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樟腦事件 起因:同治七年( 1868 年),英國商人 必麒麟 ( 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 違法走私樟腦,遭清政府查扣,雙方發生衝突,引發英軍砲擊安平事件 。 結果:清廷讓步,開放樟腦自由貿易。 2 第 3 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大南澳事件 同治七年( 1868 年),德國商人 美利士 ( James Milisch), 在 大南澳進行拓殖(今宜蘭縣南澳鄉),在當地建屋、抽稅,儼然以統治者自居,是為大南澳侵墾事件。 3 第 3 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羅發號事件( The Rover) 同治六年( 1867年)一艘美國商船羅發號 遭遇船難,
2、被風吹至屏東瑯嶠 (今恆春),船員登陸之後被原住民殺害。 美國駐廈門領事 李仙得 ( Charles W. Le Gendre) 渡臺交涉,清朝不予處理。李仙得遂親至屏東與原住民頭目談判,訂定條約。 4 英國 倫敦畫報 報導羅發號事件,圖左的三檣帆船即為羅發號 1869年李仙得以親身經歷及當時資料繪製福爾摩沙地圖 整個事件處理過程中,清政府因為缺乏現代外交主權觀念,日後李仙得提出 番地無主論 ,給了外國人可趁之機。 第 3 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牡丹社事件後積極治臺 起因:同治十年( 1871 年)琉球漁民遇風漂流至恆春,遭牡丹社原住民殺害。 經過:日本利用牡丹社事件挑起事端,向清朝提出懲處番民
3、的要求。日本在 李仙得 的建議下,於 同治十三年( 1874 年)出兵臺灣恆春進攻牡丹社 。 6 第 3 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結果:清日雙方在北京簽定專約 清朝承認日本為琉球出兵是 保民義舉 ,默認琉球是日本屬地,之後琉球被日本併吞。 日軍與原住民激戰的石門古戰場 7 第 3 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沈葆楨的建設 來臺背景: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來臺籌辦防務,展開各項建設。 建設項目: 安平砲臺(億載金城)、 打狗砲臺 、 東港砲臺 、 鵝鑾鼻燈塔 , 開基隆煤礦 , 置輪船 。 事平後,沈葆楨建議改變對臺政策,奏請清廷 開山撫番 ,將全臺納入管理。 8 第 3 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沈葆楨的建設 廢除渡臺禁令 ,主動招徠移民 入 內山 ,開通道路,對原住民鎮撫兼施。 調整行政區,由 一府增為二府 ,並增加內山與後山的廳縣。 9 牡丹社事件後,清廷設立恆春縣,此為恆春南門 億載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