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讲 绩效考评中的十大误区(上)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一) 【本讲重点】介绍前五种误区:像我晕轮效应政治压力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相比错误小张和小杨都是公司部门总管,通过参加这次管理培训会认识的。在午餐的时候,他们坐在一起,通过交流发现两人都是东北人,都喜欢体育活动,而且都是足球迷,平时喜欢游泳,户口在北京,结婚了,但没有小孩。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双方的感觉是:请选择_巧合 遇见同乡很高兴 同我很相象 留下好印象如果换一个场合,他们中一个是部门经理,一个是员工,经过这番谈话后,考核情况如何?绩效考核前五大误区(1)像我(2)晕轮效应(3)政治压力(4)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
2、5)相比错误误区 1像我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眼睛一亮。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因为他像你。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里头包括什么呢
3、?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这个误区在面
4、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误区 2晕轮效应什么叫晕轮效应?举一个面试中经常遇见的例子:一个女孩应聘总经理秘书,她穿了一身特别得体的套装,化着淡妆,微笑也适度,握手也那么合适。从一见面,对她就有一个感觉,具备专业的总经理秘书形象,这个亮点太亮了,就慢慢晕染,变成了一个光环,把她背后那些事实都给掩盖了。比如说,她应聘总经理秘书,但是她英语不太好,她的打字也不太快,计算机技巧也没有别人那么熟练。这一系列的事实都掩盖在这个光晕的后面了,这就叫晕轮效应。绩效考评中,如果这个员工在考评期内有什么非常显著的缺点,比如说,一个月就迟到了三回,结果都让老板抓住了,你的老板会一想起你,就老记着
5、你迟到三回。这个缺点太亮了,太突出,它就成了一个光晕,把你那些好事儿,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还开发了许多新客户,还有很多的创新等,都会被连续迟到这个晕环给罩住,经理的打分就偏了。这就叫晕轮效应。反过来如果你有什么优点太亮的话,也容易把你背后那些缺点罩住,经理给你的评分就会相应的提高。这也是晕轮效应。怎么避免晕轮效应呢?其实误区跟误差还不一样。误差是有可能去掉的,或者减到最低。误区往往没有办法根除,只能在考评期间对这些误区,不断复习,脑子里不断灌输,多加以注意。比如,人天生都有晕轮效应,在考评这个员工的时候,更要注意,拿出他的工作日志和关键事件,用事实来说话,哪件事儿做得好,哪件事儿做得不好,而不能
6、让某种比较独特的光亮来湮灭他所做的事情,采用关键事件法有效的走出这个误区。误区 3政治压力什么叫政治压力呢?一个部门里,有上司派过来的亲戚,或者为了维护住这个客户,照顾客户的亲戚在公司里工作。这些情况,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给公司造成一种压力这就叫政治压力。这种情况下,给他们打考评,你自己的感觉会下不了手。明明知道他的绩效不好,但不敢打低分,如果给他评一分,评完后老板第二天就会找来,第二天客户也找你,想不想要这单子了?这就是明显的政治压力。作为公司的员工,又不得不让他们参加公司的绩效考评,这时候你怎么办?有一高招是:对他们千万不要采用人跟人比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排行法;第二种方法是平行比较法;第
7、三种是硬性分布,你只要一用这三种方法,雇员跟雇员比,十有八九他是排在老末的或者是倒数第几名,这样人跟人一比,你的客户关系可能就丢了,你的老板可能就生气了,因为,通常这种照顾进来的人,他不具备绩效特别优秀的能力。这时候你怎么办呢?应当采用自己跟自己的短期目标比。采用目标管理,给其设定短期目标。比如说,3个月之内要完成什么任务,或者一个月一评完成什么任务,不同别人比,也不给他排名,而是说,达到了他自己制定的目标,就算达标,就是 3 分。在这个考评期内超过了他自己的目标,他就得分、5 分,他该拿多少奖金、涨多少工资,公司就按照这个比例给他。这样做,不拿他跟别人比,一跟别人比,别的员工看,明摆着他不如
