讲解示范法补充知识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8、发现前面练习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尝试操作中了解公式,通过教师的补充讲解,学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任务三出示一个较复杂的成绩表,如图 2,求九科总分。这里是求多项的和,如果利用公式一项项相加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引出任务:利用函数计算总分。要求:各小组先观察“2008 北京奥运会总奖牌榜”总奖牌的计算方法(此例利用 sum 函数计算) ,然后阅读课本 P51“任务 2”,再按照课本的操作步骤尝试利用函数自动求和的方法求总分。任务驱动巡视辅导阅读课本实践操作先让学生意识到利用公式计算的不足之处,然后同学们通过观察实例及阅读课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求

9、和的方法。实例教学讲解:如何利用函数计算总分。1、学生演示操作步骤选定连续区域 C3:L52,然后点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即可完成。2、教师补充讲解利用函数求和的相关知识(1)区域的选择连续区域不连续区域(2)演示不连续区域求和的操作方法选中要输入函数的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 fx函数”按钮或选中“插入”下拉菜单中的“函数”命令,然后出现其对话框,在“函数名”列表框中选中要使用的函数,比如,求数据之和,则选中(SUM) 。在选好函数之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或选择数值或所要处理的单元格区域。例如,我们要求单元格A1A4、B1B4、C1C4、D1

10、D4 中所有数据之和,则在该对话框的“Number1”文本框中输入“A1:A4” 、在“Number2”中输入“B1:B4” 、在自动出现的“Number3”中输入“C1:C4” ,然后在“Number4”中输入“D1:D4” 。讲解示范法补充知识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发现前面练习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利用函数计算的方法。六、教学反思“Excel 中使用公式和函数”这节的教学案例,是一个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协作学习环境,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

11、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堂实践基础题(要求每个小组都必须完成):1、利用常规方法计算出“成绩表”中每位学生的总分 1(至少计算 5 个) 。2、利用公式方法计算出“成绩表”中每位学生的总分 2。3、利用函数方法计算出“成绩表”中每位学生的总分 3。提高题(供有能力的小组完成):4、利用公式方法计算出“成绩表”中每位学生的平均分、各单科平均分。5、利用函数方法计算出“成绩表”中每位学生的平均分、各单科平均分。任务驱动巡视辅导小组讨论实践操作1、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践三种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一方面检查学生课堂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观察大部分学生的共同问题所在,及时

12、加以辅导。2、求平均分的操作步骤以及注意点与求和完全相同,设计的目的是供能力强的学生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拓展学习1、其他函数 count,max,min 的计算。2、数据的排序。让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得到发展自己的空间及机会。作品评价从各小组中抽取一、两个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 点评自评互评学生在作品展示中,自评及互评,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教师及时给予每一位学生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教学总结1、让学生先小结本节所学的知识:以常规、公式和函数三种方法求和为例说明了在 Excel 中

13、使用公式、函数等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要学会灵活运用。2、教师补充总结:在利用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count)计算时,对于连续的数据区域我们可以利用自动求解的方法,对于不连续的数据区域可以利用 fx函数分别选择各个区域进行求解。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任务,采用自主尝试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组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这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怎样控制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能够真正的按照教学的设想进行。实际教学中就发现学生对待任务感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不少的问题,如:在选择不同类型的数据区域时(对于连续数据用到 shift 键,对于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 键),不会利用以前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欠缺;另外学生展示作品热情不高,培养学生自信心不够等,这些均是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