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75666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小儿推拿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小儿推拿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小儿推拿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小儿推拿基本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儿推拿基 本 知 识,概 念,小儿推拿疗法是指运用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特定穴位,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尽管他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仅数百年时间,但以疗效独特、方法简便、患儿易于接受,符合当前无损伤无副作用的医学发展方向等特点而深受欢迎,迅速发展。,小儿推拿的特点,穴位特点:穴位的形态有点状、线状、面状的不同;穴位的分布以上肢肘关节以下居多。治疗对象: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3岁以内疗效显著。疗效显著: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消化道病症疗效最佳,如婴幼儿腹泻等,一般3-5次即可治愈。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小儿推拿治病,只要辨证选用穴位

2、与手法,耐心细致操作,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小儿推拿的特点,经济简便:小儿推拿治病,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只要技术熟练,随时随地即可治病,在城市与广大农村均可推广应用,以防治疾病。患儿易于接受:小儿推拿不用服药和打针,不会给孩子带来打针服药的恐惧感,因而已被小儿所接受。提高免疫能力:推拿能增强人体的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良好的影响。因此,小儿推拿无病可防,有病可治。,小儿推拿适应症范围,小儿推拿疗法应用范围广泛,儿科的大部分病症一般都可以采用推拿疗法。可治疗多种病症,但其中以消化、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患疗效最

3、为显著。对泌尿、运动等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小儿推拿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常用手法:推、揉、摩、运、掐、捏、搓、擦等。,基本手法,推法分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和合推法四种操作方式。推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频率约为150-200次/分。本法通经活络,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推法,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多用于头面、四肢及脊柱部位。,推法,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推动。 多用于手部五经穴及面部穴位。,推法,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二指指面,

4、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多用于头面、胸腹及腕掌部等。,推法,合推法:用两拇指指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此动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 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及腕掌部。,揉法,指揉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适用于身体各部位。,揉法,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适用于头面、胸腹、胁肋、四肢部位。,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揉法,摩法,摩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掌摩法和旋摩法三种。该法常用于胸腹部的面状穴。如摩腹,对治疗肠胃疾患最为有效。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

5、;缓摩为补,急摩为泻。,摩法,指摩法:用食、中、无名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摩法,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运法,运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贴在穴位上作由此往彼的环行或弧形移动称运法。运法主要用于八卦、太阳等少数穴位上。运法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掐法,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掐法属强刺激手法之一,具有定惊安神、开窍醒神的作用,用于救治小儿急惊风。,拿法,拿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拿法刺激较强,有疏通活络

6、,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证。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颈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捏法,捏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分捏脊法和挤捏法两种。常用于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腹泻、呕吐、厌食、夜啼、脑瘫等。,前位捏脊法,后位捏脊法,挤捏法,挤捏法: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挤捏大椎穴退热,搓法,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

7、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指擦-头面、四肢,掌擦-肩背、胸胁部,大鱼际擦-四肢、肩胛上部,推拿补泻:(1)按方向分: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按力量分:力量轻为补,力量重为泻;(3)按速度分:速度慢为补,速度快为泻;(4)循经补泻:顺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补,逆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泻;(5)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推拿顺序:(1)先上肢,后头面,后躯干,后下肢。(2)先主穴,后配穴。(3)先刺激量轻的穴位,后刺激量重的穴位。除特殊需要外一般按上述三种顺序那一种都可以。,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脾经:(脾、脾土),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桡侧指端到指跟)。操作方法:屈拇指向心推为补

8、,称补脾经(或者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直拇指离心推为泻, 称清脾经。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临床应用:(1)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2)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咳嗽痰饮等症。,肝经:(肝、肝木),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肝经;直推为泻,称清肝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临床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

9、心烦热、口苦、咽干、头痛、头晕等症。 注意事项: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心经:(心、心火),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心经;直推为泻,称清心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热泻火、养心安神。临床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惊惕不安、五心烦热、面赤口疮、小便短赤、夜啼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注意事项: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肾经:(肾、肾水),位置

10、: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肾经;直推为泻,称清肾经。(或离心推为补,向心推为泻)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湿热。临床应用:补肾经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多尿,久泻、盗汗、脱肛、喘息、解颅等症。而清肾经多用于治疗膀胱蕴热,小便赤涩。注意事项: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因肾常虚,而慎用清法。确需用清法时,多用清小肠来代替。,肺经:(肺、肺金),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直推为泻,称清肺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肺经:补益肺气;清肺经:宣肺