8、我,为什么他靠前?为什么给他打那么高的分?他跟他自己目标比,他会说,我今年做的不错,我明年更努力地做得好一些。如果,他今年做得实在不行呢?也不会觉得太丢脸。因为,他没有参加排名。所以,一旦你的部门有这种政治压力,一定要个别情况个别对待。每个公司这种政治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人力资源部的人,或者作为部门经理,不要抱怨,要想办法用其它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告诉所有的员工,这种政治压力是难免的。所以,不用把它当成特别忍不下去的事情,而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个人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去除这种政治压力的。误区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在考评的过程中,有一个部门,这个经理手底下的人怎么都得了分,都表现
9、这么好啊?怎么又有一个部门经理手底下的人都得 2 分啊,25,28 怎么全不达标啊?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经理不一样。都得分的是什么误区呀,手松,又叫心太软,换个专业点的名词叫宽厚性误差。手紧的,又叫心太硬,专业名词叫严厉性误差。出现这种宽厚性误差的原因是:为了激励员工。我今年给你好,你快马加鞭,你明年一定要更好,这确实是常见的。表现自我。为了显示我的管理好,你看我这个部门的成绩全都上去了。绩效奖金。如果你的那个考核跟奖金、涨工资挂钩,是为了让你部门那些小兄弟们多分点奖金。调离岗位。还有一个因素可能你没有预料到,但也是经常发生的。如果经理刻意给这个表现平平的员工,明明是 3 分,却给他提到 5
10、分,极有一种可能,经理并不想留住他。因为,如果这个员工考评分数很高的话,他会被升职,或者是换到别的部门,或者是换到更重要的职位上。所以,员工一定会想到经理给我分数这么高,也有可能是要哄我走吧?他在用更体面的方式让我离开这个岗位。所以,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经理给这个员工打分偏高。想想前面学习的那八种方法,我们用什么方法避免这种宽厚性的误差呢?强制分布法。拿着考核的结果向他说明,据统计、据心理学家分析,在一个正常的部门里,员工的绩效是按一个正态的曲线分布,优秀的,也就占 5%到 10%。这里会有一大半的员工只是表现平平,达标了就是 3 分,会占一半左右,甚至还多。不管你这个部门的绩效,多么突出、多
11、么优秀,在排行里仍然会有一部分人,约 5%到 10%的人不达标。你的部门员工都得分、都得 5 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你回去重新把这个目标量化一下,重新跟这个员工反馈一下,请你再用正态的曲线分布,分布一下你部门的员工,即使真的全是非常优秀的话,也请你用正态曲线找出那个最优秀的和最不优秀的,这就避免了宽厚性的误差。通过强求经理用正态曲线的分布,以便公司更好地掌握,给谁涨工资,给谁晋升,给谁发奖金。严厉性误差产生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负激励。当经理说员工干得不好时,员工会说,是我干得不好,来年我一定要再努力,一定要加油、一定要努力。所以,经理们觉得员工因为分数降低了,会受到激励,他明年一定会干得更好。要因
12、为这些原因,这个分数就下来了,怎么处理呢?对待严厉性的误差也按照正态曲线分布去做。【忠告】当一个部门人数特别少的时候,正态曲线不适用。误区 5相比错误这种情况太容易出现了。比方说,这部门里有 10 个人,都谁在部门里呀?雷锋在呢?还是说焦裕禄在呢?如果是这样,你们部门的这个人就太光彩了。是不是这样?他表现的特别好、特别优秀,那经理考评分数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有人都比他,这么一个标杆立在这儿,所有人的分数都下降了,因为剩下这些人都比不上他那么光彩。这个就是典型的相比错误。是因为你这个部门有个太好的标竿,而影响了所有其他人的成绩。有可能在你部门里考评分很低的员工,在别的部门里是最好的。不要因
13、为部门里有个最好、最光彩的人,而扼杀了其他所有的人。怎么避免这个误区?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是否达到自己这一年的目标,来考核你是好还是差。总而言之,尽量不要采用人跟人比的绩效考评方法,而要尽量采用人跟目标比。【自检】如何避免绩效考评前五个误区?误 区 避免方法 你以前的做法 你将如何改进像我越像你的人,越要加以注意,更需要用关键事件法记录晕轮效应 关键事件法 政治压力 同他自己的短期目标来比 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强制分布法 相比错误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尽量采用人跟目标比第九讲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下)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二)绩效考核后五大误区(6)盲点(7)近期行为偏见
