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痛_牙敏感_牙松动_牙龈炎_牙周炎中医辩证治疗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一般而言,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牙疼偏方】1、鲜姜 1 片或用花椒 2 粒,或切半瓣大蒜咬在牙洞处,有迅速缓解牙痛的效果。 2、牙痛时,以 75%的酒精棉球擦涂局部,然后另用一个酒精棉球压于牙痛部位。本法对龋齿及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收效颇佳,轻者 1
2、次止痛,重者可重复 2至 4 次。 3、将浸有 75%的酒精棉球塞入耳中,3 至 5 分钟后疼痛即止,若牙痛严重,可两耳均塞。 4、食醋 50 毫升,加入开水 50 毫升,混匀含漱,每日 2 次,连续 2 周,可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痛。 5、白酒 50 毫升,置碗中点燃后,倒入 2 只鸡蛋清,以火自灭为度,牙痛时 1次服下。该法对炎症性的风火牙痛疗效较好。 6、皂矾(绿矾)15 克,溶于 50 毫升白酒内,点燃白酒约 1 分钟左右时将火吹灭,含药酒于患部。若效果不好,可在 2 小时后重复一次。 7、按以下穴位 :夹车、耳前三穴、合谷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不局限于口腔局
3、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 ,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
4、牙根浮动而隐痛。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我是中医药大学毕业,并且对于牙齿痛有祖传秘方,对于久治不愈的牙齿问题有奇效,欢迎咨询我 QQ:100,488 ,19192、医学论著: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就有齿痛的描述。其中“齿龋”一词就出自素问缪刺论,指牙齿蛀空朽痛。 三因方 齿病论治、圣惠方口齿论、 景岳全书、永类铃方等等,都记载了牙齿与肾、胃、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阐明了牙齿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任、督二脉皆有密切关系。 中医临证备要指出:“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
5、火灼亦口臭。”也就是说胃火重、肝火旺、思虑过深、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烟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臭疾病。先调理肠胃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吃清热去火的药物。诸病源候论云:“牙齿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齿痛皆久(灸)臂阳明温(脉)”。灵枢杂病篇,进而加以初步辨治:“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外科正宗卷四曰: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风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3、牙痛的
6、中医辨证:新病多属实,偏属于经;久病多属虚,偏属于脏!(一)实火牙痛: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龈肉引起。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治疗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牙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3.1、胃火牙痛: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足阳明胃经循行上齿,胃火炽
7、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惟胃最烈“ ,火既升于齿牙,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火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诊断要点】指上牙(火牙)痛,疼痛比较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齿明显叩痛,松动浮起感,甚至一般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牙龈红肿或出脓血,肿连腮颊,有时咀嚼、张口困难,头痛,得冷痛减;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睡中磨牙切齿。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清胃泻火、凉血止痛。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按摩穴位
8、:内庭、颊车、手三里、二间。3.2、肠火牙痛:肠火牙痛就是下牙痛,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合谷、曲池、手三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按揉,每穴 2 分钟。3.3、风热侵袭:【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风热为阳邪。热痛,得冷痛减,遇风、热痛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则热之,湿则利之,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是一种属于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疾病)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性质的牙疼,是最痛的一种牙疼(急性牙龈炎同时引发的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淋巴肿痛、
9、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脸面肿胀,远远超过龋齿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舍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处方】 风池、外关风冷牙痛: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寒痛,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疏风、散寒、止痛。3.4、过敏性牙痛: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
10、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多属过敏性牙痛。3.5、龋齿、牙损伤。(二)虚火牙痛:肝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微痛微肿、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3.6、虚火牙痛:牙齿显长、浮动、摇动、脱落;牙龈微红肿;牙隐痛;腰酸头晕。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多属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阴虚导致阳亢,出现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诊断要点】肾虚牙痛,疼不明显,时间较长,牙隐痛,时作时止,午后疼痛加重(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
11、火上炎)。日轻夜重,牙龈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舌嫩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脉细数。按摩: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滋阴益肾、降火止痛。3.7、肝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清泻肝胆、疏肝止痛。冷热皆痛。4、牙齿与脏腑对应关系:4.1 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肠经,犬齿属肾经,臼齿属脾胃经。4.2 牙痛与五脏六腑之火对应关系: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4.3 辨验齿龈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