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福 建 农 林 大 学 教 案编号:5课时安排: 3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非语言沟通第一节、非语言沟通概述第二节、副语言第三节、身体语言第四节、环境语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非语言沟通的含义和类型;理解非语言沟通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并学会运用副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和空间语言沟通。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第一节、非语言沟通概述1、 非语言沟通的含义非语言沟通,顾名思义,指利用语言以外的其他沟通元素传递信息的过程,包括沟通主体的副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以及环境语言沟通等。2、非语言沟通
2、的分类副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环境语言沟通。3、非语言沟通的特点(1) 独立性与伴随性;所谓独立性,是指非语言沟通能够脱离语言沟通,以独立的沟通形式表现出来。所谓伴随性,是指非语言沟通往往伴随着语言沟通配合使用、相辅相成。(2)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是指非语言沟通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积累的产物,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许多身体语言、姿势语言为全世界大多数人所识别、接受,并被理解为基本一致的含义。特殊性是指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由此产生不同的非语言沟通符号和含义。(3)多样性与唯一性;3多样性是指在沟通主体、沟通对象、信息通道和沟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同一非语言信号会具有多种含义。唯一性
3、是指非语言信号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文化背景等环境下,所表示的意思是明确的、唯一的。4、非语言沟通的作用替代语言:由于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受到时间、空间、深度及某些特殊环境等方面的功能限制,需要非语言符号进行替代。辅助沟通:人们用语言来沟通思想、表达情感,往往有词不达意或词难尽意的情形,因此需要同时使用非语言符号来进行帮助。表达情感:非语言沟通还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感情和思想活动。表露真相:非语言沟通大多是人们的非自觉行为,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往往都在交际主体不知不觉中显现出来。5、副语言人类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发出表示一定意义的字词以外,还有一些伴随而出的语音,如个人的音域、音速以及特殊的语音停顿,有
4、时还伴有随笑声、叹息声以及因惊恐而发出的叫喊声。这些伴随有声语言而出现的特俗语音现象叫做副语言,它的常用形式有重音、语调、语顿、语速以及笑声等。(1)重音汉语重音是在表达时有意将某些词语加重音量的语音现象。(2)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高低曲折变化,分为四种类型:平调、曲调、升调、降调。(3) 语顿语顿即语言停顿,是话语的间断顿歇。(4) 语速语速就是语流的速度,即单位时间里说多少个字词。语速分为快速、中速、慢速 3 种。(5)笑声即笑出的声音,是伴随有声语言而发出的表情声音,属于功能性的语音现象,通过功能发声来传递信息。它不同于微笑,微笑是无声的笑,是属于体态语言,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第
5、三节、身体语言4身体语言分为形象语言、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言。1、形象语言发型、化妆、服装、饰品2、肢体语言(略)身体的姿势与动作称为肢体语言,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人的身体姿势、身体动作等,而身体动作中常见的有手势、头部动作、肩膀动作、脚势和身体接触。3、 面部表情语言目光语、嘴语、眉语、微笑语。第四节、环境语言1、时间环境2、空间距离美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爱德华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将人们的交往时间划分为 4 种区域。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3、讲求界域礼貌(1)保持距离;(2)变换体位;(3)尊重他人的领域权;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建立起的课程多媒体课件课堂讲
6、授形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第一节、非语言沟通概述1 、非语言沟通的含义2、 非语言沟通的分类3、非语言沟通的特点4、非语言沟通的作用第二节、副语言41、 重音2、 语调3、语顿4、语速5、 笑声第三节、身体语言1、形象语言2、 肢体语言3、 面部表情语言第四节、环境语言1、 时间环境2、空间距离3、讲求界域礼貌讨论、思考题、作业:1、你在人际交往中是否注意到了非语言沟通的方式?2、搜集身边某些人不正确的非语言表达,以情景展示的方式进行讨论分析。3、尝试做出不同的肢体语言,让你的同伴猜猜其传达的含义,并讨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不同的表意功能。4、你在日常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空间语言?5、分组讨论在人们社交场合是如何讲究对座位座次安排的。参考书目:1.王建华主编.沟通技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2.(美)卡耐基(Carnejie,D.)著;林凯编译.卡耐基魅力口才与说话技巧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43.(美)迪尔奥(Deiro,J.A.)著;潘琳译.师生沟通的技巧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4、史锋.人际沟通与礼仪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曾仕强.人际关系与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教师姓名:陈勇 职称: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