14、(8)从众心理(9)趋中趋势(10)个人偏见/定式误区 6盲点【案例】杨经理想招一个秘书,在招聘时,面试了十几个女孩子,发现对一个女孩子特别满意,但她有一点缺点,就是稍微有点粗心,你让她打字、写个报告,她经常会打错一个字母或缺半个括号,就这一点缺点,其它方面都特别满意。杨经理一想,哎,我自己也有个缺点就是比较粗心,马马虎虎的,大大咧咧的,我自己都有这个缺点,人谁能没缺点呢,就聘用她吧。事实证明,她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给杨经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为她粗心,报告不能及时上交,有很多错误要改,做统计数字不准确。她还负责工商保险、养老保险、养老金的统计,错一个数对员工都是 100%的损失。事实证明,
15、杨经理的粗心并没有致命,因为她是一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而人力资源部的秘书粗心呢,就变成了一个致命的缺点。看出来的缺点却把它淡化,这个误区就叫“盲点” 误区。第六个误区,叫盲点。意思是什么呢?是我有这个缺点,如果我的员工也有同样的缺点我就会把这个缺点淡化,甚至忽视。在招聘中是这样,在绩效考评中也会这样。比如,恰巧你的部门里有一个员工,他的那些技能欠缺的地方跟你是一模一样的,你粗心,他也粗心,你不守时,他也不守时,如果你们俩缺点是一样的话,那个员工可能比较幸运,因为你不会看重他那个缺点,这就叫盲点。换过来讲,对其他员工也就不公平了,所以盲点误区有很大的危害。有没有办法避免?要克服这个盲点,不论在招
16、聘中,还是在绩效考评中,首先做职位分析,看看这个职位中哪几项指标是最重要的,而不要跟自己比。例如秘书岗位,分析后有那么三五项指标:第一项,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看他心细不细;第二项,是不是服从领导指挥。第三项,能否跟别人和谐相处,有没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怎样等等。每个职位有不同的要求,要用职位去衡量人,而不用人比人。这是克服盲点的一个关键。误区 7 近期行为偏见在离考评期越近的时候,部门经理对员工所干的事儿记得越清楚。正常人也是这样,离我们最近的事儿我们记得最清楚,不管这个员工近期干了什么好事儿,还是不好的事儿,都记得特别清楚,这种误区叫“近期行为偏见” 。如果是个特别老练的员工,离考评期越
17、近的时候,他在经理面前出现的频率越多。在走廊上看到他,在食堂里看到他,而且还经常推门去汇报工作?这时候当经理要警惕一些,这个员工有可能是在表现自己,因为他知道,离考评期越近,他近期的表现经理记得越清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避免?采用关键事件法,就能极有效地避免近期行为偏见误区。在这一年的考评期中,每个月的成就和不足全记下来了,从头到尾的种种优劣全都记在我心中,近期行为误区就不存在了。这时候,需要人力资源部的人提醒部门经理,做好工作日志,以避免近期行为偏见。误区 8从众心理很早的时候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组人请到实验室里做研究。在黑板上画了,、三条线,长短不一样,然后又在旁边画了一条线,非常清晰
18、的是线跟线是一样长的,经过他的设计,这一组有十个被测试的人,但是只有一个是什么事儿都不知道的,剩下的九个人全是他的实验助理。这时候测验就开始了。实施测验的这个人说,好,请你们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们看看这三条线哪条跟线一样长?其实,只要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会清楚看出和这两条线是一样长的。这个问题一问出去,那九个人异口同声的说,是,可明显比那长出一大截,但所有人都说,这时被测试的人就一愣,怎么回事儿啊,他就不说话了。这时实施测验的人又说,怎么好像有人没说话呀,我再问一遍这条线跟这三条线哪条是一样长啊?这个被试者刚想回答,那九个人又说,。这个被测试者特别的茫然,不知所措。他说怎么回事儿,难道我错
19、了?又过了几分钟,实施测验的人又说,好像还是有人没回答,我们这个测验是要求所有人都回答,那么,下面请所有人告诉我到底这三条线哪条线跟是一样长。这时那九个人同时说,没错,没错,你看这不是清清楚楚的,我们就觉得是一样长的。后来实施测验的人问这个不说话的被试者说,小伙子,你到底觉得哪条线一样长啊?后来这个人想了想特别坚定地说,我看出来了,就是,就是跟一样长。结果测试了 100 个人,里头有 38%的人会回答跟一样长。这是一个有名的心理学测验,叫从众测验。事实上是,最后经过考虑,三分之一强的人会屈从于群众的压力,而选择错误的答案。这是第八个误区,就叫从众心理,在考评中是指,这个部门经理觉得自己部门里头
20、有一个人特别好,想给他打高分,但是这个人偏偏在外头人际关系不怎么样,所以外界的人都说这人不行。这时候经理明明知道他完成了今年的指标,非常优秀,超过了所有的人,但是不敢给他高分。这就叫从众心理,刻意把他的分给拉下来。因为如果给他高分,在别人眼里我就另类了,就与众不同了,是不是这样?这个从众心理真的挺害人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你判断员工公平不公平。可能一个稍微人缘不好、但很优秀的苗子就被你的从众心理给扼杀了。其实员工心里特想知道,自己在公司干得好,还是干得不好,但前提是公司必须有一个公平的考评系统,才能让我有认同感。如果我发现考评者又有盲点,又有近期行为偏见,又从众,而我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这种情况下