11、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临床应用:补肺经常用于治疗肺虚喘咳,虚汗怕冷等肺虚寒症。清肺经常用于感冒、咳嗽、哮喘、痰鸣等肺经实热之症。,五 经,位置:五指末节罗纹面,即脾、肝、心、肺、肾经。操作方法:医生左手持患儿之左手,使其掌心朝上,手指朝外,以右手拇指端自患儿大指端至小指端分别离心方向直推之,称为“推五经”或者“清五经”次数:各50100次。,功用:健脾利湿,消食导滞,清热镇惊。临床应用:治疗小儿发热,常配清天河水、揉大椎;治疗小儿食积、腹痛、腹胀常配和分阴阳、分推膻中、分腹阴阳、揉板门等;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常以掐揉五经配掐揉小天心、清肝经。,大肠:(大肠经、大肠腑、大肠 筋、大肠侧),位置

12、:食指桡侧指端到虎口。操作方法:向心推为补,称补大肠;离心推为泻,称清大肠。次数:推100300次。,功用: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临床应用:补大肠经常用于虚寒性的腹泻、腹痛、脱肛等症。清大肠经常用于湿热腹泻,饮食积滞,赤白痢下,便秘等症。,小肠:(小肠经),位置: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向心推为 补,称补小肠;离心 推为泻,称清小肠。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利下焦湿热。主治:小便赤涩不利、水泻。临床应用:清小肠可以清利下焦湿热,分别清浊,是利尿的要穴,多用于小便短涩热痛,水泻、癃闭、口舌生疮等症。多配合清天河水,清心经等。而补小

13、肠能温补膀胱,用于治疗下焦虚寒,多尿,遗尿等症。,小天心:(鱼际交),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用捣法称捣小天心。次数:揉35分钟,捣2060次。,功用:清热、镇惊、明目、利尿。临床应用:捣小天心长于镇静安神,多用于治疗惊风、抽搐、惊惕不安等症,多配合开天门、掐人中等。揉小天心长于清热明目、利尿,多配合揉上马、揉掌小横纹等治疗口疮、目赤痛、夜啼、小便短赤。,板门:(版门),位置:手掌面大鱼际隆起处。操作方法:用拇指端点揉称揉板门;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横纹推向板门。次数:推100300次。揉35分钟。,临床应用: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

14、,消食化滞,通达上下气机。常用于饮食积滞,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多与补脾经,运内八卦等合用。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用于脾阳不振,乳食停滞引起之泄泻,多与推大肠、推脾经等合用。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呕,用于胃气受伤,失于和降,推之能和胃降逆而止呕,多与推脾经、分腹阴阳、运八卦等合用。,胃经:(胃、胃腑),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一节。(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操作方法:旋推为补,称补胃经;直推为泻,称清胃经。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脾胃湿热、消食积、降逆止呕。临床应用:清胃经可以清利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治疗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烦渴喜饮、便秘、呕

15、吐、呃逆、腹胀、厌食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掐揉四横纹等合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等,常与摩腹,揉中脘等合用。,内八卦:(内八方),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次数:运:100500次。,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临床应用:运内八卦善于调理气机,常与推脾经、揉板门等合用,治疗胸隔不利、气闷不舒、疳积、消化不良、腹胀、喘咳、腹痛、呕吐等消

16、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顺运内八卦偏于理气,逆运内八卦偏于降逆。,四 横 纹,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近掌端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方法:用指甲掐后继以揉法,称掐揉四横纹。用推法来回推,称推四横纹。次数:掐揉数次;推50100次。,功用:退热除烦、散瘀结、调中除胀、行气和血。临床应用:掐揉四横纹和推四横纹常与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等合用,治疗腹胀、口唇肿胀破裂、疳积、消化不良等症。,二马:(上马、二人上马),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方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揉二马。次数:揉35分钟。,功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临床应用:揉二马为滋阴补肾的要法,还能顺气散结,利水通

17、淋,可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目赤、喘咳等多种病症。特别配合四横纹、小横纹等应用时对消肺部的干、湿性啰音有良好的消退作用。,三 关,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腕向肘方向直推称推上三关。次数:100500次。,功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气行气。临床应用:推三关善治由气血虚弱、阳气不足所致四肢厥冷、疳积、吐泻、风寒感冒、腹痛、疹出不畅等一切虚寒之症。注意事项:三关穴性属大热,有热象时慎用。,六 腑,位置: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肘向腕方向直推称退下六腑。次数:100500次。,功用:清热,凉血,解毒。临床应用:退六腑常用于脏腑郁热、壮热烦渴、痄腮