21、的员工离职率比任何时候都高,而这就是部门经理没有做好。所以,要提醒直接考评员工的人要警惕这个误区。误区 9 趋中趋势又叫取中趋势,什么意思呢?在绩效考评中,往往这个分数汇总到人力资源部,几乎所有的人都得三分,几乎所有人都得 2.8,3.2,3.5,全扎堆,两头的分数非常少,大家的分全往中间集中,怎么回事儿?这就叫趋中趋势。为什么会有这个误区呢?是因为经理平常不关心员工,不照顾员工造成的。因为他平常不关心员工表现到底怎么样,也不看员工的行为表现,也不记工作日志,也不经常反馈,等考评期一到,他一想,坏了,这个员工表现我怎么什么都没印象啊,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这时候怎么办,只能凭着脑子里唯一的一点
22、印象和平常的感觉给他打个三分,因为根本没有认真地观察没有资格说他,是优秀还是不及格。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呢?采用正态分布曲线。在一个正常运作的部门里头,必须按照这个指标筛选一下,谁是比较优秀的,谁是不优秀的。作为人力资源部的人,发现谁的部门中有这个取中趋势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经理的管理技能欠缺,直接就可以导出一个结论,就是他平常不注意观察员工,不给员工反馈,造成他不知道员工,谁好谁坏,你会根据这么一个绩效考评的结果,必须给这个经理加强管理技能的培训。因此通过绩效考评看出管理层的问题,看出公司的问题,而不只是看员工的分数高与低。误区 10 个人偏见定势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经常有一些概念
23、,如,认为搞人力资源工作可能女士比男士更合适,数学能力好像男士天生比女士强;觉得德国的公司都特别刻板纪律严明,日本的公司都等级鲜明,美国的公司都特别自由、随意、开朗、奔放,欧洲的公司都特别四平八稳,稳稳当当,稍微缓慢一点。这些想法,恰恰是一个误区,它叫定势,换一种说法又叫刻板的印象。刚才所有的例子,全是脑子里的定势。这个定势会扼杀一大批的人,因为一定有不刻板的德国公司,一定有不那么特别开朗、奔放、随意的美国公司,不四平八稳的欧洲公司。由于这个刻板印象,这些人就湮灭在那一组人里头了,到绩效考评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这个经理想,到公司工作 3 年的就是比工作 1 年的强,博士后就是比博士强,本科就是
24、比高中强,这就是定势误区。一定有比博士还强的高中生,一定有初来乍到的比那 3 年磨洋工的老员工强得多的人。由于这个定势,由于你的刻板印象,这些人的成绩就不会再显示出来了,这个就是定势的危害。日本公司有一个烧档案运动。就是要采取新的概念,资历、年龄、学历并不代表任何事情,不能产生定势,而是用共同的目标来衡量每个员工,这样才可以取消心里定势。怎么消除定势影响呢?我们脑子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定的东西,不容易改变,唯一的办法是把它减到最小的程度。快到考评期时,脑子里警惕一下,把定式一二三写出来,越到考评时,越要想办法避免这些定势,只能格外地注意一下。【自检】如何避免绩效考评后五个误区?误区 避免方法
25、你以前的做法 你将如何改进6盲点 做职位分析7近期行为偏见 关键事件法8从众心理 只能在脑子里格外的注意一下,警惕一下9趋中趋势 正态分布的曲线10个人偏见定势只能在脑子里格外的注意一下,警惕一下【本讲总结】第八讲和第九讲分析了十个误区。通过学习会发现很多误区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但希望你把这些问题渗透到脑子里,时刻提高警惕,尽量避免陷入误区。沟通一定是双向的。而要形成一个双向的沟通,必须包含三个行为:有说的行为、听的行为还有问的行为。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就是由这三种行为组成的。小窍门通过网络管理员把这十个误区,做成非常漂亮的卡通屏幕保护,在考评期间,从网络上下载到经理的屏幕保护上,让他一开机就看到这些误区。这是不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加深印象的过程?等两周左右的时间到了,就把这些屏幕保护程序撤下去,避免给经理造成因长期看一个屏幕而产生反感的效应。两周撤下去以后,经理给员工考评的时候,那些误区已经进入脑子里,就会提醒自己避免进入误区。高效沟通三原则的内容是:第一,谈行为不谈个性;第二,明确沟通;第三,积极聆听。依靠沟通才能达成共识,并发挥群策群力的力量。深切地察觉导致沟通失败的因素,本着沟通的原则,为有效沟通创造基础。相信你掌握沟通技巧后,一定会有一个成功的开始。