18、肿毒、汗证、咽痛等一切实热之症,清热之力较强。注意事项:六腑穴性属大寒,对一切寒症慎用。,天 河 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腕向肘方向直推称清天河水。次数:100500次。,功用:疏风清热、解表除烦。临床应用: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主要用于热症,清热而不伤正气。可治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口舌生疮、弄舌、夜啼、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多种疾病。,天 枢,位置:脐旁2寸。操作方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揉或按天枢。次数:揉或按13分钟。,功用:疏理大肠、理气消滞。临床应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痢疾、腹痛、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

19、等症,常与按揉足三里等穴位合用,特别是用于感染性腹泻。,脐:(神阙),位置:肚脐。操作方法:用 掌摩称摩脐;用揉法称揉脐。次数:摩或揉 13分钟。,功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临床应用:揉脐、摩脐多用于腹泻、腹痛、呕吐、便秘、疳积等症。临床上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丹 田,位置:脐下23寸之间。操作方法:用大鱼际揉称揉丹田,用指端按称按丹田。次数:揉35分钟。,功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临床应用:揉、摩丹田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所致的腹痛、疝气、遗尿、尿频、水泻、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

20、外劳等合用。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门、清小肠等合用。注意事项:揉丹田用于功能性尿潴留及腹泻的水样便时,操作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可以提高疗效。,腹:(腹阴阳),位置:整个腹部。操作方法:用摩法,称摩腹;用分法,称分腹阴阳。次数:摩腹35分钟,分腹阴阳 50100次。,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临床应用:摩腹、分推腹阴阳对于小儿腹泻、腹痛、呕吐、恶心、便秘、腹胀、疳积、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注意事项:摩腹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脊柱:(脊),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操作方

21、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由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次数:捏脊:57遍;推脊:100300次。,功用: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推脊:清热。临床应用:(1)捏脊法具有强健身体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常用于疳积、腹泻、腹痛、厌食等一切先后天不足之症。本法操作时旁及足太阳膀胱经脉,临床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重提或按揉相应的背部俞穴,能加疗效。(2)推脊从上至下,能清热,多与清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注意事项:捏脊法有较强的补益作用,能助阳生热,所以对有些疾病应慎用,如:急性热病、某些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等。,七节骨:(七节),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骨尖端成一直线。操作方

22、法:向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次数:推100500次。,功用:推上七节骨,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泻热通便。临床应用:(1)推上七节骨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补脾经、补大肠、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症。若属实热证,则不宜用本法,用后多令儿腹胀或出现其他变症。(2)推下七节骨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足 三 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横指。操作方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按揉足三里。次数:揉35分钟。,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临床应用:本穴属足阳明经,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常与推天柱骨、分腹阴阳配合治疗呕吐、腹胀、腹痛等,与推

23、上七节骨、补大肠配合治疗脾虚腹泻,且常与捏脊、摩腹等配合应用,作为小儿保健之用。,推拿注意事项,1、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4、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一)大便干:临床表现:面色偏白无华,神疲乏力,饮食减少,大便干结呈粒状或大便不干却秘结难解。推拿取穴:补脾经、顺摩腹、清大肠、推下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二)腹泻:临床表现:脾虚泄泻,

24、食后即泻,大便稀,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欲不振,乏力等。推拿取穴:补脾经、摩腹(逆时针)、推上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三)食欲不振:临床表现:面色偏黄或白,肌肉松软,进食不多也常出现食积,大便多稀溏。推拿取穴:补脾经、揉板门、揉足三里、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四)腹胀:临床表现:脘腹胀满,哭闹,大便不调。推拿取穴:推脾经、顺摩腹、分腹阴阳、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五)夜啼(夜寐不安):临床表现: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舌淡红苔厚,指纹紫。推拿取穴:顺摩腹、清大肠、揉足三里、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六)出汗多:临床表现:白天动则汗出淋漓,夜眠头汗淋漓,易感冒,面色少华。推拿取穴:补肺经、补脾经、揉二马、捏脊。宜在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七)反复感冒:临床表现:患儿平素多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不香、食后即便、易汗出。推拿取穴:补肺经、补脾经、揉足三里、捏脊。宜在饭前进行。,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八)尿床:临床表现:睡眠中不自主排尿,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四肢不温等。推拿取穴:揉足三里、推上七节、擦八髎、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谢 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